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企業審計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浙江是民營企業高度發達的省份。民營企業作為富有獨特魅力的社會群體,已憂為拉動浙江經濟不斷攀升的重要力量,在浙江經濟連續多年高速增長中貢獻了主要的份額。
一、我省民營企業概況及民營企業發展的特點
最近幾年來,我省民營企業的發展呈現出了以下特點:
1、部分民營企業已朝規模化、公司制方向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浙江的私營企業有許多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為公司制企業。如溫州的低壓電器業中已涌現了象中國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溫州康奈鞋亞、紅蜻蜓鞋業等5家制鞋企業年產值超過6個億;紹興的輕紡企業已尼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其規模越來越大,集紡織、印染、設計、研究于一體的綜合型企業越來越多。
2、民營企業在促進外貿出口增長方面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2001年,全省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共完成進出口總額32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229.8億美元,增長18.2%,出口增幅繼續位居沿海主要省市之首。外經貿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全省外貿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分別達到40.5%和28.4%,均比上年有所提高。2001年,全省新批的進出口企業中擁有進出口權的非公有制企業達900多家,非國有企業的出口增幅達46.4%.其中2001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達212億元,出口額達80億元,增幅與上年相比超過50%,已有200多家國外貿易機構在義烏設立辦事處,3000多外商常駐義烏采購,小商品出口到130個國家和地區。
3、民營企業正在努力走向公眾公司。民營企業在開始創業時一般以家庭企業的形式出現。家族企業具有產權明晰、創業者精明能干,企業的領導成員間容易溝通,決策快,管理成本低,不易發生內部人控制,容易保護商業秘密等優點。家庭企業自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家族主要成員的能力如果不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提高,就會成為企業的障礙,如果形成了家長式的領導就容易發生決策失誤;家族企業是靠親緣關系來維系“人和”的企業,一旦家族成員間的利益沖突超過了親緣的維系力,企業就會分裂甚至破產。國外研究資料表明,國外家族企業的壽命一般為23年左右;家族企業能延續至第二代僅為39%;能延續至第三代的家族企業只有15%.企業要做到永續的發展,需要不斷地追加資本。于是,民營企業演變為上市公司成為世界范圍內普遍的現象,以美國為例,其眾多舉世聞名的大型上市跨國公司中就有微軟、福特、杜邦、柯達、通用電氣、摩托羅拉等世界型企業。目前,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的數量越來越多,除了萬向集團、天通股份、海正藥業、雅戈爾、浙江廣廈、浙江陽光、上風高科、中國小商品城、輕紡城等公司在國內上市外,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在香港上市,目前又有50家民營企業結束了上市輔導期,2002年8月12日,臺州市政府正式在香港向國際投資者和證券界推薦本地40多家打算在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此舉無疑是政府出面為民營企業在境外上市提供信用擔保,引起了境內外各方的關注。隨著二板市場的推出和管理層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浙江的民營企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到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成為公眾化的公司。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產生與發展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能逐漸成為主要的職能伴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綜合實力的日益增強,企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市場越來越不穩定,企業經營風險越來越大。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防止損失和保護資產的動能將逐漸弱化,而開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評價系統的效益和效果,并就如何改進系統效益提供建設性建議上。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競爭,民營企業不僅面臨國內同行的競爭,更為嚴峻的是加入WTO后面臨著世界同行的激烈競爭。激烈的競爭迫使民營企業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進步要效益,向優化資源配置要效益,向調整產品結構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費用要效益。內部審計置身于企業內部,情況熟、信息靈,有條件了解和評價企業的產供銷、人財物、內外貿運轉情況及資源優化配置情況,通過開展諸如決策審計、成本費用效益審計、組織機構設置及人才開發利用審計、評價企業運行效果,以及通過對企業的財務收支的真實性、效益性審核檢查,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中各個環節各項費用、成本、支出的審核,評價企業財務收支、經營成本及效益分配是否真實,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真實可靠。我省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已涌現了眾多的典型,浙江萬豐奧特集團公司十分注重對內控制度的評審,專門請有關專家就內部控制理論和風險評估進行系統講解。在對營銷、采購等重要經營管理活動的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把內部控制的測試和評價作為必經程序。在查閱財務、統計等信息效益過程中,注重收集有關內部控制的信息,發現問題立即組織實地調查。針對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根據總裁的意見,專題研究落實內控制度,先后完善了《材料采購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銷售價格管理制度》、《運費支付管理制度》、《異地庫存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在審計部門的推動下,集團公司對管理制度進行了系統、全面的修訂,為經營管理活動有序、有效、健康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完善發展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一)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模式要準確定位
內部審計的組織設置是其開展工作的基礎。我們認為,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組織結構不應該有統一的模式,其組織模式的定位應與企業的形勢、經營規模、內部組織結構、管理體系等相適應。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財產的終級所有權和企業的法人財產權是分離的。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里,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之間是分權制衡的關系。因此,民營企業“內部人”會格外關注內部審計,至于設置何種形式的內部審計要由民營企業根據其經營規模、管理復雜程度等確定。根據我國民營企業目前的現狀及國際內部審計的通常做法,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大體上有以下兩種模式可供選擇:對于規模較大的公司制民營企業,可以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制度;而對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可以不設審計機構,其內部審計可以向外發包,即第三方可以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投標,但企業最好要保留內部審計長,以監督審計業務的執行,并擔當在會計師事務所和管理層之間溝通的媒介。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內容與方法要準確定位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必須實現四個轉變:即1、從過去注重審計多少次,查處多少問題的地毯式覆蓋轉變到注重風險領域;2、審計從重檢查轉變為重預防;3從逐部門審計轉變為全業務過程審計;4、審計的著眼點從某個局部轉到全局范圍。
1、加強風險管理,改變審計觀念
加強和改善風險管理已憂為關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當然也就成了民營企業管理當局十分關注的問題。而風險管理是指識別風險并設計控制風險的方法,其核心是將沒有預計到的未來事項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風險管理首先要求在組織中發現那些高風險暴露的領域,對高風險暴露點的識別要通過對組織的分析進行,這種分析既包括審計人員客觀的金額測試,也包括主觀的判斷。其次將分析的結果與認為可接受的風險的金額水平相比較,最后實施必要的變革,使組織的風險暴露水平,與其所設定的目標相一致風險管理所涉及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包括投資風險管理、外匯風險管理、利率風險管理、商品價格風險管理等。
2、圍繞規范化建設,加強內控制度評審
現代民營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嚴密的、完善的控制系統,嚴格的、科學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暢通的運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著重研究和評價內部控制系統嚴密性、完善性,管理規章制度科學性、完整性,方法措施適應性、有效性。通過檢查分析可以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經營管理者采取措施加以改進,起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實踐證明,任何企業的經濟活動,凡是控制良好,業務處理正確程度高,效益就高,錯弊情況就少;反之正確程度就低,效率就底,錯弊情況就多。內部審計人員利用其相對超脫的地位,可以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適當,在實際經濟活動中是否貫徹執行,對執行的效果作出客觀評價,以幫助企業最高管理當局更全面、合理地設計、安排內部控制,發揮內部控制的應有作用。超脫的地位和綜合性的評價職能,使內部審計具備為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多種服務的機會與能務,發現其他職能部門所難以發現的問題,更能從全局出發,提出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民營企業最高決策層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服務。
3、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要逐漸轉向管理效益審計
效益是企業的生命,西方跨國公司是基于利用規模經濟,提高經濟效益的這一原理發展起來的,基著眼點就是為企業謀取最大的利潤,因而其內部審計工作特別注重管理和經濟效益審計。因此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應突破傳統的審計思路,逐步向突出管理和經濟效益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