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固定資產投資決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固定資產投資是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一項經濟活動,也就是說固定資產的投資和建造是固定資產的再生產活動。固定資產的再生產過程包括固定資產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主要手段。隨著現代物流業的迅猛發展,運輸設備的投資決策與管理越來越成為管理層關注的焦點。由于石油資源易燃、易爆、易揮發等特點,對于油品運輸設備的投資決策與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與管理
1.1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決策,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綜合了投資決策的基本程序、整個投資決策過程中各種不同的評價方法以及決策的不確定性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提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評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決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執行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再評價。
1.2 固定資產投資的分類
(1)按照投資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類。可以把固定資產的投資分為新建企業投資、簡單再生產投資和擴大再生產投資。其中新建企業投資指的是為了一個新企業建立生產、經營、生活條件所進行的投資;簡單再生產投資是指為了更新生產經營中已經老化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所進行的投資。擴大再生產投資是指為了擴大企業現有的生產經營規模而進行的投資。
(2)按照對企業前景的影響進行分類。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分成戰術性投資和戰略性投資兩大類。所謂戰術性投資是指不牽涉整個企業前景或對企業前景影響甚小的投資。所謂戰略性投資是指對企業的全局有著重大影響的投資。
(3)按照投資項目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可以分成兩大類:相關性投資和非相關性投資。非相關性投資是指:如果采納或放棄某一項目并不顯著地影響另一項目的投資,則可以說這兩個項目在經濟上是不相關的;相反如果采納或放棄某個投資項目,可以顯著地影響到另外一個投資項目,那么這兩個項目在經濟上則是相關的。
1.3 固定資產投資的特點
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回收時間較長、變現能力較差、資金占用數量相對穩定、實物形態與價值形態可以分離以及投資次數相對較少等特點。
1.4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需要考慮的因素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除了要考慮其財務上的可行性之外,還應當考慮市場因素,比如當前的市場周期、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力資源,投資后的管理、成本等。總的來說即需要考慮投資的風險與報酬。
2 油田運輸設備的特殊性
由于石油資源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等特點,在石油資源的運輸過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帶來損失甚至滅絕性的危險。正是由于托運物的這些特殊性,決定了油田運輸設備的特殊性。油田運輸設備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必須選用防爆型的運輸設備。②必須具有滿足使用環境要求的防腐性能。環境中腐蝕性物質不僅會影響石油的質量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防爆隱患。③必須滿足相應的戶外等環境條件要求。④必須具有滿足較長周期的免維護或少維護的高可靠性要求。⑤為了滿足發展需要,對油田運輸設備還提出了高電壓、大容量、高效率、節能源和環保型的要求。
3 油田運輸設備投資決策與管理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油田運輸也開始從設備老化、包袱重、經營困難等的落后形態向現代物流發展。物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汽車運輸投入受資金限制較小;個體、集體、合資、外資等運輸公司為油田運輸提供了較為優越的條件。而這又進一步加大了油田運輸業的競爭。與其他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一樣,油田運輸設備的投資決策與管理也需要考慮該項投資的可行性、風險與報酬因素。只是不同的是,為了能夠保證運輸質量,在油田運輸設備的管理中需要定期進行維修檢測。下面舉個例子加以說明:
假設考慮投入一輛新款運油車,噸位12.9噸、容量18立方米,原值28.55萬元、折舊年限(油田)6年、年折舊額(按無殘值)4.76萬元,五年內分別可帶來現金流入為20萬元、20萬元、18萬元、15萬元、10萬元、8萬元。年利率按6%。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1)不考慮每年維修報檢情況下(單位:萬元)
(2)考慮到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維修報檢費用(單位:萬元)
在這個簡單的假設前提下,考慮維修報檢費用與不考慮維修報檢費用兩種情況下的凈現值相差很大。事實上,基于石油的特殊性,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當考慮到維修報檢費用。另外,在實務中我們還應當考慮折現率的影響。
油田運輸設備需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從油田物流的角度來考慮,主要以運油車輛為例,對于油田物流的發展有以下幾點建議:
(1)開展全員規范化維修活動。在工作中,司機作為車輛的操作者和直接的設備管理員,發揮其工作的主動性,是提高車輛技術狀況的最好途徑。開展全員規范化生產維修活動就是要達到以設備為手段、創造技術服務的最佳效益。其做法主要有:在全體員工中開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活動;工段崗位的工人每天對工作場地進行整理、清潔;司機對所駕駛的車輛在執行出車前、行車中的檢查中也要及時進行整理、清潔工作。
(2)對運輸設備認真進行回場檢查、月度檢查、季度檢查工作。對于油田運輸設備實行公司全員規范化生產維修的預防手段:通過駕駛員、公司專職人員對車輛的日常維修、點檢等預防手段對車輛的性能狀態進行檢查,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預防和防止設備發生技術故障。對于檢查出的大問題及時反饋到公司全員規范化維修小組,全員規范化維修小組再根據車輛具體問題來制定車輛修復方案和設備管理措施以督促實施部門(保養工段和外協修理單位)及時修復解決。
(3)規范化修理,提高工段修理質量。通過對車輛的強制進檢,并采取外部督導隊檢查,極大地提高了車輛技術狀況。
(4)完善車輛手續辦理。①新車入戶手續。在決定了對一項運輸設備的投資以后,為了使車輛及早地投入使用,應當積極辦理新車入戶等手續。②辦理市政部門運輸管理處的資質檢查和辦理企業資質申請。③辦理車輛報廢手續。隨著新車的增加,原有車輛必然會到報廢年限,對于通過檢測顯示車輛技術狀況差的車輛應當予以停用、報廢。④及時、合理的部署車輛審驗工作。⑤辦理車輛保險。對于車輛保險的辦理,應當結合歷次投保的經驗和車輛索賠的結果,提前對車輛保險進行預算管理,并多次與保險公司協商,結合車輛的運行、性質、車狀等特點在投保統一的前提下再購買特殊險,以降低風險。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與管理歷來是管理人員關注的焦點,隨著企業現代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又加之油田運輸設備的特殊性,對于油田運輸設備的投資決策與管理也相應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需要我們針對特殊問題進行特殊處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固定資產投資 證券投資 決策方法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 Markowitz)于20世紀50
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 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2.從經濟租金和有效資本市場假說的角度來看。
對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 主要有三個財務指標[即凈現值(NPV) 、內含報酬率(IRR) 和靜態投資回收期]及敏感性分析。無論財務指標還是敏感性分析,其結果的計算都必須依賴于所投資項目未來現金凈流量的預測和計算, 因此所投資項目未來現金凈流量的計算是正確做出財務決策的第一步。實務中投資項目的發展階段分為建設期、營運期和終結期三個階段,因此項目未來凈現金流量也相應的劃分為初始現金凈流量、營業現金凈流量和終結現金凈流量。由于每個階段引起現金流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不同, 因此對相應基礎財務數據的采集和計算必須區別對待并且要考慮階段之間基礎財務數據的聯系:
(1) 初始現金凈流量的產生主要歸因于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購入成本、建造成本、運輸成本和安裝成本等) 和流動資產投資(即占用在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流動資產上的資金) 。(2) 營業現金凈流量的產生主要歸因于項目投產后在其壽命周期內通過正常生產經營獲得的凈現金流量, 涉及基礎財務數據主要包括銷售收入、經營成本和費用以及相關稅金等;在實務中, 往往預測項目該階段未來5~10 年的現金凈流量, 對超過10 年的現金凈流量預測將進行特殊處理(如保持為一恒定量或按某一固定比率持續增長) 。(3) 終結現金凈流量的產生主要歸因于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或變價收入以及占用在各種流動資產上的資金回收等。
二、電子表格對財務決策所需財務數據的歸類及其相應電子表格間的邏輯關系
投資項目財務評價所涉及的基礎財務數據比較復雜, 因此必須對其基礎財務數據進行適當歸類才能保證投資項目未來現金凈流量計算、三個主要財務指標計算的準確和高效,從而達到財務決策的目的。基于上述考慮,利用電子表格對上述財務數據進行歸類:包括1個工作簿以及其中的13 個工作表,這13 個工作表分別是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流動資金估算表、投資計劃和資金籌措表、借款還本付息表、固定資產折舊費計算表、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攤銷表、產品銷售收入及稅金估算表、總成本費用估算表、損益表、現金凈流量表、現金凈流量表1(固定投資+5%) 、現金凈流量表2(銷售收入-5%) 、現金凈流量表3(經營成本+5%) 。
以某具體投資項目為例,13 個工作表所采集的財務數據及其功能如下:
(1) 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主要采集項目建設期有關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財務數據,其內容如表1所示,同時該工作表數據計算的結果也是項目融資額度確定的主要依據。
(2) 流動資金估算表:主要采集項目建設期即將結束、經營期即將開始所需的流動資金額度, 是初始現金凈流量的主要構成部分,其額度確定一般采用詳細估算法,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
(3) 投資計劃和資金籌措表:采集建設期各個時間點上初始現金凈流量的發生額以及營業期前幾年的流動資金發生額, 同時該表直接體現項目投資者根據投資總額和投資進度安排而制定的融資計劃(包括融資來源和融資方式), 具體內容如表3所示。
(4) 借款還本付息表:采集債務性籌資利息引發的資本化借款費用和財務費用,財務費用是營運期主要的費用來源,同時提供還款資金來源和計劃, 防范投資方發生財務風險, 具體內容如表4 所示。
(5) 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表:采集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是營運期主要的費用來源,也是償還借款本金的主要來源,計算方法如表5所示。
(6) 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攤銷表:采集遞延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 是營運期主要的費用來源, 也是償還借款本金的主生的銷售收入,是營業現金凈流量的直接來源,也是投資方必須進要來源,計算方法如表6所示。
(7) 產品銷售收入及稅金估算表:采集投資項目營運期所產控制環節,同時還提供由于銷售行為而發生的相關稅金,具體內容如表7所示。
(8) 總成本費用估算表:采集營運期伴隨銷售發生而配比的主營業務成本以及三大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為最終正確預測營業現金凈流量奠定基礎,所包含內容如表8所示。
(9) 損益表: 采集營運期各個時間點上發生的全部銷售收入以及相應的全部成本、費用和稅金, 并計算出相應的凈利潤,因此是營業現金凈流量計算的基礎, 所包含內容如表9 所示。
(10) 現金凈流量表:采集項目建設期、營運期和終結期的現金凈流量, 是投資項目財務決策所需要的直接財務數據, 也是計算三個重要財務指標的直接依據, 該工作表是投資項目財務決策中最重要的一張表, 因此可利用該表中的現金凈流量數據和電子表格提供的財務函數(IRR 、NPV) 直接計算內含報酬率和凈現值,其內容如表10 所示。
(11) 其余三個工作表:這三張表采集的財務數據與功能與表10 完全相同, 只是考慮當投資項目分別出現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5% 、銷售收入下降5% 、經營成本增加5% 三種情況時對項目三個主要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 即其功能是進行項目敏感性分析。
上述13 個工作表之間的財務數據不是獨立存在的, 它們之間有著嚴密的數據傳遞和層次關系, 其中現金流量表(包括三張敏感性分析的現金流量表) 是所有工作表中的核心, 其余工作表將為這張核心工作表提供基礎財務數據。上述表1~10 中帶有陰影部分的數據就是工作表之間相互關聯和聯動的主要財務數據,其具體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三、電子表格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財務決策應注意的問題
上述項目財務決策評價模型為財務評價人員提供了一般的思路,但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所涉及的工作表及其工作表中的具體內容可以根據具體項目進行調整, 不必拘泥于本文所闡述的工作表, 但是本文所述工作表及其工作表中的內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必須建立財務數據之間清晰的邏輯關系,并且能夠利用Excel 實現這種邏輯關系, 這是本模型計算財務決策指標和相應敏感性分析的重要前提, 否則只是一些沒有關聯關系財務數據的羅列,失去實際意義。
由于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是基于未來的, 所以事先所確定的一些假設或者假定發生變化時, 相應的基礎財務數據就會發生變化,最終影響項目財務評價指標,因此本文所闡述的模型就是利用了電子表格強大的數據超級連接功能和數據之間清晰的邏輯關系,使得數據在工作表之間準確、高效的傳遞和聯動, 最終使得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快速、有效地為投資方決策層提供各種情況下的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狀況,減少項目投資風險。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2.從經濟租金和有效資本市場假說的角度來看。
經濟發展與能源、科技、投資等均具有較為復雜的相互依存關系。趙進文、范繼濤研究發現,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明顯的內在結構依從關系,當GDP增長率不超過1804%時,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具有相對穩定性[1];反之,能源消費對于經濟發展同樣存在較大影響。鄢瓊偉、陳浩的研究表明,GDP、能源消費與中國GDP總量之間存在顯著的協整關系,同時長期能源消費對GDP存在單向因果關系。[2]Kais和Sami對全球58個國家的數據進行了研究,也證實了經濟和能源消費的這種相互依存關系。[3]科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要素,是中國傳統生產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式發展的核心動力,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是當前經濟轉型的主要任務。[4]唐未兵、傅元海研究了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集約化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科技創新對于經濟增長集約化水平具有正面作用,且這種正面作用隨時間不斷變化。[5]科技對經濟發展同樣具有區域差異。范柏乃等的研究表明,財政科技投入、RD經費投入、RD人員投入等因素對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差異較大。[6]在當前投資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地方政府投資行為對中國GDP增長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7],對能源消耗同樣具有較大影響。彭昱研究表明,政府在能源相關產業的投資能夠顯著降低能源消費強度,尤其在制造業中的能源相關固定資產投資,效果更為明顯[8]。Lus Augusto Barbosa Cortez等的研究[9]證實了彭昱的觀點,巴西政府的投資決策同樣對巴西的能源消費產生了長期的影響,不同之處在于巴西的投資主要傾向于能源消費中的科技發展。上述研究主要涉及經濟、能源、科技、投資等不同指標的相互關系,能夠為政府投資決策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但對于能源消費、經濟發展等多種目標下投資決策的實現路徑并未涉及。在多種約束目標下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的研究中,Yongbin Zhu、Zheng Wang研究了碳排放預算下的經濟增長和排放控制的最優路徑,提出了科技發展投資的合理路徑[10];朱永彬等以研發投資為減排手段,構建了最優經濟增長和碳排放強度目標約束下的最優控制模型,提出了在減排目標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目標下的最優研發投資路徑及經濟平穩增長路線[11];潘見獨等通過建立二階隨機模型,研究了制造業企業面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不確定性時的減排科技最優投資路徑和最優碳排放權交易量[12];Bosetti等在對能源技術細分的基礎上,探討了溫室氣體排放約束目標下的能源投資和RD投資決策問題[13]。
多種約束目標下投資決策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方面的投資決策優化問題,即針對經濟、環境約束下的科技發展投資,未涉及不同種類投資間的相互替代關系,本文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和能源結構約束,以科技、能源、固定資產投資等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首先構建科技發展、非化石能源生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模型,在此基礎上研究科技發展投資、非化石能源生產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投資決策問題,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結構約束和經濟發展目標下的科技發展投資、非化石能源生產投資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政府投資決策的建議。
二、模型的建立
(一)科技發展水平評價方法
由于科技水平是GDP的主要影響指標之一,也是本研究中生產函數的自變量之一,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
法對中國歷年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進而將評價結果T(t)標準化值應用到生產函數中。科技發展水平評價具體步驟如下:
一是科技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科技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采用章穗等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14],該體系包括科技產出、科技投入、科技對經濟的影響、科技對社會的影響4類一級指標和24項二級指標。
二是利用因子分析法對中國歷年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價。上述24項指標間是否存在相關性難以做出判斷,本文選用因子分析法進行評價,獲得中國科技發展水平歷年評價結果,記為T(t)。
三是標準化處理,獲得科技發展水平評價值。由于科技發展水平評價體系需要對數處理,因此選用的標準化方法為:T*(t)=T(t)/min{T(t)}。
(二)生產函數構建與協整檢驗
三、中國科技發展與非化石能源生產的投資決策問題分析
(一)相關參數核算
根據數據的可得性,模型選擇2014年作為初始時刻,2020年為終端時刻,即設t0=0,tf=6。模型初始時刻和終端時刻固定,各變量均以2014年值作為初始條件,以2020年值作為終端條件,其中K(t)、I(t)、IB(t)、u(t)和v(t)根據相關約束條件確定,若無相關約束,則為終端自由變量。
在模型有關參數的測算過程中,有關價格的變量均以1978年不變價格進行處理。首先采用19952014年科技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各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進行因子分析,樣本的KMO檢驗值為079107,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共獲得5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378%,根據因子載荷矩陣計算各年度科技水平評價值T(t),標準化后為T*(t)。采用19952014年GDP數據和能源消費總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計算lnG(t)-lnT*(t)和lnE(t)。資本存量K(t)采用永續盤存法核算,有關K(t)的測算采用徐杰等人的方法[17],其中折舊率K=884%,1995年的資本存量為32 0649億元(1978年不變價格),采用歷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計算lnK(t)。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見表1。表1顯示,各項數據的原序列和一階差分均不平穩,二階差分平穩,即滿足I(2)。
比較logL、LR、FPE、AIC、SC和HQ準則推薦結果,取JohansenJuselius協整檢驗的原VAR模型滯后階數為2,因此協整檢驗的滯后階數為1,JohansenJuselius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無約束協整秩檢驗和極大特征根協整檢驗都在5%顯著水平下存在一個協整方程,同時可知均衡關系式為:
資本存量I(t)、IB(t)均采用永續盤存法核算,科技資本折舊率及資本存量采用楊林濤等人的估算方法[18],其中科技資本折舊率為Ii=10%,科技資本存量(1995年)為4132億元(折算為1978年價格),根據式(22)中常數值及科技水平評價值計算A(t),利用線性回歸方法可獲得g和g0。非化石能源產業投資考慮水電、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潮汐的年度投資情況(數據來源于《中國電力年鑒》),折舊率采用翁宏標等人的核算結果[19]中的電力行業折舊率(20002007年平均值,619%),利用線性回歸方法可獲得gB和gB0的值。消費能源全部為化石能源時經濟的損失率q參考于渤等人的核算結果[20],取q=29%。最終測算的各參數值見表3。
(二)能源結構和經濟發展約束分析
在能源控制約束中,中國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作為《十三五規劃》重點之一,同時《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控制在15%左右,在經濟發展約束中,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759966億元,1978年不變價格)翻一番,因此可以構建模型的約束條件:
四、結果分析
在中國能源消費總量48億噸標煤的控制目標下,根據式(26)、(27)繪制的中國能源消費變化軌跡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在20152020年將以年均9000萬噸標煤的速度增長,化石能源消費量也保持增長趨勢,年均增長4846萬噸標煤,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4%,2020年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408372萬噸標煤,因此在煤炭消費占比大幅下降的需求形勢下,中國化石能源供應仍將面臨較大的壓力。
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在2020年要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5%,根據式(26)繪制的變化軌跡見圖2。由圖2可知,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將從2014年的47840萬噸標煤(占比112%)達到2020年的71950萬噸(占比15%),因此中國非化石能源生產只有保持年均4019萬噸標煤的增長或年均704%的復合增長率,才能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比15%的目標。
在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15%的約束下,根據式(30)繪制2015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生產投資規模圖,見圖3(2014年為不變價格)。由圖3可知,2015年非化石能源生產投資額應達到5181億元(3197億元,2014年價格),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生產投資額度應達到7723億元(4765億元,2014年價格),20152020年應至少保持年均559億元(345億元,2014年價格)的非化石能源生產投資增幅,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98%。
已知的前提下,科技發展投資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共同影響著經濟的增長水平。根據式(31)繪制的科技發展投資決策路徑見圖4。當201520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保持2014年水平8023%時(a=0),中國科技發展投資應保持年均1727億元(10654億元,2014年價格)的增長,2020年才能達到28148億元(173694億元,2014年價格),年均復合增長率應達到794%。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逐年提升1%,即到20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要達到8623%,中國科技發展投資(a=+001)保持年均1523億元(9397億元,2014年價格)的增長,在2020年才能達到26926億元(166153億元,2014年價格),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15%;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逐年提升2%時,中國科技發展投資(a=+002)保持年均增幅1331億元(8213億元,2014年價格)的增長,2020年才能達到25775億元(159051億元,2014年價格),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8%。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逐年降低1%,即到20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達到7423%,中國科技發展投資(a=-001)保持年均1944億元(11993億元,2014年價格)的增長,2020年才能達到2945億元(181728億元,2014年價格),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76%;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逐年降低2%時,中國科技發展投資(a=-002)至2020年需達到3084億元(190306億元,2014年價格),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61%。
在經濟發展目標約束下,科技發展投資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具有明顯的替代關系,如圖5所示。適當降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同時提高科技發展投資額度;或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同時降低科技發展投資額度,均能實現經濟發展目標。科技發展投資提升具有較高的邊際效用,科技發展投資的邊際效用雖呈現緩慢降低趨勢,但趨勢并不明顯,因此從中國目前較高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來看,努力提升科技發展投資,適當降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是較為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