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鋼結構的課程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典型工作任務;項目驅動;行動導向教學法;鋼結構工程施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7-0098-02

高等職業教育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有別于職業培訓,其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建筑施工現場一線技術管理的某些崗位集合而成的崗位群。明確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定位于以施工員崗位為核心,輻射監理員、資料員、造價員、質量員和安全員等崗位群。《鋼結構工程施工》屬于職業領域中形成專業能力的核心課程之一,作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主要的典型工作任務,是在對實踐專家訪談的基礎上得出的,來源于企業實踐,符合本專業職業成長過程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鋼結構體系具有自重輕、安裝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資回收快、環境污染少等綜合優勢,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更具有“高、大、輕”三個方面發展的獨特優勢。鋼結構以其自身的優越性引起業內關注,已經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應用。為此,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鋼結構》這門課程,但涉及鋼結構工程施工的知識很少,而鋼結構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其施工流程是:施工員按照工程進度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組織各工種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成本,并在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檢查,在規定的工期內完成符合國家有關質量驗收標準的施工任務。

課程內容組織

《鋼結構工程施工》是建筑技術專業的職業核心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進行鋼結構工程現場施工能力。具體的目標是:正確地識讀鋼結構工程施工圖;會應用鋼結構施工驗收規范;會進行鋼結構施工翻樣;會編制鋼構件的制作工藝、鋼結構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質量控制措施;鋼結構的施工準備和施工平面布置,能夠根據圖紙和現場要求進行施工總體部署、管理與資源配置;能在國家規范、法律、行業標準的范圍內,完成從鋼結構翻樣、鋼構件加工與制作、鋼構件的涂裝、鋼結構安裝到質量驗收的工作過程;能進行鋼結構工程的安裝方案、質量控制、質量通病防治和安全技術的實施。

《鋼結構工程施工》是在建筑施工技術綜合實訓室以項目驅動為主的方式實施教學。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上,以鋼結構工程施工項目的典型分部分項工程——某單層鋼結構廠房鋼屋架作為課程的載體。以實際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情境,確定學習內容,將鋼結構工程施工分為建筑鋼結構翻樣、基本構件加工與制作、鋼結構涂裝工程施工和鋼結構安裝4個學習任務。針對每個學習任務,以行業標準和執業資格標準制定詳細的課程單元設計。分析現行建筑施工企業鋼結構工程施工與驗收的各個工作環節,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程整體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細化,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教學,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去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勝任鋼結構工程施工與驗收的綜合能力。

課程教學實施進程設計舉例

下面以其中一個學習任務——基本構件加工與制作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詳見表1、表2)。

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充分體現了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各學習任務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這六個普適性工作步驟來完成工作任務,使學生在完整的工作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從而達到培養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目的。同時,學生是分小組進行學習的,在小組團隊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必然會就施工工藝制定、工藝文件編制和施工方案編制方面進行合作,相互交流溝通,會向別的成員表達自己的思路、向教師匯報自己的思路,小組與小組之間也會交流與合作,從而在學習中形成了關鍵能力。

通過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教學做”合一原則,采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寓教于學、寓學于練、寓練于做,課程教學主要圍繞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來展開,關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務”。實施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的行動導向教學,可使學生在工作中掌握知識,在工作中學會工作方法,身臨其境地感受針對崗位、流程、任務的實踐,真正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專業知識與技能到職業崗位技能的轉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OL].(2006-11-16)http://baike.省略/view/5307797.htm.

[2]趙志群.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與學習任務設計[J].職教論壇,2008(6).

[3]王奎英.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9(5):49-50.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鋼結構設計原理 橋梁與渡河工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8

隨著鋼橋和組合結構橋梁建設的不斷增加,設計和施工單位急需大批熟練掌握橋梁鋼結構設計和施工知識的專業人才。由于過去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本科階段鋼結構教學內容及教材側重點與工業民用建筑專業無異,剛畢業的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很難適應橋梁鋼結構方面的工作,導致橋梁鋼結構專業人才短缺、質量不高。一方面,鋼橋和組合結構橋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鋼結構人才短缺,二者的矛盾造成了該領域就業空間廣闊,并且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該空間還將不斷擴展。①為了滿足社會對鋼橋和組合結構橋梁人才的需求,我校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方面也在不斷進行改革。

1 教學內容

1.1 教材

目前,國內已有的《鋼結構設計原理》教材,大多基于《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②編寫,適合工業民用建筑專業的本科生進行學習。涉及公路橋涵、鐵路橋梁的鋼結構設計規范的《鋼結構設計原理》教材極少,以至于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習此類③④教材后,無法直接應用于鋼橋和組合結構橋梁的鋼結構構造與結構設計中。針對上述問題,我校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選用東南大學葉見曙教授編寫的“結構設計原理”⑤第三版第四篇――鋼結構。該書結合我國公路橋涵鋼結構及木結構設計規范、鋼-混凝土組合橋梁設計規范進行編寫,較好地解決了教材脫離規范的問題。此外,結合鋼橋、組合結構橋梁參考書籍,在授課過程中緊緊圍繞橋梁專業用鋼結構構件的設計原理進行講解,使學生工作后,能夠做到學以致用,更快適應工作。

1.2 側重點

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生在進行“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學習之前,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建筑材料等專業基礎課都已經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在“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涉及到這部分的內容適當從簡講授,而增加更多針對橋梁鋼結構的內容。例如在材料性能方面,將講解的重點放在橋梁鋼結構用鋼材、高強鋼絞線、橋梁鋼結構用新材料如耐候鋼、耐高溫鋼材等材料的性能方面,讓學生了解現有橋梁用鋼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這些材料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橋梁鋼結構應用中,適當介紹索設計的內容,例如鋼梁橋中的體外預應力索、斜拉橋中的拉索、懸索橋中的纜索等,以有助于學生學習后續的鋼橋和組合結構橋梁課程,列出主要的參考文獻,供學生在課余時間有選擇地學習;橋梁鋼結構尤其是鐵路橋,由于受到動荷載的影響,鋼結構焊接的疲勞問題不容忽視,在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中必須補充疲勞設計的相應內容。為拓展學生的就業面,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適當增加工業民用建筑用鋼結構設計原理的知識,對其所用規范進行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 教學方法

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應該既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同時不斷啟發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逐步培養出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這種學習方法的傳授,使學生既能掌握書本知識,又能不斷創新進取,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 理論教學

針對學生對圖片或視頻信息的興趣濃厚,對單純的數字或者文字興味索然的現實情況,對抽象的理論問題,用動畫或搜集實際工程中的圖片,以幻燈片或視頻形式播放給學生,讓學生以娛樂的方式掌握知識。例如,鋼結構的連接和破壞問題,每一項鋼結構的破壞或失穩現象都通過圖片展現,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象背后的機理問題,誘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該節課程教授的重點,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圖片或視頻的應用,還能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與基本原理的感性認識。

但對于計算原理和公式,一定要用板書演示其推導過程,讓學生的思路緊隨教師的演示,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消化計算原理,提高教學效率。在計算理論講解完成后,結合工程應用,介紹實際橋梁鋼結構的細部處理及節點構造措施,讓學生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掌握工程中處理具體問題的方法。

采用習題課、討論課的方式,對學生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點評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和答題錯誤的原因。在講解和討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規范解題步驟,總結解題技巧,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同時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

2.2 現場教學

在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講授過程中,多媒體、板書等多種手段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但對于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來說,僅有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盡管有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但畢竟還是圖片或短暫影片,學生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鋼結構的概念,對鋼結構的感性認識依舊不夠具體深刻。在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理論教學學習期間或結束后,充分利用學校周圍已建或在建鋼橋與組合結構橋梁,進行現場參觀、學習,便于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接軌”,有選擇性地帶學生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教學實踐很有必要。在進入現場之前,負責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師,需要事先向學生講解工地現場實踐中所涉及的系統知識。安排好班級分組與帶隊教師,特別強調實習過程中的安全問題與組織紀律問題。在施工現場,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真實的螺栓、焊縫、縱向和橫向的加勁肋,辨別現實構件中的受拉構件、受壓構件、受彎構件或壓彎構件、拉彎構件,觀察構件的現場連接拼裝。請施工單位負責人講解施工現場鋼結構的基本概況,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安全保障措施,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案等。現場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認真聆聽講解,將書本上的圖紙和現場的實體結構充分比對,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同時,結合工程技術人員的講解,學習工程中處理具體問題的方法,真正達到現場教學的目的。

2.3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分為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兩部分。學生在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學習過程中,如果對某個問題有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可以通過參與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制作鋼結構實驗模型,通過實驗結果驗證自己的想法或發現自己提出的方案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可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課程設計,有助于幫助學生系統地應用理論課程學習到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但以往的課程設計都是在理論課講授完畢后進行,設計效果不佳。為了改善課程設計效果,打破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的嚴格界限,將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同步進行。⑥在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開始上課之時,就給定課程設計題目,隨著授課進度的深入,讓學生以長期大作業的方式分步驟完成。這樣,在理論授課過程中,學生隨時可以針對課程設計的內容進行提問,并能得到及時解答,課程設計周學生只需整理計算書、繪制圖紙。這樣,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掌握鋼結構設計原理的各項設計環節內容,遇到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

3 考核方式

在對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成果進行考核時,如果僅僅通過期中、期末的考試結果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顯然將會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準確的。在鋼結構設計原理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考核形式,例如隨堂測驗,課堂提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針對鋼結構設計中存在的某一問題,讓學生提交研究報告等方式進行考核。對學生的日常測驗,也可以采用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或者把一次測驗拆分為多次小的測驗,這將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降低一次考試所帶來的偶然性。傳統的考試方法大多偏重對知識的記憶,形式單一,難以客觀、全面地評價教學效果,也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橋梁與渡河工程的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考試,借鑒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的考試模式,在考卷中,可能涉及到的全部公式均給出,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此外,可考慮“半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事先書寫在一張A4紙上,考試時允許查看,考后隨試卷上交。這樣,學生對自己認為的重點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內容的實用性,可反映學生對課程重點的把控。

4 結語

針對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生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選用《結構設計原理》教材,并結合鋼橋和組合結構橋梁相關參考書籍,已學過的內容適當從簡講授,緊緊圍繞橋梁專業用鋼結構構件的設計原理進行講解。(2)對抽象的理論問題,用動畫或搜集實際工程中的圖片,以幻燈片或視頻形式進行播放;但對于計算原理和公式,一定用板書演示推導過程;采用習題課、討論課的方式,點評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總結解題技巧。(3)在理論課學習期間,充分利用學校周圍已建或在建鋼與組合結構橋梁,進行現場參觀、學習。(4)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同步進行,進行大學生創新實驗。(5)考核中,借鑒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的考試模式,給出考卷中可能涉及到的全部公式;也可考慮“半開卷”考試。

注釋

① 蘇慶田,吳沖.鋼與組合結構橋梁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37-40.

② 鋼結構設計規范[S].GB50017-2003.

③ 陳紹蕃.鋼結構[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3.

④ 彭偉.鋼結構設計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范文第3篇

(一)鋼結構課程設計選題單一

高校鋼結構課程設計選題較為單一,一般為鋼屋架設計或鋼梁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在鋼結構課程教學完成幾周后才進行,有的甚至到學期末,內容講授與設計實踐嚴重脫節。學生在一周或兩周課程設計中,往往只能完成一種普通鋼屋架的設計,內容較為單一,還會出現較多弊端。[2]如鋼屋架設計,因為鋼屋架可以看成廠房設計當中的一個構件,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缺少整體結構設計的概念,鋼屋架的設計的實際應用范圍有限。鋼屋架的連接計算程式化的東西過多,連接計算過于單調、重復量過大。

(二)學生識圖和制圖能力較差

在近些年的鋼結構課程設計教學和指導中,筆者發現由于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往往對屋蓋支撐系統的布置及關系不清楚,有些學生在進行屋蓋結構布置圖中常常出錯。對于一榀鋼屋架詳圖的繪制,由于圖面表達內容較多,涉及的構造做法較多,學生在連接節點處內容表述不夠完整,屋架的剖視圖不相對應。學生在繪制鋼屋架的施工圖時常常不能正確地表達設計意圖[3]。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的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圖較多,而對鋼結構設計的施工圖較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要真正看懂鋼結構施工圖,正確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并非易事,所以學生在做鋼結構課程設計時,常常照搬照抄課本或課程設計指導書中鋼屋架的施工圖紙,甚至出現設計圖紙上的尺寸結果和設計計算書中的計算結果不一致的情況。

(三)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

鋼結構課程設計中的屋架設計由于教師已給定了屋架的跨度及桁架的尺寸,所以學生在做設計時不去查閱相關設計規范和設計資料,更不會考慮比選設計方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師在布置課程設計任務時,要精心選題,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確定設計方案和尺寸,以確保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此外,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不斷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針對上述鋼結構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筆者對目前鋼結構課程設計的命題、教學和考核方法進行改進,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

二、鋼結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構想與實踐

(一)精選設計題目,分組設計,一人一題

教師在選擇課程設計題目時,應該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精心選擇并布置多種形式的課程設計題目。除了鋼屋架設計外,還可以選輕型門式剛架、平臺結構設計、鋼框架設計等題目。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避免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出現抄襲現象,在課程設計中可采用分組設計和一人一題的方法。4~5人一組,設計同一種結構型式的題目。如設計鋼屋架的小組,可通過改變設計條件及參數等方式,實現一人一題。又如屋架的選擇形式多樣,學生可選擇梯形屋架、三角形屋架或人字形屋架進行設計。荷載的取值可提供多種組合。通過這種分組設計的方式,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設計能力,加強和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和團隊協助精神。

(二)改革鋼結構課程設計的教學方法

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將課程設計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再將課程設計中涉及到的主要內容分解成若干專題做重點介紹,并要求學生根據分組布置的安排在每個專題講完后開展討論,將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教師在后續階段集中重點解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就能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有的放矢,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構件的力學分析時采用板書講解,可以讓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構件從外力到內力再到結構穩定的整個過程。除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外,還應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桁架的設計,此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應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對節點部分的構造做法和施工焊接流程可采用大量的工程圖片、動畫演示以及錄像資料作演示,讓學生身臨其境。現代教學手段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可以加深感知度,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4]。

(三)建立鋼結構課程設計的網絡教學平臺

為便于學生課后學習,教師可利用學校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建立鋼結構課程設計課程網站,內容可包括課程負責人介紹、教學隊伍、教學計劃及大綱、課件、工程圖片、教學動畫演示、教學錄像、學習參考資料目錄、作業習題、友情鏈接等,還可提供鋼結構設計的規范和圖集等設計資料。學生可以隨時訪問此網站,獲取所需相關知識,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開闊學生視野,擴寬知識面,網站還專門設置了重要學術雜志如《土木工程學報》、《建筑結構學報》、《建筑結構》、《工業建筑》、《鋼結構》及《現代鋼結構進展》等鏈接,以方便學生與鋼結構專家直接交流[5]。

(四)增設教學實習環節,提高教學效果

為提高鋼結構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對鋼結構設計的感性認識,教師要積極聯系適合現場教學的鋼結構工地,帶學生實地觀察鋼結構的空間構造與一些局部的連接構造。學生在教師或工程師的帶領下按照結構布置、構件做法及節點連接方式的順序依次參觀。這種教學實習,便于學生學習鋼結構施工圖,逐步建立所設計結構的整體空間概念。

(五)改革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

教師在評閱課程設計時主要依據學生完成的設計說明書、設計圖紙進行,然后由指導教師定性給出考核等級。這樣的考核方式存在考核不客觀、考核成績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沒有給學生一個更為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所以要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就要綜合考慮各個影響課程設計效果的環節,比如可以借鑒畢業設計考核方式,增設學生的課堂答辯。課堂答辯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答辯環節,教師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設計的真實水平,從而客觀地給出考核成績。同時,課堂答辯過程也是學生設計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交流的一次機會,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同學設計中的一些長處,發現自己設計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要建立完善的課程設計考核體系,將體現設計成績的各個過程細化。比如綜合多方面因素給出考核成績:考核總成績=平時考勤×0.1+設計說明書成績×0.2+設計圖成績×0.3+答辯成績0.3+創新成績×0.1。針對以往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學生創新意識不夠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并肯定學生設計中創新。課程設計不僅是一個熟悉設計方法的過程,更應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機會,所以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成績評定方面也要有所體現[6]。

三、結語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鋼結構;教學改革

國家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1,2],旨在通過在試點高校及專業實施卓越計劃,摸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卓越計劃將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第一批(2010年)有61所高校入選,第二批(2011年)有133所高校入選,批準462個本科專業或試點班。土木工程專業方面清華大學等21所高校入選見表1,實施卓越計劃是高水平大學辦學趨勢。

鋼結構課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課之一,不僅課程本身在土木工程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鋼結構特點以及鋼結構行業蓬勃發展態勢也使其在卓越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鋼結構發展前景及人才需求

鋼結構體系具有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加工制作工業化程度高、造型新穎輕盈、施工噪音低、大部分鋼材可回收循環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等優點。作為鋼鐵大國我國已經連續十年鋼產量居全世界第一,國家政策也從20世紀50年代節約用鋼、20世紀80年代合理用鋼轉變為21世紀提倡用鋼。建設部頒布的《國家建筑鋼結構產量“十五”計劃和2015年發展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五”期間,爭取年全國建筑鋼結構用鋼量達到鋼材總產量的3%左右,到2015年爭取年全國建筑鋼結構用鋼量達到鋼材總產量的6%左右。如果保守估計2015年鋼產量為5億噸,其6%為3000萬噸。總之鋼結構行業發展會越來越快,該行業的人才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相比鋼結構行業的人才需求,國內培養的鋼結構專門人才偏少,質量也不高。要想改變我國鋼結構應用落后于發達國家的現狀,需要培養具有扎實鋼結構理論基礎,了解國內外鋼結構新進展及新技術,能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鋼結構設計、施工等相關工作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強的具有卓越工程師潛質的畢業生。

二、鋼結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教學現狀。從我校情況看,土木系本科生鋼結構教學分成鋼結構原理(專業必修課32學時,其中2學時用于考試)、鋼結構設計(專業限選課24學時,其中2學時用于考試)及鋼結構課程設計(1.5周實踐教學環節)三個教學環節進行,在第三學年第二學期內完成。基于“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指導性性專業規范”[3],三個環節的教學側重點如下:鋼結構原理課程要學習鋼結構特點及設計方法、鋼材性能及選用、鋼構件(包括軸拉構件、實腹和格構式軸壓構件、梁、拉彎構件、實腹和格構式壓彎構件)的強度、穩定及剛度計算及設計,鋼結構焊縫連接(分為對接焊縫和角焊縫)和螺栓連接(分為普通螺栓和高強螺栓)的計算及設計、疲勞計算等內容;學生后續有大跨結構和高層結構選修課,加之課時有限,鋼結構設計以門式剛架和重工業廠房設計為主;鋼結構課程設計大部分學生做鋼屋架設計,少部分學生選做門式剛架設計。

2.存在問題。我校鋼結構課時偏少,并且目前對鋼結構感興趣,愿意從事鋼結構行業的學生不少,掌握好鋼結構設計及施工知識對學生就業也非常有利,但是鋼結構課程知識點多而雜,公式多,重點的穩定問題學習難度大,加之學生材力和結力的學習基礎不扎實,雖然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因課時所限,授課時往往還是無奈停留在學生對構件及連接能夠正確驗算校核層次,很難引導幫助學生提升到對構件及連接進行優化設計和合理構造處理,乃至具備實際鋼結構工程設計能力。同時對國內外鋼結構設計規范的比較介紹不夠,對鋼結構新理論、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介紹也不足。依據“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的要求,從鋼結構的授課內容及授課效果分析,鋼結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鋼結構原理、鋼結構設計、鋼結構實踐環節課程大綱面向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針對性不強;②教學內容對國內外鋼結構發展、新理論、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吸收不及時;③鋼結構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工程實際針對性不強;④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熱情;⑤未做到因材施教;⑥學生力學基礎差對鋼結構學習產生畏難心理。

三、鋼結構課程改革思路

應用創新人才培養應是以知識學習為載體,著力系統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及創新能力。分析鋼結構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改嘗試[4-6]。

1.教學準備及實施中注重創新能力培養。首先依據“卓越計劃”,結合現代鋼結構材料、構件、體系及設計方面的最新發展,制定2012級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和相應課程大綱,并科學劃分及銜接本科與研究生的鋼結構課程內容。其次按照新修訂的《鋼結構設計規范》(預計2012出版)編寫本科生教材鋼結構教材,教材要體現新規范、新理論、新材料、新體系、新技術,力求具有循序漸進、通俗易懂、敘述詳細、例題多且貼合實際,便于自學,邏輯清晰等特點。最后將教學模式從講授式逐步轉化為探討式,精練教學內容同時,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以討論式學習鋼結構重點難點問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及掌握鋼結構理論知識及設計方法,引入實際工程設計討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2.激發學習興趣,力求因材施教。緒論課以鋼結構學習動員形式進行。介紹鋼結構特點、國內外應用及研究現狀、鋼結構的前沿課題、鋼結構發展前景、鋼結構行業狀況及國內外重大鋼結構工程等。通過鋼結構學習動員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鋼結構的興趣。課間嘗試引入上海交大劉西拉教授采用的“帶領學生玩搭建結構的游戲”模式[7],活躍教學氣氛,培養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課間及課后組織學生觀看鋼結構工程錄像。教學中采用的華南理工大學王湛老師研發的《鋼結構多媒體教學系統》動畫及工程錄像,很受學生歡迎。所以訂購或制作鋼構件、緊固件、焊接件、小型鋼結構體系及連接的教學模型,并鼓勵學生參與到模型制作中,使學生有直覺感官認識的同時,培養動手能力很必要。鼓勵并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閱讀鋼結構課外書籍及科研文獻,撰寫讀書報告;鼓勵對設計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STS,3D3S,MST,ETABS等鋼結構設計軟件,為做畢業設計及適應畢業后從事鋼結構設計工作做準備;鼓勵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參與任課老師的科研課題,進行鋼結構方面的研究或試驗工作。

3.加強實際工程訓練。積極與鋼結構設計、施工及研究單位建立合作關系,聯系校外實習基地。畢業設計環節及假期讓部分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與實際鋼結構工程的設計或施工。鋼結構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逐步改進為實際工程設計題目。

4.與其他課任課老師溝通。與前續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的任課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和要求學生在力學課學習階段對鋼結構所需的力學知識點扎實掌握,盡量減少學生由此產生的對鋼結構學習的困難,有利于節省用于復習力學知識點的鋼結構課上學時;與后續課大跨結構、高層結構、結構抗震設計等課程的任課老師溝通,保證學生鋼結構知識的系統性;與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老師溝通協商,認識實習協助安排所有學生到鋼結構工地參觀學習,生產實習安排部分學生到鋼結構校外實習基地實習。

我國要從鋼鐵大國轉變為鋼鐵強國及至鋼結構強國,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應用創新型鋼結構專門人才是當務之急。以實施卓越計劃為契機,修訂鋼結構系列課程教學大綱,編寫實用型現代鋼結構教材,精練教學內容,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及多種教學方法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鋼結構熱情和創新意識,吸引優秀學生到鋼結構產業中去,利用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即鋼結構實習基地培養學生鋼結構實踐能力,培養出卓越計劃要求的未來卓越工程師的后備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Z].2010-06.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Z].2011-01.

[3]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郭小農,羅永鋒,蔣首超,王偉.鋼結構穩定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12):46-48.

鋼結構的課程設計范文第5篇

新工科建設是應對新經濟的挑戰,從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產業需求和面向未來發展的高度,在“卓越計劃”的基礎上,提出的一項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動計劃。根據新工科“新”的內涵,即新興、新型、新生。“新興”指的是全新出現、前所未有的新學科,主要指從其他非工科的學科門類,如應用理科等一些基礎學科,孕育、延伸和拓展出來的面向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的學科。“新型”指的是對傳統的、現有的(舊)學科進行轉型、改造和升級,包括對內涵的拓展、培養目標和標準的轉變或提高、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等,而形成的新學科。“新生”指的是由不同學科交叉,包括現有不同工程學科的交叉復合、工程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等而產生出來的新學科。鋼結構課程的教學改革屬于新型、新生的范疇。本文從新工科專業建設的重點之一,即從“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出發,包括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改革、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關系、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等方面,探討鋼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目前,多數院校在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的鋼結構課程時,課時偏少,更多的重視混凝土課程設置,本科階段的鋼結構課程中,學生所學內容主要是鋼結構基本原理的學習,對于鋼結構設計內容開設的極少,隨著大跨度鋼結構的發展及廣泛應用,其設計愈顯重要。通常學生主要學習鋼結構的連接計算,焊縫及螺栓連接;軸心受力構件的計算,但部分院校所講內容未包括格構式構件的設計,只講授了實腹柱的強度、剛度、穩定的計算。穩定問題是鋼結構中最重要的知識之一,由于穩定的理論及計算較難以理解,只是教授學生如何使用公式而已,未能使學生從失穩的機理上去掌握。同時受壓構件的穩定問題在此課程開設之前的“材料力學”課程中有相關章節內容,部分院校開設力學課程時,并未講授此章節,主要考慮到課時限制及內容的難度而省略了,但筆者建議在力學教學中關于壓桿穩定的計算應重點講解,為后期鋼結構的穩定計算打下基礎。后續內容便是鋼結構受彎構件的計算,只是簡單介紹了些概念問題,并未進行理論和設計的計算。拉壓彎構件及屋架的計算,很多院校也忽略了此部分教學內容,造成學生無法對鋼結構的設計及計算有整體上的理解。

鋼結構的計算和設計需考慮實際施工的需要,在所學課程“土木工程施工”中,關于鋼結構的施工內容較少,而且鋼結構施工內容較為陳舊,很少涉及到動畫或視頻。

由于土木工程專業屬于應用型學科,大多情況要求工作人員持證上崗,故教學中適量加入工程師考試內容,使學生提前了解考試題型,便于學生掌握規范內容及其應用,同時可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 教學方式改革

鋼結構問題均為實際工程問題,對于此課程的講授難免需要實踐教學。大多數院校在鋼結構教學中,學生均反映內容較為難學,難以理解;一方面是鋼結構與力學知識聯系比較密切,學生力學基礎薄弱,另一方面是鋼結構連接、安裝及實物有些抽象,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習,未見過鋼結構現場,對大部分構件、結構難以想象出來,造成學生感覺鋼結構內容的學習很困難。故筆者認為,鋼結構課程講授過程中必須搭配實踐教學,如講到鋼結構加工時,可把教室移到加工現場參觀并加以講解;涉及鋼結構連接時,可安排學生到鋼結構安裝現場或已有鋼結構建筑場地進行講解。學校可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鋼結構實習基地,才能真正解決鋼結構實踐教學的問題。

鋼結構除了教室教學,還可讓學生親自動手試驗去掌握課本知識。如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及拉壓彎構件的整體穩定和局部穩定的破壞模式,課堂上學生理解,此部分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力學知識要求較高,為讓學生有個直觀的認識,可加工不同截面類型的試驗構件通過實際試驗讓學生觀察到試件產生整體失穩和局部失穩的過程,然后再從理論上教學,學生便易于接受。

同時需調整鋼結構教學課時,應包括理論課時、實踐(試驗)課時和課程設計等,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及手段,對于課本圖片多為平面圖,加之一些知識點較難理解,難以讓學生看懂,且鋼結構多為空間立體桿件結構,尤其鋼結構的加工連接、安裝、吊裝均需提供詳細的三維圖紙和動畫視頻,這樣可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鋼結構課程一般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和期中考試成績,大多數學校把平時成績定為出勤率的考察,但學生出勤是必須的,也是學習這門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可把平時成績改為平時作業、課堂聽課狀態、上課提問回答問題的情況、參與小組討論情況等,若無特殊原因缺勤或遲到早退的現象,則在平時成績中倒扣分。最后還可添加鋼結構課程設計的成績,鋼結構同混凝土課程一樣,均需要通過設計來最終考核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即學生的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

4 提供課外學習平臺

一門課程的學習僅僅通過教師每節課的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學校可提供數字學習資源平臺,為學生開通課下線上查閱資料,觀看相關教學視頻的渠道,讓學生把課上的疑難問題在課下及時解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可組織創新創業實踐、結構設計大賽、試驗設計競賽、專業社會實踐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進去,使學生利用?n本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以培養其實踐用手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

大學四年最后的環節就是畢業設計,現階段由于鋼結構教學課時設置不足,畢業設計的對象基本都是混凝土結構,對于鋼結構的設計較少,導致學生出現對鋼結構設計的難度較大的錯覺,為了豐富畢業設計的對象,鍛煉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指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個人情況選定一些合適的鋼結構設計題目,以鍛煉其查閱鋼結構規范及資料的能力。

5 加強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不同類型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養上對待二者關系上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也有一致的方面:一是強調通識教育對專業教育的支持,包括加強基礎科學教育使學生對各種新技術的科學基礎有扎實的理解等,這些對學生適應日后新技術和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變化十分重要;二是新工科要求注重專業教育的包容性、發展性和未來性對通識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促進通識教育的改革。

根據鋼結構的教學內容可知,該課程與力學中“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知識聯系最為密切,因此,力學老師應加強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教學及考核方式,把學生的力學功底打牢。進而推知,材料力學的基礎是數學,土木工程本科專業數學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即為通識教育課程,尤其是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的知識、線性代數中的矩陣知識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概率統計知識對后期力學的學習至關重要,同樣必須加強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宜城市| 溆浦县| 衡东县| 若尔盖县| 乌拉特前旗| 岗巴县| 简阳市| 临武县| 仁化县| 罗源县| 广安市| 修文县| 伊金霍洛旗| 花莲市| 西青区| 武功县| 灵宝市| 中超| 巧家县| 浦城县| 阿拉善右旗| 赤水市| 台安县| 古丈县| 伊宁市| 老河口市| 陈巴尔虎旗| 咸宁市| 新平| 大埔县| 家居| 四平市| 夏津县| 申扎县| 济阳县| 芷江| 塔河县| 大渡口区|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