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盒子歷險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自由基聚合;陰離子聚合;ATRP
1引言
高分子的合成中,連鎖聚合反應需要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陽離子或陰離子,因此根據活性中心的不同連鎖聚合反應可分為自由基聚合、陽離子聚合和陰(負)離子聚合。
自由基型聚合反應是指在光、熱、輻射或引發劑的作用下,單體分子被活化變為活性自由基,并以自由基型聚合機理進行的聚合反應。自由基聚合反應是合成高聚物的一種重要反應,許多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都是通過這種反應合成。
離子聚合中,以陰離子為反應活性中心進行的反應稱為陰離子型聚合反應。陰離子聚合是最早實現活性聚合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在聚合物分子結構設計,新材料開發方面應用十分廣泛。
2主題
2.1 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
在高分子材料領域中, 精確控制分子的尺寸、拓撲結構、組成和功能性等,是發展新材料的前提。然而,由于工業生產中大多數聚合物都是在更為寬松的條件下通過縮聚、自由基聚合生產出來的,故所得產物的結構難以控制。因此,將活性聚合技術擴展到自由基聚合中是十分必要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自產生以來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目前已開發出多種技術,如NMP(氮氧自由基調控聚合)、ATRP(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和衰減轉移體系等。
ATRP 使用過渡金屬作為催化劑,采用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使活性增長的高分子鏈與處于休眠的非活性高分子鏈之間形成動態平衡,從而有效降低了體系中活性種的濃度、抑制了鏈終止反應和不可逆鏈轉移反應,進而實現了“活性”聚合。與其他可控活性聚合方法相比,ATRP不需要很高的聚合溫度,并且可適用單體的范圍更廣。在合成復雜結構聚合物(如嵌段、星型和接枝共聚物等)方面,ATRP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ATRP在表面修飾方面也具有簡單易行之特點,可將聚合物接枝至各種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和蛋白質材料的表面。
2.1.1 ATRP的動力化模型研究
為了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控制聚合過程,通過ATRP動力學模型化并耦合不同操作方式下的反應器模型已成為必然,它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大分子鏈結構,如分子量及其分布、共聚組成及組成分布,同時還能優化聚合條件。
在聚合反應工程領域,一個完善數學模型的建立對于傳統的實驗和經驗是有力的補充。而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以及實驗驗證的基礎之上的可靠模型,可以作為實際操作的替代品,用于一些實驗費用高,操作不方便或者不安全的研究中。
2.1.2 ATRP法制備功能高分子材料
在納米無機粒子中,SiO2作為一種優良的結構和功能材料,具有高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積、低比重、耐高溫、耐腐蝕以及無毒無污染等性能,在陶瓷、塑料、橡膠、涂料和催化劑等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唐龍祥等采用ATRP法在納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進行改性。結果證明具有核殼結構的納米SiO2-g-PS復合粒子在SBS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使SBS的力學性能、熱穩定性及高溫玻璃化轉變溫度提高。
磁性高分子微球因兼具無機磁性材料的磁響應性和有機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功能性,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細胞分離、固定化酶、核酸檢測、靶向藥物、核磁成像等領域的研究應用越來越多。郭衛強等在制備磁性微球的過程中引入了ATRP反應,直接在磁性粒子內核上枝節上對氯甲基苯甲酸,以此為引發劑,引發苯乙烯的ATRP反應,然后以此大分子微球引發丙烯酸的ATRP反應,得到功能化的高分子磁性微球。
北京化工大學的楊鑫超等對天然多糖進行化學修飾,制備具有ATRP引發位點的多糖引發劑,然后通過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制備以天然多糖為骨架,以不同鏈長的陽離子聚合物為側鏈的陽離子非病毒基因載體,在基因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2陰離子聚合發展
近二十多年陰負離子聚合在新引發劑體系、新單體開發以及聚合理論方面均取得了進展,出現了配伍負離子聚合LAP、阻滯負離子聚合RAP等概念。實現了對聚合物結構、聚合動力學的進一步控制。在工業方面,陰離子聚合生產規模和產品應用范圍擴大,同時也開發出多種新產品,如集成橡膠、負離子合成的高抗沖聚苯乙烯等。國內的負離子產品開發十分迅速,在加氫型負離子聚合產品方面還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2. 2.1.負離子聚合制備彈性體
負離子活性聚合發現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幾年后便有工業產品面世。首先是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SBS、SIS,緊接著合成出共軛二烯烴均聚
橡膠BR以及共軛二烯烴與苯乙烯的共聚橡膠S-SBR,此后還出現了高韌性聚苯乙烯樹脂。溶聚丁苯是負離子聚合的另一重要產品,主要優點表現在能方便地設計分子結構。另外,還可以通過偶聯制備加工性能好的星型聚合物,也可對活性末端進行改性制備端基極性化產品。
2. 2. 2.負離子聚合設計合成新材料
負離子聚合能夠對聚合物分子結構進行設計和精確控制,其產品正在被廣泛使用且還存在潛在的領域。劉國軍等采用負離子聚合方法設計合成了不同結構的雙親聚合物,然后進行自組裝、光交聯制備了星形高分子膠束、平頭狀高分子膠束、高分子刷、高分子納米纖維、可調納米孔道的高分子薄膜。雙親性聚合物的自組裝可以和多種學科與行業結合,如藥物緩釋體系等。北京化工大學采用負離子活性分散聚合制備核殼高分子聚集體。這種聚合物聚集體的殼層可以通過硫化交聯, 所得材料為自增強彈性體。我們將其稱為彈性基體與補強材料“一體化橡膠”。從國內外發表文章可以看出,負離子聚合已經成為制備新材料的強有力的工具。
2. 2.3.小結
關鍵詞:縣域;醫療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8-0024-02
依據地方發展水平,對遼寧省14個地級市縣域內醫療衛生事業現狀情況進行了分類研究。通過對不同經濟發展區域間的橫向比較,對遼寧省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現狀進行分析如下。
一、遼寧省經濟和人口一般情況
將區域內年生產總值超過5 000億的城市歸入甲類地區(沈陽、大連),區域內年生產總值超過1 000億的城市歸入乙類地區(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錦州、盤錦),區域內年生產總值在1 000億以內的城市歸入丙類地區(丹東、阜新、遼陽、鐵嶺、朝陽、葫蘆島)。截至2011年底,遼寧省生產總值為24 679億元,甲類、乙類和丙類地區區域內生產總值分別占總量的48.9%、32.5%和18.6%。同期全省縣域人口數為2 360.9萬人,三類地區人口數分別占總量的21.0%、32.2%和46.8%。(資料來源:2012遼寧統計年鑒)
二、遼寧省縣域內三級醫療網絡建設情況
2012年遼寧省縣域內共有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22 485家,建筑面積約560.7萬平方米。三級醫療網絡共有床位78 810張,萬元以上設備23 548臺。按照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資源量統計,經濟較為發達的甲類地區除每千人口醫療機構數量略低外,在建筑面積、床位擁有量和萬元以上設備數量上均超過乙類地區和丙類地區。
■
作為縣域內三級醫療衛生網絡的龍頭,在遼寧省全部22 485家醫療機構中有縣級醫院241家,按級別和等次統計,二級以上縣級醫院共有101家,占縣醫院總量的42.6%;按照分科統計,省內縣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專科醫院分別為145家、41家和49家;按照經濟類型劃分,公立非營利性縣級醫院為179家、民營非營利性和營利性縣級醫院分別為52家和10家。
三、遼寧省縣域內三級醫療網絡衛生技術人員配置現狀
2012年遼寧省縣域內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3 13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師和技師分別占衛生技術人員總量的44.4%、34.4%、6.4%和5.5%。同機構設置和設備配置相類似,經濟因素成為吸引更多醫療人才來到甲類地區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人,丙類地區次之為每千人口2.8人,乙類地區最低為每千人口2.3人。詳見表2。
作為執業(助理)醫師主要的執業地點,在全省縣域內28 056名執業(助理)醫師中,縣級醫院共有15 215人。其中臨床類、中醫類、口腔類、公共衛生類執業(助理)醫師分別占總量的85.0%、10.8%、2.8%和1.4%。
四、遼寧省縣域內三級醫療網絡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在醫療機構經濟運行方面,2012年遼寧省縣域內醫療機構收入總計為1 294 378.2萬元,支出為1 305 671.7萬元,總資產達1 346 832.7萬元,縣域內醫療機構收支缺口為11 293.5萬元,資產負債率達50.0%。考察縣域內每家醫療機構實際經濟運行情況,22 485家醫療機構收入均值為57.6萬元,甲類地區平均每家醫療機構收入最高,達81.3萬元,丙類地區醫療機構收入均值位居第二,乙類地區最低。在機構支出、總資產方面三類地區呈現出與收入相同的態勢。詳見表3。
在遼寧省縣域醫療機構全部1 294 378.2萬元收入中,縣級醫院收入達949 614.2萬元,占收入總量的73.4%。在所有收入構成中,業務收入成為縣級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而財政補助收入僅占縣級醫院全部收入的5.7%。
五、遼寧省縣域內三級醫療網絡服務提供情況分析
2012年遼寧省縣域內醫療機構共完成包括門診和急診在內的共計7 422.6萬診療人次,出院人數達190.9萬人,各級醫療機構平均住院日為8.3天。詳見表4。
在醫療服務提供能力方面,遼寧省縣級醫院門診診療總人次、出院人數分別為1 567.7萬人次、128.8萬人,占全省縣域衛生服務提供總量的21.1%和67.4%。
六、加強縣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建議
(一)加強醫療機構硬件建設,帶動縣域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
遼寧是我國東部經濟帶11省份的重要組成之一,東部省份農村醫療資源配置情況是全省做好縣域衛生規劃的重要參照。與東部地區縣域內醫療資源相比,在機構數量上,11省份縣域醫療機構區域均值為21 738家,全省2012年農村三級醫療網絡機構數量為22 485家,略高于東部平均水平。在床位上,全省縣域內現有床位數為78 810張,較東部地區縣域內床位均值80 036張,相差1 226張。在醫療服務提供上,2012年全省縣域內門診總診療人次和出院人數分別為7 422.6萬人次和190.9萬人,與東部地區平均1.3億的總診療人次和255.0萬人的出院人數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綜合人口因素,東部地區縣域內人口均值為1 740.7萬人,低于遼寧省2 360.9萬人的人口水平(資料來源:2012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與東部其他地區相比,省內農村居民醫療衛生需求滿足程度較低。因此,加強區域內硬件資源建設,提高床位資源配置,進而增強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是全省農村醫療事業近期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規模與結構并重,強化縣域內衛生人才的培養
與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床位配置等短缺現狀相比,衛生人力資源的嚴重匱乏是一項長期制約縣域內醫療事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需要進行長遠規劃并應建立起促進區域內衛生人才發展的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在數量上,按照《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到2015年每千人口配置1.88名執業(助理)醫師,2.07名注冊護士的要求,若假定省內縣域人口就醫需求不變,遼寧省縣域內目前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缺口分別達16 329人和27 152人。而按照2020年每千人口配置執業(助理)醫師2.10人、注冊護士3.14人的要求,全省縣域內在完成2015年規劃目標的基礎上還需補充執業(助理)醫師5194人,注冊護士25 262人。在人才結構上,全省在統籌協調各類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穩步增長的同時應加強對縣域內精神衛生、兒科醫師、全科醫師以及藥師、技師、護理人員等緊缺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并全力完善吸引各類優秀衛生人才到農村工作并扎根于農村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實現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
(三)內增活力外加推力,促進縣級醫院核心功能的發揮
在農村三級醫療網絡中,縣級醫院是龍頭,帶動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診療業務的開展,縣級醫院自身實力的增強無疑對整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縣域內優質醫療資源匱乏,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僅有72家,占縣級醫院總量的30.4%。因此,全方位的增強省內縣級醫院的綜合實力應是當前發展縣域衛生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持續提升縣級醫院就醫環境和診療設備質量的基礎上,應積極促進縣級醫院加強內涵建設,在現階段可以全省縣域臨床能力建設規劃為契機,鞏固和建立一批臨床重點專科,內化一批農村診療適宜技術,培養一批專科骨干人才。與此同時,在盤活現有縣級醫院存量的基礎上,優化增量,積極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興建縣級醫療機構,提高農村優質服務供給,實現90%農村患者就診在縣域內,大病不出縣的目標。②
盤錦市是遼寧省西部沿海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也是我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轄雙臺子、興隆臺區和盤山、大洼縣。區域總面積4071km2。總人口131萬人。按流域劃分為大遼河、繞陽河、遼河、大凌河四個四級流域分區。
2降水量
2013年盤錦地區平均降水量536.8mm,折合水量17.99億m3。比多年平均值少12.5%,比上年少43.9%。年際間變化較大,最大年降水量為916.4mm,最小年降水量為326.5mm。降水主要集中在在6、7、8、9、10月份。1~4月降水量62.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1.6%,比多年平均值多23.9%;5~9月降水量383.4mm,占全年降水量的71.4%,比多年平均值少25.5%;10~12月降水量91.1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0%,比多年平均值多86.3%。
3水資源量
3.1地表水資源量
2013年盤錦市地表水資源量2.158億m3,折合徑流深64.4mm,比多年平均值少11.1%。行政分區地表水資源量分別為,盤山縣最多為1.082億m3,比多年平均值1.218億m3少11.2%;市區最少為0.145億m3;比多年平均值0.176億m3少17.4%。大洼縣0.930億m3,比多年平均值1.032億m3少9.9%;流域分區地表水資源量分別為,大遼河流域為0.644億m3,比多年平均值0.618億m3多4.2%;繞陽河流域為0.394億m3,比多年平均值0.436億m3少9.6%;遼河流域為1.093億m3,比多年平均值1.334億m3少18.1%;大凌河為0.027億m3,比多年平均值0.038億m3少29.1%。
3.2地下水資源量
平原區降水入滲補給量、地表水入滲補給量與井灌回歸補給量之和為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中扣除井灌回歸補給量即為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2013年盤錦市地下水資源量1.507億m3。其中,平原區地下水計算面積為718.8km2。各流域分區地下水資源量分別為,大遼河流域0.346億m3,占全市地下水資源量的23.0%;繞陽河流域0.180億m3,占全市的11.9%;遼河流域0.981億m3,占全市的65.1%。地下水動態:平原區由于降水量偏大,地下水補給量較少,開采量不均衡,年末和年初地下水位平均降幅0.18m,全年蓄水變量0.082億m3。咸水區與上年相比較變化不大,大洼縣咸水區面積為1224km2,淡水區面積為129km2,盤山縣咸水區面積為1166.5km2,淡水區面積為590.5km2,市區咸水區面積為242km2。
3.3水資源總量
2013年全市水資源總量2.944億m3,比上年少63.1%。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158億m3,地下水資源量1.507億m3。產水系數0.16,產水模數8.78萬m3/km2。3.4水庫蓄水量根據我市2013年六座中型水庫資料統計,盤山縣八一、青年、紅旗三座水庫,年末蓄水總量500萬m3,比上年末多300萬m3;大洼縣疙瘩樓、三角洲、榮興三座水庫,年末蓄水總量9000萬m3,比上年末多1300萬m3。3.5入境水量盤錦市入境水量146.0億m3,其中,大遼河入境水量82.58億m3,繞陽河入境水量4.651億m3,遼河入境水量57.55億m3,大凌河入境水量1.203億m3。
4.水資源利用
4.1取水許可證
截止2013年底,全市現有取水許可證111套,審批取水量0.295億m3。
4.2供水量
全市總供水量12.61億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14億m3,蓄水工程供水量0.911億m3,占地表水供水量的8.2%。提水工程供水量10.22億m3,占地表水供水量的91.8%。地下水供水量1.205億m3,淺層水0.784億m3,第三系地下水0.391億m3,分別占地下水供水量的66.7%、33.3%。污水處理回用供水量0.300億m3,占總供水量的2.4%。
4.3用水量
用水量按農田灌溉、林牧漁畜、工業、城鎮公共、居民生活、生態與環境幾大行業分別進行統計。全市總用水量為12.61億m3。農田灌溉用水量9.708億m3,占總用水量的77.0%;林牧漁畜用水量1.604億m3,占總用水量的12.7%;工業用水量0.772億m3,占總用水量的6.1%;城鎮公共用水量0.084億m3,占總用水量的0.7%;居民生活用水量0.439億m3,占總用水量的3.5%;生態與環境用水量0.002億m3,所占比例很小。
4.4耗水量
全市實際總耗水量8.783億m3,綜合耗水率70%。其中,農田灌溉耗水量6.797億m3,是耗水大戶,耗水率70%;林牧漁畜耗水量1.364億m3,耗水率85%;工業耗水量0.309億m3,耗水率40%;城鎮公共耗水量0.050億m3,耗水率60%;居民生活耗水量0.261億m3,耗水率60%;生態環境耗水量0.002億m3,耗水率100.0%。行政分區耗水量分別為,大洼縣4.074億m3,耗水率71%;盤山縣3.729億m3,耗水率72%;市區0.979億m3,耗水率58%。
5建議措施
5.1管理方面建議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本質特征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節水型社會,要以水權制度為核心,完善和健全促進節約用水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水資源取、供、用、排、回用全過程的用水管理制度建設,規范用水行為,逐步實現全過程和全面節水。
5.2技術方面措施
關鍵詞:子宮腺肌癥(腺肌瘤);手術方式;護理
子宮腺肌癥(腺肌瘤)是當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時,稱子宮腺肌病。少數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長形成結節或團塊,似肌壁間肌瘤,稱為子宮腺肌瘤。臨床主要癥狀:月經異常(痛經、過多、紊亂)。痛經的特點是進行性加劇,即隨著時間的推移,痛經癥狀會不斷加劇[1]。臨床視患者癥狀、年齡和生育要求進行治療,癥狀較輕、有生育要求及近絕經期患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不造成影響,臨床上可以采用非甾體類止痛類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對腺肌癥患者沒有過分的抑制。若患者的痛經嚴重,可以選擇服用激素類藥物,臨床上一般有三苯氧胺,息隱以及內美通等。另外,也可以選擇達菲林類藥物。總而言之,采用藥物治療對該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均不顯著,多數患者最后需要手術治療。
子宮腺肌癥(腺肌瘤)手術是婦科的一個基本手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經驗的積累,微創技術的提高及引入,患者對生存質量的更高要求,使婦科專家及醫生對傳統的手術范圍、途徑、術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一些新的子宮切除術應運而生。現將幾種手術方式及相關護理方案加以綜述。
1 手術方式
1.1腹式全子宮切除術
1.1.1切開宮頸筋膜,處理完子宮血管后,用手術刀切開子宮頸前壁上面的筋膜,使得患者的子宮推至恥骨的方向,子宮后壁完全的暴露。靠近患者子宮骰骨韌帶附著處,同前側在同一水平上患者的腹膜做切口。采用合適的力度切開患者的筋膜,拉患者的子宮,將筋膜和下面的基質進行分離,采用剪刀分離患者的筋膜,基質間和腸筋膜間隙,深入的達到患者的陰道附著處。
1.1.2處理患者的子宮主、骶韌帶及其橫切陰道,盡力對側拉向子宮,采用血管鉗在患者的筋膜下將主、骰韌帶同夾,縫扎即可,打開患者筋膜下間隙內的陰道前穹隆,沿穹隆對患者的全子宮進行剪切。
1.1.3處理患者陰道斷端、宮頸筋膜和盆底腹膜,采用筋膜外子宮切除術,下推患者的膀胱,不需要到達患者的宮頸外口水平[2]。該手術方法的優點是在患者的筋膜內膜操作的過程中,不損傷患者的膀胱、輸尿管和直腸;對患者的宮頸筋膜外韌帶的神經、血管不干擾;保持了盆底的完整性與支撐力對術后性生活影響小因此近年開展漸加廣泛但不適于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3]。
1.2陰式子宮切除術 對于腹壁肥厚、子宮脫垂及伴有陰道壁膨出、膀胱或直腸膨出、壓力性尿失禁者、大子宮、非脫垂子宮經陰道切除的經驗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微創外科的啟發下,各地趨向于推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尤其是腹腔鏡的協助,使陰式全子宮切的手術指征大大放寬。陰式全切的利大于弊,術后痛苦小、創傷小、盆腔臟器刺激小,術后恢復較快,且無腹部刀口癱痕,兼有美容效果,患者樂于接受。但因手術野較狹小,操作不方便,故其適應證受到一定限制。
1.3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 目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方式有:TLH、LAVH、LSH、LTH
1.3.1 TLH(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 在腹腔鏡下完成子宮切除的全過程,其方法是: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置導尿管,放舉宮器,在患者的臍孔和腹部兩做穿刺孔。②將患者的子宮圓韌帶和附件進行有效的處理。③將患者的闊韌帶前、后葉及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打開。④切斷子宮血管。切斷主、骶韌帶。切開陰道前、后壁,剝離子宮,鏡下縫合陰道壁。沖洗盆腔,止血,關閉穿刺孔。
1.3.2 LAVH(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目前應用較少,其手術方法的前幾步與TLH相同,而處理子宮血管,主、骶韌帶,將患者的陰道穹隆切開,縫合患者的陰道殘端等。
1.3.3 LSH(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 在患者的子宮動、靜脈進行處理之前操作與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相同,在患者的子宮峽部采用電刀對患者的子宮體進行切除,電凝止血患者的剩余的宮頸殘端,取出宮體,沖洗盆腔,止血,穿刺孔關閉即可。
1.3.4 LTH(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 前4步同TLH,⑤在患者的子宮峽部置于圈套器。⑥通過陰道校正患者的子宮,達到患者的宮頸管,穿透宮底。⑦采用筒狀旋切刀以患者的校正棒為中心旋切宮頸及宮體。⑧取出條狀頸管和子宮內膜組織后,取出患者子宮峽部的圈套器,縫扎。⑨切除患者子宮體上方的子宮峽部套扎線。⑩粉碎器旋切取出子宮,沖洗盆腔,止血,穿刺點關閉即可。此術式視野清晰,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少[4],對患者的生理干擾和刺激具有較小的反應,可大大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狀。臨床上主要適用于子宮肌瘤合并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等患者。
1.4腹腔鏡下子宮腺肌瘤切除術+雙側子宮動脈阻斷術+骶神經阻斷術[5]。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頭低位下進行手術。②腹壁穿刺點:在下腹部進行第二、三、四點穿刺,穿刺點的位置根據子宮增大的程度相應向上,便于操作。③注射血管收縮劑:在宮體上注射垂體后葉素,藥物作用后可見子宮肌肉組織發白。④電凝切開子宮肌層:在子宮腺肌瘤最突出部位切開子宮漿肌層與腺肌瘤直徑等長,達子宮腺肌瘤,切開過程中,明顯的、較大的血管電凝后再切斷,出血處及時止血。⑤切除腺肌瘤:用有齒深抓鉗抓住腺肌瘤組織,看清腺肌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界限,用電針沿此界限切下腺肌瘤,在切除腺肌瘤過程中,往往因想切凈腺肌瘤組織而貫通宮腔。故在切到腺肌瘤基底部時一定要看清邊界,盡量不要通宮腔。⑥縫合:腺肌瘤切除后,先用PK電凝創面止血,再用0合成線連單層續縫合傷口。如果瘤窩較深或通宮腔,一般雙層縫合創面。⑦取出腺肌瘤:用組織粉碎器將其粉碎成條狀取出。
⑧在圓韌帶、漏斗韌帶及髂外血管組成的三角區內切開側腹膜,游離輸尿管及子宮動脈周圍組織。⑨可以看到子宮動脈起源于髂內動脈第一支,在腹膜后沿骨盆側壁向下、向前走行,經闊韌帶基底部、子宮旁組織達到子宮外側,于距離子宮頸內口水平2 cm處,橫行跨過輸尿管而達子宮側緣。10用PK電凝子宮動脈。11將子宮向腹前壁舉起,使子宮骶韌帶有一定的張力。12在子宮骶韌帶外側腹膜進行減張切開,找到輸尿管走向,分離骶韌帶外側疏松組織后,找到骶神經,在連接子宮體處,用PK電凝阻斷骶神經。該技術最大優點是保留子宮,是目前先進的手術方式,尤其適合年輕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要求生育者、痛經嚴重者。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患者術前常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努力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6]。腹腔鏡手術屬于一種新技術,它出現時間較短,是伴隨微創手術逐漸興起的,因此患者對該種手術還缺乏了解,特別是對手術效果及其風險還不清楚,所以要求在整個圍術期都開展心理護理。要積極并且非常有耐心的告訴患者與腹腔鏡手術密切相關的內容,開導患者,以徹底消除其疑慮和擔憂,使得患者能夠以平和的狀態進行手術。
2.1.2陰道、腸道的準備 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的陰道檢查,患陰道炎的患者,要保證陰道炎徹底治愈后,開展該項手術。術前準備,前3 d需要采用0.5%濃度的碘伏棉球對患者的陰道進行常規消毒,1~2 次/d[7]。準備舉宮器和子宮腔。腸道準備指術前12 h內必須要禁食以及禁飲。此外在手術開始的前1 d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必要時術晨做一次0.1%灌腸,這樣就會使宿便全部都排出去,保持腸道的清潔。充分的腸道及陰道準備,可避免術中、術后造成感染,并可使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縮短[8,9]。
2.1.3術前皮膚準備 術前患者應洗頭、洗澡、更衣、剪指甲。術前1 d進行皮膚準備,腹部手術備皮范圍:上自劍突,兩側至腋中線,下達及大腿上1/3處,陰式手術備皮范圍:上至恥骨聯合以上10 cm,下至以下10 cm,包括腹股溝、外陰和大腿上1/3。要對臍孔附近的皮膚做一次徹底清潔,以確保臍孔附近的皮膚完好無損,無細菌感染,該項工作直接影響著手術結束后傷口的感染問題。
2.1.4營養支持 術前指導患者改善飲食,攝入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吸收的食物[10]。對營養狀況較差的患者,給予靜脈補充營養,并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全身營養狀況,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重度貧血者,給予輸血治療,使血紅蛋白在90 g/L以上,為手術創造有利的條件。
2.1.5檢查出、凝血時間及肝、腎功能 做血型鑒定及HIV和RPR檢查,作胸片和心電圖檢查。檢查生命體征,注意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膚感染。做相關抗生素等藥物敏感試驗。
2.2術后護理
2.2.1生命體征觀察 腹腔鏡手術盡管損傷小,出血少,不過依舊有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患者術后6 h內要給予心電監護以對其血氧飽和度、呼吸、脈搏以及血壓等各項指標進行持續監測,根據患者精神狀態以及面色進行判斷[11]。如存在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
2.2.2切口敷料觀察及護理 查看傷口敷料是否存在內出血或者是滲血現象,如果敷料脫落、受到感染或切口出現滲血以及滲液等情況時要及時告知醫生。若患者選擇全子宮切除術,那么術后還要對其陰道引流量及具體顏色進行觀察,如果需要還要使用會陰墊,當出血量較大時要及時告知醫生并按照醫囑使用血劑。
2.2.3導尿管的護理 導尿管應通暢,不能阻塞,不能彎曲,認真做好記錄比如尿液量及其性質等,經常清洗會,用0.5%濃度的活力碘溶液清潔外陰[12-13],1 次/d。一般為次日拔除導尿管,如果拔除后依舊不能排尿,則要盡早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如果需要的話,還可再放置尿管,以徹底消除尿潴留。囑咐患者經常飲水以及自行排尿[14]。
2.2.4感染的處理 陰道手術應加強會陰的護理,保持外陰清潔,擦洗外陰1~2 次/d,同時觀察陰道分泌物的性質、量及氣味。陰道內塞紗布者須在術后24 h內取出,并注意觀察有無出血。
2.2.5飲食護理 手術結束6 h后可給予流質飲食,手術結束1~2 d后排氣可進食半流質,術后2~3 d排便后才能給予普食,應堅持少量多餐原則,囑咐患者在還沒有排氣以及排氣不暢時,應避免一些產氣食物比如豆漿,奶以及糖等,等排氣后才能進半流質飲食,排便后應多進食多維生素,高蛋白以及熱量含量較高的食物,以保證營養充足,促進傷口以及體力的盡快恢復。
2.2.6w位護理 患者術后還處于麻醉期內要選擇平臥位,頭朝一側,避免嘔吐物流入氣管中。術后第2 d可取半臥位,鼓勵患者早日離床活動,促進康復。擺放時,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松散,浸濕和傷口滲血情況,如有內出血、腹膜刺激征狀和陰道出血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17]。
2.2.7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其處理 肩痛,腹腔內出血或者是皮下氣腫等是腹腔鏡手術術后常見的幾種并發癥[18]。要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發生并發癥傾向時要及時告知醫生,遵醫囑給予低濃度低流量持續吸氧和濃氯化鈉靜脈滴注。
2.3出院指導 休息4個月禁盆浴及2個月,注意保持外陰清潔。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囑出院2個月后來門診復診。如發現陰道大出血、腹痛、反復發熱等情況,應立即來院診治,保持良好的心境、適當參加鍛煉、增強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綜上所述,手術是治療子宮腺肌癥(腺肌瘤)的主要手段,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手術方式,護士應根據手術方式提供最高質量的護理,做到人性化服務,為患者減輕痛苦,使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75.
[2]符卜樂.婦科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9,18(5):20.
[3]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9 -172.
[4]黃建昭.臨床婦科腹腔鏡診療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148.
[5]Liu M,Cheng Z,Dai H,et al.Long-term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ssociated with laparoscopic bilateral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plus partial resection of symptomatic adenomyo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 Reproductive Biology,2013,176(5):20.
[6]吳蓓雯,李和姐,錢黎明,等.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護理對策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8,17(9):12.
[7]劉娜,田潔,邢微微.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J].河北醫學,2009,15(11):1349-1350.
[8]霍雅麗,孫心寧,王偉,等.腹部手術后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對排氣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8,15(4):217.
[9]王慶一.筋膜內子宮切除術[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16(3):179.
[10]陳永彤,方文,諸蕊玉,等.腹部術后早期鍛煉對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9,36(11):624.
[11]李翠玲,李曉吉,馬玉蘭,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104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9):790-792.
[12]謝桂春.導尿及留置尿管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9,18(3):23.
[13]朱秋俠,沈艷梅.宮腔鏡及腹腔鏡診治榆卵管性不孕的圍手術期護理43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9,18(9):50.
[14]曲桂清.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08, 6(17):266-267.
[15]李權利.腹膜外筋膜內子宮切除病歷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16(1):34.
[16]袁耀穹,盛丹青.婦產科新理論與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345.
關鍵詞:垃圾 資源化 環境 利用 現狀 前景
一、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其中大部分來自居民的生活與消費、市政建設和維護、商業活動、市區的園林綠化及市郊的耕種生產、醫療和旅游娛樂場所。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糞便、廚房棄物、污泥、垃圾殘渣和灰塵等固體物質,其構成主要受城市的規模、性質、地理條件、居民生活習慣、生活水平和燃料結構、季節等的影響。
國內城市生活垃圾,目前采用單一處理方法居多,每一種處理方法只是對垃圾中一種或幾種組分有效,而對其它組分常常不起作用。為了發揮某一種方法的優點,避開缺點,采用多種方法聯合處理,是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根本保障。而垃圾分選是實現垃圾綜合處理的關鍵。垃圾不分選,就不能將這種復雜的混合物分成若干組分,分而治之。例如分選出易腐有機物用堆肥法處理;紙、布、塑料、金屬等廢品則可回收循環利用;無法回收的可燃物則采用焚燒處理,并且回收熱能,而石塊、焚燒殘渣等可作建材或填埋處理。
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現狀
1.1填埋技術
填埋是最原始最常見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一般有露天堆放、自然填溝和填坑等方式,這些方式是最不衛生的做法,是病蟲、病菌的繁殖之地,危害人體健康,并且污染空氣、水源和影響市容,已被許多國家禁止。可是,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有相當部分仍是露天堆放和自然填溝。
衛生填埋是將垃圾在選定的合適場所,填埋到一定高度后,加上覆蓋材料,(以免鼠、蟲鳥等前來吃垃圾,傳播病菌)讓其經過長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達到穩定狀態。但此法使用時間有限,且侵占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浪費了垃圾中寶貴的可回收資源,地下水系統受到了污染的威脅[2]。
1.2堆肥技術
垃圾堆肥技術是將有機垃圾送入機械消化機中,利用微生物在合適的條件下對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使之變成穩定的腐殖土。將其中的有機可腐物轉化為土壤可接受且迫切需要的有機營養物,為農業提供適當的腐殖土,解決土壤板結問題,并維持了自然界物質的良好循環,基本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變廢為寶,具有很好的前景[1]。
但是這種垃圾處理技術應以垃圾分類為前提。因為從垃圾處理和利用角度看,未經分揀的垃圾成分相當復雜,僅僅靠機械篩分的辦法,許多有害物質就會隨著堆肥產品進入土壤,從而造成二次污染。
1.3焚燒技術
焚燒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方法,焚燒處理是指在高溫(1200℃)條件下,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與空氣中的氧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放出熱量,轉化成高溫的燃燒氣和量少而穩定的固體殘渣,同時殺滅病毒細菌的方法。優點是能顯著地減容、節省填埋場空間,可以進行余熱回收利用或發電。
但焚燒產生的煙氣含有大量環境污染物,如二惡英有毒氣體[2](二惡英是一類急性劇毒物質,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00倍以上,即使在很微量的輕情況下長期攝取也可引起癌變、畸形等頑癥),盡管從理論上講焚燒爐內溫度達850℃以上[3],二惡英便可分解,但要做到垃圾焚燒爐的持續穩定運行亦非易事。因此必須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或減少此類物質的排放,防止對環境造成新污染。從整體上看,我國采用焚燒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焚燒技術的設備工藝和技術復雜嚴格,一次性投資巨大,而且如果解決不好排煙凈化問題,很容易使得垃圾這種固體污染轉化成氣體污染。
2.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存在垃圾日處理量小,設備容量小,垃圾資源利用率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等問題,尤其是自然填埋的處理方式對土壤、地下水、大氣等都會造成現實的影響和潛在的危害;國產焚燒爐裝置配套不完善,缺乏可靠、經濟的煙氣凈化設備,導致煙塵及有毒氣體,形成二次污染;堆肥肥效不高,客觀上造成再次堆積,由MSW一次污染轉為二次污染。
所以采取有效的垃圾處理技術和引進符合國情的技術設備朝著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方向發展已成為我國垃圾處理的當務之急。
三、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途徑、前景及方式
1.前景
國外城市垃圾資源化已進入綜合利用階段.其資源化利用率已在60%以上,而我國尚不到5%[4]。以廢紙為例,我國目前廢紙回收率僅為20%左右,每年流失廢紙約600×104t,相當于浪費木材2400×104m3。浪費森林資源10~20hm2。據估計,目前全國垃圾填埋場和堆放場中甲烷氣體1年的排放量,相當于700×104t左右的煤炭的能源潛力,直接經濟價值達10×l08元。中等發達城市的垃圾資源的物料和能量回收價值分別可達到16.3元/t和28.3元/t,已超過了目前垃圾填埋處理的成本(12~20元/t)[5]。可見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具有極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2.途徑
城市垃圾資源化主要包括物質回收、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等3個范疇。
根據我國城市垃圾資源的基本特點、開發利用現狀,在城市垃圾資源化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先考慮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節省和加速資源循環;繼而考慮垃圾處理處置,加速物質循環和能量回收;最后對殘留的不可利用部分進行最終處置。這一原則即要求今后城市垃圾資源化實施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戰略。建立和逐步完善垃圾減量化―廢舊物質回收―能源回收―安全填埋的垃圾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系統。目前適合我國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途徑及對策有[6]:
(1)混合收集―堆肥,回收有機肥料,此方式適合中小城市利用;
(2)混合收集―填埋―產沼直接用于燃燒,適合汽化率為60%~80%的大中城市;
(3)分類收集―焚燒發電―灰渣填埋―回收金屬、玻璃等,適合大中城市利用;
(4)分類收集―厭氧產沼―沼渣焚燒發電―灰渣填埋―回收金屬、玻璃、塑料等,適合汽化率大于80%的大、中城市;
(5)分類收集―厭氧產沼―中高溫堆肥―沼渣填埋―回收金屬、玻璃、塑料等,適合汽化率大于80%的大、中城市;
(6)分類收集―生化處理、熱解、汽化,此方法為中近期的發展方向。
3.方式
3.1制作農肥
城市垃圾中有大部分來自廚房和食品,這些垃圾是制造肥料的可貴資源,此種組分含大量有機質、又易降解,制成有機肥料還能改良土壤。人類在發明化學肥料以前,千百年來都是利用人畜糞尿和垃圾堆肥作為農田肥料的,后來農民不愿用未經篩分的垃圾制堆肥,又麻煩又不衛生,就逐漸拋棄了這種作業,代之以化肥肥田,方便又速效。但很快出現城市生態和農業生態上的惡性循環,加劇了垃圾圍城、環境污染、土地板結、地力下降。
利用垃圾集中的堆放場地建廠,采用現代化裝備和技術,可把經篩分出來的垃圾組分制成優質有機肥料或復合肥料。這種肥料既無毒又衛生,生產具規模化和標準化。同時,垃圾生化成有機復合肥不僅可以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而且符合世界肥料的發展方向,(世界肥料的發展方向是單一肥料―無機復合肥―有機無機復合肥)。優質農業呼喚有機復合肥的使用,這樣可以減少因過量施化肥引起的果品變酸,蔬菜變淡的現象。因此,城市垃圾再生成有機復合肥,既能推動我國垃圾資源化的進程,又能促進我國農業上新臺階,其前景十分廣闊。
有試驗表明,施入垃圾堆肥對促進油菜、小麥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有一定的作用,對改良棕紅壤農化性狀的效果很明顯。垃圾堆肥中礦質元素與重金屬元素在土壤、植株莖葉和籽粒中有一定程度積累。隨施入垃圾堆肥量的增加,土壤中積累非常顯著,而植株莖葉和籽粒中的積累則比較緩慢,甚至有下降趨勢。
有研究表明,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制成的高效生物有機肥能明顯提高作物的總生長量及植株的生長量,可促進果實早熟、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使用高效生物有機肥后,土壤中氮、磷、鉀、有機質等各主要指標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說明該高效生物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
3.2養殖蚯蚓
利用蚯蚓處理城市垃圾,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比較感興趣的課題,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的特點,蚯蚓的消化力極強,它的消化道分泌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纖維素酶,甲殼酶、淀粉酶,除金屬、玻璃、塑料、橡膠外,幾乎所有的有機物都可被它消化,蚯蚓的食量很大,若養1億條,一天可吞食40~50t垃圾,排出約20t蚯蚓糞[7]。如美國洛杉磯蚯蚓養殖場飼養1000萬條蚯蚓,每月可以處理垃圾7.5萬t。日本一產業商社,計劃建立一座16500m2的蚯蚓養殖廠,每月處理廢物3000t。印度、緬甸、菲律賓、我國臺灣省,都有規模不等的處理城市垃圾的蚯蚓養殖廠。
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料,肥效比原垃圾有明顯的提高。此肥養分全、肥效長、無臭、多孔、呈團粒結構,具有化學肥料不能相比的優點。可作為城市花卉,綠化樹木,鄉村蔬菜和農作物的肥料資源。蚯蚓體內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是一種潛力很大的經濟動物,可作為牲畜、家禽等動物飼料。此外蚯蚓還是醫藥和化工的重要原料。因此處理垃圾所獲得的蚯蚓糞和蚯蚓,可以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近幾年來也開始考慮利用蚯蚓處理垃圾及廢物。如北京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重慶第一師范學校和渝洲大學師范部、武漢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遼寧省化工設計院,都先后在這方面有過研究,摸索出蚯蚓處理城市垃圾的基本規律,為我國城市垃圾處理廠大規模利用蚯蚓處理垃圾積累了經驗,在技術上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和方法。
3.3焚燒發電
目前,世界每天排放的城市垃圾多達27Mt,而且其排放速度每年以8%~10%遞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開始研究開發垃圾能源,成為研究垃圾處置的熱點,進而形成了新的能源研究分支――城市垃圾能源學。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機可燃廢棄物熱值較高,如廢紙可以達到16884 kJ/kg、廢塑料32830.6 kJ/kg、紡織品17589.6 kJ/kg、廢橡膠23446.1kJ/kg、園林廢物6562.1 kJ/kg、城市垃圾5040~5880 kJ/kg等。據美國和日本等國的測定表明,城市垃圾的熱值與褐煤、油頁巖成分相似,大約2t垃圾的熱能相當于1t煤,焚燒1t垃圾相當于燃燒0.2t石油,焚燒1kg垃圾可得到5040~5880kJ的熱量,約為城市煤氣熱量的30%左右。如果按現在日本的技術計算,全球每天產生的垃圾全部用于焚燒發電,則每天可發電10.8×109kW.h。如果將日本每年產生的垃圾全部焚燒發電,可發電7.8×109kW.h。若將美國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全部變成能源,則可滿足全國所需能源的3%~5%。
若將我國城市垃圾1995年122.39Mt全部用于焚燒發電,則可達到49×109kW.h。
我們經過估算。全球固體廢棄物每年的潛在能源為5.36×1016kJ,約相當于目前世界總能耗5.56×1017kJ的1/10;若將全球垃圾全部用于焚燒發電,則每年可發電3.94×1012kW.h,相當于1987年世界電力工業總發電量1.06×1013kW.h的37%。垃圾是一種連續不斷地、可以無限期開發利用的資源,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熱值可以為世界節約巨大的能源。
四、利用生物工程技術處理城市生活垃圾
1.城市垃圾生化處理系統產品
美國CBS公司開發和擁有的城市垃圾生化處理系統(以下簡稱CBS系統),是利用高科技對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進行有機合成。解決了城市垃圾堆放和填埋所帶來的問題,同時又生產出急需的有機肥料,使城市的生態進入良性循環。
1.1CBS系統優點
CBS系統垃圾直接進入反應罐,變垃圾處理前的分選為處理后對有機活性肥(顆粒狀)的篩選,工藝簡單可靠,處理效果保障[8]。
生活垃圾中往往混有電池等危險廢物,垃圾處理時應先分離出危險廢物,但很難做到。CBS系統是分解有機垃圾,對無機的危險廢物并不破壞,因此用篩選分離更有效且經濟,并使危險廢物的集中處理得到保障。
1.2CBS有機活性肥的優勢
CBS系統將城市垃圾分解并生成有用產品―有機活性肥(CBS有機活性肥)。該肥能促進土壤固態磷、鉀的轉化,對改土培肥作用明顯,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還能改良作物的品質,其與尿素的比較優勢在于:
⑴CBS有機活性肥是由微生物和有機物結合而成,而尿素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⑵含氮量相對較低,但除有機物本身含氮外,還可以通過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把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植物可利用的氮。
⑶有機活性肥穩定性好,并能促進保持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平衡,而尿素易分解,消耗快。
⑷有機活性肥可以抑制消化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傷寒、霍亂等病毒,清潔土壤,創造無病環境。
⑸有機活性肥可以消除降解土壤中有害的有機污染物。
2.城市生活垃圾厭氧消化處理
某些城鎮生活垃圾含水量大、有機物含量高,采用厭氧消化進行處理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垃圾處理方式,厭氧消化法處理城市有機生活垃圾,產生沼氣,具有成本低、環境效益高及可持續發展等特點[9]。厭氧消化后的剩余物用來喂蚯蚓,再以蚯蚓飼料養雞、貂等,可取得較好的綜合利用效果,其底物不僅是優質的農作物有機肥料,而且因其富含微生物菌體、氨基酸等活性物質,經加工可作為優良的魚、雞等動物飼料。可見這種方法是城市有機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我國的中小城市,由于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較少、熱值低,不易焚燒,采用厭氧消化的方法較為有利。
城市生活垃圾的高固體含量厭氧消化處理是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之一,操作難度不大,可以即時即地的大量處理垃圾,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的污染,同時,消化得到的氣體甲烷含量高,到達一定的規模后產生的氣體可以為市民提供清潔的能源,緩解能源的部分緊張狀態,從而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有資料表明,近10年垃圾的年平均增長速率為8.98%,垃圾中有機物成分明顯增加,在某些城市增長速率高達66.7%。
城市垃圾特性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資源開采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垃圾資源生物能方法之一就是將其用于高固體含量厭氧消化處理產生沼氣,提供能源,消化后得到的沼渣可以為農業種植業提供優質肥料,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巨大。
五、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建議
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處理技術,沒有一種方法能獨立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總目標,針對現狀提出建議:
研究開發適合本國國情的垃圾處理處置技術;推進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的產業化進程;加強科學的管理,健全環境監督管理體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垃圾處理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城市垃圾處理費征收制度;開展防治技術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實施技術改革和創新;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參考文獻
[1] 曾偉,鐘本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現狀和發展前景[J].湖北植保,2004(2).28
[2] 張學才,陳明功.城市有機生活垃圾的生物氣化.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0,20(2):34-37
[3] 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及處理方式的思考.環境保護,2001(3):41-43
[4] 方創琳.中國垃圾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學報,1996.11(4):333-338
[5] 何晶晶,邵立明.城市垃圾資源利用前景的分析,長江流域資源于環境,1996,5(2):89-92
沈陽市環境衛生工程設計員.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S].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6] 國家科委社會發展司,建設部科司.城市垃圾處理技術推廣項目.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7] 徐華夏,張春桂.利用蚯蚓處理城市垃圾環境科技.環境科技,1992,12(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