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1篇

編者按: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表揚,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下面讓我們共同閱讀這篇你所認為的正確表揚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表揚,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這點我深表贊同。

動態黑色音符

“寶貝,你真棒!”,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家長表揚孩子的一句話。

誠然,不可否認,表揚孩子,是促使孩子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但表揚的方式必須要注意,若方式不對,則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那么到底如何正確的肯定與認可孩子呢?

表揚孩子時,不要老是說: “你是最棒的”

一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學,快到校門口時,便看見有個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蹲著對孩子說,“你知道嗎,你是最棒的!”,說完還對孩子打了個“V”的手勢,只不過她說話的聲音特別大,路過的家長幾乎都能聽到。

大部分家長會一遍遍的告訴孩子:

“你太厲害了!”

“你真的太聰明了!”

“你實在太優秀了!”

聽起來像是喊口號,內容重復不斷的在孩子耳邊回響。

孩子入學前,我曾經給他報了一個情商類的課程,其中有一堂課里,講的是關于如何表揚孩子。

課程中,老師一再提到:表揚要具體,不能只表揚結果,要表揚過程。

比如,你可以說:

“我剛才看你做作業很認真,這道題這么做,思路很獨特”,

“你搭的積木很漂亮,你的小手很能干”,

“你心地善良,很愿意幫助別人”。

而不是一味的說,“你是最棒的!”,這樣的表揚太過于籠統。

那是我第一次聽說表揚還有這么多套路。

為什么要表揚孩子?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反復研究了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通過對紐約近20所學校長期研究發現,在多輪不同形式的測試后,得出一個令德韋克出乎意料的結果:

那些在實驗中被稱贊努力的孩子,他們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被稱贊為聰明的孩子,則會忽略努力的重要性,因為努力就等于承認自己不夠聰明,但是一旦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會顯得束手無策。

我們為什么要鼓勵或是夸獎孩子?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處于迷茫中的孩子找回自信、勇氣,突破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采用鼓勵式的表揚,扭轉錯誤的觀念,才能帶來正面的教育效應,因為,它是教育的根本原則和方法

鼓勵式表揚,孩子自信優秀

每一個自信,優秀的孩子,身后必定有一個懂得通過鼓勵孩子努力奮進的父母。

去年比較火的一個泰國廣告片,《每天努力一點點》,讓很多人備受感動。這位媽媽展現了“鼓勵”的驚人力量。

短片里,足球場上,孩子的實力和表現都差強人意:頂球失敗、射門不準。不過,孩子的媽媽一直在下面鼓勵他:

“再努力一點點,只要超過前面的那一個人就好!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就可以了。”

這位媽媽從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也很少責怪自己的孩子,她始終堅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行!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為自己的樣子。”

這位媽媽做到了,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力的鼓勵,它讓孩子堅信:

未來,你一定會成為你想要的自己!

怎樣有效表揚孩子?

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多表揚、鼓勵孩子,但卻發現收效甚微,是不是表揚不得要領呢?

其實,表揚是一門藝術,如何讓你的表揚更有效,這兒給你分享4點:

1.表揚努力,不要表揚聰明

我個人是很不喜歡別人夸我孩子聰明的,因為孩子的智商在出生后已經固定,不會由于別人一句話就改變他的智商,這顯然是一句廉價的恭維。

聰明不聰明,孩子決定不了,而努力勤奮卻是孩子自己的行為和意愿可以控制的,當我們稱贊孩子努力時,其實是想讓他繼續保持或做出更好的行為。更多關注做事過程中那些可以改變的因素,比如孩子努力勤奮的程度,嚴謹治學的態度,而不要總是只關注事情的結果。

2.表揚要具體,不能空泛

比如,在孩子完成作業這件事上,若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書寫工整且全對,我會這么對他說,“孩子,你今天的作業寫得這么工整,你寫的時候肯定特別認真,而且還沒有錯誤,說明你仔細審了題,最難得的是,你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作業,效率很高,你真的很會學習!”

這樣的鼓勵,遠比空洞的表揚,如:“你做得太棒了”要來得實際的多,最重要的是,還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表揚孩子時,越具體就越能給孩子明確奮斗的方向,這對他的成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表揚要真誠,要多創造機會來贊賞孩子

我的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搞體能訓練時,由于年齡小,總有些動作出錯,老師從未發現并表揚過他,我找過老師,希望他多鼓勵鼓勵孩子,但收效甚微,老師根本沒有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那段時間里,我便時刻告訴孩子,“老師鼓勵你在家認真練習,你的動作比上一節動作更加到位,而且你還能連續跳繩80個,其他孩子都做不到,老師說你很賣力。“

后來,到了二年級,孩子的體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且還成了班里的體育優秀生。

4.孩子失敗時,要給予孩子鼓勵

我給兒子報了個主持人班,參加結課考試時,他畏縮不前,就是不肯上臺,最后勉強上去,卻說得磕磕巴巴,根本沒有發揮出平時應有的水平。

一般的家長肯定是去奚落一頓:”你怎么搞得,昨天在家試講很好,今天在臺上怎么這么糟糕?“

其實,人在失敗的時候,內心是很脆弱的,成人都是如此,更何況一個孩子呢?

我沒有直接批評孩子,而是從孩子平常不完美表現的背后,找到了不足點,并以此來鼓勵孩子,比如,我會告訴他,“孩子,你已經彈得很好了,上臺時,放松,不要緊張,把它看成一次日常訓練就好了。“ 接著我會告訴他一些臨場小技巧及給他多在公共場合表演的機會。

不要總是批評孩子,這會使他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喪失自信心,不利于未來人格的培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曾指出: ”渴望被人賞識是人類最基本的天性。“

而對于孩子來說,真正的賞識教育應該是,我們能認清孩子的優缺點,通過“正向激勵”放大其優點,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和自主意識。

這種是一種以表揚為主的正向激勵。

如果你經常表揚孩子,就意味著你贏得了教育上的主動權。對于每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愿望,相比大人來說,要來得強烈得多。

但要記住,給孩子多一些具體的鼓勵,少一些定性的表揚,別讓孩子被“表揚“綁架……

公眾號:小學寫作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2篇

    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并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于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么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只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干凈,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后,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3篇

【關鍵詞】單親家庭;孩子心理;教育方式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位,也是個人成長的搖籃。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已經成為生活的主流。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雅的現象――離婚,農村許多原本幸福的家庭變成了單親家庭。單親家庭又稱為缺損家庭,原是指夫妻雙方因離婚,喪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無論怎樣,它們的出現,必將使家庭教育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尤其是農村家庭的孩子。根據多年我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觀察和接觸,我就粗淺地談談此類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方式。

一、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

(1)逆反粗暴。由于父母離異,孩子由一方撫養,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歡笑,孩子的孤獨感油然而生,心靈發生了扭曲,心情變得煩躁,逆反心理特別強。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干”。學生的在校表現為:上課不聽講,不善言談,下課要么搗亂,要么和學生打架,屢教不改。出現矛盾不能和老師溝通,或心理抑郁,或行為粗暴。

(2)自卑狹隘。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們常常感到不如別人,感到讓人瞧不起。他們認為自己是多余的人,認為命運對他們不公平,致使他們不信任別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滿了迷茫和悲傷。我班有一個女生名叫王某同學,學習比較刻苦,但是她既要照顧自己的生活,還要做家務事。上課時,她好像很疲憊,打不起精神。下課后別的女生也不和她玩,慢慢地,她變得自卑,臉上少了昔日的歡笑。

(3)心理偏位。由于家庭的缺損,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夠的溫暖,產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親不能給自己足夠的關心,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來解決了。于是孩子學會了撒謊,打架,偷東西等。在校表現為:不能嚴格遵守學校、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比如遲到、曠課、打架,不思進取,擾亂班級等等。如王某同學,原來在文成小學讀書,他是全校出了名的“刺兒頭”,四年級時轉到了我所在的農村小學。轉來一周后,他就成了我們班乃至全校的“名人”,沒有他不敢干的事。經常和同學打架,偷東西等,無惡不作。

(4)厭學嚴重。單親家庭的學生在學習心理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厭惡學習等。其外部表現為:行為懶散、放任;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動參與學習;回避老師,不主動向老師請教;嚴重的會干擾課堂紀律,甚至缺課等。如徐磊同學,他媽在的時候,學習上也算積極上進。他爸媽離婚后,在學校的表現一天不如一天,懶得要命,布置的作業從來不寫,講道理說好話也不聽,由中上的學生變成了差生。

二、單親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1)家長專制。專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溫馨,使孩子易變得自卑、靦腆、孤獨、內向,以女生為多。農村家庭尤為明顯,由于大人文化素質低下,考慮問題很片面,多數以家長的意見為主,成了典型的專制式家庭。學生基本沒有發言的權利,不管對錯都要服從。久而久之,孩子也養成了霸道的性格。

(2)放任自流。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無著落,孩子在校表現是行為習慣極差,且難于管教。家庭的殘缺導致學生心靈受損,家長為了彌補學生精神上的缺憾,對孩子放任自流。學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事實上卻害了孩子,誤認為一切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別人就應該理所當然為自己服務。

(3)溺愛嬌慣。溺愛式教育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只注重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各項需求,處處遷就以彌補其感情上的缺損,而忽視在思想品德上對孩子進行教育,不知不覺養成了孩子驕橫、任性等壞習慣,使孩子成長出現了片面性。溺愛對孩子的危害極大,自高自大,無視他人的存在,只想自己,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三、農村單親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問題

(1)農村單親家庭的父母應向孩子耐心解釋。孩子不知道父母為啥離婚,但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想這些不屬于自己想的問題。所以單親家庭的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靜、真誠、耐心、自信地向他們解釋自己離異的原因,求得他們的理解。

(2)家長多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單親子女可能需要承受來自生活、學習環境中的歧視、偏見和嘲弄。不少單親子女因此在性格上變得內向、憂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長不僅自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還要注意幫助孩子充實生活。身為他們的父母,每天再忙,也應抽時間多陪陪孩子,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4篇

父母需要考慮的一個事實是: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一、父母的經濟狀況對孩子的影響:“科爾曼報告”

將近一百年以前(1914年),美國的斯特娜夫人對中國的發展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她說:“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盡管如此,他們的文明落后了。這是由于他們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為婦女不應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1]

現在看來,這個美國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為中國婦女受教育的狀況已經有所改善。不過,這個猜想有一點是符合事實的:中國是重視學校教育的,中國家長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長的責任全部推卸給學校。如果孩子的成長出現了問題,家長更愿意指責學校的教師,一般不愿意承認那是家長自己的失誤。

事實上,也并非只有中國家長才犯這樣的錯誤。1966年,美國人科爾曼博士發表了一份教育調查報告,這個研究的主題原本是學校教育問題,但它促使美國政府和美國家長開始關注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966年,美國人科爾曼向國會遞交了《關于教育機會平等性的報告》。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爾曼報告”。這個調查研究的結果令美國人大吃一驚:在此以前,人們只知道,黑人學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科爾曼和大多數人一樣,都以為這種差距主要是學校的辦學條件造成的。調查結果卻發現,黑人學校和白人學校在校舍設施、教師工資等有形條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學生學習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學校的條件,而是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

“科爾曼報告”發表后,人們開始從兩個方面調整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視學校教育質量評估,二是重視學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

現在看來,家庭的經濟狀況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成績,這是一個事實。我們曾經做過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存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現象,但普遍而言,如果父母的經濟收入較低,那么,孩子的學業成績就偏低;盡管存在“從來紈绔少偉男”的現象,但一般而言,如果父母的經濟收入較高,那么,孩子的學業成績普遍較高。

這個調查研究的結果并不意味著窮人的孩子就注定了成績低下,因為貧窮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如果孩子真實地體驗了父母勞作的辛苦與辛酸,那么,孩子會增加改變命運拯救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過,貧窮雖然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也并非越貧窮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人,倒是需要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資源,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的深淵。

一般而言,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不過,也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學業成績,原因在于:富裕是一種高級的教育資源,但是,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父母有高級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否則,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體不勤、傲慢虛榮,那么,富裕不僅不是孩子成長的資源,反而成為孩子成長的禍害。中國的民間經驗是:“富不過三代。”遺憾的是,“富不過三代”這條民間古訓幾乎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咒語,不少比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這條古訓不幸言中。

二、“父母失陪”對孩子的影響:把孩子交給祖父母或保姆的后果

孩子之所以不適應學校生活,除了父母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父母沒有陪伴孩子的成長,把孩子交給了祖父母或保姆。

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忙,于是,越來越多的父母放棄了對孩子的陪伴,他們以為重要的不是陪伴孩子,而是為孩子將來入學籌集學費。他們的設想是:孩子太小,只要長身體就行,還沒有到學習的年齡。等孩子長大一些,長到了要上學的年齡,再把孩子接回來。他們不知道,孩子從0歲開始,就已經進入“非正式學習”的年齡。孩子在入學之前,家長必須為他們提供相關的教育訓練,讓他們為入學做足夠的準備。如果孩子在入學之前沒有建立相關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那么,從孩子進入學校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隨時處于成長的危險之中。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在中外歷史上,從來不缺乏祖父母成功地教育孩子的案例。年輕的父母如果自己太忙而孩子的祖父母有足夠的教育智慧來教育孩子,當然也可以讓祖父母來教育孩子。如果由祖父母來教育,就應該尊重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既希望祖父母照看孩子,又不尊重祖父母的教育方式,這對祖父母是不公平的。如果年輕的父母對祖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整體上感到不滿,祖父母又傲慢地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么,年輕的父母可以考慮全面接管自己的孩子。如果年輕的父母對祖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整體上感到滿意,只在一些細節上有分歧,那么,年輕的父母可以試著和祖父母商談。如果祖父母堅持自己的意見,年輕的父母應該學會容忍和妥協。世界上不少成功的名人在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時,常常會提到一個溫暖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他的祖母或者外祖母曾經對他的成長發生了影響。

可是,時生了變化,環境發生了變化。祖父母教育孩子時,遇到了新的難題。

過去的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周圍是一個田園式的環境。現在,田園沒了,變成了工廠,變成了擁擠的、有大量流動人口的社區。工廠和流動人口并不是壞事,但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兇險。社區里到處都是網吧,甚至在某個角落有人在販賣或各種的盜版碟片。當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變得祖父母根本無法理解的時候,祖父母竟然還認為他們能夠教育好孫子,就不太可能。

過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孫子的時候,他是知識和經驗的權威。現在,在電視、電腦、手機短信時代,孩子比祖父母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更快的學習能力。這是一個長輩需要向晚輩學習的“后喻文化”時代,父母或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需要向孩子學習。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曾以詩歌的方式感嘆“兒童是人類之父”。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也濃縮在華茲華斯的詩句之中。晚輩向長輩學習的田園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長輩不得不向晚輩請教有關電視、電腦、手機使用的知識。如果祖父母依然堅持自己的經驗而拒絕向晚輩學習,晚輩就會抵制祖父母的教育。

過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孫子的時候,孩子不僅生活在祖父母的家里,他同時還生活在整個家族和宗法之中。孩子身邊所有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都在有意無意地教育這個孩子。家族的價值觀和宗法制度讓這個孩子不敢胡鬧。現在,中國的家族觀念正在逐漸減弱,宗法制度逐漸消失,家族對孩子的影響幾乎降落到零點。家族和宗法制度的影響減弱,增加了祖父母教育孫子的難度。

在農業社會,在手工業時代,“四世同堂”“三世同堂”是常見的家庭生活。在“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環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祖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保持著某種對立統一的平衡。如果孩子的父母過于嚴厲,孩子的祖父母就會比較寬松;如果孩子的父母過于溺愛,孩子的祖父母就會比較嚴格。又由于祖父母有豐富的經驗和比較高級的家庭地位,孩子從祖父母那里獲得的影響就可能超過從父母那里獲得的影響。“祖母語錄比許多導師指示更有價值。很多人格芳菲的人,都有祖母語錄作為人生指南。” [2] 136―137也就是說,以往祖父母之所以能夠有效地教育小孩,并不是因為孩子的祖父母比孩子的父母更懂教育,而是因為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的同時也接受祖父母的教育。祖父母的教育是父母教育的延續和補充。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建議父母親自教育孩子的原因。不要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轉交給祖父母,更不能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轉交給保姆,這樣會讓孩子處于成長的危險之中。應該尊重保姆的勞動,但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保姆。管吃管睡適合馴養寵物,不適合教育孩子。

不僅不要輕易把孩子交給祖父母,而且,在孩子7歲以前,不要讓孩子進入所謂的寄宿制學校,除非某個寄宿制學校能夠為孩子提供“家的感覺”。即便讓孩子進入寄宿制學校,最好選擇那些有“小周末”的學校,即周五下午和周三、周六、周日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只有周一、周二、周四和周五上午在學校。即使殘忍如斯巴達教育,他們的孩子(男孩)在7歲以前,也是由母親親自教養的。孩子(男孩)7歲之后才離開母親,由社團負責教育和訓練。①

不要以為孩子1~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么,這個孩子在學校很可能會成為“問題兒童”:他會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或者,成為侵犯他人的搗亂者、攻擊者。更嚴重的問題是,這樣的孩子可能永遠找不到親近父母的感覺,他們甚至會終身仇視父母,將與父母發生永無休止的爭吵和爭斗。遺憾的是,父母又因為在孩子1~6歲時沒有盡到陪伴孩子的責任而感到愧疚。父母的愧疚心態將使父母很難堅持教育的原則而縱容孩子的種種無理的要求。而且,父母的愧疚心態很容易被孩子利用,成為孩子反叛父母、仇視父母的理由。

三、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影響:警惕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成長

如果期望孩子成為獨立的人,父母自己必須先過獨立的生活。有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家訓”里反復出現兩個訓誡,一是必須勞動,二是必須獨立。為了使兒女獨立做事,自然生長,父母自己需要過獨立的生活,不必過于牽掛。正如所說:“吾觀鄉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爾夫婦視兒女過于嬌貴,柳子厚《郭橐駝傳》所謂旦視而暮撫、爪膚而搖本者,愛之而反以害之。彼謂養樹通于養民,吾謂養樹通于養兒,爾與家婦直深曉此意。”[3]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2] 131

陪伴是父母的責任,但陪伴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逐步過獨立的生活,讓孩子逐步“成人”。所謂“成人”,就是成為獨立的人。成為獨立的人,簡稱“成人”。成人是一個過程,它與18歲生日晚會無關,也與成人儀式上的誓言無關。“成人”的關鍵在于是否已經成為獨立的人。

教育孩子需要家長愿意為孩子付出必要的時間、精力和愛心,但僅僅為孩子付出時間、精力和愛心還是不夠。如果沒有教育的專業智慧和專業技巧,家長的時間、精力和愛心會讓孩子感到厭惡。總有家長整天陪伴孩子并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但孩子并不領情。對于教育孩子來說,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愛心甚至可能讓孩子反感,因為父母可能不知不覺以愛的名義、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壓制、破壞孩子的成長。家長以為“我都是為你好”,就可以不尊重孩子的選擇,強迫孩子無休止地學習知識或某項技能(比如鋼琴)。

家庭教育的種種失敗,往往從極端的“一切為了孩子”開始。家庭教育的改善,也必須從過去的“一切為了孩子”的顛倒和顛覆開始。父母應該拿出足夠的勇氣告訴自己,也告訴所有人:一切為了自身的幸福。正常的因果關系是:先有夫妻之間的幸福婚姻,才可能有孩子的幸福成長。不要顛倒了家庭教育中的因果關系,顛倒的后果是:夫妻之間忽視或取消了正常而幸福的婚姻生活,孩子無法從父母那里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恩愛與美好,孩子的成長便陷入災難。

幸福的愛情和婚姻生活,這是值得所有人追求的永恒的目標。為了更好地幫助或教育孩子,父母自身必須先擁有幸福的生活。自身不幸的人,不僅無法幫助他人,而且可能給他人帶來不幸。有生理疾病或精神怪癖的人,甚至可能傳染、折磨他人。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幸福的婚姻。先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后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如果夫妻之間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忘記了自己,這樣的后果是:父母的破釜沉舟式的期望將使孩子承受沉重的壓力,父母會以愛孩子為借口、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成長。

如果夫妻之間無法維持感情而離婚,那么,單身母親也不能因為對前任丈夫的怨恨而禁止孩子接觸自己的父親。同樣,單身父親也不能因為對前任妻子的怨恨而禁止孩子和母親交往。夫妻離婚已經給孩子造成了深度的傷害,而單身母親或單身父親在孩子面前相互詆毀對方的形象,將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雪上加霜的災難。也就是說,夫妻即便離婚,最好也讓孩子跟父母保持長期而穩定的交往,以便讓孩子從自己最親近的人那里獲得足夠的愛與幫助。

注 釋:

①斯巴達教育一直受后人的批評,但也一直成為歷來的意志訓練和身體訓練的理想模型。“從生到死,兒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都像軍營生活一樣嚴酷。孩子們常年都得打赤腳,穿單衣,吃粗食,睡硬床。這全是為了他們適應將來的戰斗生活。他們每天忙于體育訓練和野外活動,如游泳、打獵等,一切所要做的,都是使他們強壯和吃苦耐勞。”參見博伊德、金著,任寶祥等譯《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3頁。

參考文獻:

[1]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河北大學日本問題研究所,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195.

[2] 吳稼祥.一杯滄海[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5.

[3] .家訓[M].長沙:岳麓書社,1999:328.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5篇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以及現代教育形式的發展告訴我們,單純依靠教師是搞不好教育的,必須和家長密切配合,家訪是必不可少的。家訪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聯系溝通的有效途徑。通過家訪可以使教師、家長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們個方面的素質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素質,管理好班級,必須全面了解學生。只在學校了解學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也要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這就需要老師也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大部分是通過家訪來實現的。通過家訪教師同時也可以了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方法等等。因此教師必須進行家訪。結合本班實際,特制訂本學期家訪工作計劃如下。

二、本班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大部分居住在聯隊,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生素質的高低往往也和家長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他的孩子的素質是不低的。

有些家長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希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他們總是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能明白家長的苦衷,而卻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教育應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往往會發生一些本不該發生的事,甚至會發生令家人后悔終生的事。和學生座談時不少學生反映他們的父母都打過他們,沒有挨打的學生寥寥無幾。

還有部分學生家庭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家長們對教育的投入很少,除了給孩子交學費以外,就很少有其他的教育投資了,更談不上給孩子訂閱課外讀物了。這就在很大方面造成孩子閱讀面狹窄,課本以外的知識了解的很少,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不少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把孩子交給老師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績好壞和自己沒關系,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把教育孩子的事推卸的干干凈凈。

三、家訪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

2、了解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長對教師教學、班級、學校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4、向家長提供先進的教育信息。

5、糾正家長錯誤的家教方法,向家長傳授較科學的家教方法。

6、家訪時不可與家長發生爭吵和沖突,態度要和藹,要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

7、不能接受家長的吃請,更不能接受家長的禮物。

8、家訪后要及時記錄和整理,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四、家訪重點

1、后進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現。

2、優等生,了解在家表現及家庭教育情況。

3、問題生,隨機家訪。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凤山市| 恩平市| 松阳县| 宝丰县| 韶山市| 咸宁市| 开平市| 浦北县| 盐边县| 中方县| 光泽县| 泗阳县| 黔西| 洛扎县| 吉安县| 五台县| 铜鼓县| 临漳县| 合川市| 绩溪县| 阿图什市| 陇西县| 宁南县| 乌拉特中旗| 石台县| 贵南县| 内乡县| 马边| 永州市| 杭锦旗| 五华县| 河曲县| 五常市| 黔西县| 上高县| 郴州市| 台中市| 连城县| 林口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