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業商貿重點領域安全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全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平安*”的戰略部署,積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各項措施,努力防范和控制生產事故發生,工業和商貿企業的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但是,當前我省工業和商貿企業的安全生產基礎還比較薄弱,一些重大事故隱患還沒有根本消除,尤其是部分行業事故高發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為進一步加強工業和商貿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特別是民用爆破器材(以下稱“民爆器材”)和機械沖壓設備、危險化學品、商貿流通服務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浙政發〔*〕21號),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切實做好工業和商貿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群眾利益和保障社會穩定的具體體現,是貫徹省委建設“平安*”戰略部署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門應充分認識當前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增強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
進一步明確工業和商貿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目標。*年至年,我省工業和商貿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重大、特大事故基本得到遏制,事故總量、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實現基本穩定,并力爭有所下降。
進一步落實工業和商貿領域安全生產責任制。各地應根據已簽訂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的要求,把責任層層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個基層單位。對不重視安全生產,或責任目標不落實,或發生重特大群體傷亡事故的地區和單位,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二、嚴格項目管理,認真落實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
各地、各有關部門應嚴格執行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凡涉及生產經營民爆器材、危險化學品以及生產過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因素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必須委托具備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后方可實施,并進行安全評價和安全專項驗收。
商場、市場的規劃、設計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查,竣工投用前必須進行驗收,確保消防與安全系統及相關設備設施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三、督促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引導企業技術創新
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工作的主體。各地和各有關部門應督促企業及其負責人,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企業應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保證安全生產的必要投入,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
各地和各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加大安全生產科技進步的投入,研究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的安全技術和安全工藝,大力推廣安全適用、先進可靠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堅決依法淘汰落后設備。
四、加強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素質
各地和各有關部門應督促企業做好安全生產技術培訓和崗位培訓工作。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所有員工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法律、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識災、防災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現場臨危救助能力,形成人人關注安全、關心安全、重視安全的良好氛圍。
五、突出加強若干重點領域的安全管理
(一)加強民爆器材安全管理
1.加強檢查,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深入開展民爆器材生產和經營的專項整治活動。通過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事故隱患,及時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定人定責,實施限期整改。民爆器材生產企業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線,應堅決予以停產;對廠房陳舊、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安全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應積極籌措資金進行更新改造。根據行業發展政策,到2005年底,基本停止銨梯炸藥的生產和經營。
2.強化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各民爆器材生產單位應強化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嚴格按操作規程組織生產,強化職工安全意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杜絕“三違”現象。各單位應對重點危險場所、崗位、工序進行有效的監控,落實必要的防護措施和手段;對火炸藥等高危險生產線、實驗場所,在嚴格執行有關安全規定的同時,應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嚴格定員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作業人員。各單位應根據生產線憑照生產能力,均衡組織生產,嚴禁超負荷運行。
3、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制度。從規范企業管理制度和強化管理措施入手,對民爆器材生產、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的爆破器材儲存、運輸和使用實行封閉式管理,并實施流向登記制度,嚴防被盜、丟失和非法流失案件發生。爆破器材只能經依法批準后,在批準的限制范圍內進行交易;只能在經過審批確認符合標準的倉庫中,在核準的品種和數量限量下儲存,建立出入庫查驗、登記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本單位的儲存記錄以及庫存實物進行清查和核對;只能用達到安全標準的車輛,在運輸許可證限制的時間、路線,在核準的數量下運輸;只能用于經過許可的用途;必須在責任單位的有效監控下儲存、運輸、使用、保管,由充足的持證上崗保管員、押運員、安全員監守;爆破作業現場的爆破器材不得脫離安全員、爆破員的有效監控,非整箱爆破器材,均須用專用作業現場保管箱存放保管。
(二)加強機械沖壓設備安全管理
1.全面安裝和使用安全防護裝置。根據《沖壓車間安全生產通則》(GB8176—87)中“禁止設計、制造、購買和安裝無安全保護裝置及不安全壓力機”、“工廠必須在壓力機危險區,為操作者選擇、提供并強制使用安全裝置”的要求,凡手距模區100毫米以內作業或沖模經常變換的沖壓設備,必須安裝可靠、有效的安全裝置和防護設施。
2.加強沖壓設備安全性能檢測工作。各地應及時公布本地沖壓設備生產企業產品的安全性能檢測情況;對在用沖壓設備開展安全性能測試,經檢測合格的,發給《沖壓設備安全準用證》,建立沖壓設備檢測檔案;經檢測不合格的沖壓設備應停止使用并進行整改,經整改仍不合格的設備一律予以淘汰。杜絕無技術參數標牌、無生產廠家標志、無安全防護裝置的“三無”設備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設備流入。
3.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各地應加強監督檢查,對不按規定使用安全防護裝置的企業,有關部門應嚴肅查處。凡按規定應安裝防護裝置而不安裝的,或者已經安裝防護裝置又重新拆除的企業,一律責令停業整改,經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堅決予以關閉。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建立沖壓事故報送制度,做好手外傷事故的統計工作。
(三)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
1.抓好行業規劃,規范企業發展。各地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切實抓好石油和化工行業規劃工作,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范發展。切實把好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的準入關,堅決制止危及安全生產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2.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各地應積極引導化工企業應用先進的安全裝備和防護設施,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鼓勵企業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提高裝備的自動化水平;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加快淘汰技術落后、安全保障條件差的工藝和設備;依法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
3、加強行業指導,推進行業自律。各級行業管理部門應發揮專業優勢,根據危險化學品特性,按照標本兼治的要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對于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應及時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會同行業協會,在行業內進行通報分析,促使企業引以為戒,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
4.落實廢棄危險化學品無害化處置責任。各地、各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廢棄危險化學品的無害化處置工作,落實無害化處置責任,做到“誰擁有、誰負責”。對無主廢棄危險化學品的處置應由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落實資金,統一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處置。
(四)加強商貿流通服務業消防安全管理
1.加強安全監督和檢查。各地應通過組織檢查和企業自查相結合的形式,對商場(店)、超市、賓館、飯店、市場(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開展安全檢查,努力消除安全隱患。檢查安全制度、責任和措施的落實情況,對安全通道、消防設施、電路、庫房等環節與區域進行重點檢查,不留死角。對事故隱患,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時予以整改。特別是對人員密集場所,必須重點檢查,確保疏散渠道安全暢通、消防設施完好有效、防火應急預案切實可行。
2.推行消防安全評價評估。對大量經營塑料、皮革、建材等易燃及燃燒后易產生有毒氣體的商場和批發市場,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做好消防安全評價評估,并落實整改措施。
3.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各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均應制定企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按隸屬關系,分別報當地商貿流通主管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公安消防部門。企業應組織職工認真學習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
4、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各地應督促超市、賓館、飯店、商場(店)、市場(集貿市場)等商貿流通服務業單位,根據國家有關消防法律、法規、規章,自覺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制定完善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并落實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檢查、自我整改機制,確保本單位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