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遺傳學的研究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范文第1篇

關鍵詞:遺傳學教學內容 基于問題學習 專業詞匯 成績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18

遺傳學是是研究生命基本規律遺傳和變異現象的科學,它是一門古老而又發展迅速的學科。遺傳學與人類自身的健康密切相關,也是生命科學的核心學科之一。遺傳學的發展得益于生命科學其他分支學科的發展,也與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廣泛交叉和滲透,同時,遺傳學的發展也大大促進了生命科學其他分支學科的發展。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的遺傳學課程是一門主要的基礎課程。遺傳學課程對于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本科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遺傳學也有著不同于生命科學專業其他重要課程的一些獨有特點。在遺傳學的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有如下一些思考。

1 選擇合適的教材、課件和教學內容

國內目前有不少的遺傳學教材,每本課程各有其優缺點。在教學實踐中,經過廣泛的討論、協商和比較,我們選擇了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劉祖洞等主編的第三版遺傳學教材,這主要基于如下理由,第一,這套教材的前兩版是公認的遺傳學經典教材;第二,該教材在經典遺傳學與現代分子遺傳學方面的內容平衡得比較好;第三,該套教材在習題方面組織得比較完整,內容也比較新。在遺傳學的課件方面,我們主張精心準備,既注重教材內容的講授,也要求加入一些前沿的研究內容,也包括一些授課老師科研相關項目的內容。同時,遺傳學與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學等課程存在廣泛的交叉。由于遺傳學講授的內容非常多,在有限的學時內就必須進行必要的一些取舍。我們認為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對遺傳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避開重復,突出重點,會有利于提高遺傳學的教學效果。比如微生物遺傳學的部分內容,由于與微生物學課程存在很大的交叉部分,在學時的安排上就可以適當減少。由于遺傳學是研究生命基本規律的科學,大多數學生普遍都對該課程的學習比較感興趣,但也應該注意到部分學生感到學習遺傳學難度較大,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乎衡教學的進度。此外,在遺傳學教學中也需要補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內容,才能滿足學生對遺傳學知識構建的需要。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應當適當增加一些人類遺傳學的一些現象(疾病),效果就比較好。比如紅綠色盲,禿頂,血型,先天愚型,兩性畸形等遺傳現象,可以進一步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遺傳學發展的歷史、現狀和動態

在遺傳學課程的講授中,遺傳學的發展歷史及一些重要遺傳學家的事跡,對于學生對于遺傳學學科的發展理解非常重要。不僅要介紹國外一些著名的遺傳學家,如孟德爾、摩爾根、穆勒等,也應介紹國內一些著名的遺傳學家如談家楨、盛祖嘉等,國內一些重要的遺傳學方面的進展也要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同時,要讓學生置身于一些遺傳學家所處的時代,如何來分析他們所觀察到的一些遺傳現象,提出自己的假說,設計實驗加以驗證,從而推動遺傳學學科的發展。此外,近幾年在遺傳學相關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的貢獻也要在相關內容的學習中提及。在對遺傳學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認識遺傳學在當前生命科學各學科中的核心作用和重要地位。同時,讓學生學習遺傳學的歷史、現狀和動態過程,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學習遺傳學的興趣。另外,在理論考試中,我們有時候也考察一些遺傳學發展的歷史,比如基因的概念是如何發展的,遺傳的染色體學說是如何建立起來的等問題。

3 遺傳學專業詞匯的學習

遺傳學的專業詞匯相對于其他一些課程來相對較多。我們認為,對于遺傳學這門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對許許多多遺傳學專業詞匯的理解和學習。遺傳學名詞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同時接觸到這些遺傳學專業詞匯的英文名稱。在講授一些遺傳學名詞的時候,要注重與其他一些相近遺傳學名詞的比較,比如交叉和交換的區別;不完全顯性、完全顯性、共顯性、超顯性、鑲嵌顯性的區別等。在遺傳學的理論考試中,我們傾向于20-30%的遺傳學名詞的解釋和理解是比較合適的。在遺傳學專業詞匯的學習過程中,為避免枯燥乏味,我們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圖表、動畫等對專業詞匯進行介紹,加強學生對遺傳學專業詞匯的理解和認識。由于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大部分學生具有進一步讀研的意向,如果學生有從事遺傳學專業研究的意向,我們也會推薦一些好的遺傳學專業詞匯的書籍,讓他們備考。比如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遺傳工程詞典就是一門較好的學習遺傳學專業詞匯的參考書。

4 善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對于遺傳學的教學非常重要。一些重要的遺傳現象,都要有一些圖片、視頻等來配合講授進行學習。比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異同,采用動畫視頻來輔助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生物專業的遺傳學課程不同于醫學遺傳學課程,但在教學課程學生對于一些人類遺傳的現象等問題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們傾向于介紹部分人類遺傳學現象的內容。但在人類遺傳病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僅僅通過語言描敘一些病例,學生很難留下深刻印象。如果通過照片或視頻來描敘一些遺傳病,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就會更加深刻。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了解一些遺傳學方面的最新動態,比如我們推薦OMIM網站讓學生更廣泛的了解一些遺傳病的信息。我們也嘗試使用一些互聯網程序對遺傳學課程進行考核和答疑。通過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我們認識到多媒體教學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注學習遺傳學的興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遺傳學的多媒體教學中,我們也認識到容易造成教學內容的層次不夠清晰等問題,這都需要任課教師加以注意。

5 遺傳學習題的講解

遺傳學是在生命科學各分支課程中是相對較難學習的課程之一,應該說是有一定的理論深度的。單純的課堂的理論知識講授很難讓學生對遺傳學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應用掌握透徹,我們認為遺傳學這門課程需要通過對一些遺傳學習題的訓練和講授來讓學生真正掌握和應用。在遺傳學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安排一定學時的習題課,專門對教材課后的一些習題進行講授。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嘗試解答一些著名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遺傳學研究生入學試題,對一些經典的試題統一講解,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的這中教學思路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歡迎。

6 PBL教學方法在遺傳學中的應用

PBL教學法,即基于問題學習(Prohlem-Based Leaming)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在PBL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不但獲得了知識,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對問題的探索又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由于遺傳學的知識點多,有較強的理論深度。在遺傳學的講授過程中,通過PBL教學方法的應用對該課程的講授就更加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再進行總結和評價。比如,在巴氏小體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提出問題,既然女性X性染色質失活,為什么X連鎖的遺傳現象沒有受到影響的問題,學生在分組討論的時候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假說。我們認為,在遺傳學的教學過程中,善于通過應用PBL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對遺傳現象和規律的深入分析和認識,

7 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

遺傳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它的發展源于實驗,實驗教學是遺傳學課程學習不可分割的部分。遺傳學與普通人的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遺傳學問題,他們也希望在遺傳學實驗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遺傳學的實驗教學應當讓學生獲得解決這些問題的機會,同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在遺傳學課程的教學安排中,實驗課學時占到了總學時的大約1/3。對與其他生命科學課程如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交叉的實驗內容部分進行了調整,對遺傳學實驗我們更偏重一些遺傳學學科所獨有的一些實驗的開設。我們對遺傳學課程的實驗安排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果蠅為材料的一些經典的雜交實驗;二是細胞遺傳學比如性染色質標本的制備、核型分析等;三是人類遺傳病的分析比如一些正常遺傳性狀的調查、系譜分析等。同時,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假說和設想,設計小實驗進行檢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8 完善遺傳學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人才評價的標準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方法也對督促學生的學習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于遺傳學的課程的成績評價體系,我們采用了理論考試成績(60%)與實驗成績(40%)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理論考試成績部分,我們采用了期中考試使用學生網上課程學習系統,學生通過自測試題庫內的試題完成,成績占30%,期末考試老師命題考試成績占70%。實驗成績包括實驗結果(20%),實驗報告(40%)和實驗考核(40%)的部分。實驗考核主要包括對實驗儀器的正確操作和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等。通過這種綜合性課程成績評價體系,我們發現能夠提高學生對遺傳學的學習興趣,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我們認為,通過遺傳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豐富的遺傳學理論和實驗技能,也能讓學生終身受益。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應該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采用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總之,完善遺傳學教學方法還需要廣大遺傳學教學工作者不斷去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吳守偉,趙莉,胡明潔,張靜.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遺傳學教學內容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08,6(11):1157-1158.

【2】王文靜,連瑞麗,李宇偉.多媒體技術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08,28(1):55-56,78。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范文第2篇

>> 遺傳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思考 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的分析與建議 遺傳學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與實踐 關于遺傳學教學的思考 動物遺傳學精品課程網絡教育平臺建設及其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思考 普通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與探索 《遺傳學》課程建設與優化初探 論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遺傳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面向成人教育的醫學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 神奇的遺傳學 遺傳學的未來 醫學遺傳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探討 遺傳學實驗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遺傳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安陽工學院省級重點學科《遺傳學》建設的現狀與思考 遺傳學中的數學思想 遺傳學的概率計算 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從遺傳學材料的變更管窺遺傳學的發展史 地方高校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高校遺傳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高校遺傳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喜玲 常秋 孫翠英")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遺傳學是生物學、農學、遺傳學等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文從遺傳學專業的特點出發,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探索,對遺傳學課程中教材的選定、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及其實驗教學的改進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體會和思考,以期優化遺傳學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遺傳學 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 考試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37-02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與變異規律及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遺傳學理論知識,了解其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遺傳學內容的豐富和加深與學時不斷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教學難度不斷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下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成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強課程建設、優化教學體系提出思考。

一 教材的選定

教材是知識傳授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其質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與學習效果,因此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方面的安排都有所差異,選擇一套既符合培養學生的目標,又符合學生專業特點的教材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遺傳學教材主要包括王亞馥主編的《遺傳學》、劉祖洞主編的《遺傳學》、朱軍主編的《遺傳學》、趙壽元主編的《現代遺傳學》、方宗熙主著的《普通遺傳學》。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和學生的培養目標,又結合我院現階段的特點,本教研室選擇了王亞馥主編的《遺傳學》,該教材對遺傳物質的本質、遺傳物質的傳遞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和調控進行了較為深入和集中的探討,使學生在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不同層次上對遺傳學有較為深入和完整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遺傳分析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理論課程(如動物育種、植物育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代表與示范,而教案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方案,遺傳學是一門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滲透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遵循學生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前提下,并結合學生基礎和學時數的具體條件,梳理好各章節的側重點,編寫合適的教案十分重要。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全面領會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最新研究動態、多與相關課程的教師交流,調整教學重、難點,避免重復教學。如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是細胞生物學教學的重點,遺傳的分子學基礎、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是分子生物學教學的重點,核酸的結構、DNA復制及損傷修復是生物化學課程的重點,這三部分內容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學。遺傳學三大定律中,孟德爾遺傳法則學生在高中階段已有所掌握,在講解時應注重對孟德爾定律的驗證,而遺傳連鎖法尤其是兩點測交和三點測交的作圖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增加教授學時,并結合經典實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做到重點突出、難點講透。此外還應注重基礎知識與前沿科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其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 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不但削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現代化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

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如在講遺傳連鎖分析時,提出“基因的連鎖遺傳必須用雙隱性進行測交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開發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簡單的接受型轉變為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

2.討論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如在講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時,提出騾子為什么只有極弱的生育能力,近親繁殖都有哪些危害,并引出我國《婚姻法》禁止直系親屬三代內結婚的科學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看問題的全面性,做到學以致用。

3.探討式教學

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拓展遺傳學知識,在教學目標下,布置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完成,如在講解染色體畸變時,讓學生閱讀全書或查閱其他參考資料,思考造成結構變異的原因有哪些,并通過分組討論、集中發言、教師評價總結的方式進行考核,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和敢于創新的品質。

4.改進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高效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的建設可在有限的時間和學時下,以圖片、文字、動畫等方式,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這樣不但擴大了信息量、調動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還能克服學生記筆記難等問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如在講授遺傳病時,可顯示相關遺傳病患者的照片,也可插入相關遺傳病視頻,在講基因突變時,可以插入正常和突變后的變異體作物或動物的對比圖片,激發學生對該病發病機制的研究;講授染色體交換、染色體重組及染色體的畸變時,可以采用不同的動畫模擬方式教學,更逼真地展示出基因的缺失、重復、融合,并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哪些疾病與這些基因相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遺傳學三大定律的發現,及DNA雙螺旋的發現,遺傳密碼、基因組測序計劃,讓學生觀看紀錄片《世界百大發現――遺傳學》,從聲情并茂的紀錄片中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的樂趣。

此外,教師可將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籍、教學輔助資料(如教案、課件、課后練習及其他教學資料)等上傳至局域網上,并與國內遺傳學精品課程網站鏈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教學網站與網絡課程教學共享平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又可克服多媒體教學中的不足,解決如課件信息量大、學生來不及記筆記、條理性不足等問題。

5.改善實驗教學

遺傳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目的是鞏固和加深遺傳學理論知識,實驗設備和實驗環境直接影響著實驗課教學水平的提高,構建功能齊全、設備先進遺傳學教學實驗室,有利于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本教研室具備完善的遺傳學實驗設備,選用王金發主編的《遺傳學實驗教程》,將果蠅飼養及其雜交實驗(唾腺染色體、單因子實驗、二對因子的自由組合、三點試驗和伴性遺傳),設定為綜合性試驗,通過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對遺傳學中的染色體和三大定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而對一些基礎性實驗如核酸的提取、擴增等實驗,可結合采用多媒體動畫的方式進行模擬,將理論知識與實驗過程同步展示。此外還多開展自主設計性實驗,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6.完善考核方式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傳統的遺傳學考卷通常采用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本教研室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將遺傳學理論知識考核方式分為三部分:(1)平時成績占10%,主要包括學生的考勤和課堂表現;(2)平時作業占20%,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3)期末試卷成績占70%,以分析題為主,概念題為輔,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實驗課成績不但包括筆試實驗原理與方法考察,還將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紀律納入考核范圍,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重視。

四 結束語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范文第3篇

一、 夯實基礎,落實知識目標

遺傳學知識理論性強,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對中學生而言,這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課程目標中有關遺傳學內容的知識目標實現不盡如人意,學生對遺傳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比較普遍地存在:(1) 不準確、不透徹;(2) 不會正確地表達。在高考測量中,這兩種情況是很難區分的。所以,在課程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遺傳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引導學生構建遺傳學基本知識體系框架,通過邏輯遞進和知識脈絡理解,組合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強化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實際運用、綜合運用。有效地學習策略是:(1) 幫助學生提高生物學的學科素養,結合遺傳學發展史,認識遺傳學基本理論的形成;(2) 引導學生逐一理清遺傳學各個知識點,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3) 解析各知識點的構成要素和含義,理順遺傳學的知識脈絡;(4) 按照各知識點的目標層次,進行材料閱讀、關鍵詞辨別、邏輯推演、科學表述的能力訓練。綜觀自然學科的發展里程,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是學科建立和形成的基石。以遺傳學的基本定律、基本理論為輻射中心,建構遺傳學知識網絡,理清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達到深入理解和融會貫通,并形成一定的應變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 領悟方法,養成科學精神

對于科學素養的定義,國內多數學者認同的是:了解并能夠進行個人決策、參與公民和文化事務、從事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過程。科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科學過程則需要經歷實驗、實踐得到體驗。遺傳學教與學所存在的困難,與忽視情感目標的落實不無關系。缺乏科學過程的體驗,科學價值觀則難以真正形成,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理解就會限于書本。遺傳學同生物學其他分支學科一樣,全部的知識、理論都是源于對自然界生命現象的觀察假設實驗推論否定再實驗…直至形成結論,這個過程會有新的問題、新的發現,促使科學研究的方法也因此不斷的改進、更新。生物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不同的是:研究的對象――生命有機體個體間的差異以及環境影響因素多元、多變,因而常常導致研究結論的不確定性(非唯一性)。生物學的知識和理論,闡述的是生命現象的一般規律或趨勢,有時,這種趨勢可能是局部的或僅限于在某種生物類群中出現。所以,教師應該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方法論出發,重視遺傳學知識鏈的形成過程和其中蘊涵的科學方法,幫助學生領悟孟德爾在研究遺傳學規律中應用的假說―演繹的方法、測交實驗的預測中運用的演繹推理的方法;體驗薩頓根據基因與染色體行為之間的平行行為推斷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構建遺傳圖解模型的基礎上,運用假說中的推理法,表述親代、子代的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關系;學會對實驗結果分析、解釋,學會在不同的實驗設計下預測實驗可能出現的結果;關注遺傳學中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獲得中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對后代的性狀進行統計比較,DNA中遺傳信息的多樣性、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遺傳密碼、堿基與氨基酸對應關系、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等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方法。在學習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同時,領悟建立模型的方法;運用模型的方法理解遺傳的基本規律,把握其實質,鑒別出基因分離規律模型對于細胞質遺傳及無性生殖過程不適用等。

三、 注重綜合,實現能力目標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范文第4篇

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1]。教育部于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以及《關于進_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高校都開展了_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對提高《遺傳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的教學質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很多工作已在相關全國教學會議上交流,或在有關期刊/論文集中正式發表。由于遺傳學是生物科學領域中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研究范疇不斷拓寬,研究內容不斷深化,遺傳學知識的積累量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有一個好的教學體系對《遺傳學》教學過程加以規范和提高。我們把優質教學體系的改革思路貫穿在整個《遺傳學》教學過程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方針,以培養"寬基礎、厚知識、強能力、高素質"的優秀人才為目標,改進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因此,構建優質教學體系,在整體上提高了國家精品課《遺傳學》的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精品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遺傳學》教學平臺的質量和教學資源的校內外無障礙共享,取得了明顯的課程教學改革效果。

1優質教學體系的建設

1.1教學內容的優化

《遺傳學》課程建設和教學內容設置要遵循現代教育理念,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為宗旨,從應試教育向開放教育發展。在保持學科自身完整性與系統性的基礎上,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遺傳分析能力放在首位,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遺傳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在細胞、個體、群體和分子等不同層面上對遺傳學有較為完整和深入的認識,更深、更廣、更準確地掌握遺傳學知識,為遺傳學與人類健康、遺傳學在動、植物育種等領域中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礎。為此,要高質量地修訂《遺傳學》課程的教學大綱,使之能充分反映和體現出本學科最新發展趨勢。在內容安排上,以遺傳物質的本質、傳遞、變異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與調控為主線,從遺傳物質的細胞學基礎到分子基礎、從遺傳信息的載體到傳遞、從質量性狀到數量性狀、從基因突變到染色體結構變異、從性狀表現到基因的表達和調控、從細胞核遺傳到細胞質遺傳、從個體遺傳到群體遺傳,知識傳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以簡帶繁、以點帶面,這樣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系統性地領略遺傳學的全貌并融會貫通,用學到的知識靈活地解釋_些與遺傳學有關的生物學現象。教師在備課時將遺傳學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新知識、新案例及時補充到課堂和實驗內容之中,結合實物、圖片、錄像等進行多媒體教學,使《遺傳學》課堂教學保持_種新鮮的活力,充滿知識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每章布置一些精選的習題,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

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明顯提高《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授課時采用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討論式、案例式等多種交互式對話的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把上課、實驗、討論、考核等不同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能最大程度地啟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遺傳學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如在講述遺傳學三大定律時,考慮到學生在高中階段對這部分內容已有所掌握,授課時不再直述有關定律的基本內容和實驗方法,而是講解孟德爾和摩爾根是如何采用合適的研究方法進行試驗,最終獲得正確的結論;授課過程中還可隨時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或回答,提高解決曰常生活中一些具體遺傳學問題的能力。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聽得有趣,還可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概念、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又如在進行遺傳學實驗時,可以設計一些合適的實驗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置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多樣化的過程,由發散到收斂、求異到求同,通過實驗最終得到合理的結果。通過這一求異和求同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獲得的知識和結論,而且也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習慣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加強雙語教學,也能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遺傳學學科的高速發展,了解和掌握國內外遺傳學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學期結束時的"教學情況反饋問卷"和課后征詢意見制度的實施,可以多方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教學意見,保持教學雙向信息反饋通道的暢通。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中,CAI教學課件制作的好壞會明顯影響《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效果[16,17]。我們在1998年自制《遺傳學》教學課件基 礎上,進一步編制出以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實體照片等多種媒體組成的完整教學課件[18],方便學生有針對性地掌握遺傳學知識。課件分為課堂版和網絡版兩種形式,可同時滿足教師授課和學生自學的不同需求,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不斷加工完善和改進的空間,能夠適應個性化的教學。

1.3實驗教學的創新

遺傳學是_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隨著遺傳學的迅速發展,《遺傳學》的實驗教學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影響著課程整體水平的提高[19,20]。在實驗過程中,將啟發性、探究性的教學方法貫徹到各個環節,使每個實驗都具有背景知識的講解和說明、過程的設計和實施、結果的總結和提高、理論的考核和評價等過程,將實驗課轉變成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小平臺。在實驗課新體系中有目的地增加國內外遺傳學科的最新進展,增加設計性、應用性、綜合性實驗項目,適當增加實驗難度,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從事實驗的積極性。目前綜合性實驗已達到總實驗量的56%,比10年前大大增加(表1)。對于一些驗證性實驗,也盡力將其設計成具有_定探究性的設計性實驗,如"植物細胞的減數分裂"實驗屬于帶有傳統意義的驗證性實驗,實驗時由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分組對比實驗,最終經討論和比較分析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原來純梓驗證性實驗得到了_定的改變。又如"植物染色體核型分析"實驗時約有1小時材料處理的等待時間,利用這_間隙插入"人類Y染色體的進化"等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小講座,其內容綜合了近年來在Science、Nature等雜志上發表的有關Y染色體的研究進展,講解Y染色體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引起了學生較大的興趣。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依托學科優勢,建立了科研與教學的共建平臺,充分利用科研實驗室的先進儀器設備為《遺傳學》實驗教學服務,可使許多實驗項目的研究方法發生明顯的改變。如"西瓜染色體加倍〃綜合應用性實驗,利用學院“211〃平臺的細胞流線儀,在西瓜三葉期就可鑒定加倍苗,提高了實驗的效率;"油菜籽品質遺傳率測定",利用科研平臺的近紅外品質分析儀,方法簡便快速、不破壞樣品,結果準確。使學生在實驗中能充分體驗到高科技的魅力,達到科研反晡教學之目的。在實驗教學的改革中,還要重視室外先進實驗基地建設以及實驗室的開放工作,鼓勵學生依據實驗教學目的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完成實驗、自主管理實驗,可以使學生的創新愿望得以實踐;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到的遺傳學知識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學校SRTP項目,引導和培養學生熟悉、參與、跟蹤世界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能力,進一步完善"開放性、研究型"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4教學團隊的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助于《遺傳學》課程持續發展。教師作為課程教學中的主導,肩負著傳授知識的重任,教師隊伍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響著課程教學的效果。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本課程堅持實行請好老師、用好教材、講好課程,打造精品課程的教學思路。教學隊伍中有教學名師或優秀

教師,采用團隊主編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和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21,22]以及獲獎的教學課件,確保了《遺傳學》國家精品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學院主管、負責人總抓、團隊骨干負責"的三級教學管理體制下,教學團隊制定了具體建設規劃,形成了分工明確、協調統一的建設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學術帶頭人為中心、骨干教師為主力軍,青年教師為后備軍,造就了學歷、年齡、學緣、職稱等結構合理、學術水平好的高質量教師隊伍。多年來堅持首席主講教師負責制、合作備課、教學會議研討、學要求等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中,多年來_直由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主講,確保了《遺傳學實驗》改革向縱深發展。同時,利用學校學科門類多、課程設置齊全的特點,積極鼓勵教師參與綜合性實驗的創建,選修具有最新遺傳學知識和技能的研究生課程,到外校進修相關課程和切磋實驗技能,掌握遺傳學最新的實驗技術,提高了任課教師的知識和教學水平,并減少了《遺傳學》與其它相關課程在內容上的重復。教師間的觀摩教學和傳、幫、帶,也促進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

1.5考試內容和方法的改進

《遺傳學》課程的考試內容和方法既要考核學生對遺傳學基本規律、理論、概念和方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注重了解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遺傳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水平。因此,考核命題要靈活多變,少出"死記硬背"題、多用"分析"和"理解"題,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遺傳學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的測試;考核方式也要多樣化,如筆試、面試、課程論文結合,單項試題與綜合分析試題相結合等。評價時不僅要注重答題結果,更應注重考核學生解答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對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的學生予以表彰和加分。如2000年開始采用的"理論綜合試題",其內容能夠綜合全書的主要內容,在開課時提前將題目告訴學生,允許學生經過_學期的學習和思考后再行完成,有利于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且可給學生留有創新發揮的余地。《遺傳學實驗》考試則結合《實驗情況記錄表》,把實驗預習、操作、報告、紀律等納入考核范圍;實驗全部結束后還要單獨進行實驗原理和方法筆試,教師根據學生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給出最終成績。

1.6精品教材的編寫

教材建設是《遺傳學》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教材的選用與學生遺傳學整體知識的構成有著密切關系[23]。我們根據教學課件內容創編了具有明顯新意的"十一五"國家多媒體規劃教材《遺傳學》,具有傳統印刷教材所沒有的特點[21],已被省內外多所院校在教學中采用。該教材編排獨特、文字精煉、圖文并茂,能夠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新方法,特別是可以明顯減少學生上課做筆記的時間,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解內容;并有利于學生根據課件內容學習和復習有關內容,現已被推薦申報"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在教學中還為學生提供30多本中英文參考資料,同時提供與遺傳學有關的_些相關雜志,這些學習資料在學校圖書館可以借閱,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遺傳學基本知識。

1.7教學網站和教學共享平臺的建設

根據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求,我們在學校的支持下加大力度進行《遺傳學》網站等共享平臺的建設,使之具有鮮明特色、內容豐富、共享性強等特點。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曰歷)、教材、教學參考書和教學輔助資料(如教案、習題和參考答案、實驗指導、網絡版和課堂教學版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教學資料)已全部上網,教師與學生對話式窗口,方便師生交流,形成了講授、答疑、討論、信息網絡化的教學平臺,具有"高開放"的特點。教學平臺的建設現已實現了《遺傳學》課程的校內外無障礙共享,學生隨時可以點擊"jpkc.zju.edu.en/k/531/"網<jpkc.zju.edu.en/k/531/%22%e7%bd%91>址進入網站學習,與教師在線交流,并可上網利用模擬試題自主測驗學習效果。教學網站的建設方便了學生和教師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學習環境。同時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教學網站中收集和編輯了與《遺傳學》課程有關的多種學習資源,包括參考文獻、中外網絡資源、中外遺傳學重要期刊、遺傳學名詞英漢對照、名詞解釋、遺傳學研究領域諾貝爾獲獎者等。《遺傳學》課程已按教育部的要求完成課堂教學全程錄制和上網。

2優質教學體系的應用效果

2.1提高了《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優質教學體系的構建促進了《遺傳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哆z傳學》現已成為國家精品課程,《遺傳學》教材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實驗教

材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自創的教學課件也獲得了全國"第六屆高等農業院校多媒體課件評比_等獎",教學團隊師資質量好,課程教學從內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評價上形成一個科學優質教學體系,能夠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在整體上較好地解決了《遺傳學》教學內容豐富、而教學時數有限的矛盾,也解決了多媒體課件好看、但筆記難記等問題,符合學生的學習和認知心理,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中發揮了顯著作用。教學效果的提高,促進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遺傳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加教師科研項目的研究、爭取國家和省級創新項目及學校SRTP項目中發揮了作用。

2.2教改成果和教學資源共享應用廣泛,輻射作用明顯。

《遺傳學》課程教學體系優化中所做的_些教改工作以及《遺傳學》網站和教學平臺的創建,不但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也與其他一些高等院?!哆z傳學》等課程的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在全國發揮了良好的輻射作用。全國已有40多所高等院校的教師引入我們創建的《遺傳學》多媒體課件、教材和教學網站應用于教學中。一些學校的教師也經常來校觀摩和旁聽我們的《遺傳學》課堂和實驗教學,交流《遺傳學》的教學經驗。目前我們創建的《遺傳學》網站點擊數已經超過190000人次。精品課負責人在2010年全國遺傳學教學會議上對《遺傳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創建、精品教材編寫以及教學網站建設等支撐體系做了詳細介紹,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充分肯定。2011年我們舉辦了全國《遺傳學》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全國大學生農學創新實驗暑期培訓班和浙江省首屆植物染色體制片技能大賽,擴大了課程在全國的影響力。

3優質教學體系構建的進_步設想

第_,《遺傳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需進_步整合和優化《遺傳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積極探索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新方法,力求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反映出遺傳學學科的最新進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教學要求。

第二,繼續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進_步完善探討式、討論式授課方式,在課堂上盡量多留出一點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同時鼓勵學生多利用功能強大的《遺傳學》網站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積極與省內外有關院校交流《遺傳學》教學課件,實現校內外教學資源的無障礙共享,提高《遺傳學》課程在全國的知名度。

第三,通過教學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遺傳學》教學師資隊伍,在引進高水平教師的同時著重培養和提高現有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以適應遺傳學學科飛速發展的現狀。

第四,推進探究性和開放性教學,創造條件開設學生自主實驗,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一流學科的強大支撐作用,做好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工作,把科研中的新成果、新發現應用到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中去,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的潛能。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范文第5篇

關鍵詞:遺傳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 Q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75-05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Genetics

Fan Lianmei1,2 et al.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Key Lab of Plant Bio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of Shandong,Qingdao 266109,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Qingdao Key Lab of Modern Agriculture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abundant.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network technology had built a new platform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directly influenced teaching effects.Us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carry on the genetics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but also contributed to study independently and extensively for students.Many years of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shows that network teaching was one of the more useful methods of genetics teaching and had obvious advantages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It could mak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formation electron and network,strengthened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omo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principles,content framework,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genetic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which provided a new way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mode of genetic theory teaching.

Key words:Genetics;Network;Teaching platform;Construction;Practice

z傳學是研究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規律及其機理的科學,它的分支幾乎擴展到生物學的所有領域,是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生物技術和植物科學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全面地掌握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并力求對本學科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從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結合上有較好的理解,以期對遺傳物質的本質、遺傳物質的傳遞和遺傳信息的表達有較為完整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遺傳育種、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等后續課程奠定基礎[1-3]。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整合教學資源,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實現上述教學目標,一直以來是任課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4-7]。

在遺傳學教學實踐中,開展立體互動的空間教育教學,是教育理念的創新和發展,也是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一個重要課題[8]。我們以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開發了基于的遺傳學網絡課程平臺。該教學平臺吸納了眾多的積極要素,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盡最大可能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要求。該課程的建設促進了遺傳學教學改革,實現了3個基本轉變:即以教為主轉變成以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轉變成以課內外結合為主和以結果評價為主轉變為結果和過程相結合為主。從而使傳統媒體教學由單向播放轉變為信息反饋,由單一功能轉變為集成互動。加強了課堂容量和教學內容延伸,節約了教學資源。同時,兼備網絡課程交互式特點,促進了師生互動,節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果。實踐證明,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并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基本特征和建設的必要性

1.1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基本特征 遺傳學網絡課程就是通過網絡表現該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遺傳學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遺傳學網絡課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其內涵與形式在特征描述時有較大的差異,但在建設時可抽象出網絡課程的核心構成要素。這些核心構成要素體現在網絡課程設計、資源開發模式與質量保證措施等方面。其中網絡課程設計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腳本語言的質量,而且必須遵循網絡課程種類特點和教學的本質要求。

1.2 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遺傳學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從生命個體向群體、細胞、染色體、基因等宏觀和微觀層次縱深發展,形成了許多諸如群體遺傳學、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數量遺傳學、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分支,其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內容上講,遺傳學容易得到學生的關注,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遺傳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且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9-10]。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可以最大化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必須要考慮內容延展性,并在交錯的知識網絡中首要突出遺傳學教學內容和基本特征。

2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在建設之前,必須充分了解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學習情境創設、教學媒體選擇與教W資源的集成設計、教學評價與反饋等內容;必須考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網絡課程內容的價值性、交互控制性及其教育實踐性;根據網絡教育的資源共享、時空不限和多向互動等基本特點,以教育改革為宗旨,以異步學習為基礎,以多元載體為環境進而制定課程的設計策略。

2.1 實用性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使用者主要是任課教師和學生,網絡課程開發的首要原則是其實用性,所以樸實的界面、快捷的鏈接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表明,學生用在學習任務上的時間是影響在線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11]。如何吸引學生參與網絡學習過程,一直是網絡課程設計的核心問題。在界面設計和課件制作上,不能過于“花哨”,否則不但不會起到提示的作用,還會極大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最終影響教學效果;在內容上,遺傳學課件需要根據開課專業、教學大綱和教學思路精心準備,切忌全搬套用網上現有的課件內容,這樣任課教師授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而言,才能保證所授知識的系統性和流暢性。在課程開發之前,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收集相關動畫、視頻及圖片素材,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結構、DNA和RNA的自我復制過程、蛋白質的合成、細菌4種擬有性生殖方式(轉化、接合、性導和轉導)的區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各時期主要特點等。這些資料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提高了網絡課程的新穎性、藝術性和實用性。

2.2 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目前,一些高校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缺乏利用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內在動力。雖然一直在進行網站開發,但未能真正投入課堂教學。那么,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開發設計,以多元化形式向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現象、觀點、數據和資料,適當地留出空間讓學習發揮自由思維活動,才能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并減少網絡學習給學習者可能帶來的情感缺失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協作學習的動力和成效。遺傳學網絡課程的設計要避免以教為主,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動力,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學生可以進入遺傳學網絡課程網站,瀏覽相關公告,學習相關的視頻課程和下載學習資料。這種模式可突出學生異步學習的優勢,有助于學生自學,很大程度彌補同步學習的缺憾與不足。網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習時間成本,盡量為學習者創造便利的學習條件。例如,矚目的導航菜單,簡單有效的鏈接和交互界面的差異可使學生很方便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在內容上,形成基礎知識與拓展知識相結合,層層深入的風格;在PPT課件設計時,首先利用幻燈片母版對版面風格進行定義,不僅提高制作效率,而且能保證課件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制作時,把所搜集整理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植物雙受精、DNA和RNA的分子結構、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等圖片和動畫資源精美地穿插在頁面和課件中,使復雜的遺傳學問題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3 開放性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應有多個學習起點和多條學習路徑,在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等方面都是開放的。學生可及時了解課程的更新狀況和遺傳學最新資訊,下載教學資料,也便于學生進行同步和異步學習。學習者對課程內容的了解或對知識的掌握應從多層次、多角度入手??紤]到學習者歸屬感和成就感,激發其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興趣,在設計時還要為其創建一個開放性的學習氛圍。一是通過嵌入電子公告牌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BBS),任課教師既可及時公告,學生也可適時反饋對課程的建議和要求。二是通過網上答疑模塊,學生可在線或離線與教師提進行交流和咨詢。學生學習和提問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既在虛擬課堂上拉近了師生距離,也提高了網絡運行的時效性,使問題及時得到處理,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12]。

2.4 情境性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目的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家園,為學生提供和顯示與其生活相類似的或真實的情境,它可以沒有固定的教室、教師、黑板和粉筆,學生可在虛擬的教室環境中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遺傳學教學可以發生在面對面、網絡同步和網絡異步等多種交互場景中,特別是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徹底改變了教學必須發生在教室里的一位教授和一組學生之間的基本假設。通過高質量的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學生經過注冊參與師生互動,并養成課堂之外利用該平臺進行自主和高效學習的習慣。

3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基本構架

我校遺傳學經過校級多媒體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立項逐步得到完善。在課程設計時就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剖析,注重了情境的創設和各類教學資源的整合,強調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思路,明確了課程使用對象和屬性。課程主要服務于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既不能開發成大型綜合網站,又要突出網絡課程基本特點。

在主體結構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分為教師主導區和師生互動區兩大部分。教師主導區主要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PPT課件、媒體資料、參考資料、課程導航等模塊。師生互動區則包括:通知公告、網上答疑、討論區、模擬習題和在線作業等。教學內容通過文本、圖片、Flas、PPT和媒體視頻等呈現,并有序地編排在各主要模塊中(圖1A、B)。

在課程的維護和應用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又分為若干基本模塊,分別為管理員和用戶所有,并賦予不同的職責與功能(圖2)。例如,服務管理模塊,主要為用戶提供應用指南,包括網絡課程開發應用環境和站點地圖;安全管理模塊主要防止SQL注入和登錄口令盜取,者采用字符過濾模式,后者采用MD5加密。

在教學策略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又可劃分教學內容模塊組和教學活動模塊組。教學內容模塊組用來顯示具體課程相關信息與課程內容,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目標、電子教材、網絡課件、授課教案、課堂錄像和教師介紹9個功能模塊。教學活動模塊組包括實驗指導、作業習題、在線測試、評價反饋、教學博客、分組討論、實時交流、學生空間、成果展示、相關資源和聯系我們等11個功能模塊。例如,在相關資源中,可為學生提供遺傳學相關的國內外網站。如介紹遺傳學各知識點的孟德爾網站(http://)、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數據庫(http://ncbi.nlm.gov/omim/)、DNA數據庫網站http://ncbi.nlm.nih.gov/Genbank/Genbank(美國)和http:///embl-heidelberg.de/EMBL(歐洲)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的網站等。

在授課內容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必須以清晰的主線進行搜集、整理和分類。遺傳學是一門具有百余年發展歷史的經典學科,過去的研究和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其內容的信息量較為龐大。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最新發展,知識點不斷更新,內容日益增加,教材越來越厚。課堂教學應該以遺傳的染色體理論結合遺傳學三大規律為主線,為學生勾畫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讓學生理解遺傳學的內涵和外延,使其課后能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進行主動性學習[13]。為適應遺傳學學科發展,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必須以清晰的脈絡展現給學生。遺傳學主要包括遺傳信息的傳遞、遺傳信息的儲存、遺傳信息的讀取和復制、遺傳信息的變異與進化4個模塊。在教學資源整理時按照上述模塊涵蓋內容進行分類和應用,也可以按照章節順次整理應用。

4 遺傳學網絡課程開發程序及腳本語言的準備

4.1 遺傳學網絡課程開發程序 使用 2.0 作為程序實現的主軸開發的遺傳學網絡課程,需要借助SQL Server 2005作為后臺數據庫。開發環境為Visual Studio 2005。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以及Flash做后期的頁面美化工作。遺傳學網絡課程核心管理系統以三層架構設計,包括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和表示層,各自實現并相互調用。數據訪問類文件放在DAL文件夾下,類中包括查詢方法、插入方法、刪除方法和更新方法[14];業務邏輯類文件放在BLL文件夾下,對每個表建立一個業務邏輯類,其中可通過調用數據訪問方法來實現對應功能;表示層設計可根據學生需要自由發揮,核心技術是調用業務邏輯層中的類,實現相應功能。與傳統靜態網絡課程一個顯著的不同點是開發者不必在乎服務器的遠近,只要在主頁以管理員身份登錄就可以從后臺進行維護、管理和更新,并且在開發過程中借助IIS服務器在本機進行運行和調試。

4.2 腳本語言的準備 基于程序的動態網絡課程的開發離不開HTML、CSS、JavaScript腳本語言的結合使用,也包括程序自帶的控件,如GridView、DetailsView、TreeView、Wizard在功能模塊中的應用。例如,傳統網絡課程下拉菜單用Framwork制作,采用熱區方法實現超級鏈接,代碼非常冗余,而用CSS則只需在頁面與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669;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328; UrchinTrack();嵌入一段代碼(圖3),并在與之間用語句定義菜單的風格。此外,由于網絡課程主頁內容較多,為了節省頁面空間,使頁面整潔,也可以采用滑動門代碼,在同一區域顯示不同超鏈接內容;通過CSS規范頁面風格,包括字體、字號、顏色和行間距等,而不必每一個頁面重新定義,大大提高了網絡課程的開發效率;通過GridView模塊也可實現圖文的精確排版。

5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封裝、調試、及維護管理

在腳本準備充分后,下一步工作就是網絡課程的封裝,此時在建立超鏈接時,文件的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尤為重要,通常選擇相對路徑,這樣避免因服務器盤符不同,而找不到頁面文件或者圖片等,例如,當前頁面需要顯示bg.jpg背景圖片,則在相應位置插入代碼:,瀏覽時鼠標點擊該頁的超鏈接時,頁面就會自動加載根目錄/img文件夾中的bg.jpg圖片。此時,訪問不受網絡課程文件所在服務器盤符的影。在后臺建立各級目錄,分別裝載程序文件和教學資料,用Dreamweaver打開index.asp文件,以相對路徑完成各級鏈接,用IIS服務器在本機運行并調試,出現問題則進一步完善,運行無誤即可。平時維護管理主要是教師以管理員身份登錄在后成,后臺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公告管理、作業管理、課程管理、試題管理和答疑管理等。

6 結語

20世紀末以來,以數字化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帶動了信息化教育的進步,也營造了信息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嶄新教學環境。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整合)通常有2種途徑:一種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另一種是通過網絡課程。比較而言,后者根據教學設計要求能承載豐富的信息,憑借其強大的交互性,如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等多重交互手段,為學習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15]。遺傳學網絡課程根據“學教并重”新型教學設計,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從該網絡課堂獲得大量學習資料,及時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對學生預習、學習和復習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校遺傳學網絡課程平臺運行以來,教學效果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學生評教指數提高5.32%。遺傳學網絡課程避免了教材、教案、課程實錄以及其他教學資料的簡單上傳和羅列,而是充分體現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把遺傳學知識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及應用;該課程以提升質量為基點,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面向授課對象,尊重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進行開發設計。

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遺傳學網絡課程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并與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融合,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才能更好地促進遺傳學教學效果的提高[16]。只有加強維護和更新,才能保持課程的生命力,使課程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使教學平臺的運用得到優化。網絡課程建設的核心目標是應用,課程的流暢運行、教學資源的及時更新和網站建設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其最終目標的實現。而網絡課程建設是一項需要不斷優化完善的系統工程,經過統籌管理、整合資源、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建等多種途徑來提高網絡教學質量。只有在建設和應用中不斷實踐,努力改革和嘗試,并積極借鑒和吸納國內外優秀課程的教學資源和基本經驗,才能不斷提升網絡課程的品質、內涵與實用性,才能發揮網絡課程最大的作用,進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慶昌.遺傳學(第三版)[M].科學出版社,2015.

[2]朱軍.遺傳學(第三版)[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趙壽元,喬守怡.現代遺傳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肖建富,石春海.激發學生對遺傳學實驗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探索[J].遺傳,2014,36(2):181-187.

[5]石春海,肖建富,吳建國.構建優質教學體系,促進《遺傳學》精品教育[J].遺傳,2013,35(1):101-106.

[6]梁亮,梁世倩,秦鴻雁,等.利用文獻精讀教學新模式優化遺傳學教學[J].遺傳,2015,37(6):599-604.

[7]邢萬金,莫日根,蘇慧敏.生物學教學中研究型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探索[J].遺傳,2014,36(7):732-738.

[8]李雅軒,張飛雄,趙昕,等.利用網絡平臺輔助遺傳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遺傳,2010,32(4):393-396.

[9]邵曉明.網絡課程教學方法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09,4:37-39.

[10]張羽.生物教育專業《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遺傳,2008,30(2):246-250.

[11][美]比爾?佩爾茨著,郭譯.我的網上教學三原則[J].開放教育研究,2007,(1):30.

[12]張政.七年制醫學遺傳學網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4):321-323.

[13]羅培高.重視經典遺傳學知識體系構建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遺傳,2010,32(4):404-408.

[14]楊亞菁.以項目實踐為導向的課程層次化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6,15(1):186-187

[15]陳思銘,劉長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研究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113-1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甘肃省| 绥中县| 惠州市| 崇明县| 广灵县| 安阳县| 阳西县| 桐梓县| 榕江县| 河西区| 杭锦后旗| 成武县| 金阳县| 聂拉木县| 仲巴县| 体育| 武安市| 巴林右旗| 和平区| 长武县| 怀化市| 南乐县| 繁昌县| 左权县| 隆尧县| 那坡县| 驻马店市| 祁门县| 五河县| 青海省| 洮南市| 武安市| 汉川市| 界首市| 惠水县| 射阳县| 高安市| 大庆市| 嘉义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