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高校酒店管理頂崗實習的管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企業層面
1.崗位安排單一。出于經營成本和旺季人手緊缺等原因,酒店對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是持歡迎態度的。但是,酒店往往從自身管理、培訓成本和工作效率等角度考慮,希望實習生在酒店實習期間能夠從事相對固定的基層崗位,而這些崗位的技術含量不高,工作量相對較大且多為重復性勞動,學生難以學到全面的專業技能,極大打擊了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的積極性。還有些實習單位沒有制訂學生的實習培養計劃,哪個崗位缺人就把學生調到哪個崗位,導致學生處于一種邊緣化的狀態,無法學到專業核心操作技能。
2.薪酬制度不合理。很多酒店給予實習生的薪酬是固定的,薪酬待遇普遍低于正式員工實習期的待遇。此外,因學生在酒店實習只有半年至一年,因此,酒店對實習生也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工作熱情減少,對頂崗實習產生抵觸情緒,進而會降低對酒店行業的認同感。
(二)學生層面
1.服務意識缺乏。對于酒店管理等服務性行業來說,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就是服務意識,這也是當前高職學生普遍缺乏的一項品質。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和獨生子女,一直在比較優越的環境下成長,習慣索取、不善付出,不適應酒店基層崗位的客戶服務工作,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工作環境。
2.看重薪酬待遇。不同的實習企業給予實習生的薪酬待遇是不一樣的。例如隸屬于國際酒店集團的酒店企業,給予實習生的薪酬往往低于一些單體的酒店,但由于它們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國際化的氛圍,學生能從中接觸和學習較多的專業技能。實習生在選擇實習企業的時候,往往更看重企業能給予的薪酬,不太看重未來的發展和職業生涯的規劃。對流失的實習學生所作的調研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事房屋銷售等與專業無關的臨時工種,一個月的收入遠遠超過在實習酒店的收入,這種短視行為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實習穩定性。
3.難以吃苦耐勞“。90后”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大學宿舍樓的各項生活配套服務,在方便學生的同時,也使得部分學生越來越不習慣于勞動。酒店服務恰恰需要的就是為客戶的各項生活服務,特別是客房部和餐飲部的工作崗位,勞動強度較大。有的實習學生盡管克服了對客服務的心理障礙,但在最初實習期,覺得體能上難以承受。在實習的前三個月,很多學生就是因為難以忍受勞動強度而要求更換實習崗位或索性離開實習單位。
(一)建立完整的酒店管理實踐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時間安排要放在整個培養階段的實習實訓體系中進行考慮。目前學院實施的是“課程實踐—專業實踐—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安排上,課程實踐放在理實一體化課程中由專業老師根據課程標準來實施,專業實踐安排在第二學期,由系部進行安排。頂崗實習結合旅游企業的旺季安排在第三學期的3月底至第四學期的9月底,有半年時間。頂崗實習結束后,學生返校繼續上課至學期末,進行實習過程的總結和專業知識的升華。第6學期安排為畢業實習,與學生就業對接。把頂崗實習與畢業實習分開安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深化工學結合。
(二)建立全過程溝通管理機制
頂崗實習時間從半年到一年不等,學院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按照實習前—實習中—實習后三個階段進行管理。
1.實習前管理——有效溝通。學院在頂崗實習前,需要與企業、家長、學生三方面溝通。要與酒店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保障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權益,包括居住條件、工作時間、工資和獎金、培訓時長、工種安排、工作保險等細節都要在合作協議中有所體現。企業有相關人員直接負責實習生的培訓、工作、生活問題。要建立實習企業的信息庫,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以及實習單位的用人要求,提供頂崗實習推介平臺,讓用人單位和實習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學院負責總體協調。尤為重要的是,要求實習企業建立實習生的輪崗制,讓實習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學院要與家長有電話或書面的溝通,告知家長頂崗實習的具體安排和計劃,以及頂崗實習的重要性和意義,請家人配合學校做好頂崗實習的動員和管理工作,同時請家長簽署同意孩子實習的書面材料。在學生參加實習前,要召開動員會,讓學生了解到頂崗實習能培養和提高自身在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將這些知識和技能與酒店的實際操作相結合,鞏固和開拓知識面,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對于酒店實習的辛苦和勞累,以及可能受到的委屈,也要讓學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可以選取一些勵志案例以及已畢業學生的成功案例來激勵學生認真對待頂崗實習。
2.實習中管理——雙導師制。根據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發展特點,學院為頂崗實習學生配備基礎導師和發展導師,實行雙導師制。由學院專職任課教師擔任基礎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教導、生活引導、學業輔導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學生設計大學階段學習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達到個性化培養教育的目的。由實習單位的行業專家和技術骨干擔任發展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就業和創業指導及心理疏導,在實踐中幫助學生了解專業崗位要求,找出重點發展方向,制定自身職業發展規劃,解決學生在實踐中的困惑,指導學生選擇和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每名學生都應該有學校和企業的兩名導師指導頂崗實習。考慮到指導效果,每名導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以不超過10人為宜。學院要建立對導師的培養和培訓機制,規范導師在培養過程中的教育行為,增強導師的責任感,并提供經費支持,建立考評和激勵機制。
3.實習后管理——考核和評價。對學生要進行考核與評價。導師要記錄學生的表現,學生也要記錄自己參加頂崗實習的過程和心得。在頂崗實習結束返校后,學院要召開頂崗實結大會,表彰在頂崗實習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導師的考核與評價。要讓學生對導師的表現進行滿意度評價,評選出優秀的基礎導師和發展導師,并進行表彰,將優秀導師的成功經驗與全體教師進行共享。二是對實習企業的考核與評價。要對照企業在實習協議中和實習前的承諾,根據企業的誠信度建立實習企業信息庫和排行榜,優先安排實習生到優秀實習企業,在畢業生就業上也可重點推介。對管理上存在嚴重問題的實習企業,要果斷解除合作關系。
(三)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化
要更多地發揮企業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在頂崗實習環節、校內課堂教育以及課程實踐中,可以通過聘用企業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的方式,加強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和制訂的全過程,企業才能在頂崗實習環節更多地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從而肩負更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學生才能夠在頂崗實習中掌握核心實踐技能,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同時,學校也要通過多重途徑來服務企業,把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與企業的價值觀相融合,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鍛煉隊伍,創造核心價值。
三、結語
高職院校只有全面分析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加強頂崗實習的教育與管理,在頂崗實習的各個階段做好管理工作,建立高職院校與實習企業的常態化聯系,縮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不斷變化的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差距,有效推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真正體現“工學結合、學用結合”的培養目標,確保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作者:尚群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