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專業服裝設計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1.1辦學目標不明確
長時間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一直遵循單一的標準化的培養準則,雖然中職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實用型人才,提供大量適用于生產崗位的人員,但這一目標在多年的實踐中沒有完全實現過。企業和畢業生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障礙,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難以達到企業人才要求,企業的生產生活模式與中職教育灌輸的思想不符,雙方存有疑慮難以達成共識,無法建立相互適應關系。
1.2教學模式枯燥
中職教育的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以說教為主,教師口述自己的經驗之談,使得學生的學習也僅僅是紙上談兵。在專業設計課上,學生學習的是效果圖的繪畫,效果圖和成品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果沒有成品設計教學的介入,學生難以發現自己的效果圖的最大使用價值,不同材質的布料可以搭配出不同的風格,只是不斷學習效果圖繪畫的學生是很難領悟的。同時,沒有實際操作的調和,專業課是枯燥無味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1.3專業實習有限
企業招聘新員工時常常會在招聘須知中注明“有工作經驗者優先”,這本身是一個難解的課題。企業希望花費更少的資金獲得一個更優質的人才,如果招聘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需要對他進行一段時間的入職培訓,在培訓過后畢業生還要進行環境的磨合,若發現自己難以適應再選擇離職,企業承擔的時間人力只能企業買單。企業在招聘前注明“有工作經驗者優先”的限制從企業角度看來無可厚非,但從畢業生角度看來有為難之嫌,畢業生大都是剛剛離開學校,學校在他們學習期間沒有培養工作經驗的意識,畢業生沒有資源進行工作實習,兩者都沒有過多的錯誤,卻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這還是需要中職教育的教學改革,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習機會和實踐地域,促使畢業生在畢業初期可以很好的實現企業要求,達到企業和學生雙贏的局面。
1.4教學條件有限
教學條件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事實上,很多中職服裝院校的教學條件跟不上教學的需求,在一些院校,甚至都沒有縫紉機和熨燙機械等基礎設備,更不用說教學實驗室的配置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只能紙上談兵。教師的日常活動不外乎教室和辦公室兩點之間,外出交流的機會有限,教師本身的實踐經驗也是不足的。服裝的發展日新月異,沒有實驗交流的教師也只是繼續傳授枯燥的知識,不僅難以教出優秀的學生,對其本身也有著不利影響,表現于其職業價值觀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的狹隘變化。沒有高科技的實驗設備,沒有先進的師資力量,有限的教學條件難以培養出適合企業要求的學生,這加劇了企業和畢業生的就業矛盾。
2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2.1教學理念改革
教學改革首先應進行教學理念改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是理念改革的第一步。教學中幫助學生重塑對服裝設計的觀念,明確服裝的意義,它不只是需要流通的商品,還是凝結著歷史文化和美的底蘊的藝術品。正確的設計觀還要求學生加強對服裝本質的理解,從服裝材質的選擇到服裝工藝的成品,學生都要了解基本步驟,進行設計理念的鞏固。第二步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服裝設計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網羅了視覺藝術和造型藝術等基本藝術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構建基礎的設計風格,創造出個性化的服裝設計。有了一定審美內涵的學生在設計圖紙時會追求圖紙的藝術效果,使用繽紛的色彩加以調試,創造出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第三步是教師采用開放的模式進行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市場應用,教師在授課之初就要樹立明確的目標,培養學生對于市場和流行的把握能力,將學生帶入市場體系之中,布置課題讓他們自主調研,最后上交作品。自主調研的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練習次數,使有心學習的學生積極發掘暢銷品牌的優勢,將其記錄轉化為自我的能力,有益于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培養學生的市場敏感度,促進他們未來的就業和發展。
2.2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摒棄傳統的口述教學,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學校注重高科技儀器的引入,建立服裝設計實驗室,讓學生有離開教室,更換場景激發創造力。教師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鍛煉,將他們更早更多的放置于市場環境下,使之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為未來打下夯實的基礎。傳統的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因素,教師在教育中對自我進行合理的定位,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注重于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和個人創造力的塑造。
2.3教學內容更新
為了適應現代服裝業的快速發展,中職教育需要進行及時的教學內容更新,方便學生對于即時資訊的快速掌握,加強時尚敏感度的塑造。教學內容更新中必須加重實踐教學的比例,將原有的教學資料進行嚴格整編,使之符合當前服裝業發展勢態。在教育資源的配備中,學校要擴大教學資源,建設新型教學模式,更新高科技設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學校在教學內容中還需增開專業課程,對于作用逐漸減弱的基礎課程進行一定的精簡。數學語文等基礎課程可以根據就業需要實行調整,對于數學這種在未來服裝行業中要求不高的學科可以減輕難度,要求學生打好基礎即可,對于計算機和專業軟件這類將來作用比較大的基礎課程,可以增加授課時間,加深難度。
3結束語
隨著服裝業的迅猛發展,相關單位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院校必須順應時勢,進行適當的改革,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縮小企業期望與人才能力的實際差距,使得教學可以符合企業需求。中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最終可以成就學生的就業之路,幫助他們在需要他們的行業中發揮出更多的才干。
作者:閻安單位: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第二篇
1、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現狀
從國家中職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和層次看,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從產生到發展經歷的時間不長,但是發展的速度較快,一些老牌的中職院校,已經將其作為王牌專業和特色專業來看待,對于該專業的學習,中職院校一般制定三年的教學計劃。三年的教學時間充裕,但是該專業屬于探索和起步階段,導致結構較為松散。該專業整體的教學計劃是:一年級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習,二年級進行專業細分,學習部分專業知識,三年級學習設計和工藝課程并在外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總體的教學計劃比較嚴謹合理,但是具體的教學安排,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一些突出問題還比較明顯。現階段,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首先,培養目標和辦學層次相對模糊,我國教育實行的是單一標準化培養規格,導致我國中職應用型人才的“與生產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很難建立,人才供需矛盾趨緊,雖然教學過程中,一再強調,要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生產,但是在實際教學和教學安排上,做的并不到位。一些學校辦學模糊,缺乏自身特色,不能找準自身的定位,導致學生學了四年,還不清楚到底學的是哪一方面的服裝設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在哪,學生的基本工不扎實,缺乏適用性;其次,專業課程結構單一,面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中職院校未能設計和提供良好的課程設計,一些中職院校,盲目的選擇課程,導致學的東西和實際需要的相互脫節,結構松散,知識的整體性匱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最后,師資力量的薄弱,相比較高職來說,中職教育的教學師資力量一直是短板和不足,對于技術要求很高的服裝設計來說,高水準的師資隊伍至關重要;最后,教學形式枯燥無味,中職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問題,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進行科學的授課,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實現教學目的。
2、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計劃改革方向
2.1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結合上述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現狀,提出教學改革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首先,以市場為導向,中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以高級技術型應用人才為主,其人才的流向基本是面向企業的,所以教學計劃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培養目標,以滿足社會所需的人才為培養目標,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市場變化速度很快,更新換代的設計理念,設計材料都決定了其中職院校必須緊跟市場變化,不斷變化,不能以老一套的思路和計劃去培養學生,那么培養的學生也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其次,課程內容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在教學計劃中,應當盡量弱化服裝設計基礎課程,不斷滿足各層次的服裝設計人才需求,以核心課程和輔修專業課程相結合,并強調教學計劃中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圍繞核心主干課程的基礎上,將其他專業的課程也帶動起來,例如學習數學、語文、英語,強化計算機課程的課程安排,著力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實踐操作。在學校理論基礎課程的基礎之上,加強社會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將學生帶到服裝設計工作室、帶到服裝生產車間、甚至可以帶學生參觀一些高質量的服裝展,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揮;最后,要結合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在設計方面的特長,把學生的閃光點和擅長的技能全部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人盡其才,引導學生找準自身的定位,從而提高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教學效果。
2.2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計劃改革的幾點建議
2.2.1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在傳統的授課模式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尋求相應的創新,針對辦學特點和培養目標,強調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以服裝設計為例,主要表現在服裝設計的構思和服裝設計的表現兩個環節,服裝的構思來源于社會實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帶學生多看,多想,多練,不能僅僅依靠課堂的時間去學習如何構思服裝設計,而是應利用課外的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構思能力,滿足設計需求,服裝的表現需要學生系統的掌握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扎實的理論功底,是做好服裝表現的關鍵步驟,并通過社會和市場需求,以實踐活動去提高服裝設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2.2強化“雙課堂”模式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學生最終是要步入工作崗位,滿足崗位需求,所以在教學設計改革中,應該強調“雙課堂”模式,以學校課堂為基礎,加入社會、工廠、設計室的第二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在第二課堂尋找相關靈感和設計理念,并在課程設置中,充分的考慮學生這方面需求,充分的給予學生實踐機會,滿足學生動手操作的愿望,從而激發學生潛能和創作激情。
3、總結
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教學計劃改革,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將學校的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與社會、市場需求相結合,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出優秀的具有較高理論知識水平和嫻熟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羅文慶單位:湖南株洲職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