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宮頸妊娠

宮頸妊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宮頸妊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宮頸妊娠范文第1篇

宮頸妊娠屬于罕見的異位妊娠。我院于2009年收治宮頸妊娠1例。現將病例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病例簡介 患者董某,36歲,農民,孕5產2.因停經40天,尿妊娠試驗(+),在家自行藥物流產,自述排出白色肉樣組織,陰道淋漓出血10余天,前來我院就診,入院后行腹式彩色超聲檢查,提示:子宮體正常大小,宮腔內無妊娠物,內膜線居中,宮頸管內異常回聲,雙附件未見異常。查尿HCG(+),婦科檢查:宮頸膨大、質軟,呈紫藍色,宮頸外口擴張,邊緣薄,食指輕柔探測宮頸管,似有肉樣組織,行陰式超聲檢查,提示:宮頸管內有妊娠囊,未見胎芽、胎心搏動。診斷:1.宮頸妊娠2.難免流產不除外。

2.2治療方法及治療結果 即刻行常規術前準備、備血、輸液,通知導管室,加查血β-HCG,同時向患者交代病情并簽字。在常規消毒下行宮頸管搔刮術,術中出血多,宮頸注射縮宮素20u,無菌紗布填塞壓迫創面,仍出血不止,患者面色蒼白,脈搏90次/分。即刻輸血400ml,急診入導管室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宮頸出血停止,刮出物送病理,病理診斷:宮頸妊娠。宮頸管處粘膜上皮壞死、脫落,被覆出血、機化樣物及絨毛滋養葉細胞。術后1天復查血β-HCG值為126IU/ml(術前β-HCG值為6800IU/ml),術后5天患者痊愈出院。

2 討論

宮頸妊娠極為罕見,其發生率為1:1000~1:56200次妊娠,多見于經產婦【1】。一般術前較難診斷【2】。早孕時與其他妊娠無明顯差異,病因不清,可能與受精卵運行過快有關。近年來隨著輔助生育技術的大量應用及宮腔操作(主要指人工流產)次數的增加,宮頸妊娠的發病率有所增加,人工流產可引起子宮內膜受損或瘢痕形成,使受精卵運行至宮頸管內著床。

宮頸妊娠患者有停經史及早孕反應,主要癥狀為妊娠早期出現反復的不明原因的無痛性陰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易誤診為先兆流產。流血量一般由少到多,也可為突然陰道大量出血。反復出血可引起貧血,大量而快速出血可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引起出血的原因為宮頸妊娠后宮頸管膨脹變薄,蛻膜反應,宮頸肌肉組織收縮功能差,而致出血不止。

宮頸妊娠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顯著增大,變軟變藍,宮頸外口擴張,邊緣很薄,宮頸管內可觸及如面團感的球形物,內口緊閉,子宮體正常大小或稍大,質地正常或稍軟,形態正常。

宮頸妊娠的輔助檢查手段有:(1)尿妊娠試驗陽性;(2)血β-HCG值增高;(3)彩色超聲顯示宮體正常大小,或略大,宮腔空虛,內膜線清,宮頸增厚、增寬,宮頸管內有妊娠囊,故早孕時應常規行超聲檢查,以排除異位妊娠,尤其是宮頸妊娠,懷疑宮頸妊娠時須行陰式超聲檢查,以免誤診,延誤病情。當高度懷疑宮頸妊娠時應將患者轉送至有手術、輸血條件、能開展介入治療的上級醫院。以免給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指失去生育能力甚或死亡)。

總之,宮頸妊娠發生率很低,但近年來由于人工流產及宮內操作機會增加,輔助生育技術的大量應用,使發生率明顯上升,約為1:18000【3】。但由于以前對本病認識不足,尤其在經濟條件差的偏遠地區,醫療條件差,輔助檢查手段少,常誤診為先兆流產,盲目保胎治療,以致延誤病情甚至給患者造成生命危險。宮頸妊娠保守治療成功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隨著臨床醫生對該病認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及超聲檢查的廣泛應用,宮頸妊娠的早期診斷率有明顯提高,為宮頸妊娠的保守治療贏得了時間。

參考文獻:

[1]丁曼琳.婦產科疾病診斷與治療,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69-170.

宮頸妊娠范文第2篇

【關鍵詞】宮頸妊娠;雙側骼內動脈栓塞術(WSA);安甲碟砱(MTX)

宮頸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合發育在宮頸管內者,極罕見,發病率約1∶2400-1∶18000,占異位妊娠0.5%,現將我院6年來診治的5例宮頸妊娠,通過兩種不同治療方法治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2011年間,我院共收治宮頸妊娠5例,患者年齡28-36歲,平均31.8歲,其中3例有子宮下段剖宮產術,2例有人工流產史。

1.2臨床癥狀:5例患者均有長短不等的停經史,3例有間段性陰道流血,2例陰道有血性分泌物,婦科檢查宮頸管膨大,著色,質軟,尿β-HCG(+),血β-HCG均有不同程度明顯升高,3例B超示宮頸管內可見孕囊,2例提示宮頸管內回聲團塊。

1.3治療方法與療效:2例被誤診為不全流產而行清宮術,出現陰道大量流血,直至切除子宮,保留患者性命,1例給予MTX50mg肌注3天后診刮,仍陰道多量流血行子宮切除術,2例給予MTX50mg肌注3天,并給予子宮動脈栓塞術后1周行診刮術,出血量極少,恢復很快。

2討論

宮頸妊娠的形態學特征為滋養層侵潤性破壞性生長至宮頸壁內形成胎盤植入,因宮頸壁僅含15%的肌肉組織,余為無收縮的纖維結締組織。當宮頸妊娠發生自然流產,因誤診為宮內早孕而行人工流產時,因宮頸收縮力弱,不能迅速派出妊娠物,開放的血管不閉鎖,故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而無腹痛。若檢查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過去妊娠都以子宮切除為最終結局,由于新技術的應用,藥物治療及動脈栓塞術,使宮頸妊娠的治療有了質的飛躍。

MTX是葉酸桔抗劑,可抑制細胞的分裂繁殖,抑制妊娠時滋養層的增殖,從而使滋養細胞死亡。采用雙骼內動脈灌注栓塞術(DSA),必須栓塞雙側的子宮動脈,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栓塞劑可選擇中效可吸收的明膠海綿顆粒,明膠海綿導入血管后,迅速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約2周后開始逐漸被吸收,子宮動脈將再通,不致影響生殖內分泌和生育功能,具有可保留子宮、微創、療效顯著、副反應小等優點,為避免刮宮時大出血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在急診搶救患者生命的同時,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明膠海綿于栓后14-21天開始吸收,三個月吸收完全。因此栓塞后1周進行刮宮術,出血量明顯減少。既能去除病灶,又能縮短病程,是治療子宮頸妊娠的一種好方法。

參考文獻

宮頸妊娠范文第3篇

【關鍵詞】宮頸妊娠;婦產科;異位妊娠

中圖分類號R737.33文獻標識碼:B

子宮宮頸部妊娠是指受精卵種植于宮頸管內,其位置位于組織學內口水平以下,并在該處生長發育。子宮頸妊娠是異位妊娠中發病率很低妊娠類型,相關文獻報道宮頸妊娠在總妊娠數中約占1:1000~95000,在異位妊娠中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間收治的總共156例最終確診為宮頸妊娠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在17-39歲間,平均(25.4±5.5)歲;所有病例均有尿妊娠試驗陽性或血HCG升高;既往異位妊娠史者17例,占10.90%;初次妊娠者34例,占21.79%;直系親屬中有異位妊娠家族史者45例,占28.85%;急診入院14例,占8.97%;入院時即發生休克者5例,占3.21%;有12例伴發子宮肌瘤,占7.69%。

1.2 方法 逐一查閱156分病歷,對患者一般基本情況,入院癥狀、體征,所做的各項檢查以及診療經過和預后等進行詳細登記,歸納終結該病的總體特征和診斷特異性、治療有效率等。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經SSP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 宮頸妊娠概況 本組156例中入院經相關檢查后(主要為陰道B超和尿/血HCG)即確診的有入82例,占52.56%;經手術(主要為宮腔鏡手術,有7例為開腹手術)探查確診者40例,占25.64%,總的確診準確率為84.26%;另外有24例誤診,誤診率15.38%,其中有16例誤診為其他類型異位妊娠,有3例誤診為卵巢囊腫破例,有3例誤診為陰道裂傷,有2例誤診為急性闌尾炎。

2.2 預后 本組156例中,有68例采取保守治療,占43.59%,主要為口服甲氨蝶呤;有50例采取手術治療,占32.05%,主要為宮腔鏡下胚囊取出術,部分患者因為流血嚴重及時采取了宮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或是經介入行子宮動脈栓塞術;采取手術加保守綜合治療38例,占24.36%;總體治療有效140例,治療有效率89.74%,死亡16例,死亡率10.26%,死亡主要原因為大出血致不可逆的失血性休克。

3.討論

3.1 宮頸妊娠的發病原因 目前,至于宮頸妊娠發病的原因尚不清楚,相關研究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和以下危險因素有關:(1)受精卵本來是在輸卵管處形成,但在向子宮運行過程中速度過快或是子宮內膜與孕卵發育不同步,子宮內膜纖毛運動亢進或子宮肌肉異常收縮,影響孕卵正常著床,最終受精卵到達宮頸管;(2)子宮內存在發育不良、或是先天子宮畸形,或是有子宮肌瘤,造成子宮腔狹窄變形;(3)多次行刮宮術使子宮內膜缺損或是宮內節育器干擾著床,孕卵運行延緩至宮頸著床。

3.2 癥狀和體征 患者基本都有停經史,停經時間長短不一,并且有停經后反復無痛性陰道出血活血性分泌物;患者的出血量時多時少,可為持續性或間斷性,通常不伴或僅輕微下腹痛,常在雙合診或刮宮時誘發出血,亦可無誘因地發生致命性大出血。在行婦科雙合診檢查時刻感觸到患者宮頸膨大、變軟,宮頸外口稍擴張,宮頸內口緊閉,無觸痛,子宮大小正常,故宮頸與宮體呈葫蘆狀,雙側附件多無異常,血、尿妊娠實驗多為陽性。

3.3 診斷與鑒別診斷 臨床上針對該病的診斷到目前也沒有同意的標準,主要依據病史、婦科檢查和陰道B超檢查并結合醫生個人經驗做出判斷,重點在于醫生根據臨床特征提高對本病的警覺性。據有關文獻報道較為公認的診斷標準如下[2]:(1)宮頸內口關閉;(2)宮頸外口部分開放;(3)胚胎組織完全局限在宮頸管內;(4)停經后無痛性陰道流血;(5)婦科檢查宮頸膨大,宮頸與宮體呈葫蘆狀診刮時宮腔內無胚胎組織。宮頸妊娠主要表現為連續性或間斷性的無痛性陰道流血,該癥狀極易與不完全流產、稽留流產和子宮內膜病變相混淆,在加之超聲檢查所提示宮頸管殘留組織,這容易導致不全流產和子宮肌瘤的誤診;針對此,我們建議可以從以下兩點來鑒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異位種植部位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良好者應高度懷疑;另外宮頸妊娠的妊娠囊在宮頸口處為典型的圓形或橢圓形,流產的妊娠囊常是皺縮、鋸齒狀的,無胎心搏動,并于幾天后減小或消失[3]。

3.4 治療 針對本病的具體情況可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予以治療:(1)保守治療,對孕周較小,診斷可靠患者可口服甲氨蝶呤或在B超引導下直接將甲氨蝶呤注射入胚囊內,以此取到殺胚的作用。(2)微創手術治療,主要相對于開腹手術而言。包括宮腔鏡下吸宮術和刮宮術,該方式使用于流血少者;對于流血量大、猛的患者可考慮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或者是擴展宮腔后刮宮術。(3)開放手術,對于流血不止,緊急搶救的患者可采取開腹下行子宮全切術,該方式可挽救患者生命,但目前臨床上很少用[4]。

綜上所述,宮頸妊娠因其臨床表現的非特異性和罕見性常易造成誤診,加強對本病的診斷意識,充分利用陰道B超的優勢有助于提高診斷率,在治療方面應該盡可能的選擇對患者傷害小的方式,同時又能保證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改蓮.子宮頸妊娠多例臨床分析[J].中國杜區醫師,2011,16.

[2]趙瑞霞.宮頸妊娠l1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6A):137.

宮頸妊娠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宮頸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

[中圖分類號] R71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8(c)-0103-02

宮頸妊娠是一種罕見的威脅生命的異位妊,占妊娠數的1/1 000~1/9 500,在全部異位妊娠數中的比例

1 臨床資料

江蘇省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收治宮頸妊娠患者9例。外院轉入4例。資料中患者年齡最小25歲,最大44歲,平均31.7歲,初孕婦2例,經產婦5例。7例有宮腔操作史,(流產次數0~4次,流產次數>2次共5 例)疤痕子宮史3例(剖宮產術,1例有2次剖宮產史) 。1例合并子宮肌瘤,1例合并宮內節育器。2例IVF-ET術后隨訪B超提示:宮頸妊娠。1例無陰道出血,其余8例有陰道出血史,出血時間:1 d~2+月。3例無明顯停經史。停經時間最多83 d。其中B超診斷不能確定2例,5例提示:宮頸管內不均質塊,2例超聲提示:宮頸管內活胎。尿妊娠試驗均陽性,血HCG117.1~40012.0 mIU/mL不等。

2 診斷和治療

主要依靠B超診斷,診斷標準:子宮體正常大小,內含較厚蛻膜,內膜線清晰;宮頸膨大如球,與宮體相連如沙漏,宮頸明顯大于宮體;宮頸管內可見變形的胎囊,如胚胎死亡則結構紊亂,光團及小暗區相間但以實性為主;子宮內口關閉,胎物不超過內口,有時可見絨毛組織侵入宮頸組織;彩色多普勒超生檢查可見高速低阻的動脈血流信號[3]。其次依靠術后病理(2例患者術前診斷不明確),全子宮切除標本病理顯示:宮頸妊娠。

治療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全子宮切除,針對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出血多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者可行藥物治療+B超引導下清宮術,聯合血管性介入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更能有效的控制陰道出血并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藥物保守治療(排除保守治療禁忌),予甲氨蝶呤25 mg肌注1次/d,同時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5 d,為1個療程;或單次肌注甲氨蝶呤50 mg/m2,配伍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5 d,為1療程。采用方案其中之一。用藥1~3個療程,定期檢查血HCG、B超、血常規及肝腎功能,1例發生肝損,予保肝治療后好轉。

患者中除2例行全子宮切除、1例自動出院外,其余6例患者均行藥物治療+B超引導下清宮術,其中3例聯合血管性介入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

全子宮切除患者:1例40歲患者擬“不全流產”在門診行清宮術,術中出現大出血收入院,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拒絕行DSA術+清宮術且無育要求,行全子宮切除;1例44歲合并子宮肌瘤,入院前1月內有人流史,突發陰道大出血3 h入院,擬診:“不全流產”予清宮術,術中出血300 mL,因出血多且迅猛放置宮腔水囊(foley導尿管)40 mL,觀察5 h內后續出血500 mL, 拒絕行DSA術且無育要求,行全子宮切除,術中術后輸紅懸9 U,血漿700 mL。1例外院DSA術后清宮大出血轉該院,宮腔水囊(foley導尿管)35 mL壓迫后血止,該院藥物治療后10 d行B超引導下清宮術。1例(2次剖宮產史)患者,基層醫院擬不全流產清宮術中出血1 000 mL,宮腔球囊壓迫(注水35 mL)轉至該院,采取藥物治療并B超引導下清宮術,聯合血管性介入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有效的控制了陰道出血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3例藥物保守治療2個療程后B超引導下清宮術,手術順利,出血不多,結局良好。

3 討論

宮頸妊娠指:孕囊在子宮頸組織學內口以下的宮頸內膜處著床和發育[4]。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子宮創傷及病變,既往宮腔手術史、剖宮產、宮內節育器的使用、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內分泌失調等使宮腔理化環境改變,不利于孕卵在宮腔內正常著床;受精卵游走速度過快或受精卵發育遲緩,到達宮頸方著床;也可能與目前人工輔助技術的廣泛應用有關[5]。該組7例有宮腔操作史,人流最多4次;剖宮產史3例;2例為IVF-ET術后;1例合并子宮肌瘤;1例帶環妊娠。

宮頸妊娠屬婦科急診,雖發生率低,但危害極大,早期常常易誤診。對陰道出血患者常規行血HCG檢查,借助于超聲診斷大都能明確。但宮頸妊娠不能僅就依靠超聲診斷,人流術中擴張宮頸過程中,遇到難以控制大出血,應當考慮到宮頸妊娠的可能性。術中立即停止手術,可用foley導尿管充水30~40 mL,形成水囊后壓迫宮頸、或無菌紗布局部填塞止血,大多取良好止血效果。最近10多年來,介入技術在婦科領域有了較快的發展,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可有效控制出血[6]對有生育要求,年齡較輕患者可行血管介入治療。血止后予藥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聯合殺胚治療1~3個療程,待血HCG顯著下降時行B超引導下清宮術。有研究[7]報道介入治療后1周行清宮術,陰道出血不多,有效治愈。該組有1病例行介入治療同時清宮術,其余2例藥物保守治療2個療程后清宮,手術時出血不多。因病例數據少對清宮時機的選擇有待近一步觀察。目前對無生育要求、年齡較大、大出血患者行全子宮切除術。

綜上所述,宮頸妊娠出血常常較多,對患者行foley導尿管宮頸壓迫為可行的暫時止血方法,藥物保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療后B超引導下清宮術,同時采取血管介入治療結局良好,隨著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患者保守治療可獲成功,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是臨床每位醫務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Celik C,Bala A, Acar A,et al. Methotrexate for cervical pregnancy,A case report[J].J Reprod Med ,2003,48:130-132.

[2] Fernandez H,Gervaise A. Ectopic pregnancies after infertility treatment: modern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J].Hum Reprod Update,2004, 10(6):503-513.

[3] 吳鐘瑜.實用婦產科超生診斷學[M].3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2:128-131.

[4]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0.

[5] 彭芝蘭.宮頸妊娠的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4):205-207.

[6]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臨床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23.

宮頸妊娠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63

資料與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4月收治宮頸妊娠病人12例,年齡27~35歲,孕次2~6次,4例有剖宮產史。子宮瘢痕妊娠病人9例,年齡30~44歲;2例為單次受孕剖宮產史,7例為3~5次受孕有剖宮產史。21例患者中,有15例在受孕后有陰道少量流血史,6例無異常陰道流血。

治療:①21例中,有8例宮頸妊娠及5例子宮瘢痕妊娠孕早期病人,入院時即明確診斷,完善輔助檢查后,行介入治療,雙側子宮動脈各灌注12.5mg或25mg甲氨喋呤后,以明膠海綿栓塞,栓塞后24~48小時行清宮術,均順利清除妊娠組織,3例病人術中出血達100~200ml,其余病人術中出血量均

結 果

21例中,有7例開腹手術,其中4例切除子宮,3例行子宮病灶清除;13例通過介入治療加清宮手術保守治療成功,1例通過全身用藥殺胚加清宮術保守治療成功。

討 論

宮頸妊娠是胚胎植入在子宮頸管內的宮頸黏膜內,即孕卵在子宮頸內著床和發育。多見于經產婦,流血量一般是由少到多,也可為間歇性陰道大流血。主要體征為宮頸顯著膨大,變軟變藍,宮頸外口擴張邊緣很薄,內口緊閉,而宮體大小及硬度正常。子宮瘢痕妊娠是指妊娠胚囊種植在剖宮產后子宮瘢痕處。兩種妊娠均屬婦產科少見的異位妊娠。近年來,隨著婦科炎癥的增多、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及剖宮產率的升高,2種異位妊娠的發生率有所上升[1]。宮頸妊娠及瘢痕妊娠均屬于婦產科急腹癥,疾病本身或對其進行不恰當的處理均可出現不可控的大出血導致子宮切除,喪失生育功能,同時影響卵巢內分泌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診斷、正確處理至關重要。

宮頸妊娠的病因可能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子宮內膜纖毛運動亢進、子宮過度收縮、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缺損或瘢痕、宮腔粘連、人工流產、中孕引產、宮內節育器及輔助生育技術等。子宮瘢痕妊娠病因與宮頸妊娠類似,尤其剖宮產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寬大者。據瘢痕處受精卵種植的深淺可分為2種類型[2]:1型:受精卵種植于瘢痕宮腔側,妊娠囊向宮腔方向生長,有發育成活胎的可能,但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大,高度存在子宮破裂、大出血的風險。2型:受精卵種植于瘢痕肌層側,妊娠囊向腹腔,膀胱方向生長,在孕早期即可發生子宮破裂。宮頸妊娠與子宮瘢痕妊娠均屬于少見而危險的異位妊娠。常可自發或于清宮手術時出現難以控制的兇猛出血,那是因為宮頸及剖宮產子宮瘢痕處肌纖維量少,收縮力差,血竇開放時多不能自動止血且對子宮收縮劑無效[2]之故。以往對宮頸妊娠的治療以子宮切除為主,導致病人喪失生育能力,同時對卵巢內分泌功能產生影響,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瘢痕妊娠多采取開腹病灶清除術,給病人增加一次開腹創傷,導致一系列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隨著全社會物質及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疾病治療過程及結果的“微創”概念受到極大的關注。近年來,介入治療已越來越多的用于婦科疾病的治療,尤其在宮頸妊娠及瘢痕妊娠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此類兇險而又難于處理的異位妊娠的治療中,通過股動脈穿刺插管,向子宮動脈注入甲氨喋呤等殺胚藥物并以明膠海綿栓塞子宮動脈,創傷遠遠小于開腹手術,且病灶局部藥物濃度遠大于全身用藥,殺胚效果好。同時短時間內造成病灶血運驟然減少,得以安全清除妊娠組織,明顯縮短住院時間,利于病人自本次疾病中盡快恢復健康。栓塞術后出現的惡心,嘔吐,發熱及疼痛等癥狀統稱栓塞后綜合征,多數病人癥狀較輕,且常在12~96小時消失,需要時對癥處理即可。明膠海綿血管栓塞后于14~19天開始吸收,3個月后組織的病理學檢查可見完全吸收,無長期不良反應[3],應屬較安全,無創的治療。目前,對這兩種兇險異位妊娠的治療,早期發現、及時恰當的處理是關鍵。超聲檢查對診斷此類疾病是必不可少檢查方式。詳細詢問病史,仔細的查體及滿意的超聲檢查常能對此類疾病作出正確、及時的診斷。本研究中的誤診病人,與超聲檢查的質量存在極大的關系。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臨床醫生要時刻提高警惕,對可疑病人,要注意與超聲醫生的溝通,必要時請有經驗的超聲醫生對病人進行檢查,盡量避免出現誤診后的被動局面。對于尚無介入治療條件的醫院,發現此類病人后,應及時轉診。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保證病人的盡快康復,避免子宮過早切除的結局,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更好地實現醫者救死扶傷的理想。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芮城县| 五华县| 绩溪县| 龙江县| 垫江县| 南宫市| 三台县| 海晏县| 中江县| 竹溪县| 咸丰县| 象州县| 重庆市| 田阳县| 广汉市| 河池市| 颍上县| 萍乡市| 玉山县| 进贤县| 肃宁县| 三原县| 安陆市| 青岛市| 固原市| 龙门县| 梅河口市| 文水县| 泽库县| 即墨市| 环江| 靖安县| 彩票| 慈利县| 普兰店市| 万宁市| 宁陕县| 尤溪县| 宜兰县| 建湖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