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治安維穩論文:知識分子對治安維穩的意義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太元王龍生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一)相對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社會素質使鄉村知識分子具有整合鄉村權威的能力
精英既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繼承的,而是靠個人的杰出能力和艱苦的努力自然獲得的。作為現代社會中的精英應同時具有以下兩方面的素質:一是社會地位上具有高于一般民眾的“階層高度”;二是必須具有相應的“精英才智”,比如過人的智慧、才干和能力等。因此,就鄉村知識分子群體而言,其所具備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較高道德素質為其成為民間權威精英奠定了基礎,而其參與村民和村莊的公共事務的行為則為其獲得權威的合法性創造了條件。鄉村知識分子的權威主要來自于知識分子所掌握的文化資源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社會資源和公共行為。在我國廣大農村,知識分子是擁有文化資源相對較多的群體,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知識分子通過參與村民與村莊公共事務的行為將其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從而在作為知識精英的同時也成為社會精英和經濟精英,同時知識群體又通過其擁有較一般村民多的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進一步強化其在村莊中的權威和文化資源,這些都強化了鄉村知識分子成為農村社會具有較高權威的群體。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宗族傳統力量的權威瓦解,基層政權的權威也在市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沖擊下趨于崩潰,農村社會在缺乏權威的情況面臨著失序和混亂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建立鄉村知識分子的權威對于整合農村社會資源,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鄉村知識分子較高的道德素質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引導和示范作用
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著眾多的矛盾和困難,這其中既有認識和觀念上的問題,如先進的科學文化與落后的封建迷信之間的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要求與小農生產導致的狹隘自私的個人主義之間沖突;也有諸如土地承包、征地拆遷、工資拖欠等各種具體事件引發的不和諧因素,有些演化為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威脅著農村的社會穩定。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解決復雜的社會矛盾不僅需要政府和基層干部的努力,也需要鄉村社會內部各種道德力量的配合。傳統社會中的知識分子受儒家思想熏陶,道德使命感極強,生活在農村社會的知識分子身居農業文明和傳統道德文化氛圍之中,其本身的社會使命感更強,對農村社會的道德示范作用更大。對于農村的廣大青少年來說,鄉村知識分子,特別是鄉村教師的道德人格影響更為深刻,教師在道德上的言傳身教對于塑造農村青少年較高的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同時鄉村知識分子在自身道德要求和子女教育上的較高要求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無形的影響。這樣鄉村知識分子在農民群眾中普遍具有較高的道德形象和個人品格感染力,特別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中老年知識分子,很多干部群眾是他們的學生或專業技術服務對象,他們在矛盾沖突中往往發揮著較好的疏導調節作用,鄉村知識分子的道德引導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與國家政權的良好關系協助了基層政權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的穩定
在傳統文化中中國的知識分子即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己任,積極參與國家政權的政治活動,在國家政策執行、思想教育等方面協助國家政權的順利推行;中國的歷代王朝也采取各種措施優待知識分子,使知識分子保持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因而建立了與國家政權的良好關系。當代中國鄉村知識分子有著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大都接受過比較系統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和國家大政方針教育,了解基本國情和農村社會現狀,具有較高的政治知識和政治覺悟,是鄉村社會政治格局中的先進群體。憑借著自身的政治理論知識和農村生活感受,鄉村知識分子對基層政權政治建設和政治民主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他們積極參與農村社會的村務公開、民主選舉、財務監督等各項民主建設工作,推動農村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憑借著自身與國家政權的良好關系使其成為溝通國家政權與基層群眾的一個特殊渠道,當農村社會出現一些矛盾糾紛或干群矛盾時,群眾也往往會求助于鄉村知識分子,以求得他們對事件的分析評價或者幫助協調解決以及作為溝通干群之間的橋梁。另一方面國家推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采取各種措施正確對待鄉村知識分子,因而建立了與鄉村知識分子的良好互動關系,得到了鄉村知識分子群體對國家政權的支持。鄉村知識分子積極的協助基層政權宣傳國家大政方針、調解各種矛盾糾紛、以身作則示范精神文明,在維護農村社會治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在心理上對安全的需求較高,積極主動參與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的活動
按照西方社會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體制所造成的隔閡,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很多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對于廣大農民來說生理上的需求要大于其他需求,因而對于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從事生產活動,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由于國家對知識分子的重視,我國的鄉村知識分子群體一方面具有農民身份,另一方面實際上具有某種程度的“體制內”身份,享受國家一定程度上的照顧,鄉村知識分子憑借著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轉化為經濟上的優勢,生活水平要高于一般的農民。對于鄉村知識分子群體而言,生理的需求已經滿足,他們更關心的是安全的需求、情感的需求等較高層次的需求。由于其對安全較高的需求和一定程度上的“體制內”身份,知識分子往往追求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在農村發生矛盾糾紛、鄰里沖突、違法犯罪等破壞農村社會穩定情況發生時,他們往往有較高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調解矛盾、制止違法犯罪、宣傳國家法律法規等有利于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工作,為建設農村社會和諧社會發揮自己的貢獻。
中國傳統社會的鄉村知識分子階層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傳統社會中的基層政權運行和維護主要依靠鄉村士紳階層來維持
在中國傳統社會,鄉村知識分子主要是鄉村士紳階層,傳統中國社會的基層統治中,鄉村士紳階層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在保持與國家政權良好的合作關系下積極參與民間自治,調解民間糾紛。由于傳統社會中鄉村士紳多受儒家經典文化熏陶,傳統社會中的鄉村基層的治理表現為禮治優于法治、重禮輕法、法禮相濟的特點。正是由于這種禮治與法治的融匯貫通,使得中國古代基層社會統治表現得異常穩定。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基層治理結構中,上層是皇權和士大夫階層組成的中央政府,底層是地方性的管治單位,由族長或鄉紳等掌握,這些觀點證明了鄉村士紳階層在民間自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傳統社會基層治理中國家政權和地方紳權的融合,實際上是官紳共治,在我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中紳權統治構成了“全部封建統治的基礎”。從南宋以來我國國家政權只到縣一級,縣以下的管理主要依靠各宗族的自治,形成宗族與國家政權的良好協作關系。而基層社會的宗族領導權主要由各個宗族中的讀書人,即知識分子來掌握,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政權深入鄉村,正式建立鄉鎮一級政權,才改變國家基層政權一直由鄉村士紳階層把持的局面。在國家政權未深入基層之前,鄉村士紳階層積極維護著鄉村社會的治安穩定,保證著基層政權的運行,構成了封建社會統治的基礎。
(二)鄉村士紳階層對社會穩定的渴望保證了其積極主動的維護農村社會治安
作為鄉村的實際統治者,士紳階層大都出身于地主階級,由于在政治、經濟上的優勢地位,再加上長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傳統社會的士紳階層大都希望維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保證鄉村社會良好的治安秩序。在江南士紳階層強大的地區,地方社會政治環境里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在國家權力與基層社會組成的框架內涉及多方組織、集團和個人的沖突與協調的過程。通過大量的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江南士紳在傳統社會中為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國家政權正常運行的不懈努力。他們的努力有力保證了基層社會和政權的正常運轉,保證了江南地區的社會穩定,為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比如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軍正規部隊的無能,迫使清政府下令允許戰亂地區退休離職或丁憂在家、甚至在任的官員在自己的家鄉組織本地鄉民團練,形成地方武裝,盡管團練武裝中的省、府、州一級的主官多是在職或返鄉的官員,但是基層的團練首領中很多是沒有官銜的士紳。鄉村士紳辦團練武裝的固然是出于儒家正統思想中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的要求,但是更大程度上是希望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以更好的維護自己政治、經濟利益。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中央政府對基層的控制力大大減弱,趨于瓦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鄉村基層社會不至于發生較大動亂,就與鄉村紳士階層憑借著自身力量努力維持農村社會正常運轉有著極大的關系。
(三)士紳階層是封建王朝為維護社會治安而推行的保甲制度的主要依靠力量
在封建社會為維護基層社會治安,從北宋王安石變法開始,對基層社會實行保甲制度,將農村民眾按照“十戶一甲、十保一?!保謩e設甲長和保長,國家通過這種形式將基層政權牢牢控制住,通過鄰里監督和連坐的形式懲處破壞基層治安的行為。在封建王朝基層政權中的保長和甲長大都由宗族力量控制,使保甲制與宗族相結合,成為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的主要形式。作為基層的實際控制力量,士紳基層積極參與保甲制的建設,成為保甲制的主要依靠力量。保甲是封建王朝充分運用社會資源維護基層治安的一種方式,保甲制度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制度選擇,是在官方力量有限、經濟與技術條件落后情況下有效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一種方式,應當有其不可否定的合理性。通過保甲制,國家一方面嚴厲控制基層民眾,維護了基層社會治安,一方面將士紳階層與基層社會的治理牢牢聯系在一起,使其積極參與維護農村社會治安。因此保甲制自宋以后沿襲至清,甚至民國時期,日本侵略中國實行殖民統治時期全國仍在推廣、實施,不過宋以后實施保甲制度往往與征收賦役、催差以及鄉約、社學、義倉等結合,使其成為基層管理的主要形式??梢哉J為封建王朝通過保甲制將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任務強制性的交給士紳階層,士紳階層成為封建社會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的主要依靠力量。
如何進一步發揮鄉村知識分子的作用,更好地為農村社會治安服務
(一)提高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度,發揮知識分子在政治上的引導作用
在我國傳統社會就有知識分子參與國家政權的習慣,在近代以來農村社會由鄉村士紳基層把持,建國以來我國的鄉村知識分子也積極參與基層政權建設,為基層政權的穩定和運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實行農村選舉改革以來,廣大鄉村知識分子積極參與農村的村民選舉,并且逐漸在農村政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鄉村知識分子在基層政權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總體上而言我國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度不高,在農村政治格局中發揮的作用有限,其自身人格和道德影響力無法通過政治參與得以強化。保證農村社會的政治穩定離不開知識分子的參與,鄉村知識分子在科學知識文化和道德素質方面具有優勢,其自身能力的發揮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提高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度。提高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度就必須在政策上對鄉村知識分子參與基層政權建設予以支持,為他們參與基層政權和政治生活提供保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自己的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保證農村的社會治安穩定。
(二)提高鄉村知識分子的經濟地位,為其政治地位提高提供保障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鄉村知識分子的經濟地位并不高,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大量鄉村經濟精英崛起,一批人憑借著自身能力和國家政策的支持迅速躋身富裕行列,并積極參與基層政權的建設,在很多地方的農村基層政權中,大都是鄉村經濟精英起主導作用。雖然今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資,鄉村知識分子的待遇也不斷得到改善,但是大多數鄉村知識分子并不富裕,經濟地位并不高,限制了其在農村基層政治中的作用發揮。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只有提高鄉村知識分子的經濟地位才能保證其在基層政權中發揮積極作用。提高鄉村知識分子的經濟地位,就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科技、醫療等方面的投入,大力改善鄉村知識分子的經濟待遇,對在農村道德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知識分子予以物質獎勵。鄉村知識分子經濟待遇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可以保障其在政治地位上的提高,為其在基層政權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保障,鄉村知識分子在道德上的引導作用可以更好地得以發揮,對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減少社會矛盾沖突,保證社會安定和諧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對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教育,保證其在農村社會穩定發揮正確作用
我國絕大多數鄉村知識分子在政治上都堅持正確的方向,積極協助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支持基層政權的正常工作,在農村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知識分子在面對農村征地拆遷中的不合理標準、基層干部腐敗、基層干群關系矛盾等社會丑惡現象方面,出于自身道德正義感的要求,往往存在過激的行為,由于鄉村知識分子在農村社會中較高的地位,使其在村民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鄉村知識分子的過激行為往往得到村民的支持而演變成群體性事件甚至暴力事件,對于基層政權地位的鞏固和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消除農村政權存在中存在的丑惡現象的同時,也要注重對鄉村知識分子進行正確的政治教育,保證這一群體對國家基層政權的支持,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加強對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教育,就要向其解釋清楚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實施和落實情況,向其解釋清楚其在維護農村社會治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國家對于農村基層政權中存在的丑惡、侵害農民利益現象的打擊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得到鄉村知識分子對農村基層政權的支持,保證其在農村社會穩定方面發揮正確的作用。加強對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教育還要培養他們的政治大局觀,在當前我國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只有保持農村社會的安定團結局面,才能保證國家各項政策在農村的落實,更好地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作為農村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知識分子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方面的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必須加強對鄉村知識分子的政治教育,發揮其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作用。
(四)尊重知識,重塑鄉村知識分子的權威,提高其在農村社會中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部分農民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富裕起來,成為農村的經濟精英階層,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過多的注重經濟利益導致部分農村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解體,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盛行,出現了農村社會意義的失落和信仰危機,導致各種經濟犯罪和引發的暴力犯罪不斷出現,嚴重威脅著農村社會的穩定,當前我國農村面臨著文化和價值觀重建的課題。保持農村社會治安的穩定就要摒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侵蝕,塑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體系,鄉村知識分子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鄉村知識分子掌握著知識文化和科學技術,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農村社會中塑造知識分子的權威,提高鄉村知識分子在農村社會中的影響力。塑造鄉村知識分子的權威就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知識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充分發揮知識和科學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領農民發家致富中的作用;要基層政權干部帶頭做出尊重鄉村知識分子的表率,支持建立農民群眾對鄉村知識分子的信任,發揮鄉村知識分子在農村社會事務中的影響力。鄉村知識分子由于掌握著知識文化和科學技術,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比較高,憑借著其人格力量對農村社會發揮影響,對于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村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