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腫瘤轉移論文:腫瘤轉移靶點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范方田1,2沈存思1裴昌松3張蕾1鄭仕中1,4王愛云1,4陸茵1,4作者單位: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2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系3徐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4江蘇省中藥藥效與安全性評價重點實驗室
乳動物中HOTAIR的序列和進化特征
1編碼人HOTAIR基因外顯子序列
最新研究[20,21]表明,編碼HOTAIR基因的DNA序列位于12號染色體的HOXC11基因與HOXC12基因之間。分子克隆和Northern印跡法證實,HOTAIR是長度為2158nt、迭接的多聚核核苷酸轉錄產(chǎn)物,RT-PCR研究證實編碼HTOAIR的DNA鏈中只有一條可以被轉錄,而且與HOXC基因不在同一條DNA鏈上。編碼HOTAIR的序列中包括5個短外顯子和1個長外顯子(圖1)。Rinn等[5]應用TilingArray和RT-PCR對人體11處成纖維細胞進行的研究得出了HOTAIR傾向于在人體的后部和末端表達的相同結論,與HOX基因的表達一致,由此提示HOTAIR的表達調(diào)控與HOX基因的表達調(diào)控一致。至于HOTAIR的轉錄的調(diào)控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2哺乳動物HOTAIR基因外顯子序列
lncRNAs常被認為是一類有著不同序列卻能維持保守結構的分子。He等[20]對10種哺乳動物(人、黑猩猩、恒河猴、大猩猩、狗、牛、馬、海豚、小鼠和大鼠)和3種非哺乳脊椎動物(鴨嘴獸、雞和斑馬魚)進行了HOTAIR基因序列的比對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的HOTAIR基因序列存在明顯差異,除靈長類動物外,其余脊柱動物HOTAIR基因外顯子均存在明顯差異,說明種屬間HOTAIR基因存在較大差異,同源HOTAIR基因外顯子的保守性也較差;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在哺乳動物的HOXC11基因和HOXC12基因之間同時存在6個HOTAIR基因的外顯子[21],而有趣的是單個HOTAIR基因外顯子普遍存在于哺乳和非哺乳脊椎動物的基因組中(圖1),由此提示HOTAIR的作用對哺乳動物非常重要;He等[20]還對13種動物HOTAIR的進化動力學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同源HOTAIR基因外顯子表現(xiàn)出不同的進化動力學過程,例如外顯子3、4和5進化過程比較緩慢,相對比較保守,而外顯子1和2則進化速度比較快;另外,哺乳動物中HOTAIR基因序列的進化過程明顯快于鄰近的HOXC基因。以上研究結果提示,HOTAIR可能是一個比較新的基因,其中的某些外顯子正處于快速的進化過程中。
HOTAIR的功能
細胞完全分化后,大部分基因處于沉默狀態(tài),這種沉默主要是由多梳蛋白和lncRNAs介導的組蛋白甲基化,而不是由海量的負性轉錄因子決定的[22]。近年來的研究表明,lncRNAs能通過染色體修飾的模式來調(diào)控相關基因的表達。一般認為,lncRNAs通過染色體修飾復合物來發(fā)揮作用,但是尚不十分清楚該功能的分子作用機制[7,22-24]。多梳抑制復合體和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復合體[賴氨酸特異性去甲基化酶1/RE1-沉默轉錄因子共阻抑蛋白/REST]被認為對多數(shù)基因的轉錄調(diào)控起著重要的作用,兩者通過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來調(diào)控基因的轉錄過程,但一直不清楚兩者靶向目的基因的機制。HOTAIR是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通過反式作用調(diào)節(jié)基因表達的lncRNA,有報道稱其能通過召集PRC2和LSD1來沉默HOXD基因座的轉錄[5,25,26]。基于此,Tsai等[27]對HOTAIR、PRC2和LSD1這三者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包皮成纖維細胞中的HOTAIR5’端結構域能與PRC2復合體結合,而3’端結構域能與LSD1/REST/CoREST復合體結合。HOTAIR基因敲除和過表達研究的結果表明,HOTAIR對PRC2和LSD1的相互作用是必需的。Tsai等[27]進一步通過染色質(zhì)免疫共沉淀(chromatinimmunoprecipitation,ChIP)的方法,對HOX基因座和人的全基因組啟動子區(qū)PRC2和LSD1的占據(jù)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HOTAIR基因敲除后HOXD基因座的轉錄明顯上調(diào),并且伴隨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二甲基化表達的上調(diào)以及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LSD1和PRC2的表達下調(diào)。在全基因組的啟動子中有721個啟動子同時結合LSD1和PRC2,當HOTAIR同時結合這2個復合體時,可特異性介導靶向富含GC的基因位點。Tsai等[27]的研究還證實,HOTAIR能作為PRC2和LSD1這2個復合體的支架,介導這2種復合物至特異性的基因組位點,使該處染色體上的組蛋白H3K27發(fā)生三甲基化和組蛋白H3K4去甲基化,從而使染色體處于封閉狀態(tài)而使其基因沉默。值得注意的是,LSD1和PRC2調(diào)控的靶基因極為廣泛,因此改變HOTAIR的表達水平有可能導致極其復雜的生物學效應。
HOTAIR與腫瘤的關系
1HOTAIR與乳腺癌
Gupta等[28]對HOTAIR與乳腺癌轉移的相關性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臨床研究表明,HOTAIR在乳腺癌原發(fā)灶和轉移灶組織標本中的表達均升高;定量PCR檢測結果顯示,轉移灶中HOTAIR的表達水平高出正常上皮組織含量的200~2000倍,提示HOTAIR對乳腺癌的預測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回顧性研究表明,HOTAIR在原發(fā)灶中的表達水平是預測腫瘤轉移和患者死亡的重要指標,且預測結果獨立于臨床已知的危險因素(如腫瘤大小、分期和雌激素受體的陰性或陽性表達等),提示HOTAIR作為乳腺癌轉移的指標能夠彌補現(xiàn)有預測指標的不足,并能形成互補,豐富乳腺癌的診斷指標。另外,基于HOTAIR在乳腺癌轉移灶中高表達的特點,可以考慮將其作為乳腺癌轉移的特異性指標。Gupta等[28]對HOTAIR在乳腺癌轉移中的作用也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結果表明體外上調(diào)HOTAIR表達水平能夠促進4種乳腺癌細胞的侵襲能力;相反,沉默內(nèi)源性HOTAIR的表達,即能抑制腫瘤細胞的侵襲力,提示HOTAIR的高表達可能是導致部分乳腺癌轉移的重要原因。進一步的體內(nèi)研究表明,靜脈注射高表達HOTAIR的MDA-MB-231細胞,可使肺轉移率較對照親本MDA-MB-231細胞的高出10倍,可能與HOTAIR高表達導致無轉移活性的SK-BR3細胞向肺臟大量轉移有關,進一步證實了乳腺癌轉移與HOTAIR緊密相關。為了探討HOTAIR介導乳腺癌轉移的機制,Gupta等[28]通過ChIP實驗對人類全基因組啟動子區(qū)PRC2占據(jù)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高表達HOTAIR誘導H3K27me3和PRC2占據(jù)了854個基因(其中包括乳腺癌抑制基因,如HOXD10、PRG1、JAM2和EPHA1等),從而抑制了這些基因的表達(圖2)。研究還發(fā)現(xiàn),腫瘤侵襲力提高依賴于HOTAIR和PRC2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依據(jù)上述研究結果,一方面HOTAIR可以作為乳腺癌轉移和預后的特異性指標,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還可以作為是否進行預防性放療和化療的指標;另一方面可以針對這一靶點開發(fā)針對特定表型腫瘤的藥物。
2HOTAIR與肝癌
鑒于HOTAIR在乳腺癌轉移中的重要作用,Yang等[29]對HOTAIR與肝癌轉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臨床研究表明,隨機抽取的50例肝癌組織的定量PCR檢測結果顯示,HOTAIR在64%的原發(fā)灶中呈現(xiàn)高表達,并且原發(fā)灶中的HOTAIR表達水平與肝癌轉移患者的復發(fā)率和預后緊密相關,這些足以提示HOTAIR在肝癌的轉移和復發(fā)預測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以上臨床研究的結果,Yang等[29]進一步開展了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4種肝癌細胞株(SMMC-7721、HepG2、Bel-7402和HCCLM3)中的HOTAIR均呈現(xiàn)高表達,而改變HOTAIR的表達水平可明顯影響HepG2細胞的活力和細胞凋亡,下調(diào)HOTAIR的表達水平可明顯提高HepG2細胞對化療藥物順鉑和多柔比星的敏感性,這表明肝癌對鉑類制劑和多柔比星的耐藥性與HOTAIR具有相關性,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該實驗還表明,HOTAIR表達水平與HepG2細胞的轉移能力呈正相關。HOTAIR與肝癌的研究,一方面揭示了HOTAIR與肝癌轉移和復發(fā)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是發(fā)現(xiàn)了HOTAIR還可以介導腫瘤的耐藥,由此為臨床解決順鉑和多柔比星的耐藥問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3HOTAIR與結腸癌
Kogo等[30]對結腸癌預后與HOTAIR之間的關系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結腸癌組織中HOTAIR的表達水平與結腸癌術后的預后呈正相關,且與肝轉移具有良好的相關性。相關作用機制的研究同樣表明,結腸癌高表達HOTAIR可以促使PCR2靶向于基因組中的相關基因,并使這些基因沉默;高表達HOTAIR的結腸癌HCT116細胞的轉移能力增強,而沉默HOTAIR的表達會降低SW480細胞的侵襲能力。最近,Niinuma等[31]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HOTAIR同樣會影響胃腸間質(zhì)瘤的轉移和侵襲能力,說明HOTAIR不僅與上皮來源腫瘤的轉移和侵襲能力相關,而且與間質(zhì)瘤的轉移也相關。這項研究拓寬了HOTAIR介導腫瘤轉移的范圍,提示HOTAIR在調(diào)控腫瘤的轉移中具有普遍意義。
結語和展望
隨著人們對lncRNAs在哺乳動物進化以及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的作用日益關注,lncRNAs的作用機制已成為現(xiàn)代遺傳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一般認為,lncRNAs通過染色體修飾復合物來發(fā)揮作用,PRC2是一種重要的基因抑制性復合物。以往的研究表明,PRC2的亞型EZH2在多種腫瘤中表達異常,且與多個腫瘤抑制基因的沉默相關。在開展HOTAIR研究之前,一直未闡明這種抑制性復合物靶向于特定基因的分子機制。針對HOTAIR的研究,一方面闡明了lncRNAs調(diào)控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為lncRNAs其他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思路[26,32];另一方面也揭示了HOTAIR與相關腫瘤之間的關系,為相關腫瘤提供了潛在的預測指標和新的治療靶點[11]。當然,目前對HOTAIR的研究尚不全面,例如尚不清楚HOTAIR的來源,也未明確導致HOTAIR異常表達的轉錄因素或突變情況,以及HOTAI的轉錄是否受其他表觀遺傳學因素調(diào)控等。雖然已有研究表明,HOTAIR與乳腺癌、肝癌和結腸癌的轉移和復發(fā)密切相關,但其與其他類型腫瘤的相關性研究尚未見報道。另外,HOTAIR異常表達與相關腫瘤轉移和復發(fā)特點之間的關系,仍有待進一步的實驗予以證明。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包括HOTAIR在內(nèi)的lncRNAs有望成為預測腫瘤復發(fā)的新指標以及治療的新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