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林地資源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林地補充;重要性;途徑;保障措施;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 S7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4-0197-01
根據國家現代林業建設的大方針,把握好林地資源永續利用的主線,實行林地資產化管理,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補充林地,使林地的補充工作既能符合彭陽縣林業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又能為當地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從而順利實現林業發展的戰略性轉變,更好地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1-3]。因此,補充林地勢在必行,其是促進區域生態文明,推動彭陽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求。
1 林地補充的重要性
1.1 補充林地是林業永續發展的前提
彭陽縣現有林地既要承擔保持水土、維護生態平衡、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的任務,又要承擔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建設用地需求的任務,林業要永續發展,必須做好補充林地工作,做到占補平衡或是補大于占,才談得上發展林業。
1.2 補充林地是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舉措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只解決了林業經營的體制制約問題,并未解決林業后續發展的問題。權是依附于地而存在的,要不斷補充林地,才能有力地鞏固林權。
1.3 補充林地是實踐“生態立縣”戰略的重要保障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防沙固土、調節氣候等重要作用,發展林業有利于對生態系統進行保護。補充林地有利于“生態立縣”戰略的穩步實施,可以滿足社會對生態多樣化的需求。
2 林地補充的主要途徑
從近幾年彭陽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及林業發展情況分析,林地補充主要是“林”的形式,有退耕還林、移民遷出區的生態林、新發展經濟林、城鎮景觀林和通道防護林等。
2.1 退耕還林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的坡度分級調查結果,全縣還有坡度大于25°的耕地65 781.80 hm2實行退耕還林。因此,規劃期內可增加林地面積約3 214.08 hm2。
2.2 生態移民
全縣自然條件嚴酷、自然資源貧乏、生態環境惡化的北部山區、水庫淹沒區和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生態移民遷出區共有7 600 hm2土地,可用于生態林業建設。
2.3 經濟林建設
在紅茹河流域、孟塬、劉塬以及適宜發展經濟林的區域發展經濟林13 333.33 hm2,這部分增加的林地面積可歸為商品林建設范圍。
2.4 城鎮林業
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增加了生態綠地,同時也發展了城市林地,其次村莊綠化是城鎮綠化的延伸,美化家園的重要內容,也應納入城鎮林業建設范圍。
2.5 通道防護林
2011—2020年全縣新、改建公路里程達到1 042 km,納入通道防護林帶建設。
3 林地補充的保障措施
3.1 加強宣傳,提高林地補充重要性的認識
林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必須大力宣傳《實施條例》《森林法》《寧夏林地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深入開展國土、生態、環境、資源等基本國情和國策教育,使大家充分認識到林地補充的重要性[4-7]。
3.2 加強隊伍建設
林地補充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縣、鄉2級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了充分發揮其職能和作用,一是要健全林政機構,如森林派出所、基層林業工作站等,加強隊伍建設,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二是要強化工作人員的思想、作風、制度和業務培訓,提高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林地補充工作穩步、健康推進[4-7]。
3.3 加強領導,健全管理制度
領導是林地補充規劃得以實施的關鍵所在,各級領導要采取有效措施,層層落實,使林地補充規劃順利實施,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完成[4-7]。
3.4 強化技術支撐,提高林地補充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與“3S”技術,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動態監測林地占補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違規行為。利用數字影像信息技術,建立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其主要內容為林地補充管理與動態監測,以為政府決策提供服務[4-7]。
3.5 規范規劃修訂,健全規劃管理體系
林地補充規劃編制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須精心組織實施。應嚴格按規劃要求補充林地,確保林地補充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可在林地補充規劃的控制和指導下,制定實施細則。
3.6 加強對規劃執行的監督管理,落實監管責任
為了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規劃運作實施體系,要依據《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土管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確保林地補充規劃有章可循[4-7]。
3.7 加強林地林權管理
對新補充的林地,應認真組織林地林權的實地勘界,明確林地林木性質和權屬,統一確權發放林權證,做到圖、文、表一致,人、地、證相符[4-7]。
3.8 加強政策引導,增加林地補充資金投入
林地補充工作涉及執法管理體系、生態林工程建設體系、商品林工程建設體系等多個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保障林地補充所需的經費,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
4 參考文獻
[1] 彭揚,丁黨生.林業在建設綠色環保生態文明社會中問題探討[J].湖北林業科技,2010(5):55-59.
[2] 黃建民.淺論發展現代林業與建設生態文明[J].綠色科技,2010(10):112-113.
[3] 陳功苗.加快林業改革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J].浙江林業,2010(9):12-13.
[4] 廖建偉,葉慧群,胡則良,等.遂昌縣林地保護利用現狀及實施規劃的保障措施[J].綠色科技,2011(6):108-109.
[5] 周文學.彭陽縣落實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保障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28,230.
為加強對我縣林地的保護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林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和《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現提出以下林地使用管理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林地管理的重要性。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建設和林業生產的物質條件。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跡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和宜林荒山。林地不是人們習慣稱的有林木的林地,無林地的荒山、荒地等也是林地,它們是林業用地統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林地是農用地的二級土地,它的使用管理同樣屬于土地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扭轉人們對林地的片面認識,把林地管理放在土地管理的重要位置,做好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二、實行林地用途管制,落實林地保護責任縣政府嚴格限制改變執地用途,確保全縣林地用量,按照確定的年度定額進行供給和管理。同時,按照占補平衡的原則,做到“占一還一”,確保全縣林地面積總量不減少。縣政府對全縣范圍內的林地保護負總責,各鄉鎮對其行政區域內的林地保護工作負責,確保林地管理科學化、法制化和效率化。
三、加強定額管理,做到合法使用。實行林地征占用定額管理,是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一項具體措施,是建立健全用地定額標準、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規模的有效手段。是節約、集約使用林地,保障、支持和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通過實行定額管理,對使用林地的項目實行宏觀調控,形成“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的使用林地機制,不斷提高林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加強源頭管理,規范使用行為。縣政府規定,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外,對全縣范圍內的重點公益林區、森林公園、風景旅游區、省、國道、鐵路、高速公路、淮河、濠河等交通、河流干線兩側的林地等生態顯要位置劃定為“禁止使用區”,對石英石、石灰石等巖石地、土層脊薄地等林地劃定為“可以使用區”,對一些生態脆弱地和其它林地劃定為“限制使用區”。同時對任何規范使用林地的行為結束后,要恢復林業生產條件。
關鍵詞:林地資源;保護;破壞;生態平衡
1 林地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1 林地占地面積逐年減少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工程建設的逐漸增加,無論是鐵路施工、隧道開發、高速公路的修建、水利電力工程的建設以及石油化工等諸多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大量的征占使用了我國的林地,使征占用林地的面積逐年增加。同時,貴州省陸續開展與林業相關的經濟發展項目,如房地產項目的開發,為更好地提高建筑的生態環境,項目的開展往往會選擇林地附近。占用一定的林地資源提升經濟項目的整體升值空間,在這種原理的應用下,林地的征用面積越來越多,使林地的整體占用面積逐年減少。
另外,林地占地面積減少還由于一些違法人員的非法占用。由于目前我國的耕地資源保護力度的提高,違法人員的不法企圖放在了林地方面。例如非法采礦活動,將礦山附近的林地資源大量砍伐,建筑大量廠房,占用林地[1]。
1.2 各地區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分區管理辦法
貴州地區林業資源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但是很多地區都沒有對所在區域的林地資源進行區分,還是采用統一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在適用性上不能夠滿足當地的實際情況。例如在征收森林植被恢復時采用的是統一標準,這針對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能夠承受,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標準相對較高,并且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沒有將經營性項目與公益性項目進行區分,這就會使林業建設項目轉為占用,限制公益性項目發展,對林地保護產生負面的影響。
1.3 對林地保護重視程度不夠
在我國部分地區對林地保護利用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林地資源的保護意識較為薄弱。在部分山區,隨意占用林地現象較為常見,對林地保護意識較差,傳統的林地觀念較深,使得相關林地利用保護部門的工作開展過程較為困難。同時,在對林地保護利用的過程中還存在林地的管理措施不科學,以及監測手段不合理,都使得林地沒有得到良好的保護。缺乏一定的林地保護措施與執法力度,對林地任意開采及土建沒有嚴格控制,使林地資源逐漸流失。
1.4 林地經營方式不科學
粗放型的林地經營方式,一方面對林地工程的造林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造林質量降低,另一方面對林地資源整體的結構配置有一定的影響,粗放經營使林木存在質量差異,影響林地整體效益[2]。另外,還存在部分閑置林地或荒地缺乏合理開發現象,使得林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 針對林地保護利用的有效對策
2.1 強化宣傳相關林地保護法規,降低林地征占用率
我國對林地保護利用方面法規宣傳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在宣傳的過程中要以林地保護利用為主要對象,對不合理征占用林地現象進行充分宣傳。在林地使用方面要加大控制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林地使用程序,使林地保護得到全過程的監管控制,增加保護力度。另外,對林地資源的保護要適當進行刑事懲罰,對惡意占用或破壞林地資源的違法人員,嚴格進行法律制裁,通過法律這一有效手段從根本上控制林地的非法征占用。
2.2 明確部門之間的工作責任,提升林地監管的有效性
貴州地區基層林業站與生產單位強化合作關系,擴大林地保護工作范圍,對非法侵占林地的現象進行堅決的查處工作。并且林業主管部門在管理、技術等方面對基層林業站進行指導與監督,提升林地的控制能力。并且對未利用的土地進行改造工作。政府及相關林業、土地管理部門,對當地的土地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控和掌握,對林地的分布和使用建立相應的數據管理分析,根據有效信息進行土地的規劃利用。合理的規劃利用包括對具體區域采用具體的改造方案,根據土地使用的現狀進行“因地種樹”,科學進行林地改造。相關部門應對未利用的土地進行合理的開發資金的設立,保證土地改造中資金運行到位,提高未利用土地改造成功率,增加林地占地面積[4]。
2.3 加強林地保護宣傳,提高保護意識
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加大林地保護利用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人們對林地保護意識,同時認識到林地資源的重要性。領導干部的林地保護觀念要不斷加強,從思想上改變以往的觀念態度,從根本上做到保護林地資源。加強林地保護工作,建立相關林地管理考核制度,促進林地保護意識的增強。宣傳保護林地,人人有責,合理使用林地,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類共有資源,實現“中國夢”。
3 結束語
林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為有效避免林地保護利用中出現的問題,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林地保護力度,從各方面進行有效措施的落實實施,切實保證林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整體森林資源。
參考文獻
1 唐才義.林地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綠色科技,2013(2)
關鍵詞:林業;林地;征占用;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S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4-0174-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各行各業建設步伐的加快,對林地開發利用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征占用林地的數量亦逐年遞增,征占用林地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對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認真調查研究征占用林地管理現狀,探討了新形勢下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對加強林地管理、依法保護與利用林地資源、保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林地資源概況
鎮巴縣位于陜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大巴山西部,米倉山東段,地理坐標為北緯32°8′54″-32°50′42″,東經107°25′30″-108°16′42″,東西長80.45km,南北寬77.45km,東鄰安康市紫陽縣、漢陰縣相連,西北與西鄉縣毗鄰,南與四川省萬源市、通江縣接壤,有陜西“南大門”之稱。全縣土地總面積341333.3hm?,非林地面積52355.4hm?,林業用地面積288977.9hm?;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204161.1hm?,疏林地面積502.6hm?,灌木林面積61513.4hm?,未成林地面積4874.4hm?,無立木林地面積938.6hm?,宜林地面積16976.9hm?,苗圃地面積10.9hm?。
2 征占用林地現狀
2005-2011年,鎮巴縣各類涉林建設工程項目112宗,征占用林地總面積83.7689hm?,其中有林地面積25.4047hm?,疏林地面積19.3582hm?,灌木林面積28.0307hm?,未成林地面積8.5705hm?,無立木林地面積2.2925hm?,苗圃地面積0.1123hm?。
存在違規(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超期占用、移位或異地占用等)涉林建設工程項目17宗,非法征占用林地4.4610hm?,行政處罰非法征占用林地4.4610hm?。
3 存在問題及形成原因
從征占用林地現狀來看,涉林建設工程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超期占用、移位或異地占用四種現象。2005-2011年度非法占地總面積及多項式趨勢線圖表明:2009年非法占地面積達到峰值1.3600hm2,非法占地面積多項式趨勢線呈拋物線型,2009年度前呈上升趨勢,2009年度后呈下降趨勢。
3.1 未批先占
部分涉林建設工程項目存在未批先占,主要存在兩種現象。一是邊申報審核審批手續邊開工建設,這種現象主要集中體現在重點工程和地方招商引資項目;二是個體私營戶法律意識淡薄,隨意占用林地從事挖沙取石生產經營活動。
3.2 少批多占
一些涉林工程項目的開發利用方案,預估占地面積往往偏小,造成前期申報審批的占地面積不能滿足工程建設的需求,導致了工程建設后期超范圍占用林地。
3.3 超期占用
個別從事挖沙取石生產經營活動的個體私營戶,占地面積小,申報審批占地年限到期后,不能及時終止生產經營活動,恢復植被,造成了超期占用林地。
3.4 移位或異地占用
部分從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企業,在礦產開采過程中發現只有部分礦體或礦帶在申報審批的占地范圍內,甚至申報審批的占地范圍內根本就沒有礦體或礦帶分布,就隨意移位或異地開采,造成了移位或異地占用林地。
4 管理措施
4.1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保護林地意識
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基礎。林地管理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多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林地保護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林地在生態建設中的基礎作用、對生態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社會依法保護林地意識。
4.2 強化服務,協助用地單位申報征占用林地
林地管理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前介入涉林工程項目,主動向有關征占用林地單位或個人宣講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辦事程序,指導和幫助征占用林地單位準備相關征占用林地申報資料,協助征占用林地單位申報使用林地。
4.3 加大管理力度,依法查處違法征占用林地行為
森林集水區里不斷形成相當數量的水資源,同時森林集水區的水質優良,可溶性化學物質的含量比田間集水區低幾倍。目前,人們日益重視尋找從森林集水區獲得更多徑流量的方法。集水區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減少地表徑流、調節河川流量、減小土壤侵蝕等保護環境的功能。森林植被分布變化對森林水系的水量平衡有影響,影響了森林流域的水分分配和河川流量,所以對林地生態系統水分循環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基于集水區森林生態系統影響徑流從森林結構、森林類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經營四個方面分析,亞布力局森林結構類型主要是嚴格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保護經營區、集約經營區,其中集水區是嚴格保護區,占總經營類型的4.3%,是要是處于脆弱且生態重要性高或較高,及處于亞脆弱區且生態重要性高的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和護岸林。分類經營區劃中劃入重點保護生態公益林的水土保護林、水源涵養林等分類經營體系,嚴格保護類型組已采取嚴格控制封護措施;重點保護類型組可以進行低強度的撫育間伐和低強度更新擇伐。從集水區徑流小區、天然坡面徑流分析,有林與無林天然坡面徑流相比,降雨與徑流系數之間呈二次曲線關系,有林坡面徑流系數為0.71,無林坡面徑流系數為0.96,有林坡面產沙數值明顯低于無林坡面。總體來看,流域內森林植被種群的增加,增強了林地的防洪、蓄水、減沙和改善水質的功能,土壤蓄水量平衡,對植物多樣性,有利于穩定森林資源生態。森林結構對經流的影響主要通過調節降雨在林分不同層次間的再分配。由于森林土壤、大氣的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同的樹種、不同的植被結構,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都會產生不同截然的效果。該林區自然植被屬于長白山植物體系,是東北紅松、闊葉林分布區之一。南部以楊樺林和柞矮林為主,東部和西部以闊葉混交林為主,沿河分布主要是柳叢、低濕地段有成片的草甸和沼澤。結構分布合理性對生態水分循環具有重要的水調節作用,對集水區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森林集水區經營管理
森林資源與水域經流的關系對造林、撫育采伐、流域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及生境保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還可以幫助我們間接評估河流水域的形態變化、泥沙遷移、水災與旱災的規律。以提高森林集水區經營管理的水平為目標,水源集水區是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為保護水源,應加強集水區的森林保護。
2.1森林具有最大的水土保持功能,具有物種多樣性。因林冠層、地被物層、調落物和根系層的結構的差異而影響林冠截留降水、儲存水分和調節經流的功能,從而導致水土保持力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生物種群的分布特點,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時建立監測點,定期觀測各類生物資源的消長情況,使生物資源保護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改善森林涵養水源、水質保護,防治土壤侵蝕的能力。
2.2基于森林資源共享的特點,將森林植被資源納入統一的水源保護林體系中。森林植被資源對森林經營活動導致的水土流失可以降到最低,科學地進行林相調整和林分改造,逐步形成不同樹種組成,不同林齡結構相對穩定的植物群落。
2.3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認識,通過媒體、電視、宣傳單等宣傳,把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加強水源保護,設立居民區水源保護區、生活垃圾區,通過劃片責任到位,杜絕污染;加強林政管理,加強保護森林資源的教育,毀林開荒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動。
2.4運用了GIS技術建立數據模型。集水區基于森林植被動態模型,杜絕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的破壞,提高集水區林地資源自然的承載力和恢復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護生態多樣性,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并在封育內加強森林管護,森林防火預防,病蟲害防治。
2.5建立健全林地水資源管理檔案,做到檔案的動態管理,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遏制侵權開荒,破壞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