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定位論文:旅游島定位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黃卓齡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
為了吸引國內外的旅游者,海南國際旅游島市場定位可以圍繞中國傳統特色文化來進行。對于國內旅游者來說,要享受熱帶風情的景色、海灘、海水,不一定要去海南,可以出國游,比如馬爾代夫等。對于國外旅游者,要吸引他們來海南,可以考慮圍繞中國傳統特色文化進行市場定位,找到海南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與佛教、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圍繞海南特色文化進行市場定位。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雖在春秋時期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盛況。但漢魏之后,真正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的,乃儒、釋、道三家。佛教于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思想也深入民間,如民間對觀音菩薩和彌勒佛的崇拜。極盛之時,普及至“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
與佛教有關的拜佛、燒香、還愿、放生、造像、建塔、廟會、超度、素食等等都已成為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佛菩薩圣誕等宗教節日也逐漸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民俗節日。
海南的特色文化源遠流長,較有特色的有:中原文化、本地民族文化、流放文化、移民文化、熱帶海島邊疆文化、熱帶海島生態文化等。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便在海南設郡,從此中原文化便開始在海南島扎根,與海南本地民族文化互相滋潤融匯,這是海南文化的主流。海南的黎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世界絕無僅有。黎族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并以祖先崇拜為主。這是由于古代生產力極端低下的人們的蒙昧無知和佛教、道教觀念影響的結果。黎族的宗教信仰多種多樣,并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屬于原始宗教類型。[8]
海南苗族文化也有其鮮明特色,底蘊深厚。海南的流放文化特色鮮明,較集中體現海南流放文化的是三亞崖城鎮水南村,從漢到明,被貶到海南的賢相、名臣、學士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居住在水南村,至今村中仍有多位被貶名相、大臣、學士的后人居住。因其先人來自不同地方,所以不同姓氏的民居建筑風格各異。
把海南民族歷史文化、豐厚的人文資源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諧地結合起來,圍繞海南民族傳統特色節日,針對目標顧客,整合各方資源,展開充分宣傳,把民族傳統特色節日辦成具有海內外知名度的文化體驗活動。如農歷“三月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三亞、海南中線等地的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其中以三亞最為熱鬧,海南中線一帶最具原始特色。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也會舉行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為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中秋為海南西線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
因此,應該積極糅合海南民族傳統特色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圍繞傳統文化在每年固定的時間舉行相關活動,不但可以吸引海內外旅游者前往參觀、體驗,可以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海南國際旅游島形象,客觀上還可以幫助平衡全年游客流量。比如像三亞,三亞的淡旺季十分明顯,這不同于其他旅游城市具有的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同時帶動消費的特點,三亞本地消費十分少,主要依靠外地游客消費。所以一到淡季,餐飲生意就很清淡,幾乎要關門,一年只在冬季、“五一”、“十一”兩個半月有生意。圍繞海南特色傳統文化組織各類旅游慶典、節慶、廟會等活動,可以使旅游旺季不至于集中于春節、國慶,在其它時間里,海南同樣可以做到淡季不淡,具有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客觀上也可以減少海南各旅游點旅游服務組織的宰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