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農業經濟發展總結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起始之年,也是全區上下齊心協力、克難攻堅、奮發有為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致力于抓重點、破難點、促亮點,深入開展了工業基地建設大會戰、城市建設攻堅大會戰、環境污染整治大會戰和民生工程推進年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區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區本級實現生產總值18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完成財政總收入24.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達到10.05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37億元,比上年增長2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4億元,比上年增長38.3%;外貿進出口總額10.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3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5%和8.3%;城鎮登記失業率1.22%;人口自然增長率8.23‰。
(一)堅持好中求快,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扎實推進工業基地建設大會戰,集中開展工業經濟發展雙月服務活動,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571.55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0.77億元,同比增長24%。工業基地建設全面提速。*民營經濟科技產業基地的規劃編制、政策處理等各項前期工作穩步推進,中心工業區、制筆之都和*、*、*等特色工業基地加快建設,標準廠房開工35.8萬平方米、完工40.03萬平方米。工業項目“四個率”明顯提高。累計實現項目進場40個、開工70個、竣工35個、投產134個,完成工業性投資27.88億元,同比增長19.1%。品牌建設與科技創新取得成效。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8枚,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16家。投入技改資金1.1億元,完成技術改造項目25個。大企業大集團培育步伐加快。新增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1家,企業上市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節能降耗工作扎實推進。出臺了工業循環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初步測算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87%。
農業經濟增效明顯。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全年落實糧食播種面積4.75萬畝。優勢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等地蔬菜生態園區、*溪楊梅省級示范基地規模效益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新發展專業合作社9家。城市東片防洪一期工程有序推進,完成河道疏浚62公里,*·*小流域治理工程啟動建設,藍田水閘改建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天城圍墾堵口合龍,永興北片圍墾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全面完成永興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動植物疫病防控、森林消防工作扎實有效,防汛抗臺工作取得全面勝利,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提高。完成海洋功能區劃修編,標準漁港建設前期工作扎實推進。在全市率先通過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區的創建驗收。
第三產業增長加速。實現三產增加值36.11億元,同比增長16.1%。專業市場建設進展順利,*文化用品市場一、二期建成營業,農產品物流中心開工建設,不銹鋼市場建設進入土地掛牌程序。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萬康錦繡園等一批精品項目加快建設。出臺建筑業發展激勵政策,建筑企業實現一級資質零的突破。瑤溪景區順利通過國家AAA級復評,*等地的“農家樂”鄉村旅游加快發展,萬康假日大酒店、*大酒店建設進展順利,“山海*·都市休閑”特色旅游品牌效應進一步顯現。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04.62億元和200.1億元,同比增長20.7%和23.7%。現代物流、郵電通信、保險等服務業加快發展。
開放型經濟增量提質。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918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5.65億元,招商選資工作扎實推進。全區實現自營出口總額7.8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對外貿易穩中有升。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歐洲、非洲等境外投資說明會,企業境外投資平臺實現新拓展。山海協作與對口幫扶工作不斷加強,落實幫扶資金300多萬元,新簽約的6個合作項目投資額達5億多元,區域間協作和交流進一步深化。加強與異地商會的交流聯系,在外*人回鄉投資創業成為新亮點。
(二)堅持快中求精,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重點工程建設再創佳績。大力開展城市建設攻堅大會戰,集中開展了重點建設攻堅月活動,重點工程投資額完成年度計劃的118.8%,達到13.62億元,完成投資情況為歷年最好。東片排污管網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截污納管39個標段全部進場施工,建成干管5.6公里、截污管74公里。東片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完成建設。區域交通網絡逐步健全,甌海大道東段建成通車,江濱路*段、龍騰南路、南洋大道等工程加快建設,茅永公路修復工程竣工投用,*中心街等4條永強大道分流道路啟動改建。安置房建設加快推進,新開工面積14.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6.6萬平方米,認購戶數411戶。同時,積極配合做好500千伏溫東變及輸電線路、機場擴建、市安居工程等省、市重點工程建設。
城市中心區初具形象。按照“東聯、西擴、南拓”的思路,整合資源,優化規劃,中心區面積由原來的2.55平方公里擴大到14.58平方公里,中心區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行政管理中心大樓、市民廣場、文化中心、檔案館建成投用,經濟適用房主體工程順利結頂,景觀綠軸一期工程和人武部、消防、邊防大樓等一批公建項目加快建設,永中路舊城改造有序推進,中心區建設熱潮進一步興起。加大打卡口、破瓶頸力度,“三橫四縱”道路網進一步完善。新征建設用地600多畝,一批金融、商業地塊成功掛牌出讓,梯度開發、有序推進的建設格局進一步形成。
城市規劃和管理得到加強。深化各項規劃編制工作,完成永強次片區、瑤溪南片生活區和*島控規調整,編制*鎮、*鎮中心片控規和狀蒲片區規劃,區域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強化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共拆除違章建筑20多萬平方米。集中開展甌海大道沿線景觀整治,*城市第一大道的形象初步顯現。加快文明創建步伐,對機場路、永強大道等9條主要道路進行綜合整治,省級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先進區通過評審。
(三)堅持嚴中求效,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
污染整治強勢推進。以“一鞏固、二確保、三摘帽”為重點,扎實開展環境污染整治大會戰,不銹鋼拉管和蒲州拉絲行業市級環境嚴管區成功“摘帽”,合成革行業污染整治通過階段性驗收,重點行業的污染問題有所緩解。“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規劃啟動編制,合成革大氣環境容量測算及三大行業環境污染整治規劃編制順利完成。蒲州拉絲基地、不銹鋼拉管基地和合成革固廢處置中心相繼建成投用,區標準廠房電鍍基地一期加快建設。采取強有力措施,拆停違規合成革生產線23條,取締無證無照不銹鋼拉管和拉絲企業206家。開展“綠箭”等各類專項執法行動,立案查處違法企業382家。嚴格環境準入,強化“三同時”管理,否決建設項目39個。全市首家省一級環境監控中心建成投用,實現對重點污染企業全天候數據和視頻“雙監控”。
生態建設力度加大。認真實施生態區建設規劃,深入開展生態鎮、村建設,*鎮創建成為全區首個省級生態鎮。大力推進綠色創建工作,建成國家級綠色社區1個。深化溫瑞塘河綜合整治,制定五年整治實施方案,完成永中西岸河等8條河道整治,塘河生態環境有所好轉。深入開展環保“五進”宣傳等系列活動,積極倡導新型綠色消費,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提高。
(四)堅持實中求惠,社會事業取得新發展
民生工程初見成效。投入4.5億元,全力抓好十大民生工程項目。群眾安居工程,完成危房改造65戶,落實了廉租房補貼,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率達97.1%。安全監控工程,新建視頻網絡監控點200個。全民健康工程,完成*衛生院改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參合率達95%,免費健康體檢16萬人,新建全民健身苑(點)20個。文化助教工程,免收義務教育學雜費1000多萬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124萬元,創建市級文化示范村(社區)3個、區級5個,放映數字電影2097場。環保示范工程,建成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示范點3個,上莊、嶼田河微生物治理成效明顯。市政排污工程,東片污水管網工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新建生態公廁12座。危橋改建工程,瑤溪水心橋完成改建,*繁靈橋、天城2號橋、海濱藍浦橋開工建設。村莊整治工程,新增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4個、市級5個,通過市級合格村驗收17個。交通整治工程,羅東大街南北卡口基本打通,永中中心片區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整治取得成效。留地開發工程,在閥門標準廠房基地落實385畝土地,基本解決了村級二產返回地歷史遺留問題。
科教文衛體等事業全面進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考核,成功創建浙江省科技強區和全國科普示范區。在全市率先實現省市級教育強鎮全覆蓋,溫十五中、*中學等10所中小學通過省市示范性學校評估。成功舉辦首屆文化藝術節,七月十五湯和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昌堡城墻維修、綜合管網建設順利推進。基層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鎮(街道)衛生院全部配齊“新六件”,成功創建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計生指導站標準化建設扎實推進,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初見成效,社會撫養費高額征收實現新突破。區體育總會掛牌成立,永中、*創成省級體育強鎮。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新增參保人員10萬多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全面鋪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完成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13000多人,區勞動就業服務基地主體工程基本建成。統計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得到加強,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區、鎮、村三級避災場所56個,沿海農村住房防災能力普查全面完成。移民后期扶持規劃深入實施。青山白化治理和殯葬改革力度加大。國防建設和人民武裝工作成績顯著,雙擁、優撫工作得到加強。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事務和區志編撰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事業繼續發展。
平安建設不斷深化。認真推行重大疑難信訪問題領導包案制度,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全國和省重大會議期間“零進京”、“零赴杭”目標。繼續保持對“兩搶一盜”等多發性案件的嚴打高壓態勢,建立流動人口專職協管員隊伍,社會治安打防控體系逐步健全。成功創建省級無毒社區先進區,問題專項整治“千人縣”順利摘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通過省、市考核驗收,省農村藥品“兩網一規范”示范區創建工作扎實開展,漏征漏管戶稅收征管工作得到加強,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規范。“和馨行動”繼續深化,一批勞資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安全生產執法年”活動扎實推進,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八項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安全管理基層基礎不斷強化。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提案492件。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化“滿意不滿意”單位評選,全面開展“陽光行動”和“百名科長服務基層”等活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完成公務員登記工作,鎮(街道)機構改革扎實推進。繼續實施“五五”普法規劃,全面清理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非行政許可事項。深入開展省級示范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創建活動,初步建立了“三位一體”行政審批服務體系,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完成區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建設,政務信息化步伐加快。開展專項資金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及時查處和糾正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結果,凝聚著全區干部群眾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駐區部隊指戰員和武警官兵,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與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派、工商聯、群眾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建設與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中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低小散”問題還比較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仍然過大,環境質量離群眾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城市基礎設施比較滯后,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仍較繁重;政府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還需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