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連鎖零售企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零售業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放開的行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與國外企業競爭的洗禮,我國零售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連鎖零售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自加入WTO后,我國市場進一步開放,跨國連鎖零售巨頭的不斷進入,沖擊著國內零售市場,對我國連鎖零售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試圖通過分析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的發展現狀,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作為連鎖零售企業發展的借鑒。
關鍵詞:現階段連鎖零售問題
作為“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的2006年,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社會環境繼續改善,消費品市場發展迅速。2006年,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410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3.7%?!爸袊B鎖經營100強”銷售規模達到8,552億元,同比增長25%。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使得連鎖經營快速發展。同時,外資連鎖零售企業也正在步步緊逼。雖然從數量上,內資企業仍占絕對優勢,但外資企業入圍百強連鎖零售企業的數量持續增長。至2006年,世界500強中的跨國零售巨頭已有90%進入我國,在全國27個大城市中,營業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的大賣場,外資比重超過30%。從銷售額來看,外資企業銷售額所占比重持續提高。2006年17家外資企業銷售額接近2,000億元,占百強企業銷售額的比重進一步上升至22.87%。
連鎖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企業規模、網點資源、業態生命力、流通成本、盈利能力等諸多方面,而國內連鎖零售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卻面臨發展速度與經營質量失衡、成本高企、資金斷鏈等風險。加入WTO后,我國連鎖零售企業仍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國內連鎖零售企業業態結構單一,數量眾多而規模過小
目前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的零售業態除傳統單店形式的百貨店外,連鎖企業大多數為超市,但超市只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不足10%。而國外連鎖零售業態占據市場份額大的為超級市場、折扣店、專業店和大賣場,并根據市場、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要求,積極向其他業態擴展和創新,保持一種隨時應變的姿態,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業態的領先性。美國連鎖零售市場排名前三名企業的銷售總額就占整個市場份額的80%,德國的前10名零售企業零售額占德國市場的84%以上,日本為50%,而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的集中度只有25%左右。
二、企業利潤低,獲取利潤手段單一,運營成本較高,難以與國際商業巨頭同臺競爭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2007年連鎖零售企業平均利潤率僅為0.85%,連鎖百強的凈利潤率為1.22%,而國外連鎖零售企業平均利潤率為2.22%。目前,連鎖零售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靠進銷差價盈利;二是向供應商要錢,拼命討好消費者,而不管廠家的死活;三是優化供應鏈,通過降低物流成本來盈利。國內眾多連鎖零售企業學到了如何向供應商要價,但在管理核心上的學習似乎沒有更多。自身的管理水平無法帶來更高的效率和利潤空間,讓國內企業只能是把向供應商要錢作為利潤的主要來源。同時國內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過高,自身利潤率又過低,企業利潤幾乎不足以支付銀行貸款本息,其高負債、低利潤的經營方式,已成未來發展之掣肘。
過高的運營成本歸因于兩個方面:外部是因為我國物流費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發達國家僅為這個數字的一半;內部因素則緣于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國內這方面的成本平均達30%,而沃爾瑪則為16%。商品周轉速度慢、采購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庫存和斷貨共存等問題。外商的這種規模化優勢和低價銷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場占有率,使國內零售企業市場份額不斷縮小,直接影響國內連鎖零售企業市場地位。
三、商品管理難以跟上企業的發展
1.產品質量問題
近幾年來,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已經被視為重要的競爭手段,價格大戰愈演愈烈。由于企業受營運資金的限制,以及對商品利潤率的追求,企業會非常注重商品的進價及其進貨開銷,不少企業過分追求低價格,忽視商品的品質保證,造成企業內商品的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情況時有發生。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嚴格。在這樣的環境下,導致消費者的交易成本上升,致使許多消費者轉向于外國的大型零售連鎖企業。
2.缺貨現象嚴重
我國73.1%的零售企業都反映其產品有缺貨現象。統計表明,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的平均缺貨率在10%左右,而美國的缺貨率為7.4%,同時我國顧客的轉店率是37%,這就意味著在缺貨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將比國外企業損失更多的顧客。統計還表明,中國連鎖零售企業每年因缺貨造成的損失達830億元人民幣之多。
3.商品庫存管理
大多數的零售企業都沒有專門的倉庫來存儲商品,而當倉庫的多是簡易房,既缺乏必要的物流信息系統,也沒有引入先進的現代物流設施,致使倉庫的功能單一,只能用來堆放一些必備的商品。而且商品的搬運主要靠手工操作,商品的配送效率緩慢。另外,由于物流信息系統的缺失,使企業的消費與需求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傳統的訂貨方式易造成商品的積壓或短缺。企業的庫存結構不合理,產品庫存量偏大,從而使庫存周轉天數過長,這將影響供應鏈上資金價值的創造和增值。國內大多數企業的存貨周轉周期在50天到70天之間,而家樂福、麥德龍在中國的平均水平不超過30天,歐美標準零售企業的平均周期在20天以內。
四、傳統的物流方式跟不上企業發展的要求
連鎖零售企業物流要求滿足多品種、小批量、多頻度的及時配送需求。物流配送已經成為保證連鎖零售企業正常運營的基本條件。根據筆者對湖南零售市場所做調查發現,當前我國零售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物流配送大多數是由供應商提供的,且他們的“配送中心”也只是起到了倉庫的作用。在長沙,許多中小企業的采購部,甚至總部就設在湖南省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高橋大市場。說明企業物流社會化程度不高,還普遍缺乏有效的物流支持。在西方發達國家,零售企業的配送率高達80%以上,沃爾瑪一家企業在全世界就設有41個配送中心、多個特別產品配送中心。零點研究集團對國內304家已經開展配送的商業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統一配送率不高,20%的企業統一配送率在40%左右,超過67%的企業的配送率介于50%~70%之間;配送率達到70%~90%的商業企業不足15%;配送規模較小;配送技術落后,效率低下,多數連鎖企業機械化水平低,計算機應用很有限,離國外配送自動化、現代化相差甚遠。
五、信息化程度偏低,零售終端優勢難以體現。
我國連鎖零售企業雖然也在應用以管理信息系統、電子數據處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為核心,形成以網絡為輔助的自動化管理,但作為零售終端,優勢卻難以體現。零售企業跟消費者直接接觸,掌握著大量的有關消費行為的第一手信息,利用適當的技術和分析手段,企業可以輕易地知道消費者是誰、住哪兒,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容易受什么宣傳影響。國內企業很少去分析自己所掌握的庫存和銷售原始數據;在做跟計算機系統有關的決策時,又很少能提出充分具體的量化經營性指標。比如促銷,國內企業很少用嚴格的量化數據分析消費者受到的影響有多大,銷售提高了多少,有沒有帶動相關產品的銷售,增加了客流多少,對客單價的影響又是多大。也沒有用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手段和技術工具分析確定究竟價格敏感的商品是哪些,敏感程度有多大。
國外零售業企業還通過現代先進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來降低流通成本,沃爾瑪利用了現代化的物流系統、強大的數據倉庫和全面壓價的全球采購體系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超額利潤。而我國零售企業由于缺乏資金和現代化的物流體系很難實現規模化的大批量采購,同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倉儲建設投入也不足,尤其是在軟件的應用上。這使得我國零售業在銷售成本上明顯高于國外大的零售商,導致利潤的大幅降低。
另外,還有經營手段趨于同質化、融資能力較弱等等問題的存在。應該看到,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好的,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的發展速度較快,規模不斷擴大,利潤大幅度增長,業已形成對我國零售業的主導地位。但我國連鎖零售企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上述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否則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參考文獻:
[1]本土商業超市還能被寵多久,蘇丹丹,贏周刊,2004
[2]如何降低零售業的缺貨率,潘桂華,2004,物流門戶網
[3]中國式連鎖舉步維艱,李其諺,財經,2005
[4]試論中小型零售企業的物流發展,劉長軍,物流科技,2005
[5]試論我國零售業發展的現狀及其趨勢,劉宇霞,北方經濟,2006
[6]我國零售企業逐漸暴露五大問題,吳道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