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陶藝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有的美術學科,與陶藝有著一定的通性,但后者又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明顯的不同。每件陶藝作品的工藝方法、材料、藝術表現形式的協調、整合,是科技與藝術實踐的一個完整的反映。正是由于陶藝的固有屬性,使其具備一定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認知功能。由于中國是陶瓷的發源地,都有自己的系統,優勢和陶藝教育的特點。因此,在美術教育的初級階段,對陶藝加以科學的運用,不僅是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小學生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捷徑。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開展陶藝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好方法,也是素質教育對學生的一種關鍵手段。生活中,人類感知是通過身體的器官獲得的,能夠得到樂趣。我們的日常實際生活中,碗、茶杯、碟等器具,大多材質均是陶瓷材料。為此,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借助較為常見的生活用品,來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并使其體驗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和品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欣賞的視角觀賞生活,這將有助于小學生培養自身的創造力。例如,有一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總會發現自家的醬油壺在倒完醬油后,會將一點醬油汁殘留到壺嘴中,不僅造成浪費,也留下了一定衛生安全隱患。那么,以此為出發點,用美術陶藝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一個雙口的醬油壺,就能夠將以上問題進行圓滿的解決。因此,陶藝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運用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生活氛圍中。發現和解決現實問題,并使其在實踐中體會到美術學習的魅力與收獲的喜悅。
二、陶藝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打造個性學習空間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運用陶藝旨在,通過學生手工制作陶藝作品,使其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等均得到良好的培養。開展陶藝教學,需要為學生打造一個個性展示環境與空間,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通過藝術轉換為實際中存在的實物。例如,在進行“手捏成型”陶藝技巧授課過程中,老師既要傳授學生簡單的制作陶藝作品技能,又要重點培養學生在制作材料環節中,收獲到動手實踐成功體驗和感受。在小學美術陶藝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類比教學策略的運用,來激發小學生在陶藝建模環節中的發散思維。例如,帶小學生捏做好小陶碗后,任課教師可以啟發小學生自行在碗上裝飾各種美麗的圖案,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陶碗上畫出了小烏龜,小鳥,小魚以及大蘑菇形象,這就使陶藝煥發了生命的氣息和光彩。在此過程中,小學生在制作陶藝作品中實踐,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此同時,陶藝教育能夠讓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娛樂世界,這對于學生個性的形成以及學生潛能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進一步研究陶藝教育實踐
目前,當代學生的能力相對較弱,其探索能力有待提升,這是人們眾所周知的,具體體現在,學生們往往不能夠自行完成某件事物,也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情,不僅如此,學生的求知欲也不夠強烈。為此,在小學美術陶藝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獨立創作的過程,以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借助開展陶藝創作活動,來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實踐,并獲得一個獨特的藝術體驗,調查和思考,提高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筆者讓學生對某一常見的動物進行捏制,第一次嘗試后,學生們會認識到,捏制的作品并非那種動物在現實生活中的形象。這時候,筆者給予了及時、耐心的指導和鼓勵,鼓勵小學生認真了解和觀察該動物的特征,并根據自己對其的認知,進行修改。這樣一來,小學生不僅在學習美術陶藝中,學會如何創建模型,也進一步培養和提升了自己的觀察和探索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有效的運用陶藝,是十分有必要的。任課教師要深入研究現有的陶藝實踐教育,并總結和發展陶藝教育的理論,以確定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并充分發揮其效能。綜上所述,在美術教育中,陶藝教育是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存在的,在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通過陶藝,小學生的藝術修養也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陶藝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在課堂氛圍的營造上充分體現了其優越性,能夠促進小學生積極探索,從而使其求知欲和創造力均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學生的問題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陶藝教育備受師生好評。陶藝教育蘊含豐富的教育內容,包括語言,化學,歷史,物理,數學等科目,從中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發散思維,從而使其創新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培養,以促進道德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進一步實施。
作者:顧飛燕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