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舒適護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8.36±5.29)歲,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癥:高血壓26例,心臟病29例,周圍神經病變24例,腦血管疾病11例,根據平行對照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5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糖尿病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①環境舒適,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病房,保持病房內衛生溫馨,可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窗明幾亮,為患者提供溫馨環境;醫護人員要注重著裝的整潔與安靜,嚴禁濃妝艷抹,要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對其社會背景、住院次數、文化程度等進行觀察,通過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的宣傳頁等告知患者,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健康教育方案,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糖尿病病程較長,同時用藥較為復雜,而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并發癥等,因此常出現煩躁、焦慮等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醫護人員要保證充分的耐心,對患者情緒進行有效調節,放松患者情緒,減輕其心理焦慮狀況,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疾病的治療中。
③在飲食護理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交流,了解其飲食習慣及愛好,在保證治療的基礎上盡量與其飲食習慣一直,少食多餐,飲食以低鹽、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為主。
④通過運動能夠對患者的血糖進行調節,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齡較大,因此在運動時,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體力、年齡、并發癥發生情況等制定詳細的運動療法。
1.3療效判定
顯效: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后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后2h血糖<15.8mmol/L;無效:治療后患者空腹狀態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無明顯下降。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治療顯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無效4例(8.9%),治療總有效率為91.1%;參考組治療顯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無效11例(24.5%),治療總有效率為75.5%。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觀察組對護理總滿意度明顯大于參考組
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觀察組護理期間出現1例糖尿病足
并發癥發生率為2.2%,參考組護理期間出現4例糖尿病足、3例視線模糊,并發癥發生率為15.6%,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要求手術室護理工作不能僅限于配合手術等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應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護理的理念融入手術護理的全過程。我科從1999年開展的整體護理中強調了舒適護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舒適護理的概念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適護理應作為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
2方法
2.1術前舒適護理接到患者手術通知后,手術室巡回護士即到病房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及手術室環境介紹,并全面仔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個人信仰、對手術的要求等,提供有關手術、麻醉及術后恢復過程的信息,幫助患者消除不確定性,從而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猜疑、憂慮和恐懼,糾正錯誤認識并調整其對手術的期望,使患者大致了解手術的目的、意義、過程和預后、麻醉方式、手術對某些器官功能可能產生的影響及不手術的嚴重后果。說明在麻醉、術中、術后出現的一些不適反應是一種正常現象。在與患者交流時,做到專心,回答詢問時認真耐心,滿足他們的心理舒適要求,并告訴患者“在手術期間我會陪伴在你的身邊,術后護送你回病房”。
2.2術中舒適護理
2.2.1做好生理舒適護理患者入室時,首先由前一天訪視的巡回護士熱情親切地迎接患者,平穩地把患者送至手術床上。術前調節好手術室的溫濕度,一般室溫控制在22~25℃,濕度為55%左右;一切操作做到穩、準、輕,盡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聲響過大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術前用藥后如患者感到口唇干燥不適,可用棉簽濕潤口唇,以緩解患者的不適感;術前胃管插入后如患者咽喉不適,囑咐患者盡量不要吞咽,并解釋胃管插入對手
術成功的重要性;擺放前將所有用來維持的臂撐、頭架或護腕均加上襯墊,以減輕患者的生理不適感,防止壓迫神經和血管,如仰臥位時,注意兩上肢外展不超過90°,并為患者伸展的雙臂墊蓋包布或海綿墊,防止大量輸入液體或臂叢神經損傷造成患者的不適;截石位時,兩腿分開的角度以100°~110°為宜,在下肢各支撐點上墊好軟棉墊,每隔30min巡回護士給予適當按摩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下肢沉重感,增加舒適感。
2.2.2做好心理舒適護理手術中護士應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盡量予以滿足。對需要了解手術進展情況的患者,護士應予以必要的提示,說明手術很順利,使患者放心;對有孤獨和恐懼的患者,應對他們進行安撫,如握住患者的手,以增加舒適并消除顧慮;在每一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時(如扎壓縮帶等)都要耐心解釋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手術中,患者常會合乎情理地感到自己喪失了尊嚴,因此在麻醉后和術中注意遮蓋患者,盡量減少身體的暴露,必須暴露時,應先麻醉,后擺放手術及消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對骨科患者,當需用電鉆時告知他們電鉆的聲音及鉆動骨的感覺,以增加心理舒適。
2.2.3減輕患者的社會不適感存在社會不適的患者(如喪偶,失子等)往往在手術時表現得更為明顯,感到特別的憂傷、孤獨、無助等,因而我們在與患者的交談中,應仔細觀察患者的言行神態,并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開導鼓勵他們,減輕不適感,使他們舒心度過手術期。
2.3術后舒適護理手術結束時,用溫水擦拭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和消毒液,為患者穿好衣褲,蓋好被單,注意保暖;搬患者時注意保護切口和各種引流管、靜脈輸液,對待躁動患者注意適當壓縮固定,平穩地把患者送到病房;對全麻意識尚未完全恢復的患者,在術后回訪時,應向患者說明手術很成功,使患者放心。
3結果
通過舒適護理的應用,手術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改善,如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的發生率有明顯下降;特殊手術沒有發生因壓力造成的神經損傷和循環淤滯;患者寒戰癥狀減輕;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達99.6%。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實行擇期手術[4]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示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0~60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2~6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舒適護理模式,進行整體全面的手術室護理,滿足每個患者的各項要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的焦慮值進行記錄,監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生命體征,術后調查兩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
1.2.1術前護理
手術護士在接到醫生的手術通知單之后,首先需要仔細查閱患者的病歷及檢查數據如血壓、呼吸、心率等是否正常。對患者的病情和情況要有所了解,同時自己制定對患者的術前訪談內容,告知患者及家屬自己負責手術整個過程并自我介紹,基本工作做好之后,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述術前注意事項,手術麻醉的過程和術后各種行為的訓練指導如翻身、咳嗽、排便等,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讓患者對手術的過程和麻醉的目的、過程、意義有所了解,同時讓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增強患者身體對于手術的耐受能力,減輕乃至消除患者的術前緊張心理。
1.2.2術中護理
再次核對患者的病歷及基本病情和手術的房間號,以免出現意外,對待患者要積極熱情,患者如有緊張心理需及時安慰以平復其心情,對手術室的設備及設置向患者做簡單介紹,重點向患者講述手術過程中與麻醉的配合及注意的事項,手術過程患者的安排,手術過程中創造適宜的手術室環境,溫度調整在21~25℃,濕度保持在50%左右,操作過程需要做到輕、準、穩,應避免聲響過大而影響患者,手術過程中保持安靜,即使交談也不能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手術時手機應關機或調靜音,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手術環境,術中巡回護士需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面部表情及呼氣的幅度,并做好記錄,同時詢問患者是否不適,如有問題及時處理,讓患者舒適放心[4]。
1.2.3術后護理
手術過后送患者回病房,兩天后,對患者進行術后回訪,關心患者的傷口、飲食、心理及精神狀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效果及愈合的時間及注意事項,回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早日恢復的信心,并且誠懇的詢問患者及家屬,對整個手術室護理進行滿意度的測試。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生命體征、護理的滿意度等三方面的調查,心理方面;術前術后用同一種焦慮自評量測表[5]來測量患者的焦慮值,將其換算為標準分,其得分越高表明焦慮越明顯。生命體征:術前,術中,術后分別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記錄下來。滿意度:由巡回護士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可分為相當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患者可憑此對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分。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分析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前和術后焦慮值比較
對照組術前焦慮值(35.5±3.40)分,術后焦慮值(12.8±2.42)分,焦慮差值(20.7±1.23)分;觀察組術前焦慮值(25.6±2.99)分,術后焦慮值(4.2±2.34)分,焦慮差值(21.4±2.1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生命體征比較
觀察組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對照組生命體征較術前改變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滿意度調查比較
觀察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患者,女,32歲,2014年7月27日10:00入室,在腰硬麻醉下行全子宮切除術。術中子宮切除后,醫生將消毒殘端的2塊小紗布塞入陰道。關腹前、關腹后、皮膚完全縫合后,洗手、巡回護士清點器械、紗布、縫針正確。但術畢未提醒醫生從陰道取出紗布。術程順利,于12:50返回病房。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于2014年8月3日出院。患者于2014年8月8日晚自訴陰道有異物感來院檢查,由醫生從患者陰道內取出2塊小紗布。
2進行魚骨圖分析
2.1進行魚骨圖分析前的準備
成立分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科室質控員擔任副組長,其他人員擔任組員。發現護理安全隱患,應主動報告護士長,立即召集小組成員,分析可能導致的后果,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以后護理不良事件再次發生。
2.2找出主要原因
(1)護士未嚴格執行手術室查對制度,在執行手術清點過程中不夠嚴謹。(2)對手術清點制度的認識還不夠深刻,責任心不強,過度相信主觀經驗。(3)護士與醫生的溝通不到位,有向深部填塞紗布時未提醒醫生,術畢未及時提醒及監督醫生取出。(4)護士人力資源配比不足,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中,導致心理壓力過大。(5)護士長在薄弱環節督導不到位,平時警示教育不夠。(6)手術安全意識欠缺,思想不夠重視。
2.3確認根本原因
科室查對制度落實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科室安全防范教育培訓力度不夠,尤其是低年資護士的培訓;執行手術清點過程中不夠嚴謹,與醫生溝通不到位,未及時提醒及監督醫生取出;未做到彈性排班,人員配比不合理;護士長督導不到位,平時教育不夠重視。
2.4制定改進措施
(1)認真組織全科護士認真學習護理核心制度,強調執行手術清點查對制度的重要性。預防手術用物丟失、不完整,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完全關閉后、皮膚縫合后,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共同清點器械、紗布、紗墊、縫針等數目完全相符并檢查其完整性,任何人不可隨意更改物品清點內容,術中添加任何物品均由巡回護士親自遞交,并及時記錄。(2)定期組織對年輕、新護士的核心制度培訓,尤其是強
3GRP78的研究展望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應用價值
在臨床外科手術中,手術室是最主要的場所。雖然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室中的時間都比較短,也會采取相應的麻醉措施,但是由于手術治療的獨特性,患者的心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懼,在心理上會比較脆弱[1]。隨著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現代生物醫學模式,常規的手術室護理已經難以滿足不斷提高的患者需求,如果想提高護理質量,首先就需要實現護理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2]。在新的護理模式中,人性化護理是核心部分,在這種護理模式中,患者是其中心,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創造性和個性化[3]。針對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采用人性化的護理模式,發現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8例手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齡在17-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53±6.78)歲;包括骨科、婦產科、普外科、五官科等各個科室的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64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人性化護理,其具體的護理措施包括:(1)手術之前:對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都能夠詳細的了解和掌握,對患者的心理以及各項體征進行有效評估,并普及相關的醫學知識,加強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的疑慮,進行針對性解釋;同時向患者家屬介紹手術相關情況,打消患者以及家屬的所有疑慮,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在手術之前最大限度地減少所有不利因素[4]。(2)手術過程中:在患者進入手術室的時候要熱情接待,從生理到心理上都讓患者感受到一定的關注和重視;確保各項護理措施都能夠輕快穩準地開展;注重調節手術室溫度,避免患者出現受涼問題;時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心電變化情況,確保輸液暢通;與患者進行愉快的交談,調節患者情緒,對患者的各種需求都應該盡可能的滿足[5]。(3)手術之后:在手術結束時,應該細心地為患者擦拭干凈在手術過程中留在皮膚的遺留液體,為患者蓋好被單、穿好衣褲,做好保暖護理;在運送患者回病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引流管、切口等部位;如果患者存在躁動癥狀,應該及時采取固定措施,確保其安全、平穩[6]。在手術結束后1-3天的時間內,對患者進行及時回訪,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1.3評定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三種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兩者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參照組64例患者中,非常滿意21例,滿意25例,一般18例,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1.88%(46/64);研究組64例患者中,非常滿意36例,滿意26例,一般2例,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88%(62/64)。由此可見,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作為一種現代化的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患者為核心,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多層次、多角度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良好服務措施的同時,也應注重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更加放心,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從護理內容方面來看,實質上就是將原有常規護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時也實現了方法的創新。在手術室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順利地完成患者的手術治療,盡可能提高患者的手術安全性。因此在手術室護理中,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注重自身護理觀念的及時更新,加強對知識面的拓展。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對自身創造性和積極性的充分調動,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護理效率[7]。在人性化護理的過程中,在術前、術中、術后的全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醫患關系的改善,同時增加患者的滿足感和安全感。除此之外,在這一過程中患者的配合度也會有所強化,會更加主動、積極地配合醫生手術,這是手術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本次研究中顯示,人性化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由此可見,在手術室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值得推廣。
作者:王惠芳 單位: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醫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林紅.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1):126-129.
[2]廖小誼,范潔梅.人性化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2):363-364.
[3]袁蘭蓉,古明鋒.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效果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2):134-135.
[4]任慧敏,王偉嬌.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3(6):123-124.
[5]牛鳳彩,李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