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局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設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項目背景及意義
山核桃是中國特有的名優干果,主要分布于*山區,*市有山核桃38萬畝,平均年產量7000噸,分別占全國面積和產量的50%以上。
在省林業廳的支持下,在山核桃主產區*鎮建立山核桃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基地面積12200畝,針對目前山核桃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從保護和改善產地環境入手,按照富民興林要求,通過推廣應用山核桃標準化栽培技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生產經營機制上有所創新,發揮山核桃專業協會作用,全面提高山核桃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山核桃的產量、質量,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推進山核桃的集約經營和專業化生產,提高山核桃產業化水平,提高富民能力,促進*鎮新農村建設,社會和諧發展。
二、項目區產業現狀及問題
1、*鎮產業建設現狀
*鎮轄32個村,總人口19034人,其中農業人口17808人,土地總面積13.6萬畝,林業用地12.2萬畝,山核桃面積8.5萬余畝,平均年產山核桃2500--3000噸,占全市產量的30%以上,土壤為鈣質土,境內氣候夏季較為涼爽,雨量充沛,是最適宜山核桃生長的土壤和氣候。
*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鎮,山核桃占農民收入的90%以上。該鎮政府和農民十分重視山核桃生產,在長期的栽培中,農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同時對新技術應用、科學栽培和市場信息極為重視,十分希望運用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也愿意在山核桃生產上化力氣,肯投入,有較好的社會經濟基礎。
*鎮的山核桃加工能力較強,有規模加工企業12家,東林、東升、山妹子、林佳等公司都建有山核桃加工基地,所加工的山核桃品種多、質量好。
2、存在問題
但由于各種原因,山核桃總體經營水平仍不高,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問題:
⑴單位產量相差懸殊:最低畝產不到10公斤,最高達到200公斤。其主要原因除本身立地條件、樹體差異外,管理好差是關鍵原因。
⑵大小年明顯:由于生產經營管理及山核桃樹本身生長特點,大小年十分明顯,大年豐產,小年甚至絕收。特別是在肥水管理上,農民對山核桃施肥的差異性很大,有的農民每年施肥三次,并大量施有機肥,其大小年變幅減少,而不施或少施則大小年十分明顯。
⑶施肥較盲目:農民對山核桃倒底需哪些營養成份及施肥的數量、時間尚不了解,導致施肥盲目,浪費很大,利用率低。
⑷病蟲防治困難,安全生產仍有隱患:由于山核桃林地較陡,樹體高大,病蟲發生后防治困難,采用竹竿敲打的人工采收方式,易發生安全事故,且容易損傷芽,影響第二年生長的產量。
⑸化學除草導致水土流失:山核桃林地除草是山核桃采收前的必備工作,由于濫用除草劑等,導致水土流失,生長環境惡化。
三、項目地點及范圍
項目區在*鎮,總面積12200畝,其中*村2500畝、*村2000畝、*村1500畝、*村2000畝、*村2000畝、*村2200畝。分為兩個類型:
1、山核桃生態高效示范基地,建設面積12000畝,是主要類型。在原有成林中采用新技術,通過配方施肥、合理用藥、人工授粉、生態化經營等技術,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獲得高產高效,達到可持續經營。
2、園藝化經營示范基地,建設面積200畝,位于*村,為新造林。一是采用整修梯田、立體經營、套種等果園化生產技術措施,二是采用良種壯苗、嫁接苗造林,通過修剪、拉枝等技術,建成園藝化經營的山核桃矮化早實豐產基地,為今后山核桃基地建設提供示范。
四、項目目標
山核桃達到持續高產高效,三大效益極為顯著。
1、增產增收目標
基地林平均畝產從60公斤增加到80公斤,畝產值達到3200元。年總產量達到960噸,年產值達到3840萬元,年增產240噸,年增收960萬元。2006年全鎮人均收入達到8000元。
2、標準化生產目標
基地的基礎設施完備,水土保持設施良好,采用先進技術,山核桃基地標準生產比例達到85%以上,集約經營程度達到60%,
3、經營水平目標
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只產品,產品加工率100%,銷售率95%,建立合作社2家,林農參加協會、合作社比例20%。
五、主要技術措施
(一)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推廣應用生態化豐產栽培技術。
1、測土配方施肥:先對土壤肥力狀況進行檢測,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進行配方施肥,根據土壤狀況、樹體大小和結果多少來確定肥料種類、施肥時間、施肥量。
2、綜合防控病蟲害:山核桃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治早治小治了。要加強預測預報,用營林措施(如立體經營)、物理防治(如安裝黑光燈誘殺)等防治方法,病蟲害發生時要適時用藥、合理用藥,不用高毒高殘農藥,有效地控制山核桃病蟲害的暴發并將其危害降到經濟允許水平以下。
3、人工授粉技術:山核桃花粉在不同海拔、不同坡向開花時間有差異,而雌花有7-10天時間等待授粉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在花期多雨、氣溫低導致雄花不開等情況下采取人工授粉技術來保證結果,效果顯著。一般在花期多雨、雄花偏少情況下全面采用,當受海拔坡向影響授粉情況不好適當采用,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上旬,山核桃開花期,視需要實施。
4、采用生態化經營技術,綜合治理林地環境:目的是保護和恢復林地平衡的生態系統,減少水土流失,減少環境污染,做法有以下幾種:
(1)禁用草甘磷:施用草甘磷雖然較徹底地殺死雜草,但也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山核桃成林內禁止使用除草劑,林地清理采用人工劈草,做到雜草還林。
(2)建設水土保持林帶:在林緣、林腳水土保持林帶,選擇紫穗槐種植1米寬的林帶。既可提供有機肥,又可覆蓋地面,減少水土流失。
(3)林內套種:如林內可利用11月---5月山核桃落葉季節套種黑麥草等冬季型作物可以增加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又可以保土蓄水的辦法恢復地面植被,創造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
5、山核桃矮化早實豐產栽培:新造林采用嫁接苗造林,初植時密度可采用5×3m株行距,即每畝44株,甚至更大的密度,通過修剪、壓枝等辦法矮化樹冠、提早結果和持續高產穩產。
6、截干更新:對密度過大、或老化的山核桃可以采取截干促發新技形成新樹冠的辦法來矮化復壯,方便生產管理,有利于安全生產。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林道建設,方便生產操作。做到拖拉機到山腳,作業道按需設置,大大減輕勞動強度,有利于有機肥上山,有利于機械化防治病蟲害等生產作業。
(2)蓄水:在林內有水源的地方造小蓄水池,也可以在林內挖一些長寬1—2米,深0.5米左右的魚鱗坑,坑內鋪上塑料薄膜,這樣就可以將雨水留在蓄地坑內。這些小池和小水坑,既可提供除蟲、?;?、保果等作業用水,干旱季節也可用于應急灌溉。
(3)筑堰:用林內的小石塊在山核桃樹樁四周壘成1—2平方米的小平臺或小水平梯檔,這樣既清理了林內雜亂的小石塊,便于林內作業,而且有良好的保水保土作用。
(4)修建梯田:新造山核桃林參照果園建設的要求,按照地形地勢,修筑水平面寬4-8米的梯田,要求清除梯田上的石塊樹根,壘于梯田外坎,坡坎上保留原有植被,并種植紫穗槐等豆科灌木加固、增肥,能增厚土層、保水保肥,加快山核桃生長,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方便今后生產操作,減小采收風險。
(三)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素質。通過電視、報紙、培訓班、發放資料等各種形式,在豐產栽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季節及時組織培訓,傳授山核桃生態化栽培、病蟲防治、安全采收等方面知識。
(四)加強管理,適時采收,保證山核桃品質。山核桃于9月8日(白露)左右成熟,特征是果蒲(總苞)顏色轉為黃褐色,蒲與堅果開始分離,部分果實開始脫落,這時為采種適期,必須做到適時采收。
(五)建立經濟合作組織,重視品牌建設。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吸收生產戶參加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群眾進行標準化生產,探索出一套適合現有發展階段的有效組織模式,進行統一組織、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達到加工企業和生產基地“雙贏”。開展環境與產品檢測,引導企業做好品牌建設工作,積極申報各類認證,參加展銷會,拓寬市場,使山核桃這一*的優勢干果行銷全國,并為我鎮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走向富裕作出貢獻。
六、建設任務
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應用有機肥、山核桃生物復合有機肥,山核桃生物肥料菌種,無公害肥料推廣率90%;
⑵無公害病蟲防治方法推廣:包括黑光燈誘殺設施150套,無公害農藥施用率100%。
⑶套種和水土保持:基地全面禁用除草劑,套種小竹、黑麥草等作物1000畝,林內、山腳種植紫穗槐建成水土保持林帶15000米,*新造林基地整修水平梯田10000米。
⑷*基地建立園藝化基地200畝,其中嫁接苗造林矮化早實豐產林40畝。
⑸人工授粉2000畝。
⑹修建林道5公里,作業道9公里,修建水泥蓄水池300立方米,簡易蓄水池1000立方米,安裝水管5000米。
⑺培訓班15期,現場指導18次,培訓目標3000人次,發放資料5000份。
五、投資及籌措
項目總投入124.2萬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64.5萬元,生態經營和技術投入5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