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細胞減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資料:患者:男、女夫妻二人均系本市××校中學教師(其子正在讀高中,系住校生,每周只在家住一日)。均于去年的11月份入冬前,裝修新房并入住而接觸了化工材料。他們平素體健,每年例行體檢,血常規未見異常。而在2003年11月6日入住裝修后的新住房,于2004年2月后夫妻二人始常感乏力、惡心、頭疼、視物不清、咳嗽。隨即前往我院門診檢查。體檢白細胞總數為:男2.9×109/L,女2.7×109/L血常規分類均正常。并對其子檢查血常規,結果未見異常。
診斷白細胞減少癥。二患者在此期間未曾患病服藥,無有其它放射性物質接觸史。分析后認為與搬入裝修后的新居,因入冬天冷已到取暖期,未進行徹底通風,有害氣體未排除干凈,接觸多種有機化合物而致白細胞減少有一定的相關性。
討論室內裝璜、裝飾的興起以及各種現代化生活日用品的引入,揮發及半揮發的多種有機化合物在室內污染物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源于各種噴漆、涂料、氣溶膠態的噴霧劑等等。我們知道,人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老人及小孩更長些。因此不良的室內環境必定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即表現為眼、鼻、喉不適,頭疼、頭暈,皮膚瘙癢,甚至白細胞減少等。查閱有關資料表明,經對未裝修和裝修后兩種環境內空氣中的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測定,其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即裝修后的室內空氣污染嚴重超標。長期接觸一定量的苯,可引起造血系統的損害。目前研究認為苯的毒性作用主要是苯在體內的代謝產物酚可直接抑制造血細胞的核分裂,直至破壞血細胞。
因此醫師建議二患者,即刻離開此住房,搬到另處居住。一個月后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男3.8×109/L,女3.2×109/L;二個月后:男4.2×109/L,女4.0×109/L;三個月后二人復查白細胞均在5.0×109/L以上,追訪至今未見異常。
【關鍵詞】 中成藥;芪膠升白膠囊; 白細胞減少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共125例,其中使用常規治療加用芪膠升白膠囊的治療組63例和使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62例。 實驗組男30例,
1.2 用藥方法 對照組采用口服維生素B4片,20 mg/次,3次/d;鯊肝醇片,20 mg/次,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芪膠升白膠囊(國藥準字20025027;成份:阿膠、當歸、黃芪、苦參、大棗、血人參、羊藿組成),每粒059,每盒36粒。用藥方法為口服3次/d,4粒/次。
1.3 觀察方法 未服藥前抽取靜脈血測WBC。考慮患者身體情況以及復查的頻率,故用藥期間兩組均隔天復查末梢靜脈血常規1次。末梢靜脈血查血常規,取血量少,患者更好能地配合。將白細胞持續穩定于4.0×109/L以上的第1天定為外周血WBC恢復正常的時間。治療三周后抽靜脈血以更準確地測WBC,觀察療效。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治療3周后,檢測白細胞連續2次升高至4.0×109/L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大部分緩解,治療3周后,檢測白細胞連續2次以上較治療前升高90%以上;無效:治療3周后臨床癥狀及白細胞計數無明顯變化者。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用藥治療3周后,兩組患者白細胞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恢復水平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4.26±041,3.69±038,P
3 討論
本臨床療效觀察發現,芪膠升白膠囊能縮短白細胞達標的時間。對度白細胞減少均有良好的作用。有效率較常規治療組明顯提高。證實了芪膠升白膠囊的升高白細胞的臨床療效。
中醫學認為白細胞減少癥屬虛勞血虛范疇, 病理機制是臟腑虧損, 氣血不足,主要與脾腎關系密切。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氣血生化乏源而致氣血兩虛;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旺可以生血。 一旦腎氣虛弱,腎精虧損而不能化血,則加重氣血虧虛。芪膠升白膠囊系根據貴族少數民族苗族民間驗方,選用名貴地道藥材,運用現代科學方法提煉精制而成,方中血人參為苗族民間大補氣血驗方,阿膠補血滋陰、大棗益氣血、黃芪補氣固表、當歸補血活血。芪膠升白膠囊不僅能補氣、補血、提高人體免疫能力,還能迅速增生體內白細胞,達到標本同治之功效[1]。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黃芪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細胞及多核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加,使巨噬細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數顯著上升,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促進作用[2]。現代藥學研究表明,黃芪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主要有黃芪多糖A、B、C、D和25種氨基酸,黃芪皂苷甲、乙、丙,黃酮類,生物堿,蛋白質,維生素,及硒、硅、鈷、鉬等微量元素,相應的藥理作用多,故廣泛地應用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3]。當歸中多糖為當歸的主要水溶性成分,具有明顯的補血活血、免疫促進、抗腫瘤、抗輻射損傷等廣泛的藥理活性[4]。黃芪當歸是經典的補氣生血藥對,具有獨特的配伍意義,故歷久不衰,沿用至今。傳統中醫認為黃芪當歸藥對具有益氣生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勞倦內傷、氣血兩虛、陽浮于外的熱證等癥狀,現代研究發現,該藥對具有調節免疫系統、保護心腦血管、促進造血以及抑制腫瘤增殖等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腫瘤患者因放化療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或白細胞減少癥[5]。阿膠強骨口服液血清具有刺激體外培養的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6]。人參中的活性物質人參皂苷具有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免疫功能機制、抗腫瘤和抗衰老等藥理作用[7]。羊藿中的羊藿苷對小鼠放射性損傷后造血調控的影響研究表明應用ICA可促進小鼠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加[8]。故芪膠升白膠囊中的各種成分的相互協同作用,可顯著刺激白細胞增長并能減輕一些骨髓抑制作用,在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芪膠升白膠囊對白細胞減少癥有顯著療效,是一種安全、療效好的升白藥,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李元梅芪膠升白膠囊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并發白細胞減少64例臨床觀察.江蘇中醫藥,2009,41(6):36.
[2] 魏建宇,曹德來黃芪的藥理作用及黃芪多糖產品鑒別的方法.養殖技術顧問,2012,(1):215.
[3] 沈自強 黃芪的現代藥理研究進展 內蒙古中醫藥, 2011, 30(19):117118.
[4] 韋瑋,龔蘇曉,張鐵軍,等當歸多糖類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藥物評價研究,2009,32(2):130134.
[5] 胡楊洋,陳銳娥,王勝鵬,等中藥藥對的系統研究(Ⅵ)黃芪當歸藥對研究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2,14(2):13501354.
[6] 武嘉林阿膠強骨口服液含藥血清對大鼠成骨細胞的影響新疆中醫藥,2007,25(4):70.
自1996年4月~2000年11月門診共收治白細胞減少癥患者41例,經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均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41例中,男8例,女33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4歲,平均43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9個月。41例患者均確診為甲亢,血象中白細胞計數持續低于4.0×109/L,臨床癥狀頭暈、心悸、食欲不振,均為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亢所致白細胞減少癥。按患者就診時間前后,分為治療組(黃芪穴位注射組)21例和對照組(單純藥物組)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條件有一定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取大椎、足三里穴,皮膚常規消毒,抽取黃芪注射液(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ml,4g。大椎、足三里穴垂直刺入0.5~1寸深,大椎穴針尖稍向椎體方向斜刺,待得氣后,回抽無血時,方可緩慢注藥,每穴1ml,出針后以消毒干棉球壓迫針孔,防止出血或藥液流出。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治療中停用升白細胞藥物和抗甲狀腺藥物。治療2個療程(14日)后統計療效。
2.2 對照組
口服利血生20mg/次,鯊肝醇50mg/次,VitB420mg/次,1日3次,14日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14日)后統計療效。
3 治療效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消失,白細胞計數5.1×109/L以上。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4.6~5.1×109/L。好轉:癥狀改善,白細胞計數4.1~4.5×109/L。無效:癥狀無改善,白細胞計數4.1×109/L以下。
3.2 結果
治療組21例,治愈14例,占66.7%;顯效4例,占19.0%;好轉2例,占9.5%;無效1例,占4.8%,有效率95.2%。對照組20例,治愈4例,占20.0%;好轉8例,占40.0%;無效8例,占40.0%,有效率60.0%。兩組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顯著(鳘 2=7.39,P
4 典型病例
張×,男,34歲,于1997年11月21日就診。病史:患甲亢半年,口服硫脲類藥物丙硫氧密啶(PTU),治療3個月出現頭暈,乏力,胸悶氣急,易感冒。檢查: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數。周圍末梢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為3.0×109/L。診斷:白細胞減少癥。門診采用黃芪注射液足三里、大椎穴位注射治療。隔日1次,治療7次,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4.0×109/L,繼續穴位注射至14次,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6.3×109/L,臨床癥狀消失,獲痊愈。隨訪1年未復發。
5 討論
硫脲類藥物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為常規治療甲亢的有效藥物,其嚴重副作用是引起白細胞減少,這是內分泌科臨床常見并發癥。
白細胞減少癥屬中醫虛勞、血虛范疇,治療應以補氣養血為主。
黃芪功能補益脾肺,益氣升陽。現代研究黃芪有保護細胞的變形能力,增強造血系統功能,具有抗病毒、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明顯的調節作用。黃芪通過T細胞介導具有雙向調節的能力。據報道發現針刺大椎、足三里有保護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并可拮抗放化療引起的周圍白細胞降低,具有提高機體耐受化療的能力。針刺足三里穴對白細胞總數呈雙向性調節作用。有實驗證明,針刺足三里穴可使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增多,說明能增強垂體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交感腎上腺系統功能,以分泌血管活性物質,從而調節骨髓髓內壓力,調節骨髓血流,促進白細胞生成。
【關鍵詞】 維血寧 干擾素 白細胞減少
干擾素仍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療的首選藥物之一,尤其對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療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替代。其不良反應也是困擾臨床醫生乃至決定抗病毒治療能否進行下去的原因之一。故其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中外周血白細胞在治療的第1月內常有25%~50%的減少[1],如不及時糾正,不僅會影響抗病毒治療的順應性,而且由于白細胞減少,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誘發感染。筆者自2006年4月~2007年4月,運用維血寧共治療干擾素所致外周血白細胞減少54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54例均為我院肝病門診或住院病人,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齡16~62歲,平均年齡42.6歲;病程5~30年,平均12.3年;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
1.2 檢測方法 在治療前和治療后(2周)均行血常規五分類檢查(由我院檢驗科協助完成)。
1.3 治療方法 外周血白細胞(WBC)4.0×109/L為治愈。
1.4 療效判斷標準 按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升白細胞藥物療效標準判斷,顯效:治療后外周血白細胞升高至4.0×109/L以上,并在療程中能保持療效到停藥2周后,癥狀顯著減輕或消失;有效:白細胞數比治療前上升(0.5~1.0)×109/L,但未達到4.0×109/L水平,在療程中能維持療效直到停藥2周,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治療后白細胞數升高,但比較治療前后白細胞升高值,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后,少于0.5×109/L,癥狀無好轉。
1.5 試驗研究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研究方法,在試驗中病人不分組,凡血常規符合白細胞減少診斷標準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維血寧口服液治療,療程結束進行血常規檢測,前后對照比較得出結果。
2 結果
2.1 療效結果 顯效39例,有效8例,無效7例,顯效率72.2%,總有效率87.04%。
2.2 外周血白細胞變化情況 治療前WBC 3.05±0.86;治療后WBC 4.60±0.76。與治療前比較:P<0.01。
3 討論
病毒性肝炎是常見的傳染病,盡管目前治療該病的藥物很多,但對慢性乙肝和丙肝仍無十分理想的藥物,干擾素(IFN)作為治療慢性乙肝和丙肝的病原治療雖然不是最理想的藥物,但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是目前治療慢性乙肝和丙肝的首選藥物之一。它是病毒進入機體后誘導宿主細胞產生的反應物,是細胞內能夠阻止病毒復制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在抗病毒、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等方面有良好作用。干擾素是FDA最早批準用于肝炎治療的抗病毒藥物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是,由于該藥物存在諸多的不良反應,尤其是療程的頭3個月對骨髓的抑制作用,使部分病人因中性粒細胞下降而影響抗病毒治療的順應性。減少劑量或停藥,常可使不良反應消失,是處理不良反應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減少劑量和停藥可使療效降低。最大程度維持有效劑量是保證抗病毒藥物療效的重要措施[2],這是目前抗病毒治療的共識。怎樣在不影響抗病毒治療療效的情況下處理干擾素的不良反應,以維持治療方案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是臨床急待解決的問題。中醫并無白細胞減少癥病名,但多認為與精血虧少有關,歸屬于“虛勞”范疇。筆者在臨床發現,多數此類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的表現,可能與肝病日久,耗血傷陰,傷氣損陽,瘀血內結,新血不生,最終致精虧血少有關。因此,主張治以補益之法。維血寧具有補血活血,清熱涼血之功,能調節機體免疫機制,提高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效防治干擾素引起的骨髓抑制的不良反應。方中熟地黃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為補血之要藥,白芍則養血斂陰,與熟地相合,最善補血,是為君藥;太子參歸肺、脾經,補氣生津,“氣為血之帥”,氣生則血生,生地甘、苦、寒,長于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墨旱蓮歸肝腎經,滋陰益腎,涼血止血,共為臣藥;仙鶴草、雞血藤調氣補血,行血補血,佐以虎杖苦寒活血,全方共奏補益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太子參等可刺激骨髓增生,提高造血因子的分泌[3];仙鶴草、雞血藤具有保護人體造血系統,改善骨髓微循環,促進造血細胞核糖核酸合成和多能干細胞增殖與分化,具有顯著增高白細胞的作用[4]。
【參考文獻】
[1]MoranteAJL,saez-RoyuealF,ValeroFC,etal.Immune thrombocytopeniaafteralpta-interferon therapyin apatientwi thchronichepatitisC[J].Am JGastroenteral,1992,87:809.
[2]Russo MW.Fried MW.Side effects of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C[J].Gastroenterolopy.2003,124:1171-1719.
1.加用升白細胞藥物:如果患者不想停用抗甲狀腺藥,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加用升白細胞藥物,如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肌苷片、氨肽素等。一般患者經過兩周的治療后,其白細胞的數量可有所回升,但在這一期間患者應每周測一次白細胞的數量,如果治療無效則必須改用其他方法進行治療。
2.交替服用抗甲狀腺藥:據統計,甲亢患者服用甲巰咪唑后與服用丙硫氧嘧啶后發生白細胞減少的幾率相似,但患者交叉服用這兩種藥物后卻很少會發生白細胞減少癥。故甲亢患者因單獨服用一種抗甲狀腺藥而出現白細胞減少的情況時,可改為交替服用上述兩種抗甲狀腺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同時應密切觀察自己白細胞數量的變化。
3.加用激素:若甲亢患者采取上述方法治療后仍不能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可適當地加用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其用法是:每日加服20毫克的強的松,服用一個月后可逐漸停藥。甲亢患者服用強的松除了可以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外,還可以起到抑制突眼和甲狀腺腫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