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和諧社會獨立學院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和諧社會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發展戰略。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和諧社會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經過八年發展,獨立學院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本文從獨立學院的辦學目標定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堅持走優質辦學和特色辦學的道路,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四個方面考慮了獨立學院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和諧社會獨立學院以人為本
和諧社會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發展戰略。十六屆六中全會的一個主要議程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社會和諧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黨不懈奮斗的目標。獨立學院是指采用民辦機制,實行新的辦學模式和新的管理體制,由申辦普通本科高校同有合作能力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等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和諧社會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截止2007年4月4日,教育部批準的獨立學院共318所,其中江蘇有26所,2007年獨立學院在校生規模將近200萬人,這表明獨立學院已成為高等教育和諧發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因此,如何積極發揮獨立學院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有的作用,如何保證獨立學院沿著“優”、“民”、“獨”的方向健康發展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的辦學目標定位
獨立學院的和諧發展,必須正確認識自身發展的趨勢,從辦學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培養目標、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準確地給自身定位。
黨的十六大指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教育創新,優化教育結構,改革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形成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育體制”;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十一五”規劃都強調了教育的優先發展,指出教育的發展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要;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和諧是黨不懈奮斗的目標,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但現階段教育發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給特別是優質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1]。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需大量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從事的是大眾高等教育,而不是精英高等教育,強調的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2],應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標準的教學,以培養服務地方或區域經濟發展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求,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意能力的專業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為目標。
明確了自身的目標定位,才能正確認識獨立學院發展的趨勢,獨立學院的發展必須同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找準自己的發展空間,才能創造自身的辦學特色,才能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同公辦院校及其它民辦院校共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公平競爭、相互促進的和諧發展環境,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發的新格局。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以人為本不僅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獨立學院的和諧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把人的發展置于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應摒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舊觀念,重視學生的心靈塑造和人格構建,尊重并承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深度關注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經濟等狀況,把握其壓力和情緒的變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個性的積極、健康、全面發展。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和價值,切實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有效地運用經濟手段和精神激勵機制[3],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充分發揮教師的智慧和才能,促使教師積極參與學院管理。教師是具有一定知識,帶著理想來實現個人價值、尋求歸屬感的個體,應用平等的眼光看待。
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統一的。兩者的和諧發展,才能賦予獨立學院與眾不同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三、優質辦學和特色辦學
獨立學院的和諧發展必須走優質辦學和特色辦學的道路,要以辦學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辦學謀發展[4]。
走優質辦學的道路,就是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家庭和學生的認可作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不能照搬公辦學校(或母體高校)的質量評價體系。要深入開展以科學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重視人文環境、文化設施和校園景觀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重視課程設置的調整,積極推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鼓勵教學創新。堅持走優質辦學的道路,還必須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系,要重視內涵建設,在保證辦學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外延的合理增長,使教育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同步協調發展。
關于特色辦學,就是著眼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將短期效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堅持走多樣化的道路,不能形式單一。在專業設置、教學模式、學科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力求創新,以創新求特色;要樹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以管理求特色;要狠抓辦學質量,以質量求特色。特色辦學培養的人才要與社會緊密接軌,滿足企事業和各用人單位的需求。學院可以通過必要的教育傾斜,采取多種激勵形式,組織師資力量,加大投入先辦好部分特色專業,以點連線,逐步發展。
質量和特色是獨立學院生存和發展這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承、互相促進,是統一的整體。沒有特色,則難以發展,沒有質量,則無以生存。
四、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
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高校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獨立學院的和諧發展必須切實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專任教師隊伍。
獨立學院的教學和管理是由母體高校負責的,其師資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母體高校的兼職教師、聘請的退休教師、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專任教師。和母體高校相比,獨立學院的專任教師隊伍比較年青、教學經驗不足、學歷層次不高,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培養。在這種情形下,兼職教師和退休教師的介入,充實了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為學院教學工作的開展起了積極作用,有力促進了獨立學院的健康發展。但是學院的進一步發展,沒有一支過硬的專任教師隊伍是不行的。母體高校自身發展的限制,不可能源源不斷地保證師資的供給,退休教師的精力和體力也不能保證他們可以繼續從事第一線的教學工作,教學的重擔勢必落在專任教師的肩上。專任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是一項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需要科學地完善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鼓勵教師進一步提高學歷,并積極地從多渠道引進人才,優化教師結構,要形成以教學質量為中心,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
獨立學院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學院本身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今后這十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期,也是獨立學院發展的重要戰略期。獨立學院的健康發展對深化高校辦學機制與模式改革,擴大高等教育資源,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服務于區域和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年,獨立學院發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績,但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發展獨立學院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趙琦、阮平南.高等教育屬性及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2]萬安中.構建民辦高等教育評估制度之思考.嶺南學刊,2007年第1期.
[3]梁佐仁,孔穎.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構建民辦高校和諧校園.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5年9月.
[4]李廣岑.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思考.科技教育,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