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稅務管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涉及的稅種較多且金額巨大,在稅務管理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非常大的稅務風險,這就對商業銀行的稅務風險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基于此,首先介紹了商業銀行稅務風險的內涵與特征,其次探討了商業銀行涉稅風險管理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商業銀行涉稅務風險內控管理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稅務風險;風險管理
稅收對于企業來說是相伴而生的,從其成立之日起,在其日常經營過程中,每筆業務、每項支出都與稅收息息相關。商業銀行也不例外,因業務金額巨大,稅務風險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商業銀行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納稅體制中處于重要地位。隨著金融領域競爭的逐漸激烈,稅制變革持續深入,銀行金融工具也在不斷增加,由此商業銀行運營項目稅務風險控制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商業銀行稅務風險的內涵與特征
商業銀行稅務風險主要是指銀行作為納稅義務人沒有遵循現行稅收政策的各項規定,在納稅申報、稅款計繳、稅務管理等層面存在不合規行為,導致銀行出現經濟虧損、聲譽降低、法律制裁等問題。商業銀行稅務風險具備稅務風險的共同特征,具體表現為:一是存在客觀性,稅務風險屬于商業銀行每個階段均會存在的問題,是客觀現象;二是具有不穩定性,稅務風險受到商業銀行內部和外部諸多因素的干擾,這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存在偶然性;三是稅務風險和收益存在不對稱性,因稅款上繳出現問題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處罰金額往往超過少上繳的稅款;四是可度量性,商業銀行能夠依靠科學的計算工具及分析途徑來判定、識別、分析稅務問題的概率和引起的損失程度。
二、當前商業銀行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關于個體經濟漏征漏管情況的調查及對策
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個體經濟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稅收征管中,對個體經濟的稅收征管在力量和措施上還都相對薄弱,漏征漏管或者征管不到位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成為稅收管理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
一、個體經濟漏征漏管情況現狀
從主觀上說,個體經濟存在偷逃故意,經營者明知是一種違法行為,但受到利益的驅使,存在僥幸心理,在沒被稅務機關檢查到并納入管理前,有意逃避稅務機關管理;從客觀上說,也存在由于個體工商業戶,開停業頻繁,企業或者街道門市分布區域廣、稅務工作人員少、稅法宣傳滯后等原因,導致管理工作不能及時到位,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雖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但不及時辦理稅務登記和如實申報納稅,對稅務機關的登記管理和申報納稅能躲一天算一天。
(二)、廠中廠、店中店及一些掛靠業戶形成的漏征漏管現象。由于這些業戶在日常經營中很難被發現,稅務管理人員容易忽視,而稅務機關在定期集中清理整治時,由于時間短也容易讓他們蒙混過關。
一、稅收流失的癥結是稅源管理
(一)稅源管理薄弱是導致我國稅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的確立,實現了由管戶向管事的轉變,使征納雙方的權力和義務更加明確。但這要求稅務機關必須有現代化的征管手段,納稅人必須有較強的納稅意識,各有關部門必須有較強有力的協稅護稅監督制約機制。由于不具備這些條件,加之取消專管員直接管戶制度后,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傳統的聯系紐帶被割斷,稅務機關相當一部分人員只能在辦稅服務廳內坐等納稅人上門申報,忙于將納稅人的申報材料輸入計算機,忙于把納稅人申報的稅款收繳入庫,不能主動到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場所去調查了解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開展經常性、專項性的稅源戶調查,對納稅人的基本情況、經營狀況、涉稅信息缺乏及時準確的掌握。與此同時,在納稅人征管檔案資料不全不實的基礎上,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過分依賴計算機,企圖以電腦代替管理,結果計算機軟件開發和工程技術人員業務素質跟不上,使計算機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橄盗械闹攸c稽查職能目前又主要放在對稅務案件和稅務違章行為的查處上,對稅源戶的日?;槿蔽唬又鐣O控網絡又尚未完全建立,因而,稅源監控措施十分有限,稅收征管基礎非常薄弱。管戶不清、稅源不明、一證多攤(點)、無證經營、虛假歇業、“空殼戶”的大量存在,使漏征漏管戶大量出現,稅收流失的問題相當普遍。據一項調查表明,我國每年被偷逃的稅款約占同期入庫稅款的20%左右。問題最嚴重的是個人所得稅,其有效征收只達到50%,而且90%左右都是靠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的單位征收上來的。其他稅種的征收雖較個人所得稅理想,但也普遍存在跑、冒、滴、漏、偷現象。
(二)近幾年稅收流失有所遏制也主要是因加強稅源管理所致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稅收收入在2000年增幅明顯的基礎上,2001年繼續呈良好增長勢頭。如2001年前九個月就累計完成112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7%,增收2074億元。
稅收收入緣何能增長?業內人士認為:“稅收收入的高速增長除了經濟增長的因素外,主要來自于加強征管轉化為增收的成果”,“如果說收入仍有空間,今年的稅收收入增長潛力仍然是加強征管,堵塞漏洞”。
[論文關鍵詞]稅務管理個體稅收管理發票管理以票管稅
[論文摘要]當前,“以票管稅”走入了“唯票定稅”的誤區,造成了核定征收個體工商業戶稅款的減少,使發票的功能發生了異化,也嚴重偏離了對個體稅收實行核定征收的軌道。因此,稅務機關應強化發票的憑證功能,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采取適當的方法,切實加強個體工商業戶的稅收征管工作。
近年來,不少地方的稅務機關非常重視個體稅收的“以票管稅”工作,認為這是加強稅收管理的一個好辦法?!耙云惫芏悺痹趯嵤┏跗诖_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以票管稅”的進一步實施,出現了納稅人想盡一切辦法拒絕提供發票的現象,消費者索取發票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耙云惫芏悺钡淖龇ú粌H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關于核定征收稅款的規定,而且影響了個體稅收的征管工作,給納稅人以可乘之機,致使個體稅收收入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僅以虞城縣地方稅務局所管理的飲食業、旅店業個體稅收為例,2007年入該局庫個體飲食業、旅店業稅收收入為97萬元,2008年下降到83萬元。通過調查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以票管稅”走入了“唯票定稅”的誤區,使發票的功能發生了異化,也嚴重偏離了對個體稅收實行核定征收的軌道。
一、個體稅收“以票管稅”的現狀
多年來,為了規范稅收管理,促進稅收公平,稅務部門在加強個體稅收征管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采取了多種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使個體稅收征管實現查賬征收,多年來稅務部門一直在推行個體戶的建賬工作。但是,由于納稅人規模、從業人員素質、稅務機關征管手段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個體工商業戶沒有建立賬簿。對這類納稅人,稅務機關征收稅款時按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實行核定征收的方式。當然,稅務機關所核定的計稅依據越接近納稅人實際的生產經營額(營業額)越合理。但是,由于按照《征管法》的要求核定稅款,其工作量很大,稅務部門對具體納稅人核定稅款時往往難以取得確鑿、直接的依據,核定的稅款也往往缺乏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基層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中發現,一些規模較大的賓館、酒店等公務消費較為集中、消費者索要發票比重較大的服務行業,其發票的使用量與營業額規模較為接近,便以發票載明的金額作為計稅依據,提出了“以票管稅”的辦法(后來又針對實踐中存在少數消費者不要發票的情況提出了核定不開票率等措施)。經過不斷總結、推廣,到目前,稅務部門已經在多種行業、多數納稅人中推行了“以票管稅”辦法。
實施“以票管稅”的初期,稅務部門把發票作為核定稅款的一個參考工具和輔助手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提高了稅款核定的準確性,促進了稅收的規范化管理和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但是,隨著該辦法的全面推行,一些稅務機關在核定稅款時采取了只靠發票管稅的極端做法,“以票管稅”已經步入了“唯票管稅”的誤區,嚴重背離了《征管法》關于核定稅款的要求。
一、新常態下的電信運營企業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新常態下,電信運營企業發展也呈現“新常態”:2014年電信業務收入完成11541.1億,同比增長3.6%,較上年回落5.1%;業務總量完成18149.5億元,同比增長16.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收入和業務總量增長放緩。2014年電信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完成3992.6億元,達到自2009年以來投資水平最高點,同比增長6.3%。但筆者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一是很多建設工程實際上已經發生;二是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三家運營商都會盡快完成網絡覆蓋;三是鐵塔公司的成立會整合部分投資項目,一定程度上減少投資。同時,從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來看,將促使電信業從投資驅動轉變為服務和應用、業務和模式的創新驅動發展轉型。2014年,全行業發展對話音業務的依賴大幅減弱,非話音業務收入占比由上年的53.2%提高至58.2%;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突破100%,占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從上年的17%提高至23.5%,業務結構面臨升級換代。
二“、營改增”對電信運營企業的影響
(一)導致企業稅負增加
從國家稅務總局2015年1月28日通報的數據來看,電信業2014年6至12月實現改征增值稅294億元,與繳納營業稅相比,增稅64億元。與鐵路運輸、郵政業等2014年新納入營改增試點的行業與繳納營業稅大幅降低不同的是,電信業為何營改增后稅負不降反增?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因素:價稅分離導致收入下降;可抵扣項目占比少,存在大量不可抵扣項目;可抵的成本費用項目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更少或比較困難;業務產品結構未區分應稅非稅業務導致成本費用增加;建筑安裝業等其他相關行業尚未納入試點改革,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營改增”帶來的管理成本,等等。
(二)對業務結構和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