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場經濟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面臨挑戰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基本價值原則,他與當時我國的社會制度和公有制的經濟基礎相適應,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1992年十二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之后,有人開始質疑集體主義道德原則,集體主義道德原則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那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堅持集體主義的主流價值導向,是我們當前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科學內涵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原則是伴隨著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伴隨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發展而提出的。斯大林對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做了最初的完整的表述“:個人和集體之間、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沒有而且也不應當有不可調和的對立。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并不否認個人利益,而是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社會主義是不撇開個人利益的。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能給這種個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滿足。社會主義社會是保護個人利益唯一可靠的保證。”指出了集體與個人的辯證統一的關系。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調節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從這一角度出發,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科學內涵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集體與個人的相互協調、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總目標。
集體與個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二者從根本上來說是辯證統一的,首先集體必須是合乎社會的共同利益的集體,代表的是所轄成員的共同利益,是真實的集體;其次,個人追求的個人利益必須是正當的、合法的,既要合乎法律規定的個人權益,又要符合基本的道德要求;最后,二者要相互協調和統一,在相互協調中實現雙方的利益,達到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2.集體的責任原則。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強調集體利益優于個人利益,個人要服從集體,但是對集體也提出了責任上的要求:這種集體必須是真實的集體,集體必須滿足個人正當的、合法的利益追求,不能凌駕于個人之上,踐踏個人的正當利益,集體要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一種空間的選擇,為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集體對于人格化的集體(法人組織如學校、醫院、企業等)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切實地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感召力。
3.個人必要的節制原則。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強調集體責任的同時,對個人也提出了要求。集體雖然維護個人利益,但是這種利益必須是正當的、合法的,要正確區分正當的個人利益與不正當的個人利益,當二者發生矛盾時,必要的情況下要求個人能夠自覺自愿地做出犧牲,個人要以大局為重,要堅持小利服從大利的道德原則。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面臨的挑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遭到了人們的質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市場經濟促進個人主體地位的形成,動搖了人們的集體主義信念。
市場經濟促進個人主體地位的形成,使人獲得了獨立,培養了人的自主精神,并且確立了產權制度,分散的產權維護個人的正當權益,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個人的正當利益得到了法律的支持和維護,加之受西方個人權益意識的影響,使一部分人對個人利益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利益大于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是最終的價值目標追求,動搖了人們的集體主義信念,淡化了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價值目標。
2.人們對傳統集體主義認知的偏差,造成了人們對集體主義的質疑。
建國初期,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多用本體論的思維來看待集體與個人的關系,認為集體是根本,集體是目的,個人是集體的手段,完全忽視了個人利益。并且把集體和個人利益從根本上一致不加限定地理解為完全一致,認為集體是先進的、崇高的,把個人利益的犧牲看作是解決集體與個人矛盾沖突的唯一方式甚至是最佳方式,沒有認識到集體與個人權利義務的雙向互動性,形成了集體的絕對化、神圣化傾向。給人們一種錯覺,一談到集體主義,就意味著個人利益的奉獻和犧牲,造成了人們對集體主義的質疑。
3.集體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導致人們對集體主義的信任缺失。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后,我國處于社會的轉型期,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實際的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真實集體的虛置,出現了一些集體的腐敗行為,比如企業偷稅漏稅、地方保護主義。還有一些集體的代表對集體的背叛,他們表面上擁護集體主義,實際上實行的是利己主義,大撈利己主義的實惠。其次是利益引導機制的缺失,我國在倡導集體主義的同時,沒有建立相應的利益激勵機制,在個人對集體做出犧牲和貢獻時,沒有相應的利益補償機制,并且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利益分配不均、特權干預等不公正現象,缺乏必要的公共調節機制。最后是宣傳教育的誤導,對集體主義的宣傳教育主要是抽象地說教,沒有結合具體的實際生活告訴人們什么樣的是集體主義,什么是利己主義,并且對于違反集體注意現象的批評、懲罰力度不夠,造成人們對集體主義的認識模糊。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對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主流價值導向,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也應該有所深化和發展,要想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新時期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應該把以下幾點作為著力點: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堅持集體與個人的辯證統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與個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個人要關心、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集體與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體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當二者發生矛盾的情況下,必要時,要求個人顧全大局,把國家、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犧牲來維護集體的利益。其次,國家和集體要充分重視個人正當、合法的利益。劉少奇在做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時也指出:“我們的國家是充分地關心和照顧個人利益的,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不能拋開個人的利益。”最后,集體和個人要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既要強調個人服從集體,又要強調集體對于個人的義務,集體對于個人正當利益的滿足,實現二者的雙向互動,在相互協調中使雙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實現。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把握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層次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主體存在多樣性,主體的覺悟水平也處于不同層次,集體主義道德原則要在新時期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須把握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層次性,根據人們的道德水平和覺悟現狀,將集體主義道德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無私奉獻、一心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切共產黨員、先進分子力求達到的,是最高的層次,是大力提倡的;第二層次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要求每個人堅持集體利益優于個人利益,這是對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要求;第三層次是顧全大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勞動,這是對社會主義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要注意的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分為三個層次,但絕不是讓道德覺悟水平處于不同層次的人長期停留于此,而是通過不斷的宣傳教育,讓低層次的人不斷向高層次邁進。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加強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法治、制度建設。
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主流價值導向必須加強其法律、制度建設,給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以強有力的保障。首先,要建立更加明確的產權制度,充分保障個人追求正當利益的合法性。其次,要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規定什么是集體主義,什么是個人主義,什么是正當的個人利益,什么是不正當的個人利益。對集體與個人的權利與義務做出明確規定,以明確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分界,使個人利益的節制合情合理,并把集體對個人的滿足落到實處,對于維護和侵害集體主義的行為給予明確的獎懲措施。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合理的制度依賴于合理的社會利益格局,通過利益關系的改變和利益得失的控制來促進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貫徹執行,我們要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勵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讓奉獻與利益相聯系,對于為集體做出貢獻的個人,要給予集體的認可和維護,并給予相應的物質和利益補償,讓人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堅定集體主義的信念。簡單來說,就是集體主義需要一定的法律和制度安排來保障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一致性,以保障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楊玉秀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