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慧旅游研究綜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國內 智慧景區 文獻綜述 研究方向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傳統景區開始優化產業結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發展智慧景區的熱潮。在學術上,有關智慧景區的文獻也明顯增多。國內學者開始探討有關智慧景區的發展問題并嘗試提出指導性意見。與此同時,經濟水平的提高使人們更追求個性化的旅游體驗,這也給國內景區帶來新的挑戰。在多方作用下,我國智慧景區的發展逐步成型。本文在整合相關文獻后,嘗試提出未來智慧景區的研究方向,希望對我國未來智慧景區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
一、智慧景區的起源與概念
(一)智慧景區的起源
智慧景區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國實踐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產生的。[1]在2008年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先生在紐約市外交關系會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式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2]在2009年11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決定將旅游業培育成國際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這為我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在建設“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作為旅游業核心要素之一的旅游景區為了順應時展、打破數字景區建設的瓶頸,“智慧景區”孕育而生。
(二)智慧景區的概念
智慧景區可以從廣義與狹義兩方面來看:
廣義的“智慧景區”是指科學管理理論同現代信息技術高度集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低碳智能運營景區。這樣的景區能夠更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4]
狹義的“智慧景區”是“數字景區”的完善和升級,指能夠實現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運營,能對環境、社會、經濟三大方面進行更透徹的感知,更廣泛的互聯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區。
廣義的“智慧景區”強調管理因素,狹義的“智慧景區”更強調技術因素。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智慧景區,其最終目的都是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也就是說,廣義與狹義都只是智慧景區定義的一種延伸。我國智慧景區的發展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但是智慧景^真正的準確概念仍沒有達到共識。
近年來,國內學者不斷對智慧景區的概念進行完善,嘗試解釋出智慧景區所蘊含的各個方面。(見表1)。
通過表1可以明顯看出,國內學者在一些方面是有共識的。比如,學者們在給智慧景區下定義時均提到了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創新的服務理念和與時俱進的管理體系等因素。不難看出這些因素對智慧景區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表明,智慧景區的學術研究已經進入了萌芽期,但還有待完善。
二、國內智慧景區的研究現狀
通過CNKI檢索可知,國內智慧景區的發展態勢良好,智慧景區的相關文獻數量正日益攀升,但我國智慧景區的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智慧化設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不先進,還沒有真正達到理想化狀態。本文從智慧景區的智慧化設施、信息化管理以及游客滿意度三個研究方向出發,探討我國智慧景區的研究現狀。
(一)有關智慧設備方面的研究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景區的設施走向智能化。景區為了順應這樣的時代潮流,開始斥資建設各類智慧設施設備。但由于這屬于景區自發性的發展,故部分智慧景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些許問題。在這樣的狀況下,國內學者開始將研究方向放到智慧景區的設施設備上。學者通過研究發展態勢良好的智慧景區,改善國內智慧景區建設上的不足,從而提高國內智慧景區的整體運作效率。
通過CNKI的搜索也確實可以看出有關智慧設施設備的文獻頗多。如,高偉在《九寨溝智慧景區管理體系建設》一文中就提出“通過把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信息傳感設備植入門票、公路、建筑、電網等景區的各種物體中,可以實現對景區更透徹的感知。”[11]又如,柳紅波也指出:“目前我國智慧景區大多已經實現智慧景區“一卡通”功能,即游客在對門票充值后,可以將其用于景區內的餐飲、住宿、購物等一切消費活動。”[12]方成偉也在《祖園敞園改造及管理問題初探》中提出:“將景點手機語音講解導游系統、景區及周邊GPS自助導覽系統、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等智慧旅游項目投入到智慧景區的建設中,力爭讓游客得到出行便捷,玩中盡興,玩后滿意的愜意游玩體驗。”[13]智慧旅游專家李云鵬曾也曾在其著作中舉出南京移動公司在玄武湖、紅山兩家4A級景區搭建智慧景區綜合地理信息平臺的事例,南京移動公司將游客導航系統、客源分析系統、智能監控系統等“智慧化功能”融入平臺,為游客提供了更強的旅游體驗感、更便捷的旅游信息化服務[14]
綜上所述,可見國內學者對智慧景區設施設備方面的研究十分廣泛。學者們通過實地考察、實地調研等研究方式,以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景區為研究對象,從多方面研究智慧設施設備,以便為國內智慧景區設施設備的建設提供意見。隨著國內學者對智慧設施設備的研究深入,智慧景區在建設它的問題上,成功達到了事半功倍,國內智慧景區的設施設備建設趨于完善。
(二)有關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方德滿在我國智慧景區發展研究中指出,我國傳統化的景區管理體制、理念難以適應智慧景區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標,會影響智慧景區的建設進程。[15]智慧景區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各傳統景區開始逐漸打破傳統體制的僵化局面,畢竟傳統景區的管理以及信息技術都已經不能滿足游客現在對于智慧景區的要求和期望。
宋磊、林洪波和王緒華在《泰山景區公共信息視覺導向系統設計應用研究 》中曾指出泰山自建成應用景區信息集成平臺后,成功地應用于泰山景區的虛擬旅游服務、客流監控與管理、病蟲害監測等多個方面,這對于提高泰山景區各類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推動泰山景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6]在此之后,莫洪源、蔡建民和劉廣在《以共享平臺為支撐的智慧景區建設》中以智慧頤和園一期為例,提出了園林、古建、文物等業務子系統的使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這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大量詳實的數據依據,為智慧景區各部門業務管理的精細化與保護智能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7]楊俊博在《“互聯網+智慧景區”龍門模式與河南智慧旅游發展》一文中曾提到,河南洛陽在龍門石窟進行“互聯網+智慧景區”的龍門模式。其注重大數據、為游客提供了高品質的服務,實現了與游客的互動、與騰訊總部進行跨界合作,提升了游客旅游體驗的品質以及游客滿意度的同時,促進了河南智慧景區的建設及智慧旅游的發展。[18]
許多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理念不僅可以打破傳統的景區管理機制,同時對于智慧景區的發展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沈梅在《智慧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指出,信息技術一直以來對旅游行業的支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信息技術對旅游業的重要性將越來越被業界的專業人士所認可。[19]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使我國智慧景區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飛速發展。
(三)基于游客視角的研究
相關研究表明,“100位滿意的顧客會帶來25位新顧客,贏取一位新顧客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顧客成本的5倍。[20]因此,我國學者開始基于游客反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近年來,智慧景區也越來越重視游客滿意度,許多智慧景區為調查自身的游客滿意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通過選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議,對景區進行完善、優化,從而提高智慧景區的競爭力。
汪俠、甄峰、吳小根認為游客是景區智慧工程最重要的體驗者,是智慧景區服務的核心對象。在通過對基于游客滿意度視角的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進行評價體系及實證分析后,提出了旅游景區智慧化程度的需求、感知和滿意度,這將為景區智慧工程建設提供重要的引導方向。[21]黎宏寶和吳晶祥通過在蘇州樂園進行有關游客滿意度的實地調研,得出蘇州樂園需在產品體系創新、盈利模式變革以及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改進。[22]張春草和陳楠基于IPA分析法和游客感知視角對清明上河園智慧景區進行構建研究得出,該智慧景區應在基礎信息和智能信息系統建設、景區宣傳手段、資源配資的優化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建設和優化升級。[23]
隨著智慧景區發展的不斷深入,學者們逐漸意識到游客在智慧景區建設中的重要性。因此,學者們開始轉換視角,從游客的角度來思考智慧景區的建設,通過對游客的調查來彌補智慧景區在快速發展中出現的不足。
三、國內智慧景區未來研究方向
到目前為止,國內學者對智慧景區的研究熱度不減,相關學術文獻成果也越來越豐富。但本文在整合近十年的文獻成果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國內學者在把控研究方向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在總結理論成果的基礎上,以游客感知作為研究支撐,嘗試利用新的視角,來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探討了智慧景區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內容。希望這些能對我國智慧景區的未來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智慧景區已有方向的研究
1.統一智慧景區概念。所謂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形式。我國學者對于智慧景區的定義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以至于我國對于智慧景區的概念并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通過對我國學者的智慧景區概念的總結可以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各學者將大量有利于智慧景區發展的因素進行排列并加入定義中,從而形成自己的概念。也就是說,學者對于智慧景區所下的概念還只是處于淺層次的分析。這會限制人們對智慧景區的認識并限制智慧景區其它未探究方面的研究,不利于我國智慧景區的發展。所以,在未來智慧景區的研究過程中,學者們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一步完善智慧景區的概念。
2.深入研究游客滿意度。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可以發現,目前我國對智慧景區基于游客視角的研究逐漸增多,但是對于游客滿意度的研究仍處于淺層次的程度,因此,未來智慧景區在基于游客滿意度視角所進行的研究應更深入。本文這里所指的深入并不是從智慧景區已有的智慧設施、智慧科學技術等這一方面出發,而更多的是希望學者們轉換角色,真正的從一名游客的視角出發。智慧景區的實質是服務于游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從而使游客對該景區的滿意度大大提升。所以學者在智慧景區游客滿意度的實證研究中要挖掘游客在智慧景區游覽體驗中的真正需求,從而對智慧景區的建設提出理論性的支持。
3.加強智慧景區宣傳的相關研究。目前通過CNKI、百度百科的搜索,可以發現在智慧景區建設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有提到要加強智慧景區宣傳。智慧景區的發展首先需要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宣傳的不到位,游客的知曉度就會低,不僅會使智慧景區經濟受創,還會影響智慧景區各方面建設的進一步優化升級。目前我國智慧景區宣傳的大方向明確,即通過線上線下兩方面進行宣傳,但是宣傳效果卻并不理想。所以智慧景區對于公關宣傳的改革和創新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我國學者應在如何加強智慧景區的宣傳、拓寬智慧景區宣傳路徑等方面進行相關的研究。
4.注重智慧景區的人才培養。“互聯網+旅游”的理念逐步滲透到了旅游業的各個環節。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互聯網開展線上旅游業務時,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對于新媒體營銷、個性化定制、智慧景區建設與管理、跨界復合型等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24]由于智慧景區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χ腔劬扒的信息發展的推廣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研究如何培養智慧景區人才對于智慧景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景區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著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高。除少數景區外,我國絕大多數景區均依靠外援進行方案制定、系統實施和維護,沒有自己培養的固定專業技術團隊。[25]我國大多數的景區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在接受以及掌握新科技的能力方面較弱,在景區管理方面鉆研學習的人才稀少,造成景區管理方面人員的缺失。
我國智慧景區人員素質偏低、相關專業人才缺失的問題已經有部分學者提出,但是對此的解決方案卻一直沒有提出。因此,對于我國如何提升智慧景區人員的素質、如何培養智慧景區相關人才等方面需進一步的研究。
5.資金支持方面的研究。景區項目的投資具有投資周期的長期性、投資實施的連續性和波動性以及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等特征, 它比一般的工程項目投資復雜許多,[26]因此智慧景區在投資招標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誠如我們所知,我國旅游業具有季節性這一屬性,導致智慧景區的收入不平均,同時受經濟、政治、天氣等許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智慧景區的收入也具有不定性和脆弱性;另外景區對自身建設和維護所需投入的成本較大,各類投資者與智慧景區都難以長期承受,導致智慧景區設施設備上的引進跟不上其轉型的步伐。
因此,我國學者應在如何彌補智慧景區資金不足現象這一方面進行研究,確保智慧景區建設的資金供應,從而使智慧景區的硬件設施更加完善。
(二)智慧景區未來研究新方向
1.智慧景區研究方法不足。通過對文獻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各學者對智慧景區的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基本都是實證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由于旅游是一個跨學科的科目,所以學者在對智慧景區進行研究時,還可以運用跨學科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學者們可以運用歷史研究法、思辨法、功能分析法、模擬法、探索性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對智慧景區的發展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此彌補智慧景區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2.對各類智慧景區有針對性的研究。大多數智慧景區的相關建設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沒有真正找到自身的發展方向,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目前我國智慧景區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雖有很大的進展,但是各類景區在智慧景區建設中所運用的信息技術和管理體制都比較相同。因此,在未來智慧景區的研究中,應根據自身景區的特性,從智慧景區這一大方向中,找準自身景區所在的特定領域,并在其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延伸,形成自己的智慧景區建設體系。
3.拓寬智慧景區的研究領域。智慧景區的發展促進著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智慧景區對于我國就業趨勢的影響、智慧景區與生物學、智慧景區相關法律建設以及智慧景區的全球化等方面進行研究。我國智慧景區雖然迅猛發展,但是我國學者仍聚集在某些特定方面的l展。這十分不利于我國智慧景區的均衡發展。因此本文希望各學者發散思維,在智慧景區現有的領域中另辟蹊徑、開拓創新,為我國智慧景區的全面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總結
旅游作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大力建設智慧景區對于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盡管我國在智慧景區的建設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對智慧景區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其很多方面的研究仍然缺失理論及實踐雙方面的支撐。我國對于智慧景區的理解仍然具有局限性,沒有把握其真正的精髓和各方向的全面發展。在智慧景區的研究中,還是需要學者們轉變思想、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智慧景區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梁倩,張紅梅.智慧景區發展狀況研究綜述[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2]崔茜,王喜富.基于物聯網環境下的“智慧地球”在中國的建設[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2(6):51―53.
[3]李洪鵬,高蘊華,趙旭偉.數字景區轉型智慧景區的探索[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1(7).
[4]北京農業(中旬刊),2014(6):44.
[5]章小平,鄧貴平.“智慧景區”建設淺探(上)[N].中國旅游報,2010―01―18.
[6]黨安榮,張丹明,陳楊.智慧景區的內涵與總體框架研究[J].中國園林,2011(9).
[7]郭偉,賈云龍,鄧麗蕓.我國智慧景區的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25).
[8]鄧賢峰,李霞.“智慧景區”評價標準體系研究[J].電子政務,2012(9).
[9]葛軍蓮,顧小鈞,龍毅.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智慧景區建設探析[J].生產力研究,2012(5).
[10]季國斌,陳麗,暴瑩.大連市智慧景區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6(5).
[11]高偉.九寨溝智慧景區管理體系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15(20):177―178.
[12]柳紅波.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景區建設中的應用[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1).
[13]方成偉.彭祖園敞園改造及管理問題初探[J].中國城市經濟,2011(09).
[14]李云鵬等.智慧旅游:從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3.
[15]方德滿.我國智慧景區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4).
[16]宋磊,林洪波,王緒華.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區信息集成平臺[J].中國園林,2011(09):30―32.
[17]莫洪源,蔡建民,劉廣.以共享平臺為支撐的智慧景區建設[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3(S1).
[18]楊俊博.“互聯網+智慧景區”龍門模式與河南智慧旅游發展[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7).
[19]沈梅.智慧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5(21).
[20]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 Customer behaviou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 Hill,1995.
[21]汪俠,甄峰,吳小根.基于游客視角的智慧景區評價體系及實證分析――以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5(04).
[22]黎宏寶,吳晶祥.智慧景區視角下主題公園游客滿意度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以蘇州樂園為例[J].江蘇商論,2016(09).
[23]張春草,陳楠.游客感知視角下的清明上河園智慧景區構建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4).
[24]胡曉聰.“互聯網+”背景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2015(70).
[25]郭偉,賈云龍,鄧麗蕓.我國智慧景區的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25).
[26]方世敏,趙爽.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優化研究.旅游科學,2008(5).
關鍵詞:智慧旅游;應用技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126-02
我國正在開展高校向應用型技術大學轉型試點工作,欽州學院作為國家首批轉型試點高校,承擔著轉型示范的重大任務。旅游管理專業作為欽州學院的特色學科專業,每年向國內輸送的畢業生人數眾多,畢業生就業涉及各個行業。隨著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智慧旅游的不斷成熟,為把欽州學院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成為應用型技術人才,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就如何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成為欽州學院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過去的幾年里,智慧旅游的長足發展促進了整個旅游業的發展,令人矚目。對于新一代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如何更好地認識智慧旅游,將是很有必要的學習課程。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也稱信息通信技術,ICT),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而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也有專家認為,智慧旅游又稱為智能旅游,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以依靠智慧城市已有的成果來實現。
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并非對高科技和數字化的簡單堆砌,而是通過信息技術對人們價值觀、世界觀的體現和運用到旅游產業的各個環節,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理念,為推進旅游業向新高度的發展提供最佳契機。
智慧旅游是旅游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產物,其貫穿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是對六大要素網絡化、智能化、現代化的概括。因此,作為新一代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很有必要認識智慧旅游,在對智慧旅游的概念把握上,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從而豐富自身智慧旅游理論知識和加深對智慧旅游的理解。
二、欽州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智慧旅游的認識
在項目調研中,項目組在欽州學院開展了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智慧旅游意識培養的問卷調查。一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9份,回收率達99%,其中92份為有效問卷,7份無效問卷,回收問卷有效率達92.9%,團隊以欽州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對象,采取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在調查結果中,項目組發現,很多學生除了對智慧旅游概念、特性、基本特點、特征等理論知識不夠了解之外,對智慧旅游在實踐中的應用也知之甚少,問題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學生對智慧旅游的概念不熟悉,理論素質不高。很多同學把智慧旅游當成了簡單智能旅游,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同學普遍以消費者的身份分享自己對智慧旅游的看法,其大多數認為智慧旅游能夠給旅游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務,然而針對這一現象,很多人缺乏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從自身的專業角度出發,充分認識智慧旅游,深入了解智慧旅游。
2.對智慧旅游要求的專業技能十分缺乏。作為一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智慧旅游也將成為行業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這一領域,如何使用智慧旅游去實現行業的管理,在被調查的學生腦子里還是空白。智慧旅游改變了傳統旅游發展模式,通過與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物聯網等融合,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務和旅游營銷等方面帶來深刻變革,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能有了新的要求,然而當代大學生缺乏這樣的專業技能,導致了行業職業要求與學生專業素質不對稱的局面。
3.參與性不強,智慧旅游意識淡薄。作為一名旅游專業的學生,該如何對待自身的未來發展,很多同學表示,智慧旅游時代的潮流還發展的不全面,影響不大,隨即產生的忽視心理,導致很多同學對待智慧旅游的發展上,沒有積極融入社會。在調查學生對智慧旅游了解情況的回答中,絕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只了解一些,有19.2%的人覺得,自己并不了解智慧旅游。因此,學生針對智慧旅游的興起還不夠關注,意識淡薄。在針對專業學生是否關注智慧旅游發展的調查中,問卷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都是偶爾關注,占到了受調查人數的69.7%,然而僅有7.1%的人實時關注智慧旅游的發展動態,卻有16.2%的人沒有關注智慧旅游的發展。從這里可以看出,該校在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智慧旅游關注意識不強,他們的關注還是偶爾性的。因此,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智慧旅游意識,要努力讓學生關注智慧旅游。
4.學生對旅游電子商務等與智慧旅游相關的領域認知不夠。在項目后期,在欽州學院全校范圍內開展關于大學生對旅游電子商務認知情況及消費行為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同學對旅游電子商務并不了解,對與旅游電子商務相關的專有名詞更是知之甚少。詳見表1。
總之,欽州學院學生對智慧旅游認知還不夠,關注意識還不足,同時缺乏相應的專業素質,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智慧旅游意識。
三、智慧旅游意識培養對策
智慧旅游是旅游行業的新興旅游產業,智慧旅游、移動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對從業人員有了新的要求。對于欽州學院,智慧旅游人才的培養才剛剛起步,甚至有些院校還沒有意識到智慧旅游將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帶來的巨大影響。未來智慧旅游將從導航、導游、導覽和導購四個方面給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智慧旅游像是一個自助導游員,甚至有比導游員更多的信息來源,如圖片、文字、視頻和3D虛擬現實,帶上耳機就能讓手機、平板電腦替代導游的講解。因此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應用技術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將迎來巨大的挑戰。
1.轉變授課方式。欽州學院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是一種專才式的教育,它注重旅游管理人才技能的專才化培養,注重對旅游行業概念、發展歷程、發展模式等內容的講解,針對智慧旅游發展趨勢的分析還不足。因此,在授課方式上,應該有所改變,采用案例教學、主題授課等方式。把相關智慧旅游發展案例帶入課堂,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對智慧旅游有所重視;以智慧旅游為主題展開專題授課,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智慧旅游。
2.開展智慧旅游專題講座。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智慧旅游意識,學校可以聘請智慧旅游行業專家,開展全校性的智慧旅游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樹立新的行業發展觀,從而達到增強對智慧旅游關注意識的作用。
3.轉變專業見習方向。在旅游管理專業見習周活動中,應該傾向于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游企業、國家智慧旅游中心等地,學生可以前往國內智慧旅游發展取得突出成果的區域去開展見習活動,通過實地考察、調研,讓學生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運營模式,從而加深對智慧旅游的了解。
4.實習方向向“智慧型”單位轉移。在與學院合作的企事業單位中,酒店占據大多數。學校應該拓寬實習方向的同時,把實習重心轉向“智慧型”單位。比如與智慧旅游企業、智慧景區、智慧酒店等合作,同企事業一起,共同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智慧旅游意識。
參考文獻:
[1]黃思思.國內智慧旅游研究綜述[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02:97-101.
[2]王賽蘭.何謂“智慧旅游”[N].中國旅游報,2014-03-24006.
Wisdom Tourism Awareness Train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aking Q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Zong-hang1,2,WANG Dao-bo1*,PAN Liu-rong2,ZHANG Guang-ping1
(Qinzhou University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nzhou,Guangxi 535099,China)
[關鍵詞]旅游APP;智慧旅游;效果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43.181
目前旅游業處于大力轉型升級的時期:一是隨著游客對旅游個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旅游業服務水平需要不斷提高。二是科技的進步使更多的新技術運用于旅游業,旅游業同相關產業尤其是互聯網的結合,不斷促進旅游業發展。2013年,國家旅游局將“美麗中國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定為2014年中國旅游主題,倡導發展智慧旅游,引導智慧旅游城市、景區等旅游目的地建設。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人們越來越頻繁地使用移動應用客戶端(APP),旅游APP應運而生,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滿足人們上網需求的特性與旅游的特性相契合使旅游APP能夠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查詢信息、購買旅游產品、分享等需求。旅游APP使旅游信息更對稱,提高了游客的旅游效率和自主性,增強了旅游深度,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它的運營效果究竟如何,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雅安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旅游業潛力不容小覷。作為一座旅游城市,旅游APP在雅安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針對手機旅游類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應用本身的分析上,而很少有具體到某一個城市,具體研究其旅游APP的運營效果。本文選擇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旅游APP為研究對象,對新的經營模式的完善成熟,厘清雅安市旅游產業發展思路,建設智慧旅游城市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相關研究綜述
1.1 概念界定
APP是指由于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而產生的移動智能設備應用程序,也被稱為客戶端。APP讓用戶體會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對電商增加流量,提高用戶的忠誠度、活躍度有極大作用。
1.2 旅游APP的分類
關于旅游APP的分類,目前并無統一的界定,但大部分研究以旅游APP的功能將其進行分類。高云嬌、王晨(2014)將旅游APP分為“預定型”、“工具型”、“分享型”。李國征(2013)將旅游APP分為“OTA類”、“記錄經歷類”和“攻略類”。本文按照旅游APP的功能,將旅游APP分為:“信息類”、“預訂類”和“分享類”。
1.3 旅游APP和智慧旅游的實證研究
莊成(2013)提出,旅游APP能夠節省營銷成本,加強用戶體驗,與用戶實現交互,為旅游企業帶來低成本的增長。《2012―2013中國旅游信息化發展報告》指出,移動終端的發展為旅游電子商務注入了新的動力,旅游APP加強了旅游體驗深度。殷璇從營銷業績,營銷組織,營銷策略,營銷宣傳4個方面構建了智慧旅游營銷效果評價指標。劉倩倩通過廣告傳播效果評估、營銷內容評估和傳播載體評估對旅游景區新媒體營銷價值進行了評估。
關于智慧旅游,鮑豫鴻(2011)將其定義為: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借助終端上網設備,感知旅游信息,使游客達到對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張凌云等(2012)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服務,實現旅游和社會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的管理變革。李慶雷等(2012)指出智慧旅游不僅滿足了游客對方便、快捷、安全和體驗的需求,還有利于減少對旅游資源與環境的負面影響。
2 雅安市旅游產業APP運營現狀
2.1 發展概況
雅安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城市。2011年起,陸續有旅游APP開始與雅安市旅游景區、酒店、餐廳等旅游商家合作,開始實行利用旅游APP通過移動互聯網經營旅游產業。從2012年起,隨著智能手機用戶的迅速增加和旅游APP自身的不斷優化完善,旅游APP市場迅速擴大,在雅安,旅游APP商家迅速增加到1300多家;到雅安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傾向選擇使用旅游APP。
2.2 旅游產業APP運作模式
綜合性的旅游APP集旅游信息查詢、旅游產品在線預訂與評價分享于一體。其運作模式可用圖1說明。旅游APP開發商通過與航空公司、汽運公司、飯店、酒店等簽訂協議,利用自己的交易平臺,讓旅游產品提供者加盟,提供可交易的產品和服務,由旅游APP開發商收取傭金。同時,市場競爭使得提供旅游產品的商家在一定條件下給出折扣和優惠,優惠折扣信息經過匯總和分類排序,可供游客在旅游APP的搜索引擎里進行高效率檢索。
圖1 運作模式
3 雅安市旅游產業APP運營效果分析
3.1 游客價值分析
3.1.1 基于旅游APP功能的用戶體驗
本文將旅游APP提供的主要功能分為信息查詢功能,預訂團購功能,分享功能。
基于大數據的信息查詢功能具有全面、即時、信息媒介多樣化的特征。游客在專業的旅游APP上獲取所需的旅游各個要素的全面信息,幫助旅游決策;即時性指游客可以隨時使用旅游APP獲取旅游信息,調節旅行行為;旅游APP提供的信息具有多種形式,不僅有文字、圖片,甚至有音頻、視頻信息,信息媒介多樣化讓游客能夠更直觀深刻地獲取旅游信息。
旅游APP的即時預訂團購功能讓游客隨時隨地預訂購買甚至變更取消交易,這使其具備比其他預訂功能更多的優勢。旅游APP的預訂團購功能基于豐富的產品(酒店客房、美食等)信息,如文字簡介、圖片、評價等,游客能夠對旅游產品有一定的感知再做出預訂決策。并且,商家云集,產品豐富,選擇眾多。信息對稱使游客節省了到旅游目的地再去尋找住宿、購買門票以及飲食的體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分享功能讓游客能夠隨時隨地上傳自己的經歷,參考他人的經歷;分享功能為用戶提供了互動討論的機會,這是APP普遍的社交化趨勢。
3.1.2 旅游APP問卷調查描述性統計分析
(1)問卷設計與發放。為調查雅安市旅游APP運營給游客帶來的價值,研究設計了游客問卷,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和旅游習慣等游客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調查旅游APP的使用情況,是問卷的核心部分。在雅安市區、碧峰峽風景區、上里古鎮共發出160份問卷,實際收回152份,回收率為95%,剔除6份無效問卷,最終得到146份有效問卷。
(2)游客價值分析。在被調查的146人中,使用人數達9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2%,其中有8%的使用者認為完全達到甚至超過預期,70%的人認為大部分達到預期,剩下的22%認為僅少部分達到預期或完全沒有達到預期。
表1 主要使用的旅游APP功能
功能查詢信息預訂團購分享功能
百分比66%29%5%
據表1,有接近2/3的用戶主要使用的是旅游APP的信息查詢功能,有29%的用戶主要使用旅游APP的預訂團購功能,僅有5%的用戶使用旅游APP的分享功能。
如圖2所示,旅游APP主要滿足了到雅安的游客對路線策劃、酒店與票務預訂、獲取旅游攻略及交通工具班次查詢的需求。
調查顯示,旅游APP用戶對于旅游信息不準確、更新不及時最為不滿;廣告植入過多,團購的優惠力度不大,個人信息安全存在隱患等也是用戶普遍反映的旅游APP存在的問題(見圖3)。
3.2 營銷效果分析
3.2.1 旅游APP正逐步得到認同與推廣
在用戶數量排名前五的5個APP上,通過輸入關鍵詞“雅安”,查找門票、酒店、攻略的相應數量,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據調查,目前雅安市主要旅游景點和大量商家都加入了旅游APP,許多商家甚至不止加入了一個APP平臺。游客通過旅游APP平臺能夠享受到眾多旅游商家的服務,預訂各景點的門票,查詢到豐富的雅安旅游信息。訪談得知,通過旅游APP預訂的游客占到雅安景區游客的10%左右,這個比率在不斷上升。旅游APP上各酒店、餐廳的預訂團購交易量也非常客觀。
3.2.2 通過旅游APP開展新媒體營銷帶來的紅利
互聯網的發展和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凸顯了新媒體營銷的重要性,平臺的多樣化擴寬了商家的宣傳渠道。作為潛力巨大的新媒體平臺,旅游APP上各種專題和促銷活動提高了雅安的知名度。同時,在平臺上的用戶評價,為優質商家提供了免費的宣傳,這就是將口碑宣傳與新媒體營銷相結合,實現傳統營銷方式的轉變。
2014年8月,知名旅游電商同程網與雅安碧峰峽景區合作推出“一元游碧峰峽”活動――從27日開始到29日結束,只要通過下載該電商的手機APP,在線下訂單就能獲得一元游景區的權限。促銷活動在微博上、微信等新媒體上廣泛傳播,吸引了大量關注,擴大了景區的知名度,為碧峰峽贏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活動期間,購票人數激增,為碧峰峽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大力帶動了周邊住宿、餐飲業的發展,甚至對雅安周邊旅游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3.3 產業影響
3.3.1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雅安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旅游APP的發展,為旅游業的轉型發展帶來契機:目前雅安已經有超過900家酒店,300家餐廳加入旅游APP,旅游APP的運營在雅安已形成產業規模,利用旅游APP的經營模式,在雅安市的旅游商家中已被普及、認可。這表明,雅安市旅游業利用新技術深化產業發展,不斷提高著管理服務水平,正朝著現代服務業發展轉型。
3.3.2 雅安市“智慧旅游”建設
雅安市政府順應旅游產業APP運營的趨勢,積極響應國家旅游局國內市場的宣傳主題和口號“美麗中國之旅――2014智慧旅游”,作出了如下規劃:
(1)在全市景區投放50臺全省聯網的智能查詢機(雅安智慧旅游自助服務系統),能夠為游客提供雅安市(甚至四川省)有效的景點、交通等旅游信息,服務游客。
(2)建立全市旅游聯動指揮,有效統計景區游客數量,賓館入住人數,以便統計景區承載量和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3)開發雅安市的旅游APP,服務游客與旅游營銷并行,以此提升雅安城市形象,發揮雅安市定制旅游APP對雅安旅游的宣傳推廣作用;同時為到雅安旅游的游客提供更準確、實時更新的旅游信息和交通、景點、住宿、美食的一體化服務,有效發展深度旅游。
據表3,除2013年受雅安地震影響外,雅安市旅游收入從2010年起每年均有較大增幅,這幾年也是雅安市旅游APP運營模式迅速發展的時期,雅安市旅游產業的大步邁進與APP運營模式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旅游APP的發展促進了智慧營銷,智慧管理,推動了智慧旅游的進程。
4 存在的問題
4.1 用戶體驗不足
由于旅游APP的主流為OTA(在線旅行社)模式,側重展示商家信息,游客難以對旅游各要素進行全面的感知;各旅游APP提供的信息片面分散,需進行整合;商家信息由商家提供原始素材,旅游APP將其用固定模板,十分被動,用戶難以感受到商家特色。
4.2 運營過程中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
旅游APP開發者與商家的信息交互程度太低,固定死板的交易模式限制了商家的操作權;APP上所展示的商家信息較為呆板,達不到商家的期望;在消費過程中遇突況商家也無權自行靈活處理。
4.3 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統籌規劃
目前在雅安經營情況最好的幾家旅游APP有攜程旅行、去哪兒網、同程旅行等,但其經營業務同質化程度高,只能通過壓低價格和頻繁促銷的方式競爭,忽視產品質量的提高,甚至出現虛假信息誤導用戶,導致行業出現惡性競爭,市場秩序混亂。通過對雅安市旅游局的訪談,小組發現雅安市政府將注意力放在智慧旅游的基礎設施創建上,而忽略了對以旅游APP為代表的智慧旅游市場的監管和統籌規劃。
5 對策建議
(1)加強對旅游信息資源的整合。旅游APP應為游客提供全面豐富的旅游信息,保證信息的質量,排除不實和虛假信息;加強與商家的信息交互,及時更新商家信息。
(2)增加商家操作自。APP開發商應適度放寬商家在平臺上操作的權限,商家信息展示方面,如讓商家自主管理信息通過平臺審核即可,以便在平臺上更好地展示自己,讓游客的感知更生動立體;交易操作中也需增加商家的操作權限以便處理意外情況。
(3)APP平臺經營由同質化向特色化轉變。單純的價格戰并不能保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只有不斷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才可以從根本上形成競爭力,旅游APP要開發自己的特色業務,以優質的服務取勝。
(4) 政府加強對旅游APP的市場監管,對旅游APP的持續發展做出長期規劃。
參考文獻:
[1]劉貴容,劉軍,張俊杰.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衛凌云.APP對傳播機制的挑戰和發展趨勢探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3]高云嬌,王晨.APP應用對旅游行業的影響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2).
[4]杜金玲.基于用戶體驗的旅游APP功能分析及發展趨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4,15(4).
[5]莊成.無線網絡時代下旅游APP的分析與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0(10).
[6]鮑豫鴻,王吉.淺談信息化建設在“智慧旅游”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11).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智能化景區;導游軟件
中圖分類號:TP391.1
2012年是杭州市貫徹落實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的關鍵之年,全市旅游工作以全力推動“十大旅游休閑業提升工程”為抓手,其中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景區的建設是公共服務提升工程里的重要一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通過智能手機來獲取相關的資訊信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臨。通過與手機位置服務的結合,本方案提供了更加準確、更加針對游客需求、更具有隨時隨地性的個性化導游服務。
1 智能化導游軟件定位
隨著自助游熱潮的興起,傳統的景點宣傳資料和自由度不高的導游服務,已經不太能滿足游客個性化的需求。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化自助導游方案--“移動西溪”,具有便攜化、智能化、個性化等特點,不僅僅在綠色環保方面,而且在提升旅游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及提高杭州旅游城市的形象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杭州城市旅游服務邁進移動互聯網時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本軟件希望通過把導游服務和手機位置服務的結合,實現動態的景點旅游信息推送,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便攜式導游服務,滿足游客“即時即興”的需求。
2 智能化導游軟件研究綜述
為了對智能化導游軟件進行更好的設計,筆者對國內外智能化導游軟件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文獻綜述。研究發現隨著經濟發展,旅游、展覽業已經成為國內外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自主游覽、智能游覽、知識游覽成為發展方向,基于射頻識別技術、情景感知技術的定位、智能管理、物體跟蹤的智能語音導游系統較為成熟,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小范圍場館內應用較多。通過GPS定位導航的手機語音導游服務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當前位置到達目的地的實時圖像服務,景點真人聲音導游的特色服務,需要第三方服務器以及衛星服務,實際應用誤差較大。作為經濟增長點的旅游業需要一種便攜性、智能化、自助導游服務軟件,最終為游客提供便捷的個性化服務。
3 智能化導游軟件設計
本軟件的核心是提供一個手機應用程序,以西溪濕地為例,設計并實現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化自助導游軟件--“移動西溪”。該程序依托于最新的手機位置服務技術,將游客所在位置相關的旅游信息,例如景點介紹、地圖、主題活動、服務設施等,以圖片、語音、視頻、動畫等多種方式,選擇性、動態性、自地推送到有需要的游客手機上,力求將濕地的別樣風景和人文景觀“聲色并茂”的展現給游客,并方便游客根據實時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游玩路線以及選擇需要的服務設施。“移動西溪”利用手機的便攜性,實現智能化自助導游服務,最終為游客提供便捷的個性化服務。
3.1 軟件架構設計
軟件的架構主要分為移動通訊層、情境感知層、軟件應用層。移動通訊層主要完成客戶智能手機終端通過無線網絡和運營商對接,使用其提供的移動通訊業務。情境感知層,主要完成智能手機終端通過二維碼和景點應用軟件對應資源的有效匹配,完成景點智能識別的功能。軟件應用層,主要是對景點相關信息的管理支持以及多媒體資源的展示。
3.2 軟件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用戶的需求分析以及軟件的功能定位,對軟件的主要功能模塊進行設計。
景點智能識別模塊:通過二維碼的有效識別,對景點進行有效定位,作為信息有效呈現的基礎。
移動通訊對接模塊:實現智能終端通過移動物聯網對軟件后臺資源的訪問。
靜定信息匹配模塊:主要完成二維碼識別之后,景點和景點相關信息的有效匹配,以及媒體資源的傳輸調用。
景點多媒體資源:主要是對景點信息,通過圖片、視頻進行的多媒體展示資源。
景點相關信息推送:主要完成對景點周邊的購物點、餐飲店等信息的配套推送。
移動終端自適應:多媒體資源呈現過程,需要對不同網絡狀態和不同類型的終端進行自適應,便于資源的正常流暢傳輸。
游客互動模塊:為游客提供景點點評、景點服務建議、景點投訴等交流模塊,次模塊需要根據景點服務商進行審閱開通。
3.3 景點多媒體資源設計
旅游景點信息的多樣性、立體化:以圖片、語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為載體,力求提供多樣化、立體化的旅游信息,豐富游客的旅游感受,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回憶。
3.4 軟件用戶界面設計
為了使軟件具備較好的易用性、有效性和友好性,在設計用戶界面時,保持界面簡潔是首要原則,界面的結構、布局和導航等設計必須清晰,而且在不同的功能模塊中必需一致,豐富的集成化的人機交互方式和自適應的界面導航。
3.5 移動終端選擇
綜合智能手機的價格、覆蓋范圍及操作系統的開放性等各種因素,軟件采用Android開發環境。Android是基于Linux內核的開源操作系統,它的應用程序是基于Java編程語言進行開發的。
4 軟件的關鍵技術
4.1 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使游客可以“隨時、隨地、隨心”地從手機等智能終端獲取需要的旅游信息,充分體現了便攜、便捷的旅游服務理念。本軟件主要支持WAP網絡訪問模式以及wifi熱點訪問。
4.2 景點位置識別技術:手機位置服務的應用,使游客可以很方便的了解自己在景區中所處的位置,本軟件通過二維碼情境感知并獲取附近的景點信息或者服務設施信息,提高旅游的效率,形成智能化導游。
4.3 智能化的旅游信息推送方式:根據游客在景區中的位置,允許游客有選擇的、自的通過手機獲取附近相關的旅游信息,例如景點介紹、主題活動、游玩路線、服務設施等,方便游客根據實時的需求,調整旅游方案,由此獲得具有一定個性化、自由度的量身定做型導游服務。
4.4 景點資源開發技術:主要應用Adobe Photoshop和Adobe Flash軟件在真實景點采集的基礎上制作景點多媒體資源。
5 總結
本軟件可應用于杭州西溪濕地國家公園的景區,提供便攜式的智能化個性導游服務。可增加新的旅游信息,推廣到杭州市其他景區進行應用。本文主要對
參考文獻:
[1]劉軍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構成、價值與發展趨勢[J].重慶社會科學,2011(10):121-124.
[2]朱珠,張欣.淺談智慧旅游感知體系和管理平臺的構建[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6):97-100.
[3]廖軍,郭達.移動互聯網應用趨勢―基于Web的終端平臺[J].信息通信技術,2010(8):20-23.
[4]張勇.基于依賴感知的多租戶應用構建方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5]宋端,邸曉峰.移動導游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2012,32(S1):217-220.
【摘 要】高職頂崗實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財經類學生分散型頂崗實習管理中存在諸如分布地域廣、實習單位多,管理難度大的
>> PDCA工作模式在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手機APP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負空間在智能手機APP圖標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移動應用在高職導游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 高職頂崗實習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EAP的應用研究 基于智能手機招聘信息App的應用研究與開發 智慧旅游背景下智能手機APP的旅游應用研究 淺談“項目管理手機應用軟件(APP)”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手機APP被盜搶車輛管理系統在公安工作中的應用 手機移動學習在體育院校學生計算機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 網絡教學平臺在頂崗實習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研究 手機軟件APP在配網巡視中的應用 手機APP在酒店客房中的應用 探索手機app在海洋預報中的應用 手機APP在初中英語課外作業中的應用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研究的國內綜述 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的探討與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中文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OL].移動互聯網. http://.
[3]祁愛英,姜美娟.高職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237-238.
本文是以下課題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1)2013廣東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于工作崗位的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施”(項目編號:20130201113);(2)2013廣東省高職財經類教指委教改項目“基于工作崗位的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施”(項目編號:12);(3)2013廣東省高職財經類教指委教改項目“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1);(4)2013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院級教改課題“高職學生分散型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3jgbz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