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室衛生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月龍”為你整理了這篇開展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教活動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根據文件《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關于開展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教活動的通知》(國衛疾控精衛便函[2021]112號)要求,為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倡導全社會關注、支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我鎮緊緊圍繞“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的宣傳主題,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我鎮領導高度重視,制定世界精神衛生日宣教活動方案,要求衛健、教管等部門牽頭,動員學校、醫療機構、村(社區)等多方力量加強合作,利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共同創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創新科普宣教形式
(一)舉辦義診宣傳活動
在9月29日,聯合我鎮文明實踐中心,在東泊社區黨建長廊舉辦主題為“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大型義診活動。活動中,共派發了宣傳禮品120多份,宣傳折頁(含青春期、健康類等折頁)共200多張,懸掛橫幅1條,出動醫務人員10人,參加人員達200余人。
(二)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宣傳手段相結合,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在9月28日結合我鎮開展的健康教育巡講講座,選取第三小學、星辰學校,貼合主題,開展了兩場心理健康教育宣教講座,二是通過我鎮“中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在10月10日轉發來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合的【世界精神衛生日】“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為題的宣傳推文,并要求村(社區)進行轉發,推文閱讀量達100余次。
通過活動的開展,以世界精神衛生日為契機,推動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活動,大力宣傳和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進一步提高公眾對于精神疾病的關注,本次宣傳活動達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1.福建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師范大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師范生教學技能是其未來成為優秀教師和教育家所應具備的素養。通過對首屆福建省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方案設計過程的分析思考以及具體實施實踐,總結梳理出以綜合教學能力為導向的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方案,以期進一步優化教學技能競賽作為教育實踐模式,推動該模式廣泛實踐與推廣,切實提升當代師范生的教學綜合素質與培養質量。
關鍵詞 綜合教學能力;師范生;教學技能竟賽
在教師教育事業迎來新的挑戰與發展機遇期,形式多樣的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為進一步加強師范生培養的學習交流,各校逐漸將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教學技能競賽作為檢測師范生的培養質量重要途徑之一。筆者以2014年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的首屆福建省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的模式為例,旨在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對師資培養的需求,全面提升我省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水平,不斷夯實作為師范生應具備的教學實踐應用能力。
1綜合教學能力導向的內涵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基本能力主要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它作為教學教育信息傳遞的客觀規律而存在,任何知識學習都要轉化為這三種基本教學能力,才能達到真正教學要求。伴隨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媒介的迅速崛起,站在形勢變化發展的潮頭浪尖,當代師范生的綜合教學技能也應當涌現出不同的新型解讀方式,并隨之進一步發展為“對教材閱讀分析處理能力、教育教學知識綜合應變能力、教學材料選擇展示能力”。
2構建綜合教學能力導向型技能大賽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課程的實施,新時期下的新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應當全面構建以綜合教學能力為導向的新型教學實踐模式,逐步形成“以賽促變,以賽促訓,賽訓結合,完善技能”的科學競賽理念。
2.1外部環境:就業形勢促使比賽形式轉型
近幾年,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以進入快速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廣大師范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從師范生職業發展的角度進行考量,只有立足于夯實自身的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教學綜合素質,才能在與綜合性院校的非師范畢業生的殘酷就業競爭環境中站在決勝的制高點。不難發現,在各地的中小學招聘活動中,兼具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能力的師范畢業生最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2.2內在原因:固有弊端呼喚新型競賽模式
以師范生教學技能考量的覆蓋面為依據,目前國內的各項教學技能大賽大致可分為兩種競賽模式,分別是:單一考察型和綜合考察型競賽模式。
單一考察型賽制,即主辦方指定教材或范圍,由參賽選手自選比賽教學內容以及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需的教學輔助材料等。因此,在此類型競賽模式中,選手的教學設計內容可以提前準備好,比賽環節具有現場演說性質,注重考查學生教學技能表現力,而針對師范生內在的綜合素質上的關注度略顯不足。在此情況下,學生自身的能力考查被放在了第二位,指導教師團隊的綜合設計實力被置于首要位置。
單一考察型賽制的另一衍生模式具體表現為,主辦方在賽前劃定競賽的課題范圍供選手提前準備,但比賽的教學內容需要在現場抽題產生,不允許攜帶教學輔助材料。由于競賽方案設計中,適當增加了選手參賽課題的隨機性。因此,這種類型的競賽模式是對于單一考查型比賽方案的進一步改造。但實際操作層面上看,由于競賽的課題范圍較小,便于選手準備,因此參賽指導團隊的設計實力也是能否取得優異競賽成果的重要因素,對于參賽選手自身的能力考查力度仍舊十分薄弱。
綜合考察型賽制,即僅指定所使用的教材,且不對競賽教學內容進行范圍劃定,不允許攜帶教學輔助材料入場,并要求選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競賽要求。綜合考察型競賽模式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綜合教學能力為導向的教學實踐要求,對參賽選手的課堂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組織技能以及多樣化教學信息處理技能進行了綜合考量,使學生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質和才能,通過不斷挑戰、成就自我,以增加師范生的教學信心和成就感。
3綜合教學能力導向型師范生教學技能賽制的實踐探索
綜上所述,綜合教學能力導向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屬于綜合考察型競賽模式。通過對選手教學技能的全方位考核,進而對當今師范生在校的學習與實踐提供正確的教學導向。其競賽理念更側重于選手平時專業積累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主張“博觀而汲取,厚積而薄發。”
3.1積極提供多元化實踐空間,促進知識和技能均衡發展
以本屆福建省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為例,在準備參賽的過程中,這種以能力為導向的競賽模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參賽選手施展教學技能的積極性和實戰體驗,將課堂教學與教學實踐密切相連,最終切實達到促進參賽選手的教學綜合素質有效提升的競賽目的。競賽分為四個環節,分別為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制作,模擬上課與專家問答。競賽中關于教學設計的環節能體現選手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組織能力、教材的選擇與掌控能力以及一定的抗壓能力;賽前,由志愿者通知相應批次的參賽選手進入檢錄室核對考生信息,抽取參賽試題。抽題結束后,考生隨即進入備考室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及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全程充分發揮了考生對課程的自主解讀,創設課堂情境與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對參賽學生的模擬教學能力以及課堂預設水平給予了充分的考驗,這些能力的發揮恰恰是基于參賽選手平時在教學技能方面的點滴積累。選手的現場表現更為真實,因此教學技能比賽對于參賽選手的教學技能的還原度高。
3.2努力開拓多樣性實踐途徑,推動師范生專業培養實踐
由福建省教育廳主辦,我校教師教育學院承辦的首屆師范生技能大賽僅僅只是考量師范生教學綜合素質的一扇窗口,也必將成為我們今后不斷發展的良好基石,代表了福建省今后師范生培養的核心理念與基本方向。
在各省各校的師范生培養計劃中,針對所處不同階段的師范生的學習特點。低年級階段立足于基本教學操作能力與教師素質的生成。在此階段,各省各校可以積極舉辦“師范生素質拓展月”系列活動,包括考核范圍涉及普通話比賽、演講比賽、說課比賽、三筆競賽、課件制作、教具制作等多形式競賽活動;步入二、三年級之后,高校應在夯實教學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致力于初步形成學生的教學實踐與綜合測評能力。在鞏固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了解教師日常德育工作,熟練掌握班級管理技能。此外,師范生院校應積極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觀摩活動,特別是高品質教學技能比賽錄像的觀摩與評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科培養目標,學校應當積極組織相應的教學技能競賽,為檢驗和提升師范生從教技能、綜合素質提供有效途徑,充分發揮師范專業的功能和價值,進一步提升該群體的社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趙昌木.論教師成長[J].外國教育研究,2001(5):16-18.
[3]張波,季素月.課改背景下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內涵探究及培訓模式建構[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3):33-36.
[4]朱鑫.高校師范生競賽工作研究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2(11):1.
[5]張斌.開展免費師范生職業教育與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師,2011(13):11-14.
[6]李妙蘭.基于就業導向的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5):101-104.
關鍵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生態環境
一、引言
生態環境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或作用的總和。1932年,美國教育學者沃勒出版了《教學社會學》一書,在書中提出“課堂生態學”這個概念;在以后的幾十年間,人們相繼在這個范圍進行了很多相關研究。本文以我校的小環境為樣本進行研究,擬對海滄實驗中學班級生態進行初步探討,以期建設生態化的課堂。
二、課題的研究內容及意義
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于學生健康的發展。無論是在生態環境還是文化環境方面,社會、學校、教師都應注重班級環境建設,但在實踐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困惑和問題。目前有關中學班級生態環境的研究也很多,我們試著以我校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三、課題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知網、圖書資源查詢等方法,了解課題的研究情況,明確課題的必要性及研究方向。
2.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來調查、比較學生和隨機人群對該課題相關內容的了解情況和差異度等。
3.實驗法
通過監測儀器如測距儀、照度計等,對海滄實驗中學不同樓層、朝向,選擇三間教室進行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題研究成果
1.我校班級生態環境調查問卷
首先在我校初、高中分校區調查學生和教師對班級生態環境的認知程度。我們海滄實驗中學是一所完中,初中部作為老校區緊鄰集市為海滄居民生活鬧市區,而且設施陳舊;高中部為2009年新建投入使用,地處廈門最美道路海滄大道邊上,傍山面海,占地面積廣闊。
2.海滄實驗中學教學環境衛生監測報告
為了獲得我校各項教學環境指標更加全面、真實確切的數據,2013年9月中旬,我們特邀海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來我校進行實地監測。監測對象是位于海滄大道的高中部。
(1)監測內容和依據
教室衛生監測,包含建筑設備、采光照明和課桌椅衛生三方面內容,具體監測指標為教室人均面積、照明等。
檢測依據《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2011)、《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GB7793―2010)和《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進行監測。
(2)評價標準
根據《學校衛生監督綜合評價》和《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監測評價計分表》進行綜合評價和計分,其中教學環境衛生部分分值為60分,各監測分項實際得分達到相應標準分的60%及以上者,判為分項合格。
3.監測結果與分析
(1)監測結果
(2)結果分析
從監測結果看教室人均面積、教室照明、教室采光等符合衛生標準,課桌椅分配符合率不符合衛生標準。
從監測結果看教室人均面積、教室采光、微小氣候、環境噪聲衛生符合率均為100%;黑板衛生指標符合率為80%;教室照明衛生指標符合率為80%;課桌椅分配符合率為50%。
在課桌椅分配符合率方面:共抽查30名學生,但是課桌椅與身高符合率為50%。
在教室照明衛生管理方面:未安裝控照式燈具;在黑板衛生要求上:黑板與講臺面的垂直距離不符合衛生標準。
4.建議
(1)教室照明
盡可能安裝控照式燈具,以減少產生眩光;改善黑板燈管,使黑板照度符合衛生要求。
(2)黑板
加大黑板下緣與講臺面的垂直距離,減輕學生的視力疲勞。
(3)課桌椅
學校要按照要求配備課桌椅,對課桌椅及時進行調節,使其與學生身高相匹配,以確保學生良好的坐姿。
5.現狀及探析
(1)教室人多地少
我們在對課題的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我校在建設班級生態環境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就是班級人數普遍較多。其次,我校初中部由于是老校,各種配套設施比較落后;班級由于面積小,幾乎所有的班級都沒有空余的位置搞班級綠化……
(2)噪音污染
初中部由于地處海滄居民鬧市區,旁邊是號稱“海滄八市”的石塘村菜市場和海六路集市……這些都對初中部的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高中部由于地處較為僻靜的地方,但也有一個不容小覷的現象――高中部的教師使用便攜式擴音器的人很多,那么會不會影響學生的聽力呢?查閱資料我們發現只要正確使用還是利大于弊的。
(3)粉塵污染――粉筆灰
從我們所做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師生都公認粉筆灰是班級的首要污染源。大眾都普遍認為現在的教育設施和儀器非常先進,恰恰是粉筆灰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本研究過程得到了海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測科的大力協助,同時我們也參考了知網上一些相關研究的進展,這篇調查報告是他們和我們小組成員集體智慧的結晶,課題即將結題,在此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1.召開班會,師生共同討論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班級衛生管理制度》等。
2.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打掃易,保持難,這是衛生工作的常識。所以要搞好衛生工作,必須從源頭著手,即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養成愛衛生的良好習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養成教育。為養成學生的衛生習慣,充分利用櫥窗、黑板報、晨會等各種陣地,開展衛生教育,號召廣大學生自覺遵守衛生制度,自覺養成衛生習慣,人人爭做文明學生。
3.實行衛生崗位責任制,搞好校園環境衛生,營造健康優美的育人環境。
(1)劃分衛生包干區,責任落實到人,值日生分為四個組,每個人干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教室衛生,掃地、拖地四個人,擦窗臺一個人,排桌子、抬水、倒垃圾、打掃走廊各一人。衛生區是男廁所和垃圾車所在的部分校園,面積較大,教育學生不怕臟、不怕累,值日生廁所5人,地面3人,分工合作,每天及時打掃,隨時撿拾。每天早上,7點30到校,7點45干完回教室;每天中午1點30到校,1點45干完回教室,干完后組長檢查效果,每天記錄,班會時間進行總結,獎優罰劣,形成良好風氣。
(2)制定“人人參與保潔”衛生責任區,每周一大掃,保持校園環境潔美觀,教室衛生責任落實到人,要求做到整潔美觀教室窗明幾凈。
(3)繼續做好班級綠化美化,學生認養綠色植物,美化教室環境。
(5)衛生檢查辦法:實行衛生班長負責制,每天記錄各組值日情況,是不是按時完成,干的是不是干凈,班會時間進行評比,進行督促,形成組組爭優秀的風氣。課間及時到位打掃,保持較室內和衛生區的潔凈。教育學生不亂丟亂扔,主動撿起每一片紙,形成人人講衛生的良好局面。每周一在班會上公布衛生檢查情況。
4.綠化校園,美化環境。要教育學生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壇等風景建筑設施。
6.要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正確的世界觀,還要注意營養,加強體格鍛煉,保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各類學校共35所,其中職業高中及高中7所、初中3所 ,小學25所。
二、開展抽檢工作情況
按照全區抽檢工作安排,本次共隨機抽檢學校抽檢7所,任務完成率和完結率均為100%。
此次學校雙隨機監測項目包括采光系數等10個項目。結果顯示:所抽檢學校窗地面積比均合格;采光系數、黑板均勻度和教室人均面積有6所合格;教室噪聲和課桌均勻度2所合格;人工照明、室內反射比、和黑板照度各單位單位均不合格;課桌面照度有3所學校不合格。
檢測結果情況分析:從檢測結果看,賀蘭縣學校教室的采光照明情況極其令人擔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部門在新建、改建和擴建學校時,未征求衛生健康部門意見和建議,導致教室采光達不到學校衛生標準。二是學校經費投入不足,不能對課桌椅和照明設施及時改善。
結合近兩年學校雙隨機監測結果,我所將檢測結果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各被抽檢單位進行了通報,縣教育局和各學校已經在逐步加大投入,更換課桌椅和改善教室照明設施。目前,各單位均已落實整改措施。近期,賀蘭縣衛生健康局聯合教育行政部門召開了全縣中小學生常見病(含近視)防治推進會,會議中,衛生監督所通報了“雙隨機”采光照明檢測情況,并要求各學校切實履行職責,改善教室采光照明,有效控制學生近視的發病。
下一步,賀蘭縣衛生部門將加大與相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的溝通與協作,爭取在建設階段盡早介入開展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根據學生近視發病率調查,加大對青少年近視防控日常監督和教學環境監測力度,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工作,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健康的氛圍,使我縣青少年近視干預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