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必須要讓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逐漸形成協同效應,這一指示為更好地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適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契機。為了培養我國時代所需要的醫務工作者,廣大醫學院校的教師需要將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效果進行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中。基于此,首先介紹了外科護理學的內涵,之后分析了現階段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最后總結了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措施,以期指導實踐。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
在外科護理學課程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經過學習對外科常見病以及多發病的整體護理措施進行掌握,同時外科護理也是護理專業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臨床專業課,是護理專業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因而教師在教學時除了需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綜合素養。
一、外科護理學的基本內涵及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外科護理學課程簡介。外科護理學是目前護理學專業的一大必修核心課程,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樹立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采取科學的護理程序以及護理措施,對患有外科疾病的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緩解患者的痛苦,讓患者可以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在進行這一課程的教學中還需要適當融入人文關懷教育內容,在教授學生專業護理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二)外科護理學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現階段大多數醫學生尤其是高職護生都存在重技能輕素養的情況,認為只需要對專業理論以及臨床實踐操作技能進行掌握,就可以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這一情況大大弱化了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比重,而在專業課教學中進行恰當的課程思政則能有效彌補思政素質教育缺陷[1]。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強調高校中的課程必須要有知識傳授、價值塑造以及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對各個課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行深入性挖掘,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播的同時進行價值底蘊的凝聚,充分貫徹多維度育人理念,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融入,努力將思政課程延伸至課程思政方向。
二、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進行系統挖掘、組織以及應用。在以往的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以及理論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已適當進行部分思政內容的融入,卻沒有對課程內涵進行更加深入有效的組織以及挖掘,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教案并且應用于教學當中,導致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二)專業教師不重視思政教育。當前很多外科護理學教師的思想價值觀念具有多元性,此外,許多專業課程教師缺乏對思政教育的認識,過于注重傳授專業性知識,而輕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有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所授的專業課程和思政教學并無聯系,認為只需要教好專業課程,教學中只有思想政治學科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情況往往容易導致很多學生過于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課程思政教育對其職業素養的培養效果,為學生日后正式參加護理工作埋下了一定的思想隱患。
三、外科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措施
(一)適當結合教學內容,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外科護理教師在對低鉀血癥患者進行靜脈補鉀時必須要遵守靜脈補鉀原則知識的講解時,可以適當引入案例,告知學生醫護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更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此外,還需要對職業道德、職業作風、職業意識以及職業態度進行重點性教育,在教學中貫穿一定的工匠精神以及敬業精神,對學生職業素養以及工作責任心進行培養。
(二)適當結合教學內容,將生命教育融入其中。眾所周知,醫學生主要承擔的是拯救人們生命的重要工作,學生是否明確了生命意識,將會直接影響到其后續從事護理工作的能力水平。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重點培育學生的生命觀,塑造學生的仁愛之心,尊重生命,善待患者,對患者身心狀況體察入微,救護和關愛患者,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腸造口護理教學時,必須教育學生對患者一視同仁,關心和體貼患者,積極采取各類途徑指引患者和患者家屬對疾病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并根據各個患者造口特點實施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完成造口居家護理,促使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質量。在教學中注重生命教育,讓學生可以深刻認識到生命的含義,充分尊重生命,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生命意識。
(三)適當結合教學內容,將愛國精神融入其中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還需要適當將愛國精神融入其中。教師在進行臨床具體疾病教學前可以向學生進行外科護理學發展史的講授,在講解時重點介紹我國外科發展史,講解我國歷代外科疾病相關文獻記載內容,讓學生在了解我國燦爛文明的同時,提高自身文化自信,對學生的愛國熱情進行激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愛國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分享優秀醫護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時代棟梁。
(四)適當結合教學內容,將社會責任意識教育融入其中。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導致我國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并適時引入環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社會話題,讓學生對公眾健康更加重視[2]。此外,還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指導學生收集疾病相關資料,進行宣傳海報、宣傳單以及微視頻的制作,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進行癌癥相關知識宣傳,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為其后續能更好地進行社會服務打下一定的基礎。
(五)適當結合教學內容,將法治意識教育融入其中。現代醫學模式要求廣大醫護人員在進行診療護理時必須嚴格以患者為中心,在患者整個診療期間享有知情同意權、訴訟求償權、生命健康權以及平等醫療權等等,因此,醫護人員相應具有診療義務、說明告知的義務以及對患者隱私進行保護的義務等等。外科護理學必須緊密聯系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臨床護理實踐,充分結合課程專業知識,適當引入社會上關于醫學方面具有爭議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識,維護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權益。
(六)適當結合教學內容,將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融入其中。教師可以適當結合臨床案例,例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乳腺癌患者病例,要求學生在病例中根據患者護理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特別是應該如何指導乳腺癌患者手術后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從而逐漸恢復患肢功能的教學內容,可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資源查閱資料并結合教材就功能鍛煉原則及方法進行分組討論、功能鍛煉操的設計,進而解決這一難點問題。采取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探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促進創新意識的激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臨床操作能力。
(七)提升教師的思政認識。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思政認識,一方面可以讓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進行合作,創建專業性的教學團隊,將學生的認知特征、教學要求以及思政教學規律作為依據,制訂出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標準。另一方面外科護理學專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學習,積極參與校內校外的思政理論講座,充分合理利用網絡平臺資源積極學習國家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積極討論并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從思政課程轉變為課程思政是教育價值的一種理性回歸,專業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政教育能夠充分發揮近因效應,提升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溝通效果,同時也更容易發揮教學的光環效應,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八)對課程蘊含的思政結合點進行深入挖掘。教師在對所授專業課程思政意識進行強化的基礎上,在教學的同時適時合理結合社會熱點新聞以及臨床案例,將思政元素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融入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臨床案例,采取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及多元化教學方式,使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有效以及精準地將思政內容融入其中,有機結合顯性教育以及隱性教育,實現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無縫融入。
(九)對專業課程思政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往往存在著極為豐富的思政資源,護理專業的教師以及相關教研室可以采取教學研討的方式對課程中的思政資源進行討論和充分挖掘,對教學中可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計進行討論,進而形成教學教案,讓學生在對專業技能掌握的基礎上還能夠樹立起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當下的學習中以及日后的工作中都能夠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關系到學生日后的職業生涯以及就業情況,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對學生的職業道德以及專業核心素養進行全面的培養,對其后續的職業發展以及個人成長都有著極為積極的引導作用。護理專業的課程思政是目前醫學院校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一大必然要求,是對全方位協同育人目標實現的一大正確途徑。上述均為外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基礎性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還需要進行完善。教師必須積極使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進行全方位以及全程育人,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護理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徐益榮,胡耀峰.基于案例的外科護理學課程的OSCE的設計與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117-118,121.
[2]潘燕,劉鵬飛,劉琴,等.高職護理專業外科護理學課程考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8):51-52.
作者:王晛 單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