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老年護理專業化人才培養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正在和將要面對的重要社會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在老年人口基數增大、人口老齡化速度增快并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促進老年醫療保健制度和保健體系的建立,推動老齡事業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發展和治理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特別是護理專業化服務體系,是適應養老模式的轉變、滿足服務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我國老年護理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老年護理教育正處于發展階段,由于起步較晚,老年護理人才培養與人口老齡化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的專業化培養是當務之急,需進一步探索培養模式、完善培養體系,構建老年護理人員梯隊,加快老年護理專業的學科發展,進而為老齡化社會提供全面、專業、多層次的服務。本文以“popula-tionaging,nursingservice,education”為英文檢索詞,以“人口老齡化、護理專業服務、人才培養”為中文檢索詞,在PubMed、Cochrance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的題目及摘要中檢索2003~2015年的文獻,對國內外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教育進行綜述如下,概述老年護理的發展歷程、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期為我國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提供建議。
1老年護理的概況
老年護理源于老年學的發展,老年學是一門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新興學科,盡管人類社會很早就開始關注老年人問題,但現代意義上的老年學到20世紀才初露頭角,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老年學標志著老年學科的最終完成,老年護理學作為該學科分支也逐漸發展起來。老年護理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是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提高專業化水平、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豐富服務內容、健全服務標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的持續發展過程。護理教育者應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的具體要求,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專業機構為支撐,著眼于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條件的要求,提高生命質量”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專業化支持提供人才保障。
2國內外老年護理教育的發展過程及現況
2.1國外老年護理教育的發展過程及人才培養方式
1961年美國護士協會(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設立了老年護理專業小組,1966年成立了老年病護理分會,1975年更名為老年護理分會,并開始頒發老年護理專業證書,同時《老年護理雜志》創刊。1976年美國護士協會提出發展老年護理學,推動許多國家的護理學校將老年護理納入大學護理課程設置,并設老年護理學碩士和博士教育項目。美國護士協會規定,從事老年護理的執業者必須具備學士以上學位,社區開業護士要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美國護士協會制定的老年護理實踐標準分為基礎和高級2個水平,從通識教育及專科教育2個方面展開。通識教育主要在本科學歷層次,專科教育面向碩士及以上學歷水平。老年高級執業護士需要具備系統的專科知識和熟練的實踐能力,經過認證,能夠以整體的方式處理老年人常見的復雜的照顧問題。近10年來,美國的老年護理高級實踐課程和博士課程得以加強,培養具有老年學領域高級實踐專長的護理人才,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護理質量。美國護士認證中心(AmericanNurssCredentialingCenter,ANCC)于2008年將老年臨床護理專家的資格認證列入專科證書注冊考試內容中,強化老年護理專業人員的準入規范、提高護理水平、保證護理質量。此外,為應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美國有越來越多的繼續教育機會方便護士提高老年護理知識和技能,包括網絡課程、遠程教學等。德國的老年護理教育有3個層次:中專、專科培訓、大學本科,其教育的主體是中專職業培訓教育,主要培訓老年護士和老年護士助手。接受護理教育的最低要求是完成10年的基礎教育,學生經過1年半的學習與考試,可得到國家認可的老年護士助手資格,能在德國境內的護理院做老年護士助手;通過3年學習和考試,獲得老年護士資格,可在同屬歐盟的其他一些國家的護理院、醫院和社區家庭護理中心工作。近年來,日本介護福利士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日本老年人在生活上、精神上得到了專業性、科學性服務的保障。介護是以對老齡化或因身心障礙導致日常處于生活困難狀態的人進行專業性援助為基礎,從滿足被介護者身體、精神、社會各方面要求,確保其成長、進步的健康生活為目標,最終使其能夠達到滿意的自理的生活。日本的介護屬于福利的范疇,是護理學的分支,運用了Orem自理理論及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來提高被介護者的生活質量。介護福利士是介于臨床護理和傳統的家庭照顧者之間的、接受過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并通過國家資格考試注冊的一類護理人員,相當于我國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工。日本于1994年成立介護福利專門學校,培養大量介護福利士從事老年護理工作。
2.2我國老年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老年護理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發展,到了80年代我國政府開始對老齡事業有了一定的關注,隨之老年護理也受到了一定重視,并于1994年在護理教學中增設社區護理學課程,其中涉及老年護理內容。1998年以后,老年護理學課程才在某些高等護理學院開設,但尚未在全國普及。《老年護理學》的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正式出版。目前我國的高職老年護理人才培養中,“以高端市場為導向”的培養目標,構建老年模塊化課程體系,突出人才素質、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產學結合的一種載體,通過校企合作、國際合作等途徑,特別是在老年護理崗位實踐過程中,培養關愛品質、強化職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天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于2010年在本科護理學專業中開設了“特需護理專業方向”,培養老年護理人才,2011年9月更名為“老年護理專業方向”,對老年護理專業方向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老年護理實踐教學內容安排等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同時加強了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為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提供了保障。此外在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中,國內多所院校專設了老年護理專業方向,推動高層次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
3我國老年護理人才教育需求及培養途徑
3.1創新老年護理教育模式,提高專業認知
正確認識和理解老年護理的內涵對發展老年護理至關重要。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齡化戰略,健康老齡化不僅體現為壽命跨度的延長,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1991年第46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了老年人“獨立、照顧、自我實現、尊嚴”四大原則,明確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環境中得到保護,有權利對照顧的方式和生活質量做出自己的選擇;老年人應當享有人道關懷,過有尊嚴的生活。這些觀念的提出使老年護理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轉變,護理對象從個體老年患者擴大到全體老年人,護理內容從老年疾病的護理擴大到關注全體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會功能、自理能力和預防保健等諸多方面,工作范圍也從醫院擴展到了家庭、社區和社會。老年護理專業人員和教育者在教學實踐中應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形成積極正向的職業價值觀,真正認識到老年護理是一項為老年人提供身心、精神、社會等全方位支持的專業職能,需要科學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
3.2加快老年護理專業學科發展,完善培養體系
我國的護理教育以培養通科護理人才為主要培養模式。老年護理學科建設與發展應與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結合,根據養老服務市場需要評估各層次護理人員崗位職責、執業能力要求,確定培養目標。隨著老年護理領域的不斷擴展,社會對老年護理人員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都發生新的變化,老年護理人才培養與人口老齡化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的專業化培養是當務之急。3.2.1注重院校教育和專科護士培養相結合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應組織專家討論和制定切實可行的、全國統一的、適合不同層次老年護理人員的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我國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目前側重院校教育,在專科護士培養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老年護理專科護士培訓項目于2005年啟動,由廣東省衛生廳委托南方醫科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包括老年專科在內的4個專科隊伍。這是我國通過研究生教育培養老年護理專科護士的初步嘗試,今后將逐步實施老年護理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制訂相關指南。
3.2.2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對于老年護理
專業而言不僅要在護理環境中實踐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能,還要在實際的養老機構中去體驗護理老年人的感受,鍛煉護理老年人的綜合能力。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國內110所招收護理專業的高等院校中,有73所(54.5%)開設了老年護理學課程,總學時平均為30學時,其中理論課平均26學時,實踐課平均4學時。由于學時有限,學生只能了解老年護理的基本知識,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踐技能訓練。為此,構建多維度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盡可能地多實踐、早實踐是設計老年護理專業方向教學實踐環節的主旨,同時遵循“系統性、基礎性、層次性、創新性”原則,堅持校內模式與校外學習相結合、學校安排與志愿服務相結合推動實踐教學,堅持以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老年護理人員。
3.3培養多層次老年護理人員梯隊,提供全面服務
有研究表明,醫院、社區及養老機構對老年護理人才需求的特點不同。醫院對老年護理人才學歷需求最高,大專為71.4%,本科及以上為20.0%;社區其次,大專為60.6%,本科及以上為13.7%;而養老機構對學歷層次需求最低,大專為39.9%,中專為48.2%,這可能與其主要承擔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的一般治療護理、基礎護理、生活照料等工作有關,而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和社區老年護理主要承擔老年人疾病護理、慢性病管理、預防保健、居家護理等,在國家醫療及社區衛生政策推動下發展較快,對學歷需求也較高。因此,應通過不同學歷層次人才的培養,更好地滿足不同工作場所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如加強老年護理專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老年護理專業課程,開辟專業技能培訓基地,將具有醫療資質的養老機構納入護理類專業實習基地范圍,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到各類養老機構實習。另外,還可以嘗試構建老年專科護士教育和認證體系,以培養高質量的實用型老年護理人才,適應未來社會對老年護理的需要。
3.4加強老年護理的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水平
老年護理師資水平直接影響老年護理教育的發展。目前國內從事老年護理教育的專職教師大多缺乏老年臨床護理經驗,而臨床護理人員則未經過系統的老年護理理論教育。一項有關老年護理學科調研報告顯示,在所調查的70所二級以上醫院及38所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中有87所單位認為老年護理師資力量薄弱,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因此,應積極開展地區間、國際間的老年護理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優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同時,注重兼職教師培養,聘請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院外教師承擔部分教學任務,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學院社區護理實習基地)的醫師和護士,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學科團隊。
3.5推進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針對我國目前老年護理人才缺失的情況,除了通過中等、高等院校的正規護理教育來彌補人才不足外,加強對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提高其整體素質和水平,在現階段也是切實可行的方法。繼續教育的內容可以包括老齡化的基本概念、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點、老年期保健居家護理、老年常見疾病的護理等內容;繼續教育的方式可以是短期集中授課、網絡學習等。培訓后發放相應的證書,作為護士繼續教育的學分證明或者進入老年護理相關機構工作的準入標準之一。
3.6開展老年護理領域的科研工作,推進學科發展
老年護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的支持和推動。在歐美等老年護理開展較早、發展較快的國家有關老年護理的研究已開展得較為成熟,如美國老年護理協會等團體每年都舉辦相應的年會,根據不同的熱點組織大家交流分享科研的經驗和成果。我國老年護理研究剛剛起步,在臨床實踐、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因此,針對我國老齡化及老年護理發展的現狀,開展以實證為基礎的循證護理研究是提高老年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
4展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老齡人口的迅速增長是前所未有的。護理教育者應該充分認識到老齡化趨勢帶來的諸多挑戰,以科學的態度積極應對,在護理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中著力建設和發展專業特色,制訂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為解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實問題提供護理專業化服務的人才培養教育支持體系,實現“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促進健康老齡化”的總目標,讓中國的老年人也享受“獨立、照顧、自我實現、尊嚴”的生活。
作者:陳杭健 陳京立 單位: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