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廠中校”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校企雙方建設“廠中校”的目標存在錯位
在“廠中校”建設過程中,校企雙方的目標常常會不一致,企業的目標更多著眼于近期,比較現實。雖然校企雙方在高層達成了共同育人的一致理念,但在執行層卻有一種臨時用人的“沖動”,把學生作為人力資源的臨時補充,經常會因為企業的工作任務而忽略甚至犧牲學生的正常教學安排,導致教學計劃的執行不夠徹底,教學任務與目標未能如期完成。
(二)教師現場教學與企業正常運轉的矛盾
“廠中校”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在工作現場身臨其境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觀摩、操作來深刻領會相關理論,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以達到教學目的。現場教學需要有典型的學習情境與工作任務來支撐,現場教學通常安排有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主題,每次教學圍繞一個主題“模塊化”地呈現。企業需要正常連續的運營,其運轉規律與教學規律存在諸多不一致性,許多工作任務并沒有教材上設計得如此典型,且存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錯位。如在風神物流“廠中校”,某些工作并非發生在廠內,而是在客戶指定的地點與時間出現,白班與夜班的交替和經常性加班作業的情景,給教學組織工作帶來了困難。企業正常運營與現場教學的“模塊化”要求客觀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組織現場教學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課程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工作的現狀脫節
經過校企協商,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將6門課程安排在“廠中校”進行現場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相應的困難。首先,每一門課程都相對系統,自成體系,而具體工作則顯得雜亂無章。初到企業,學生在工作現場看到的是一堆碎片式的印象,很難將之與課本知識進行有效鏈接。我們提倡教師在“校中廠”因工作場景而靈活施教,但是一個周期下來,仍然有一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在工作中出現。造成了知識點或技能點傳授的疏漏。其次,企業的工作過程有其連續性與自身的節奏,課程教學的節奏與工作過程的節奏很難相互匹配。這要求任課教師因應企業的工作計劃及時變更,靈活組織與選取現場教學的內容,這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特殊性
難以兼顧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內在要求看,學生不僅僅是學習一些操作及流程,還要充分領悟工作表象背后的管理內涵,教學環節必需深入到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去才能實現。從企業的角度看,出于對保密的需要及對經營管理風險的考慮,往往不愿意或者拒絕如此深度的合作。從學生的角度看,限于高職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人生經驗,他們對管理的理解非常有限,也無法達到課程的要求。由于理工類專業一般僅僅是參與到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生產中去,實習學生往往在生產線上進行具體的操作,相對比較容易實施管理,一般來說其管理風險較低,所以比較容易開展校企合作工作。而經濟管理類專業實習主要側重于心智培養,操作與管理的難度較大,導致經濟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面臨各種困境,校企合作在較低層次進行。一方面學生在經濟管理類崗位上實習不容易很快上手,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另一方面,企業對經管類專業學生的需求量較小,不能接受成建制的班級進行實習,擔心正常的生產管理受到影響。導致校企合作流于粗放和形式,學生淪為企業簡單勞動的廉價勞動力,背離了學校進行校企合作的初衷。此外,“廠中校”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資源浪費現象,學校需要在企業另外建設教室等教學資源。由于距離學校較遠,一般在“廠中校”建設有學生宿舍等配套設施,學生在“廠中校”學習期間需要住廠,學校的學生宿舍等資源存在著閑置浪費現象。由于受合作企業的運行模式的影響較深,學生畢業后一旦改行,或者到其他單位就業,其習得技能是否能有效遷移也令人擔憂。
二、“廠中校”建設的路徑探索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成立于2005年,成立以來即在校企合作與“廠中校”建設上進行了持續而深入地探索。我們認為要解決“廠中校”建設中存在的上述共性問題,需要在合作企業的選擇、訂單培養及持續完善合作機制上進行努力。
(一)“廠中校”合作企業的選擇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與多家物流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我們從企業的資質、行業代表性、合作關系、未來發展機會等諸多方面擬定條件,考察企業,最終在眾多候選物流企業中確定了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共建“廠中校”。首先,合作企業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襄陽市的支柱產業是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其產值占到了全市總產值的“半壁江山”,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物流則是保證本市汽車制造產業順利運行的保障,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物流與汽車整車物流,包括整車倉儲、線邊集配、物流技術咨詢、物流規劃、管理、工位器具設計等服務,公司與國內外多家物流公司及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可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物流作業,技術與管理水平正與國際汽車物流標準接軌,具有較強的供應鏈整合與優化能力。在本地乃至全國均有一定影響。其次,合作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與實力。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000余人,目前為東風日產、康明斯等多家優質客戶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是鄂西北地區惟一一家大型綜合保稅物流業務供應商。公司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美物流研究院合作創辦了汽車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共同開展物流理論與實踐、國家宏觀政策研究,汽車物流人才培養以及汽車物流公用平臺的搭建工作。最后,合作企業要有長期穩定的生源需求,并能夠提供足夠數量的輪崗實訓與頂崗實習的崗位。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可以提供長期、穩定的各類物流崗位,如倉管員、集配員、包裝員、單證員、信息員等崗位,可以容納一個班至少50名學生同時進行崗位實習與現場教學。
(二)建設“廠中校”與訂單培養相結合
“廠中校”的建設只有為企業與學校雙方都帶來持續不斷的收益,才能夠保證“廠中校”建設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現實中有些企業憑著一時的用人需求而找高校“救急”,一旦用人需求滿足后,就不打算再合作下去,校企合作呈現出“一頭熱”的現象。我們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認識到將“廠中校”建設與訂單班有機結合,可有效預防這一現象發生。我院與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雙方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將2011級103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納入到訂單班,并每年續簽協議。通過協議規范了校企雙方的權利與責任,企業負有提供實習場所的義務,為“廠中校”建設創造優良的條件,學校則通過組建訂單班來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人力資源,從而保證了雙方的積極性。
(三)“廠中校”建設是一個不斷優化、深化建設內容的過程建設
“廠中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校企合作往往始于企業使用學校的畢業生,大多數企業始終停留在這一合作層面而再無進展,少部分企業從使用畢業生開始走上與學校長期合作之路,企業與學校則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路徑。企業有意識地與學校商議培養合乎企業需求的畢業生,于是企業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隨著合作的深入,參與程度逐步加深。企業方從給學生做講座,到合作進行課程建設,再到提供兼職教師,最后雙方共同擬定人才培養方案,將教室搬至企業工作現場,建設“廠中校”,進行系統培養;學校方從安排畢業生至合作企業頂崗實習到輪崗實訓,到教師至企業進行考察與實踐鍛煉,共同進行教材建設,再到利用學校優質資源為企業提供服務,包括培訓企業員工,合作攻克技術難關等,直到雙方互兼互聘,深度融合,建設“廠中校”,就人力資源的系統培養展開長期而深入的合作。經過多年的合作,我院物流管理專業與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已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經雙方協商,于2011年在企業建設“廠中校”,在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一直保持順利運轉。
三、“廠中校”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
(一)校企合作共同優化運行機制“廠中校”的順利運行
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作為保障。目前許多管理類專業的“廠中校”運作情況不是很到位,往往只是作為學生實習和實訓場所,校企雙方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學生的實習效果堪憂。為了確保“廠中校”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校企雙方需要建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明確雙方在生產管理與教學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完善專、兼職教師隊伍,建立完善的運行管理和考核制度。
(二)校企合作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雙方需要安排專門人員,經過認真的學習、研討,合理定位人才培養規格,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精心安排“廠中校”學習環節。校企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材、實訓項目的建設。將“廠中校”教學安排的全過程有機“嵌入”人才培養方案,加強人才培養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校企合作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
由于企業生產管理和學校教學管理的內在要求,對“廠中校”教師與學生的管理和考核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增加了管理、考核的難度。校企雙方要協商制定管理與考核的內容,對教師的考核管理主要包括教學過程與教學質量的管控,可從教學資料的完整性和現場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考核管理也包括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兩方面,可從遵守企業規章的情況與工作完成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總之,隨著“廠中校”建設的深入,校企雙方的關系由松散到緊密,合作內容與層次不斷提升,無論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社會效益的發揮,還是對企業生產管理的經濟效益的提升,“廠中校”的建設都將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作者:李慶 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