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骨科固定折斷率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臨床治療所用的石膏均是從天然石膏石中煅制出的,因其將部分結晶水脫去而呈現出末狀。在繃帶上均勻撒上白色粉末狀的石膏,之后再將繃帶卷起以備后用,這種帶石膏的繃帶沾水之后會形成結晶狀石膏而變硬,進而起到固定的功效。近年來,臨床上也廣泛應用通過化工原料制造出的石膏代用品[2]。
用石膏固定的特點主要是可以塑形,且具有可靠的固定作用,方便搬動與護理,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外固定手段。特別是在關節的固定方面,是夾板無法比擬的,石膏可以依照需求將關節在某一位置固定,但它也存在一定缺陷,如石膏較易斷裂,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浪費了襯墊、繃帶及石膏等在石膏固定時使用的材料,所以,骨科醫護人員應格外注意石膏的固定效果及對石膏折裂的預防[3]。
通常情況下,石膏自浸濕至硬固定型需要10~20min,若水溫較熱,石膏就會較快定型干固,若水溫較涼則速度慢。經研究發現,用冷水浸泡石膏,不但會使患者感覺濕冷,使舒適度下降,其硬固時間約需要30min,延長了硬固時間,患者難以保持同一體位,容易在關節位置形成角剪力,使其先期就存在石膏折裂隱患。石膏固定時的溫度在夏天約32~34℃為宜,而冬天約35~37℃為宜,用此種水溫浸泡石膏,其固定時間為10min左右,不僅確保急診護士為患者完成石膏的固定操作,還可確保完成石膏塑形,所以,依照不同氣溫,冬夏浸泡石膏所用的水溫也不同,恰當的水溫可使骨科急診的石膏固定折斷率有所下降,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折斷率明顯降低(P<0.05)。
石膏具有成本低且容易成型等特點,然而在其成型后就無法再次修正,容易潮解、斷裂。在浸泡石膏時所用的水量對石膏固定折斷率也存在一定的影響,水量過多,石膏可被充分浸泡,但會使石膏粉過多流失,無法確保石膏在硬化后對傷肢的支撐;而水量過少,就無法使石膏粉得到充分水解,從而影響了石膏的固定效果。依照石膏的類型,用50cm內徑的面盆,用4000或5000ml的水量浸泡石膏為佳,觀察組的石膏折斷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此外,也有臨床實踐指出,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文化程度以及固定類型等因素對石膏固定折斷率都會產生影響,要針對相關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預護理,以降低石膏折斷率。
本文作者:黃家良楊葉鋒梁樹威林樹體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