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嫁接對砧木的要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試驗在費縣芍藥山鄉核桃峪村進行。供試品種有香玲、魯核1號、豐輝。核桃實生苗砧木為1~2年生,基徑0.7~1.5 cm。2年實生苗于春季萌芽前在地面上平茬,促發新梢,保留1個新梢用于嫁接。接穗為當年生尚未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幼嫩新梢,直徑1 cm左右。接穗隨采隨用。
2.2嫁接方法 嫁接于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和7月上旬進行。具體方法為:
1)削取砧木芽。在砧木上選距地面20 cm左右的一個芽為嫁接部位,接口芽以下的葉片全部除去,接口芽以上保留2~3片葉剪斷。在砧木嫁接部位芽的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 cm,然后在芽上下方0.5 cm處各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取下砧木芽。注意橫切口在縱切口以內。
2)削取接穗芽。選取接穗上的飽滿芽在其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在其上、下刮除青皮至韌皮部,長0.5~1.0 cm,橫切刀位在刮除青皮的外緣,取下帶有維管束的接芽。
3)插入接芽。將削好的接芽對準砧木眼插入,要求對準維管束,用砧木皮壓住接芽兩端的表皮部分。
4)綁縛。用塑料條自上而下綁牢接芽,要求接穗芽外露。
5)接后管理。及時去掉砧木萌芽。接芽開始萌發時間一般為10~15 d(天),在接芽以上1 cm處剪斷砧木。等接芽萌動抽枝5 cm以上時,要及時除去塑料條,以免綁縛過緊影響生長。當成活枝條長到10 cm時要加支架綁縛支撐嫩枝,防止風折。
2 結果分析
2.1 嫁接時期對成活率的影響 兩年的試驗結果表明(表1)在5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嫁接成活率較高,達80 %以上;6月上中旬嫁接成活率最高,達90 %以上;6月下旬以后再嫁接成活率低而不穩,一般在70 %以下。分析認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以前,沂蒙山區降水量少,環境相對溫度較為穩定,比較容易控制,平均氣溫在19 ℃~25 ℃的范圍內,適合核桃嫁接口愈合,容易形成愈傷組織,內外環境溫度比較適宜,因此嫁接成活率比較高。
2.2 接穗和砧木木質化程度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試驗表明(表2),砧木和接穗均處于半木質化狀態時嫁接,成活率95 %左右;隨嫁接時間的后移,砧木和接穗在木質化時嫁接,其成活率較低。分析認為,砧木和接穗處于半木質化狀態時,硬度相當,都處于旺盛生長期,細胞分生能力強,砧木貯存養分充足,接后愈合快,出芽早,生長旺盛,因此成活率高。
2.3 嫁接時間對苗木生長情況的影響 根據調查結果,6月上旬前嫁接的3個品種苗木生長高度均在90 cm以上,6月下旬及以后嫁接的苗木平均高度低于40 cm。表明嫁接時期對嫁接苗生長影響很大,嫁接過晚嫁接苗生長時間短,生長量小,難以越冬。
3 結語
關鍵詞柿樹;嫁接;成活率;影響因素;對策
柿樹屬柿科柿屬,是中國分布極為廣泛的果樹之一。柿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色澤艷麗、味甜,除鮮食外,還可進行多種加工,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由于柿樹含單寧酸,易氧化形成隔離層,故嫁接柿樹苗木較其他果樹難度大[1]。盡管人們在生產中對柿樹嫁接技術方面進行了不斷探索,對嫁接柿樹當中的各個時期,利用各種嫁接方法嚴格把關,但其成活率仍無明顯改善。為此,筆者在近幾年工作中,通過對柿樹嫁接試驗,觀察其成活率、枝條生長情況,摸索出了柿樹嫁接的關鍵技術,使嫁接成活率達到90%以上。
1影響柿樹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1.1砧木不健壯,接穗木質化程度低
柿子樹的接穗采集,必須是在健壯無病蟲害的中、青年樹上,同時要采樹冠的東南方向和中、上部外圍枝條上的一年生枝條作接穗,這部分的枝條光照充足、發育健壯、營養貯藏多、木質化程度高、生命力強、成活率高。另外,接穗的部位不同,成活率也不同。在同一枝條上,中部的成活率最高,約90%以上,下部的次之,約70%~80%,上部(即頂端)的最差,約50%~60%。再者,在剪下接穗的剪口處必須用蠟封。砧木一般選用君遷子(軟棗)或柿樹實生苗作砧木,選用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皮下接要求用主干粗度大于2.0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
1.2嫁接的天氣條件不適宜
嫁接一般選用陰天、濕度較大、無風或微風的天氣,不能在雨天嫁接。
1.3較高的單寧物質造成嫁接成活率偏低
嫁接時首先排除柿樹本身的單寧物質,在嫁接前將所采的接穗根部放在清水中浸泡30 min后,待單寧物質自動排出一些,然后再嫁接。枝接接穗選用一年生生長充實的營養枝枝條沙藏,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芽接選用健壯飽滿芽,隨采隨接,一般在8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嫁接成活率高[2]。
1.4嫁接技術影響成活率
要求嫁接柿子樹必須速度快、時間短、技術熟練。因此,接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注意觀察,剛削開的茬是白色的,隨著時間的延長,就由白變成淺黃,再變成枯黃色、褐色,這就是單寧在空氣中氧化而成的。當茬處于白色時成活率高,反之就低。經驗證明,嫁接1個接穗,如果用l~2 min,成活率在80%以上;用2~3 min,成活率在70%以上;如果超過5 min,成活率就很難保證。接后立即用塑料條包扎接口,以防水分蒸發和與空氣接觸。
1.5嫁接后抹砧芽減少營養的無效消耗
實踐證明,不抹芽的成活率在30%左右,而勤抹芽的成活率會提高到85%以上。15 d后檢查成活率,用手輕彈葉柄,葉柄即掉,證明接芽已活;同時要耐心等待,因為有些柿子接穗發芽非常緩慢,甚至需要50 d以上。只要接穗的表皮不皺縮、不失水,就有成活的希望。嫁接后若天氣持續干旱,可在每天早上或下午5∶00左右,用葉面噴濕,以增加水分,提高成活率。待新梢長到10 cm時,在砧木貼邊插支撐柱,捆好新梢,引導向上方向生長,以防刮風刮掉新梢。若沒有嫁接成活,可進行二次嫁接。
2柿樹嫁接方法
2.1芽接
2.1.1帶木質部芽接。嫁接時間。2月中旬至3月底,此時砧木水分已經上升,可將二至五年生砧木大樹苗進行高接換頭,用木質部芽接。砧木準備:一般要求用主干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接穗準備:接穗選擇生長良好、無病蟲害、芽子飽滿的枝條作接穗進行選芽。插好接穗:先在接穗切取帶木質的芽l~2 cm,然后在砧木光滑一側切取長1~2 cm的切口,深達木質部,切口大小與芽片大小相適應。插貼芽片和捆綁塑料薄膜時芽片應與砧木切口對齊,木質部對木質部,韌皮部對韌皮部,然后用無毒塑料條綁好,并使葉柄外露,以便檢查成活率。經過10年觀察,柿樹在春季用木質部芽接成活率達90%以上,當年枝條生長量可達40~100 cm,且不易被病蟲所危害,生長良好。
2.1.2“工”字形芽接法。嫁接時間:6上旬至9月下旬。砧木準備:一般要求用主干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接穗準備:此時樹液流動旺盛,柿樹枝條發育迅速,當年新生芽苞已長成,可削取帶有葉柄的接穗進行芽接。插好接穗:首先,削取芽片,先在接芽上方0.5 cm處橫切1刀深達木質部,再于芽下1.0~1.5 cm處梢帶木質部向上斜削刀,當刀口與橫切口相遇,再用手捏住芽一掰,即可把接芽取下;其次,砧木開口,在砧木光滑處切1個丁形切口,深達木質部,切口大小與芽片大小相適宜;最后,插芽片和捆綁薄膜,用刀尖(或骨柄)將砧木切口左右輕輕一撥,使砧木兩邊皮層微微撬起,隨即將接芽尖端隨刀尖撥入砧木皮層,向下推插芽片,直至接芽上方切口與砧木切口密接為止。然后用無毒塑料條綁好,并使葉柄外露,以便檢查成活率。接后15 d檢查成活率,用手輕彈葉柄,葉柄即掉,證明接芽已活。待芽出10 cm時解綁。根據多年實踐經驗,此時期嫁接成活率達80%~90%左右,當年生枝條最長達10~30 cm,且易發生蟲害,必須注意防治。
2.2劈接
嫁接時間:2月中旬至3月底。砧木準備:選用主干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苗或枝干粗度大于2 cm的二至三年生枝,將砧木在合適部位切斷,斷面離地面一般不低于6 cm,然后從斷面中間向下切1刀,砧木粗度大也可從斷面中間偏一側向下切,刀口深度3.2 cm左右。接穗準備:接穗一般選用經過沙藏的柿樹優良品種的一年生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充實的營養枝,剪去短梢,留l~2個健壯芽,下端削成鍥形,削面光滑,削面長度2.8 cm左右。插好接穗: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準,用無毒塑料條綁好接口,接穗上的芽眼留在外面。接后管理:嫁接15 d后要注意觀察,完全成活的接穗要及時解去塑料條,隨時抹去砧木上的芽[4]。
2.3皮下接
嫁接時間:春季皮層容易剝離時。砧木準備:一般以大樹枝干粗度2 cm以上二至三年生枝或主干粗度在2 cm以上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用鋸或修枝剪將砧木剪斷,用刀修平,從斷面開始將樹皮向下劃1個3~4 cm的縱切口,不要傷到木質部。接穗準備:選用柿樹優良品種的一年生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充實的營養枝。留1~2個健壯芽,將接穗基部削1個大斜面,斜面長度根據砧木的粗度而定,一般3 cm左右,斜面背面兩側各削1個小斜面。插入接穗:用刀將樹皮輕輕撬開,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皮層內,大斜面向木質部,小斜面對皮,并用無毒塑料條綁好接口。接后管理:嫁接成活后及時抹芽松綁。
3參考文獻
[1] 柳俊先.柿樹的嫁接繁殖與栽培管理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09(2):33-34.
[2] 郭書芳,田士杰,劉志國.如何提高柿樹的嫁接成活率[J].果農之友,2005(3):45-46.
關鍵詞: 茄子嫁接;流程;注意事項
1 茄子嫁接技術流程
1.1 砧木的選擇
茄子砧木有很多種,選擇好的砧木品種首先要看砧木的抗病性、耐低溫能力和增產增值能力,再者就是發芽率、親和力以及是否易于嫁接等方面。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砧木品種主要是野生茄科種植物,莖葉上刺較多,該砧木高抗黃萎病,生產中應用較普遍,是比較理想的砧木材料。
1.2 接穗的選擇
各種接穗與砧木之間的親和力差異不大,砧木對接穗的要求不嚴格,只要是茄科植物都能親和。嫁接后一般7~10天傷口都能愈合。因此,接穗可以根據各地的栽培習慣,商品性及栽培季節選擇當地品種。茄子嫁接后接穗的種性不變,產量比自根苗高1~2倍,而且提高了品質。
1.3 育苗與分苗
1.3.1 變溫催芽法。將待催芽的種子用清水浸泡48小時,把種子播入育苗盤內,工廠化育苗一般用播種機播種,播種量大,效率高。然后將育苗盤放入恒溫箱內,溫度開始調到20℃處理16個小時,再調到30℃處理8小時,每天如此反復調溫2次,約8天開始發芽,10~12天后芽基本出齊,芽長度達1~2mm時可放到育苗床進入苗期管理。
1.3.2苗床直播催芽法。這一方法適合農戶自己催芽,依照種子量來選擇苗床面積,一般1m2苗床可播砧木種子20~30g。床土最好用砂壤土,厚度約5cm左右,把苗床澆足水,然后把準備好的砧木種子均勻的撒播在苗床上,苗床表面覆蓋3~5mm砂土,蓋上薄膜或浸濕的草簾,以防止水分蒸發,保持苗床的濕度。溫度應控制在20~35℃,一般需10~15天可出齊芽。
1.4 播種時間
為了使接穗和砧木苗的嫁接適期協調一致,必須在播期上進行調整。砧木和接穗的播期因所用砧木的品種不同而異,因此砧木和接穗的播期主要取決于砧木苗的出苗和生長速度,所以要提前播砧木進行錯期。待茄子砧木露出子葉時,再播接穗,茄子砧木一般要比接穗提前20~25天育苗。
1.5 移栽
當砧木與接穗各長到2葉1心時,均應移栽到營養缽中。營養土要求為腐熟的優質有機肥,營養元素齊全。移栽時要澆透底水,移栽后適當遮蔭以加快其緩苗過程。
1.6 嫁接時間
嫁接時間主要取決于砧木苗莖的粗度,一般當莖粗達到0.4~0.5cm時為嫁接適期,過早或過晚都不利。茄子的嫁接部位一般是在第2和第3片真葉之間的節上,所以要特別注意這一節的長度和粗度。
1.7 嫁接方法
茄子嫁接方法簡單易行,成活率高。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劈接法、斜切接法等。
2 嫁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①嫁接作業場所。嫁接是給小苗作手術的細致工作,需要有適宜的環境。適宜的環境條件是不受陽光直接照射,少與外界氣體接觸,氣溫在20~24℃,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場所,一般最好在溫室或大棚里進行。②嫁接刀刃須銳利。切口不整齊不平滑,對成活有影響,一般每片刀刃以嫁接150株左右為宜。③清除病苗。接觸了染病茄苗的刃具和手,都可能把病菌帶到以后嫁接的苗上。因此,嫁接前注意發現和除掉病苗是非常重要的。操作場所和操作人員的衣服也必須保持清潔。④防止病菌感染接穗。砧木并不能增強接穗的抗病力,所以必須注意防止病菌感染接穗部分。
3 田間管理注意事項
3.1 茬口安排
露地栽培,1月中下旬或2月上中旬育苗,4月中下旬或5月上中旬定植。保護地栽培,秋冬茬,6月份育苗,9月中旬定植。冬春茬,9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
3.2 定植
注意嫁接苗不要栽得過深,培土時也要注意,防止接穗生根。也要防止整枝、摘心時和其它田間交叉傳染病苗。
3.3 溫度管理
大棚茄子進行4段變溫管理,晴天上午25~30℃,下午20~28℃,前半夜13~20℃,后半夜10~13℃。陰天白天不超過20℃,夜間10~13℃,天氣寒冷時,適當補溫。
3.4 水肥管理
嫁接茄子長勢茂盛,水肥一定要跟上。保護地越冬栽培澆水量不易多,但又不能使土壤缺水干燥,春季到來后,再逐漸增加澆水量。
關鍵詞:黑籽南瓜;葫蘆;水瓜;苦瓜;嫁接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原產印度,為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富含VC和各種氨基酸,同時含有苦瓜甙和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由于常年種植,苦瓜枯萎病發生嚴重,部分苦瓜產區枯萎病發病率在50%以上,絕收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制約了苦瓜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本試驗以翠竹苦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解不同砧木嫁接對苦瓜生長發育、抗病性、品質與產量的影響,以期為大面積苦瓜生產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于2012年春季在桂林市蔬菜研究所示范園塑料大棚進行苦瓜嫁接育苗試驗,試驗田安排在北芬小村,試驗材料為翠竹苦瓜(廣州農達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砧木為云南黑籽南瓜、本地葫蘆、本地水瓜(絲瓜),嫁接方法為劈接法。
1.2 試驗設計
試驗砧木于3月20日播種,苦瓜接穗于3月30日播種,4月20日在砧木2葉1心時采用劈接法進行嫁接,5月8日定植于試驗田。試驗處理為4個,分別為A:黑籽南瓜嫁接苦瓜;B:本地葫蘆嫁接苦瓜;C:本地水瓜嫁接苦瓜;CK:實生苗,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6.0 m×20 m。
1.3 試驗方法
嫁接后15 d調查嫁接苗成活率,嫁接成活率(%)=(成活苗數/嫁接苗數)×100%,評價各砧木的親和力。在定植后第10天調查植株種植成活率以評估共生親和力,同時每小區隨機抽取5株標記測定植株生長情況、單株結果總數、單果質量等指標。在盛收期考察植株的發病情況,同時各處理選擇有代表性的苦瓜2條進行品質分析。全生育期進行測產登記,記載各小區質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砧木對苦瓜的嫁接親和力
試驗結果表明(表1),3個砧木與苦瓜的嫁接親和力均較強,嫁接苗成活率均達90%以上,但不同砧木間成活率差異明顯,以本地水瓜嫁接苦瓜成活率最高,為97.3%,其次是黑籽南瓜砧,為94.7%,最差的是葫蘆砧,為91.7%。試驗結果表明,以本地水瓜和黑籽南瓜作苦瓜砧木的嫁接親和力相對較強,葫蘆作為苦瓜砧木的嫁接親和性略弱。
2.2 不同砧木對苦瓜的嫁接共生親和力
不同砧木嫁接苦瓜定植后田間成活率也有差異。試驗結果表明(表1),水瓜砧嫁接苗定植成活率最高,為96.8%,黑籽南瓜砧嫁接苗定植成活率次之,為92.1%,最差的是葫蘆砧嫁接苗,田間定植成活率為85.7%。從田間生長情況觀察,所有嫁接苦瓜植株根系發達、分布深而廣,莖粗壯,葉片增大、葉色濃,嫁接苗中后期的長勢明顯優于實生苗,其主莖長生長量接近于實生苗的2倍(圖1)。分析表明,實生苗前期生長速度快于嫁接苗,主要因為嫁接后緩苗時間較長,但嫁接苗成活后,砧木強大的根系使嫁接苗后期生長速度加快;而不同砧木嫁接苗間也有差異,黑籽南瓜砧和水瓜砧嫁接苗后期生長比葫蘆砧更旺,表明葫蘆砧嫁接苗更易早衰。綜上所述,苦瓜嫁接苗與實生苗相比植株長勢顯著增強,表現出明顯的嫁接優勢,而黑籽南瓜砧和水瓜砧與苦瓜的共生親和力強于本地葫蘆。
2.3 不同砧木嫁接對苦瓜抗病性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表2),苦瓜嫁接苗比實生苗的枯萎病、蔓枯病及白粉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其中黑籽南瓜砧和水瓜砧的嫁接苗田間枯萎病病株率都為0,表現出高抗枯萎病,以本地葫蘆為砧木的苦瓜嫁接苗少量發生枯萎病,而實生苗枯萎病的發病率高達41.6%;另外,苦瓜嫁接苗蔓枯病及白粉病的發生比實生苗相對減少,尤以黑籽南瓜砧和水瓜砧的苦瓜嫁接苗對蔓枯病及白粉病表現出較高的耐病性。
2.4 不同砧木嫁接對苦瓜品質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表2),嫁接能明顯提高苦瓜的內在品質,實生苗苦瓜的可溶性糖含量平均為1.37%,黑籽南瓜砧、水瓜砧及葫蘆砧嫁接的苦瓜平均含糖量分別為1.79%、1.75%、1.68%,均高于實生苗;實生苗苦瓜VC含量為66.3 mg/100 g,3個砧木嫁接的苦瓜VC含量分別為72.4 mg/100 g、76.8 mg/100 g、74.0 mg/100 g,均高于實生苗;苦瓜嫁接苗的蛋白質含量也略高于實生苗。
2.5 不同砧木嫁接對苦瓜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表2),苦瓜實生苗的平均單果質量為369 g,單株結果數為69.6個,產量2 600 kg/667 m2,而黑籽南瓜砧、水瓜砧及葫蘆砧嫁接苗的平均單果質量分別為418.6 g、428.3 g、420.1 g,單株結果數分別為87.8個、92.8個、84.2個,嫁接苗的單果質量和單株結果數均高于實生苗;3個砧木嫁接苗667 m2的產量分別為3 520 kg、3 726 kg、3 386 kg,分別比實生苗增加35.4%、43.3%、30.2%,增產效果達極顯著水平。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3種砧木對苦瓜的嫁接親和力與共生親和力均能滿足生產上的要求,3種砧木嫁接對苦瓜抗病性、內在品質及產量都有極大的提高,尤以黑籽南瓜砧和水瓜砧效果最明顯。綜合考慮到水瓜砧不易早衰、耐澇性更強的特點,以及利用水瓜砧生產成本更低,本地可利用水瓜作砧木嫁接苦瓜,并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目前嫁接對瓜類成活率、營養生長、抗病性、產量及品質等的影響研究在西瓜和甜瓜上報道較多,對嫁接苦瓜的研究文獻較少。本研究結果表明,嫁接不但能大大提高苦瓜的枯萎病抗病能力及蔓枯病、白粉病的耐病性,還能提高苦瓜的內在品質,同時嫁接增產效果明顯,這與近年西甜瓜嫁接的研究結果一致,對于其影響形成的機理有待進一步深入系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馬濟民.不同砧木對苦瓜嫁接的影響[J].長江蔬菜,2010(2):33-34.
[2] 張建軍,詹成波,先本剛.苦瓜嫁接技術的研究與推廣[J]. 長江蔬菜,2009(4):81-83.
關鍵詞 薔薇科植物;嫁接技術;成活率;植株長勢;耗時耗工量;操作復雜程度
中圖分類號 S616;Q949.75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214-02
Study on Grafting Technology of Rosaceae
TAN Cheng-jing
(Offic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Pingqiao District of Xin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Xinyang Henan 4641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grafted plants,seedlings growth of survival plants,the consumption of time and work,the complexity of the actual operation,the common grafting technology of Rosaceae(split,plug and socket)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urvival rate of culting and grafting plants was high,the growth of plants was good,the cousumption of time and work was little,the methods of operation was simple,which was better than split grafting and approach grafting.
Key words Rosaceae;gradting technology;survival rate;seedlings;growth;consumption of time and work;operation complexity
嫁接在林木花卉上的應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現已成為園林花卉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技術之一,在果木及花卉繁殖中廣泛應用,對不產生種子的果木繁殖意義重大[1-2]。薔薇科植物(桃、杏、李、梅、梨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生產和觀賞價值。薔薇科植物的嫁接在果樹花卉生產中應用廣泛,嫁接可保存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增強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使林木提早收益以及培育新品種[3-5]。嫁接在薔薇科植物繁育上的應用,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達到早結果以及增強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蟲害能力,還能經濟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數量[6-8]。
目前嫁接技術的應用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就嫁接材料看,從普通的枝接、芽接發展到嫩枝接、葉接、胚芽接、生長點嫁接、鱗莖和塊莖的芽眼嫁接,乃至花序、柱頭、子房和果實的嫁接等,幾乎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可用來嫁接[9-12]。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每種嫁接技術都存在各種難題,如成活率低、成活植株長勢差、發芽少、耗時長等[13-21]。從嫁接植株成活率、成活植株幼苗長勢、耗時耗工量、操作復雜程度4個方面,對薔薇科植物常用嫁接技術(劈接、插接、靠接)進行探索,以期找出最適合薔薇科植物繁育的嫁接技術,為生產者進行大面積生產提供指導,增加經濟效益?,F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采用杏梅和杏樹作為試驗材料,以杏梅作為接穗,選擇嫁接代數少、健壯的杏梅母樹,于花芽萌發前采集一年生枝條作接穗,50條或100條為1捆,掛上標簽。放在低溫保濕的深窖內貯藏(溫度要求低于4 ℃,濕度達90%以上)。在窖內貯藏時,應將枝條下半截埋在濕沙中,上半截露在外面,捆與捆之間用濕沙隔離,蓋嚴窖,保持窖內冷涼。以杏樹作為砧木,選擇二至三年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杏樹植株作為砧木。
1.2 試驗方法
1.2.1 劈接嫁接。①斷砧。每株杏樹選擇2~4枝不同方向、桿直皮光滑、無病蟲的主枝作嫁接砧木。砧木在離地面40~80 cm處截斷,斷砧時防止砧木撕裂,斷砧后切口略加修光。每樹留2~3個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多余枝鋸掉。②切砧。按接穗大小和長短,用單面刀在砧木斷口處往下切,帶點木質部,若1株砧木上要接2個以上接穗,要在砧木兩邊平行往下切2刀。切砧刀口的方位要考慮接活后新枝生長的方向,以有利形成梅花的優點樹姿為宜。③削接穗。將削接穗的枝條放在木板上,一手按住枝條,一手拿單面刀片在芽的反面從芽基部下方3~5 mm處平直往下削1刀,削面上2 cm,稍見木質部,向內傾斜,在接穗基部斜到髓心。在接穗另一面基部切一短切口,切成20~30°斜面,在芽上方5 mm處切斷即成1芽1葉接穗。接穗上留1葉(葉片大的留1/2~2/3片)。接穗削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④插入接穗。接穗長削面向內,皮對皮(形成層對形成層)插入砧木切口,然后把砧木切開的皮覆蓋在接穗短切面,使雙方皮貼合好。⑤綁扎接穗。用寬1.0~1.5 cm的塑料薄膜帶,自上而下綁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動和遮蔭保濕。
1.2.2 插接嫁接。①斷砧。與劈接相同,每株杏樹選擇2~4枝不同方向、桿直皮光滑、無病蟲的主枝作嫁接砧木。砧木在離地面40~80 cm處截斷,斷砧時防止砧木撕裂,斷砧后切口略加修光。每樹留2~3個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多數枝鋸掉。②切砧。按接穗大小和長短,用單面刀刀尖在砧木斷口處往下劃破樹皮即可,不要傷到木質部。若1株砧木上要接2個以上接穗,要在砧木對稱的另一側平行往下劃。切口的方位要考慮接活后新枝生長的方向,以有利形成梅花的優點樹姿為宜。③削接穗。將枝條剪成10 cm左右的接穗,放在木板上,一手按住,一手拿單面刀片在芽的反面從芽基部下方3~5 mm處平直往下削1刀,與劈接不同,留有少量木質部,將接穗基部削成箭頭狀。在芽上方5 mm處切斷即成1芽1葉接穗。接穗上留1葉(葉片大的留1/2~2/3片)。接穗削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④插入接穗。用單面刀將劃破的樹皮與木質部剝離,接穗削面向里,插入砧木樹皮與木質部之間,上端露出接穗木質部少許。⑤綁扎接穗。用寬1.0~1.5 cm的塑料薄膜帶,自上而下綁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動和遮蔭保濕。
1.2.3 靠接嫁接。①移栽。將砧木與接穗母樹近距離栽在一起,使接穗與砧木接觸,使新栽樹木成活。②削砧。在砧木與接穗接觸的位置,通常離地面40~100 cm處,用單面刀沿砧木平直往下削出2~3 cm的削面,稍見木質部,切口方向應易于綁扎。③削接穗。在接穗與砧木接觸的位置,沿砧木削面相同的方向,用單面刀平直削出2~3 cm的削面,稍見木質部(不與母樹分離)。④對削面。接穗與砧木削面相對,皮對皮(形成層對形成層)緊貼一起。⑤綁扎接穗。用寬1.0~1.5 cm的塑料薄膜帶,自上而下綁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動和遮蔭保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式杏梅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幼苗長勢
由表1可知,不同的嫁接方式對杏梅嫁接的成活率有顯著影響,其中插接嫁接的成活率為87.28%,明顯高于其他2種嫁接方式。運用插接和靠接方式的杏梅植株幼苗健壯,長勢很好,用劈接方式進行嫁接的杏梅植株幼苗偏瘦弱,長勢一般。
2.2 不同嫁接方式耗時耗工量及操作復雜程度
由表2可知,不同的嫁接方式耗時量不同。其中靠接嫁接每人每天平均嫁接65株,耗時量最大;運用劈接嫁接每人每天嫁接87株,次之;運用插接嫁接方式進行嫁接,每人每天可嫁接113株,耗時量最小,插接嫁接方式最省時省工。插接嫁接的操作方法最簡單,劈接次之,靠接嫁接的操作方法最復雜。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對于相同的砧木與接穗,不同的嫁接方式對杏梅嫁接植株成活率有顯著的影響,其中插接嫁接的成活率為87.28%,明顯高于其他2種嫁接方式;成活幼苗粗壯,生長態勢優于其他2種嫁接方式,插接省時省工,操作方法最簡單;對于薔薇科植物,插接嫁接優于劈接和靠接嫁接方式。
插接嫁接的成活率明顯高于劈接和靠接,是因為嫁接植株成活的關鍵在于形成層成功愈合,這就要求在插接穗過程中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必須對齊。而采用插接嫁接方式接穗與砧木形成層自然對齊,相對于劈接和靠接的人工對齊,成活率自然大大提高。靠接嫁接成活率略高于劈接。是因為靠接嫁接接穗未脫離母樹,在形成層愈合過程中,母樹可給接穗提供一定的水分與營養。因此,靠接成活率略高于劈接。
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長勢弱于采用插接的植株。其原因是: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接穗形成層與砧木形成層不能完全對齊,只有部分接穗的形成層能與砧木愈合。因此,劈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長勢弱于采用插接的植株。采用靠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長勢好于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這是因為靠接植株的接穗未脫離母樹,在形成層愈合過程中,母樹可給其提供一定的水分與營養。
插接嫁接比劈接省時省工,主要由于插接操作不需要切砧,只需沿砧木斷口處劃開樹皮即可,且不需對齊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大大節省工時??拷蛹藿颖扰蛹藿雍墓べM時,主要由于靠接嫁接在削接穗削面時,接穗連著母體,且需考慮砧木削面的離地高度與削面朝向,最終導致靠接比劈接耗工費時。
總之,對于薔薇科植,插接嫁接總體表現優于劈接和靠接,但目前劈接與靠接方式仍然廣泛使用,沒有接方式取代,原因在于插接嫁接有一定的局限性,當砧木離皮(木質部與韌皮部易分離)時才便于使用。當砧木不離皮時,通常采用劈接嫁接方式繁育苗木;而當接穗與砧木愈合所需時間長或不易愈合時,常采用靠接嫁接方法繁育。
4 參考文獻
[1] 王永祥,楊國鋒.黃金槐的嫁接技術[J].防護林科技,2006(1):93.
[2] 宋永海.黃瓜嫁接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145.
[3] 王學忠.改良黃瓜嫁接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03(1):37.
[4] 張加正,潘仙鵬,洪莉.梅花嫁接繁殖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06(5):539-540.
[5] 孔小新.黃瓜嫁接中應注意的問題[J].新疆農業科技,1997(2):29.
[6] 傅山秀.推廣三項作物嫁接技術獲成功[J].河北農業,2001(4):17.
[7] 李億坤.柚冬季幼砧嫁接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1991(3):40.
[8] 黃俊文,伊銘,門志平.淺議人力資源管理哲學[J].森林工程,2001,17(4):19-20.
[9] 李志剛,鄒純靜.巧用嫁接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06(2):23.
[10] 孫冬偉,鄔俊財,岳杰,等.栗與柞嫁接技術[J].林業科技,2006,31(2):16-17.
[11] 王廣印.提高嫁接黃瓜成苗率的途徑與措施[J].河南農業科學,1992(11):30-31.
[12] 張萬春,關佳蕙,張娜娟.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吉林蔬菜,2009(3):88-89.
[13] 比列克孜·馬木提.黃瓜嫁接技術[J].農村科技,2010(4):47-48.
[14] 栗淑芳.黃瓜嫁接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186-187.
[15] 王月民,楊文秀,盧建民,等.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的嫁接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6(11):29.
[16] 陳海燕,寨秀蘭,馬艷華,等.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989(4):22-23.
[17] PERLAK F,DEATON R,ARMSTRONG T,et al.Biology of Plants[J].Biotechnology,1990(8):939-943.
[18] BAYLEY C,TROLINDER N,RAY C,et al.Botany[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2(83):645-649.
[19] KELLER G,SPATOLA L,MCCABLE D,et al.Introductory Plant Biology[J].Transgen Res,1997(6):38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