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敘事思維下敘事類插畫設計思路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敘事類插畫因其富有情節感的畫面而充滿感染力,令觀者更易沉浸于故事的情景中。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往往需要針對文本內容進行思考和解讀,并提煉和轉化為插畫的視覺語言。文章立足于敘事思維,從敘事類插畫的常見題材入手,就敘事類插畫的設計表現展開分析,從而歸納出由敘事要素、敘事邏輯以及敘事氛圍等敘事思維所引導的插畫設計思路。
關鍵詞:敘事類插畫;敘事題材;設計表現;設計思路
人類運用插畫輔助敘事有很久的歷史,從古埃及人在紙莎草紙張上繪制的“死亡之書”插畫,到中世紀各種手抄本圣經中的插圖;從文藝復興時期印刷故事書籍中插圖的廣泛運用,到現代電子出版物中插圖的富有創意的表達,敘事類插畫這種以文本內容為創作依據的視覺設計往往體現出豐富的情節感和濃郁的故事氛圍,令觀者在欣賞之余更能結合文本充分展開聯想,似能身臨其境地體驗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的情感。
一、敘事類插畫的常見題材
在敘事類插畫的題材中,較常見的有宗教故事、神話傳說、文學故事、兒童文學以及敘事詩歌等,因創作表現的目的有所區別,不同題材的敘事插畫也呈現出不同的整體特征。
(一)宗教故事插畫。自中世紀開始的相當長的時間內,宗教題材的插畫是最為多見的,大部分是圍繞《圣經》內容及相關故事進行創作表現的,僅現存于世的各種版本的中世紀手抄本《圣經》中就有大量令人目不暇接的故事插圖,這些插畫作品充分體現了對宗教的虔誠。相較于普通文學作品的插畫而言,將教義通過插畫傳達給教眾的創作目的,決定了這些插畫更為迫切的敘事需求,而由此產生的畫面表達,表現出一種深入細致刻畫故事情節乃至人物情緒的總體特性。
(二)神話故事及民間文學插畫。文藝復興之后的書籍種類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不斷大幅度地增加,更多的藝術家也參與到書籍插畫設計中來,敘事插畫的題材也不再局限于宗教故事。各類神話和民間傳說故事成為插畫表現的新題材,從古希臘神話到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當敘事的目的不再只是進行嚴肅的傳道與表達虔誠的信仰后,更豐富多樣的形式手法開始從敘事插畫的畫面中表現出來。
(三)兒童文學插畫。19至20世紀開始出現的兒童文學書籍,為插畫藝術帶來了新的題材,以倫道夫·凱迪克、凱特·格林威等為代表的早期童書插畫家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實踐。兒童讀者群體的特殊性,使童書插畫的畫面形式充滿了天真浪漫的意趣,其敘事性的圖形表達也趨向于更加直白和明確。
(四)敘事詩歌插畫為詩歌創作的插畫往往充滿帶有詩歌特色的浪漫表現,詩歌文本自身的節奏與韻律總是能賦予插畫藝術家以充滿旋律感的構圖靈感,而來源于詩歌的浪漫情節也往往帶給插畫創作以不同尋常的設計表現。
二、敘事類插畫書籍的圖文比重與畫面信息
在眾多敘事類插畫書籍中,圖文比重對畫面信息量有著一定的影響,大致可分成文字為主、插畫為輔的類型,圖文并茂的類型以及純粹的無字繪本等類型。
(一)文字為主、插畫為輔的敘事類插畫書籍。在書籍發展的歷史中,大量的敘事類書籍僅使用較少的插圖去展現某些文本片段中的精彩情節,這使插畫創作者不得不考慮將大量故事信息表現于有限的畫面中,盡可能展現時間、地點、主要角色等信息,并通過主要角色富有表現力的動作神態去刻畫情節發展中的瞬間。
(二)圖文并重的敘事類插畫書籍。相當多的兒童書籍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令插圖和文字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在圖文并舉的圖畫故事書中,圖畫與文字各司其職,圖畫的線條、顏色描繪出文字所無法敘述的意境;文字的清晰語義表達又彌補了難以直觀顯現的思想及時空變化。”[1]因此,這類書中的插畫作為敘事文本的補充,并非事無巨細地展現故事信息,而是重點表現文字敘述的精彩片段或文字無法描述的故事氣氛。
(三)插畫為主、無字或文字很少的敘事類插畫書籍。無字或少字的繪本作為當前低齡兒童書籍的重要形式被市場推崇,其特點是為了滿足低幼齡兒童的審美需求和閱讀需求。繪本插圖往往被設計得簡潔明了,故事內容、角色形象和故事場景都不過分復雜,從而達到一目了然、讀圖識意的目的。而相應的,其對畫面故事信息的直觀性、視覺語義的明確性要求較高。“由于無字少兒繪本圖像(畫)在講故事時兼具了視覺語言、文化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功能,所以無字繪本的圖像(畫)語言具有突出的形象性、直觀性、識別性和象征性,在即情即景、繪聲繪色中盡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2]
三、敘事類插畫的設計表現
“插畫的敘事性作為插畫設計的一種藝術表現,更是對圖文敘事的綜合運用,承載著創作者對插畫主體、時間背景、人物角色、空間、事件等要素進行有意義的銜接,以實現可視化故事傳達的藝術效果。”[3]在敘事類插畫中,設計者常常通過畫面各主要視覺要素的生動描繪展現敘事文本的內容。這些最主要的插畫視覺要素包括角色動作神態、服飾和道具、背景場景等部分。
(一)主要角色動作表情展現或暗示情節。作為敘事主體的主要角色形象本身即包含了很多事件信息,如其動作中可能包含的事件發生狀態或階段的信息,其表情中可能包含的角色情感信息,并共同揭示出故事情節中一些可推測的關鍵信息點。1.儀式化動作相當多的宗教題材插畫以儀式感極強或具有某種象征性的儀式化動作為主要角色形象的表現內容,如祈禱、歌頌、號召等宗教題材作品的常見動作,往往能強烈表達出畫面角色正在經歷某事件中的關鍵時刻。如19世紀初的詩人和插畫藝術家威廉·布萊克在他的插畫《當星辰合唱時》中,運用不同的刻畫動作,分別表現出高舉雙手歌頌神的擬人化的晨星、半空中伸展雙臂的上帝和其他神,以及雙手微抬于胸前做出祈禱動作,并虔誠仰望天空的教徒約伯及親友。巧妙的分割線將處于不同環境的三者結合于一幅畫面中,而正是三部分人物富有象征意味的儀式化動作展現了各自所代表的故事角色和正在發生的故事情節(圖1)。2.情緒化動作戲劇沖突往往是插畫創作的主要靈感來源及表現內容。針對那些情節非常戲劇化的敘事段落,插畫創作者常常通過對主要角色極具情緒化的肢體語言,如憤怒的指責、預備攻擊等動作的細致生動的刻畫,來完成對關鍵情節中角色間關系、角色情緒、角色處境等內容的表現。德國戲劇家、戲劇理論家萊辛在其著作《拉奧孔》中提出:“既然在永遠變化的自然中,藝術家只能選用某一頃刻,特別是畫家還只能從某一角度來運用這一頃刻;既然藝術家的作品之所以被創造出來,并不是讓人一看了事,還要讓人玩索,而且長期地反復玩索,那么,我們就可以有把握地說,選擇上述某一頃刻以及觀察它的某一個角度,就要看它是否能產生最大效果了。最能產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讓想象自由活動的那一頃刻了。”[4]“頃刻”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那些最震撼的情節畫面構思的角度,即表現事件高潮的前一刻,動作最富有戲劇性和沖突感的前一瞬間,令觀者對這個動作乃至事件的后續產生延續性的聯想。19世紀法國知名版畫家、雕刻家和插圖藝術家古斯塔夫·多雷,在其圣經插畫《摩西怒碎法版》中,以主要人物富有張力的動作表達了整個故事沖突的最高潮,也就是摩西高高舉起石板,在眾人的驚愕之中,正準備將之摔碎的瞬間場景。多雷在這幅畫面中,將摩西的憤怒充分表現于其高高舉起的用力雙手和正欲摔下法版的動作之中,而背景中由雷電帶來的天光集中照射在石板上,強烈地突出了在這一充滿戲劇沖突的瞬間眾人的視線焦點所在(圖2)。3.充滿情緒的表情除了動作之外,故事角色的神態,也是傳達角色喜悅、悲傷、憤怒等情緒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許多兒童繪本插畫中,為了讓故事情節更直接地被兒童受眾理解,插畫創作者往往以主要角色豐富、夸張的戲劇化表情展現角色的心理活動。如插畫藝術家班內特在1857年創作的《伊索寓言》插畫以非常典型的漫畫式的表現,賦予了動物形象以豐富的人類表情,充分體現了寓言故事荒謬、可笑的故事氣氛以及充滿諷喻的故事意味(圖3)。
(二)服飾和道具展現時間。時間作為敘事要素之一,對于交代故事背景、幫助讀者理解人物及情節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在一些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插畫中,富有特色的服飾和道具往往是作為極具時代感的畫面元素而出現的。如插畫家東尼·喬昂諾在其1937年出版的《堂吉訶德》的故事插畫中并沒有強調主角堂吉訶德瘋狂的舉止,而是通過畫面中其身著騎士服裝、手拿書本的形象,以及場景中騎士的盔甲、長劍和墻壁上的耶穌像,暗示這是一個對中世紀神圣騎士故事充滿瘋狂想象的故事角色(圖4)。
(三)背景場景展現地點環境。對于有著較為宏大的歷史或地域背景的故事而言,場景的表現無疑是最好地體現故事環境的方法;同時,在一些宗教故事插畫中,插畫創作者也通過描繪宏大的背景環境展現宗教故事中的神圣氛圍。如在古斯塔夫·多雷創作的圣經插畫中,有著許多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場景表現,其中無論是《出埃及記》中波濤洶涌、吞噬埃及追兵的大面積的紅海場景,還是在《天堂篇》插畫中云蒸霞蔚、光芒四射的天國場景,都有賴于其運用精密的筆觸進行的大量場景細節刻畫,從而充分地展現出充滿感染力的故事環境與氛圍(圖5)。
(四)色彩、肌理與構圖強化故事主題、強調故事氛圍。在敘事類的插畫作品中,色彩、肌理與構圖這些視覺要素也常常成為一些創作者進行故事表達的特殊技巧,如通過充滿張力的構圖強調緊張的故事氛圍;或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強調故事情節的沖突環節或激動人心的時刻;又如通過畫面質感肌理的表現強化故事的某種神秘、朦朧的意境與氛圍。在英國圖形藝術家和設計師奧伯利·比亞茲萊廣為人知的插畫作品《莎樂美》中,正是奇異的東方肌理元素及充滿留白懸念的黑白構圖強調了神秘恐怖的故事氛圍。而夏加爾在其《狐貍與葡萄》寓言插畫中則以明快而鮮艷的色彩對比展現了寓言故事充滿想象與沖突的氛圍。“在夏加爾筆下,著名的《狐貍與葡萄》寓言強調了遙不可及的幻夢意味,葡萄果串與狐貍頭部相互呼應,看似簡單的兩個元素其實皆是以數層的豐富色彩繪成。”[5]
四、基于敘事思維的插畫設計思路
綜上所述,敘事類插畫常常包含以下幾種由敘事思維引導的設計思路。
(一)強調敘事要素,針對人、景、物等進行生動刻畫。以展現故事情境著力刻畫角色、場景、道具等畫面內容,力求盡可能強調出故事人物、地點、時間等敘事要素的信息。并在畫面中通過細節刻畫或其他強調方式展現該敘事要素在故事情節中的重要性。
(二)依托敘事邏輯,以瞬間畫面暗示前因后果。依托敘事邏輯,以充滿戲劇性的瞬間畫面暗示故事的前因后果,即通過針對角色動作、神態的生動描繪展現故事情節中較為關鍵的瞬間,以便觀者由此展開對事件起因及后續結果的充分聯想。
(三)強調敘事氛圍,表現畫面意境與氛圍。通過多種視覺元素的運用,如色彩、肌理等抽象的視覺元素創造出特殊的畫面意境,并以此呼應敘事文本中的角色情緒及故事情節的氛圍。
五、結語
基于敘事文本而進行的插畫設計,需要設計者解讀敘事文本并轉化為插畫的視覺語言,而敘事思維將這種由文本至圖像的轉化引向初步的設計思路。具體地說,在構思畫面的形式之前,由敘事思維引導的對敘事要素、敘事邏輯與敘事氛圍的把握已經協助設計者構建起了創意的框架,并由此延伸,形成強調敘事元素、建立敘事聯想以及強化敘事氛圍等一系列插畫設計的思路,并必然對最終畫面敘事主題和敘事內涵的準確表達產生重要的影響。時代不斷發展,當前插畫的形式與內容、內涵與外延都在不斷拓展,敘事類插畫不再僅僅作為一種依附于敘事文本的視覺輔助形式,而已成為一種能引起觀者共鳴并激發巨大想象空間的更獨立的設計形式。對當代插畫師而言,敘事類插畫的設計思路不能再局限于字面描述形象的直白式表現,而是需要更為深入地針對敘事內涵的演繹。正因如此,追根溯源地探索敘事思維及其影響下的設計思路才顯得尤為重要,而基于敘事思維的設計思路也將為插畫設計帶來更多深入表達的創意啟發。
參考文獻:
[1]沙海燕,張偉英.圖畫故事書與插圖、漫畫、連環畫之關系[J].藝術百家,2018(2).
[2]周子淵.模仿與場域:無字少兒繪本圖像敘事方式探析[J].編輯之友,2018(12).
[3]閻勇舟,王成鳳,徐圣超.招貼插畫敘事的審美表征[J].輕工科技,2018(11).
[4]萊辛.拉奧孔[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5]郭書瑄.插畫考:插畫藝術的黃金時代[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
作者:陳莉莉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