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傳播下小學德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有助于知識的普及諸
網絡信息并非都是負面的,反而多數是積極向上的。網絡的普及也大力推動了這些健康信息的普及,對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育,學生在授課中掌握知識后,還能通過網絡進一步深入了解,豐富知識面。在信息掌握、分辨和吸收的過程中,亦可磨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倘若能加以正確引導,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辨別的能力。
(二)有助于信息的提供主要表現
在兩個方面:一是為德育教育者提供素材。通過互聯網,德育教育者可及時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育方式,以及網絡上最新的信息,通過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即可在德育教育中加以運用,從而緊跟時代前沿,幫助引導學生在同時掌握相關信息時作出正確的判斷。二是為德育教育提供信息支撐。在課堂上,部分學生往往由于羞澀而不敢真情流露,以致教師無法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動態,但在虛擬世界,學生會放下包袱,暢所欲言,真情表達自己的情況以及對社會的不滿。
(三)有助于形式的豐富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
往往局限于書本和課堂上的講解,缺乏生動,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致德育形式主義嚴重。而互聯網中生動的動畫、豐富的內容可為德育教育提供多樣的教育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方便學生學習掌握。比如:性教育方面,傳統道德的束縛讓教育工作者羞于言表,而通過動畫的講解,可生動形象進行闡述,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二、網絡傳播帶給小學德育教育的“弊”
一是道德素質方面。小學生的人生閱歷簡單,缺乏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在網絡垃圾信息的沖擊下,無法控制好奇之心的他們往往會尚未了解領域的信息所吸引,深深陷入虛擬世界,不可自拔,嚴重影響著他們道德素質的養成。在道德上變的自我、自負,不愿聽取別人意見,在網絡中美化自我、貶低他人。行為上變現為不負責,控制力下降,將現實與虛擬世界顛倒,失去自我,迷失方向。二是心身健康方面。長期沉溺于網絡會導致小學生患上“網絡綜合癥”,產生厭學心理,整日想入非非,沉溺于幻想,思考和吸收知識的能力下降,一旦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則會自暴自棄,產生自卑,更熱衷于網絡,想通過網絡世界找到自我,尋求自我價值。當前,在小學生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即學生在網絡中可以侃侃而談,但在現實中卻無法處理好同學關系。這是因為他們長期在虛擬世界中表現自我,缺乏在現實世界的溝通交流,造成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三、做好網絡傳播下小學德育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甄別是非的能力
網絡信息有好有壞,最關鍵的是正確選擇,因此,培養小學生自我辨別是非的能力是做好德育教育的根本舉措。在教育引導方面,應結合實際,利用有利因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對網絡信息的梳理,將其與課堂教育相結合,正確的進行闡述,引導學生理解、吸收網絡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舉辦相關活動,讓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中及時針對學生反映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提醒,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正確辨別信息。此外,還可通過郵箱、電話、微信、微博等媒介,參與學生交流平臺,合理疏導學生思想上的誤區,讓學生主動屏蔽暴力、色情信息。
(二)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主動幫助學生接觸網絡
21世紀是信息年代,不會上網將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目前互聯網普及的大趨勢,在校園建立一個上網平臺,主動幫助學生接觸網絡,消除學生的好奇心理,避免學生到“黑網吧”上網,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受到影響。小學網絡平臺不同于大學或社會的網絡平臺,應通過相關軟件處理不良信息,安排教師幫助學生學習上網、了解上網,讓學生在校園內的綠色網絡中適應社會。在校園網絡建設方面,可根據小學生特點,開設電腦課、組織網絡娛樂活動等方式,為學生創造平臺,還可根據當前學生手機普及的特點,針對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普及校園內網無限WiFi,建設校園網站,將健康知識、有利信息加以推廣傳播,從而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幫助學生掌握更多信息。
(三)普及家長網絡知識,營造和諧的家庭網絡環境
俗話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棍棒下出孝子、嚴管下出才子的觀念仍然大量存在,被曝光的學生沉溺網絡而失去自我的案例讓家長聞網色變。盡管隨著目前小學生的父母多數在接觸網絡,各個家庭也有自己的電腦,但對孩子上網還保持警惕心理。因此,學校應通過家長會、走訪家長、約訪家長等機會普及學生網絡知識,引導家長了解適合孩子的兒童網站,從而在家庭教育中發揮父母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幫助孩子健康上網,消除其對網絡的神秘感。此外,還可積極向家長推薦目前兒童上網軟件,通過軟件對時間和內容的設定,規范上網環境。
四、結束語
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我們應客觀看待互聯網的存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益處,盡力規避其給小學德育教育帶來的不利,讓小學生在新時代健康成長。
作者:楊桂媛單位:四平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