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的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會計的改革與發展,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可以看作是“以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為抓手,引導、推動管理會計的廣泛應用”。由此可見,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應用與推廣已成為時代的需要。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意義、內涵及應用的方法體系進行了闡述,并對行政事業單位如何更好地應用管理會計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
一、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保障政府財政健康運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承擔著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職能,能全面、系統、完整地記錄和反映財政資金活動。在會計工作中融入管理與績效理念,可以提高預算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有利于政府摸清家底,防控債務風險。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著大量公共資產和資源,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財務與業務相融合的手段,能夠幫助政府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建立債務風險預警與化解機制,強化會計、資產、債務管理部門在工作中的相互配合與監督。
(三)有利于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進政府治理體系現代化。行政事業單位作為預算管理的主體,既是財政體制改革的實施者,也是政府職能的落實者。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工作的整體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改革的進程與效果,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必然趨勢。
二、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的方法
(一)管理會計應用工具之預算管理。預算管理對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是其完成各項任務與目標的重要方法與依據。目前我國預算管理主要是以分級管理的方式,從級次上看,共分為三級,相應的級次也對應了不同的財務管理職能與權限。從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可以看出,預算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工具方法主要有全面預算管理、零基預算管理、滾動預算管理、彈性預算管理和作業預算管理等。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中,主要應用滾動預算、全面預算。
(二)管理會計應用工具之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中,行政事業單位作為主體,主要采用的管理會計工具與方法有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ABC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的應用主要是標準成本的計算確定,是根據單位的目標與任務,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來計算定額標準,并根據編制的預算進行成本的管控。其中的目標與任務主要指的是公共服務的質量。以下是行政事業單位標準成本的計算:標準成本(行政)=人員經費成本項目標準成本+公用經費成本項目標準成本標準成本(項目)=標準用量×標準價格ABC成本法是依據資源動因分配費用的方法,具體來講,先計算作業成本(分攤在各項作業中的資源費用),再計算分配到成本對象的成本(依據作業動因,追溯、分配到成本對象,從而完成整個成本的計算)。除此之外,還會采用完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
(三)管理會計應用工具之績效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盈利組織,因此績效評價與管理更難。績效管理的核心是業績評價、管理激勵。從績效目標到績效標準,再到員工業績評價分析,從而實現目標、激勵員工。
三、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應用管理會計的對策
(一)重視內部環境的優化。管理會計內部環境的創設與優化包括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首先要加強領導的重視程度,促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管理會計,從而更加重視管理會計的應用建設領域。其次要不斷完善內控體制,夯實保障基礎。通過業財融合與溝通,加強對業務流程的再梳理,布控關鍵風險點,并明確控制措施,責任到人,同時結合信息化、大數據背景,使得原來形式化、制度化的內控體系,轉化為業務化、流程化和崗位化,并不斷注重與完善內部監督機制,跟蹤追責問效,實現其信息的應用基礎更為客觀、真實、完整。
(二)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會計系統建設需要依賴于信息化建設,但是很多單位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不利于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有些單位雖然有具備管理功能的系統軟件,但資源浪費嚴重,缺乏完善的內部報告系統。因此,一是要基于管理會計應用視角,注重系統功能開發完善。單位財會人員應樹立業財融合理念,與信息化開發建設人員加強溝通,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開發配套功能,如數據采集、整合等的完善,提升會計數據處理、分析能力,達成有效應用管理會計的目標。二是要推進信息一體化建設,實現數據互通互享。基于預算管理的各個流程,完整反映整個流程關系,整合各個功能模塊(預算編制系統、支付系統、核算系統、固定資產及采購系統、決算及績效管理),一體化傳遞數據信息,共通共享信息,實現管理會計的深度應用。
(三)深入推進管理會計實踐運用。首先是規劃與決策。單位應注重決策機制的完善,從業財融合角度來看,需要融入財務分析,以管理會計分析報告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更加注重決策的科學性,設置專門的機構,重點工作放在預算編制上,制定具體的方案科學規劃時間,聯動配合各部門,在全面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礎上,預算編制采取零基預算,運用信息系統科學測算,細化填報,審批流程堅持“二上二下”,實現預算數據合理的目標。其次是控制成本。預算管理模式以成本控制為中心。要構建多層次、立體式分級審批機制,升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控制加強用款計劃、預算指標、支付流程等,執行數據實現動態監測,綜合分析模型,多角度分析,定期通報,不斷完善政府采購手續,加強資產信息化管理及費用控制,堅持效益原則,爭取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最后是預算績效管理。完善績效評價體系。編制預算時,預算指標應做到科學量化,并與預算項目績效指標相匹配,執行過程中,重在解決項目管理、預算管理與財政管理脫節的現象與問題。結合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并就成本控制與預算的執行情況及時反饋,實現預算管理、項目管理水平的雙重提升。
(四)注重培養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和管理水平,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單位財務人員的素質高低。單位如果沒有設置獨立的管理會計崗位,除了體制的原因之外,也暴露了單位人員缺乏的現狀。未來設置管理會計崗位將成為必需,因此,要想不斷加強單位服務質量與管理效益,必須獨立設置管理會計崗位。
作者:蔡潔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