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態農業中的問題解決辦法研究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農業中的問題解決辦法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態農業中的問題解決辦法研究論文

摘要介紹了肥東縣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歷程、工作措施及工作經驗等有關情況,針對肥東縣生態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生態農業;建設;現狀;對策;安徽肥東

肥東縣位于江淮之間中部,是合肥市的東大門,總面積2211km2,轄18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總人口108.7萬。現有耕地7.6萬公頃,主要耕作方式為1稻1油(麥)。常年水稻種植面積6.53萬公頃,總產量50萬噸;油菜4.67萬公頃,總產量10萬噸以上;小麥2.00萬公頃,總產量10萬噸左右;蔬菜、瓜果1.87萬公頃,總產量40萬噸;花生、玉米等其他作物,常年各穩定在0.67萬公頃左右。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元。

近年來,肥東縣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建設生態農業示范走廊,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堅持搞好病蟲害綜合、達標防治,實施秸稈禁燒,加強農資市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把建設生態農業放到農業生產的重要位置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

1工作措施

1.1著力建設“合蚌路、店白路、梁界路”生態農業示范走廊

“合蚌路、店白路、梁界路”是肥東縣中北部地區的主干公路,總長約120km,涉及民族、白龍、店埠、元疃、張集、響導、楊店、八斗、梁園、古城等鄉鎮。自2003年起,肥東縣就在上述3條主干公路兩側各1km范圍內建設生態農業示范走廊。在建設示范走廊時,肥東縣本著什么適合就發展什么的原則,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土地平整、農村道路建設、種植業、養殖業、林業、農村能源等方面全面推進,在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農業面貌改觀的同時,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示范走廊內共建設施大棚蔬菜333hm2,建設生態林930hm2,建立花卉苗木基地100hm2,建設畜禽養殖小區4333hm2,土地平整2000hm2,建設沼氣池1000多口,修建村級道路270km。示范區內的民族、響導、楊店、八斗等鄉鎮通過利用人畜糞發展沼氣,利用沼液、沼渣喂魚種菜,利用玉米秸稈青貯飼喂奶牛,利用生態林改善生態環境等,大大改變了農業生產面貌。示范走廊已逐漸成為肥東縣農業結構調整的樣板路、生態農業的示范路、農民增收的致富路。

1.2大力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產

一是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在全縣共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4萬公頃,約占作物種植面積的80%以上,其中,水稻5.33萬公頃、油菜4萬公頃、小麥2萬公頃、蔬菜瓜果1.33萬公頃、花生0.67萬公頃、其他作物0.67萬公頃。二是加強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認證。撮鎮鎮的香蔥和草莓、八斗鎮的無籽西瓜、民天牌大米、鑫麟驢巴、鑫華肉牛場牛肉等16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認證,元疃鎮豐寶鮮蘑菇、天雪牌面粉和大米等4個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三是建立標準化生產核心示范區。在撮鎮鎮建立了200hm2蔬菜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集中在李六和旭光兩村,主要品種為香蔥。在民族鄉的民族、大塘、山王村建立大棚蔬菜核心示范區133hm2,主要品種為辣椒、番茄、黃瓜等。在石塘鎮建立了“雙低”優質油菜標準化核心區2667hm2,涉及石塘鎮20個村。蔬菜核心示范區基本按照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民族、鎮鎮核心示范區由當地鄉鎮政府聘用技術人員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采購農藥,杜絕了禁用農藥的使用,兩核心區都獲得了無公害蔬菜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石塘鎮優質油菜核心示范區全部進行了統一供種,通過招標,由供種企業將種子送給農戶,統一指導農戶種植,農技人員分村組織技術培訓,培訓入戶率達85%以上。四是實施科學施肥技術推廣。在全縣380個村(居)建立了糧食作物平衡施肥示范區,每年示范面積1.33萬公頃,平均增產1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5個百分點。其中,2005年在全縣20個鄉鎮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67萬公頃,肥料利用率提高近10%,節本增效400多萬元。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每年縣農業部門都對主要蔬菜基地和縣城主要農貿市場及超市蔬菜樣品進行檢測,檢測樣品近2000多份,平均每15d抽檢1次,同時接受農業部和市農委對全縣蔬菜樣品的抽檢,抽檢合格率一般在98%左右。

1.3積極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和達標防治

一是堅持準確測報。縣農業部門及時病蟲草害防治情報,分類指導防治。對達到防治標準的作物主要病蟲害提出防治意見,對沒有達到防治指標的病蟲害則明確提出不需防治,以減少農藥污染。二是由農業部門推薦使用農藥。縣農業部門對防治某一種病蟲害提出主要使用農藥,沒有推薦的農藥則不提倡防治。2006年,肥東縣在稻飛虱大發生時,就明確提出選用毒死蜱等農藥防治稻飛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盲目用藥。三是基本杜絕了六六粉和呋喃丹等高毒高殘留農藥在花生上的使用,蔬菜上基本做到了不使用有機磷等禁用農藥。

1.4大力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

肥東縣每年將緊鄰合肥市區和闞集飛機場的店埠、撮鎮、長臨河、石塘、包公等5個鄉鎮列為作物秸稈禁燒重點鄉鎮。這些鄉鎮午季作物主要是油菜和小麥,每到夏收季節,由于忙于安種,農民常常將作物秸稈一把火燒了,對城市周圍環境產生了染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肥東縣采取廣泛宣傳、行政推動、環保執法、機械打捆收購秸稈、幫助群眾秸稈及時離田等措施,收到了積極效果。在秸稈綜合利用上,縣里主要推廣了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水稻留高茬還田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還示范推廣了秸稈堆腐還田、秸稈青貯作飼料等技術,每年秸稈還田面積約3.33萬公頃,占水稻生產面積的1/2左右。

1.5著力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

近年來,肥東縣政府連續下發了《關于加強無公害蔬菜使用農藥管理的通告》、《關于加強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和《關于無公害蔬菜使用化肥的規定》等文件,明確規定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不合格化肥。肥東縣農委也配套下發了《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管理辦法》等文件,切實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管理。此外,肥東縣農委農業執法大隊也通過加強對全縣農資市場進行監管和整治,嚴厲打擊不法經營,嚴防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有效防止了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和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1.6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肥東縣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將農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生態環境改善相結合,利用和開發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豐收。目前,全縣農業旅游已經初具規模,主要開發園林觀光游和農家樂旅游,共有省級農家樂旅游示范點1個、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二星級農家樂2個、三級農家樂1個。其中,撮鎮鎮趙光村最為典型。2003年以來,該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在原有33hm2養殖水面的基礎上投資320萬元,新建了7口魚塘,新增養殖面積13hm2,同時,成片栽種藕、葡萄、枇杷、柿子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現在,趙光村已形成了一個集垂釣、餐飲、休閑等為一體的休閑度假中心。2006年,趙光休閑度假中被評為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區內的草房子、豪江瑞景等景點被市旅游局授予“二星級農家樂”稱號。撮鎮鎮也被評為省優秀旅游鄉鎮。2007年“十一”期間,肥東縣農家樂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旅游接待總收入達57萬元。

1.7努力建設農村生態家園

加大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肥東縣緊緊圍繞農村生態家園建設這條主線,以發展畜牧養殖業為重點,以沼氣建設和面源控制工程為紐帶,以打造農村能源示范村、建設精品示范工程、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點帶面,抓鞏固、求發展,努力推動農民群眾傳統生產、生活觀念和方式的轉變,有力推進了全縣畜牧養殖業和農村能源事業的發展,加快了全縣生態農業的建設進程。

1.7.1以畜牧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重要來源的主導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2006年,實現牧業產值15億元、漁業產值4.5億元,計19.5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8.6%。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有近30%是來自畜牧養殖業。2007年是肥東縣畜牧養殖業加速發展的跨越之年。1~6月份,全縣存欄生豬32萬頭、家禽512萬只,奶牛3700頭、山羊5.2只,與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10%、22%、和3%;出欄生豬42.3萬頭、家禽1042萬只、山羊5.6萬只,同比分別增長9%、15%和9%。受到畜禽水產品市場價高和養殖利好等因素的拉動,肥東縣適度規模養殖比重顯著上升,養殖小區和規模場戶蓬勃發展。目前,全縣萬頭豬場共發展到10多個、10萬只雞場120多個,發展各類養殖大戶4000多個,規模養殖比重達60%以上,共有14個畜禽水產品、8個產地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2007年1~9月份,全縣共新增各類養殖場(小區)150多個,其中,和誠公司張集養雞場小區已建成投產,年出欄雞400萬只以上。

1.7.2農村沼氣等新能源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農村沼氣建設。目前,肥東縣共建沼氣池1.4萬口(使用率達91%,綜合利用率達85%)、千口沼氣鄉鎮3個、連片百口沼氣池村35個、農村能源綜合利用集中連片點16個,新建和完善生態家園示范點(村)近40個,涉及農戶3200余戶,形成了處處有點,點中有戶、有園、有村、有場的特色,涌現了八斗鎮中胡村、長臨2814漁場等一大批生態家園建設的典型。結合新農村建設,肥東縣還在八斗鎮中胡村、梁園鎮鄧崗村及新向陽等村示范推廣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和沼氣飯煲,新建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沼氣凈化裝置,使農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有力促進了農村節能減排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1.7.3循環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沼氣為紐帶,采取“豬-沼-果”或“豬-沼-菜”等模式,帶動林果業、蔬菜種植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實現了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1.8積極構建林業生態綠化網絡

肥東縣積極開展了對林業生態的大治理,消滅了荒山,實現了綠化達標和森林分類經營,建設了1.33萬公頃退耕還林和長江防護林,新建了1200多千米的綠色長廊和2.67萬公頃的農田林網,推動了300多處村莊綠化試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全縣林木覆蓋率達16.52%,擁有生態公益林2667hm2,極大美化了環境,改善了生態。

2存在的問題

肥東縣生態農業建設與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深入研究,逐步加以解決。一是肥東縣作為省會合肥市郊區,工業化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是個直接而不容回避的大問題,這給肥東縣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小的壓力;二是部分農民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不強,科學種田的技術水平不高,超范圍、超標準使用化肥、農藥,隨意丟棄有農藥殘留的袋、瓶等現象屢見不鮮;三是由于大量農藥、化肥、激素、農膜等農用物資的使用,以及農村生活垃圾露天隨意堆放,農業面源污染普遍而嚴重,直接影響到當地水源質量,對農業灌溉水甚至飲用水造成污染,這必將影響到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四是生態建設投入不足。生態農業建設投資大、見效慢,肥東縣雖然在生態農業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

3對策與建議

3.1要科學制定生態農業發展規劃

要進一步完善生態農業建設領導機構,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牽頭部門,加強對生態農業建設的指導和監督,搞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發展生態農業的強大合力,減少各部門在制訂和實施專項規劃時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整合資源、統籌安排。

3.2要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和宣傳引導

要堅持科技戰略,完善科技推廣、信息服務體系和技術交流網絡,重視人才培養,搞好生態技術培訓,為生態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要廣泛宣傳和引導群眾大力發展安全優質農產品,加強對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的培訓,傳授給他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激素、農膜等基本知識,提高他們發展生態農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共識,營造發展生態農業的濃厚氛圍。

3.3要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

要大力發展優質牧草和飼用作物,推動“糧-經”二元種植結構逐步向“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轉變。要突出抓好秸稈青貯氨化養牛養羊、“豬-沼-果(菜)”等生態循環模式,促進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讓農民在生態鏈條中多次增收受益。

3.4要強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對于蔬菜、瓜果、稻麥、油料等主要農作物要全部按照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產,部分產品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主要農產品基地要能做到樹牌立標,在標牌上告示禁用農藥品種及其他技術操作規程。要加強無公害核心示范區建設,進一步規范核心示范區管理,并以此示范帶動農業標準化生產。同時要加強對無公害、綠色及有機食品認證,提高農產品質量檔次和安全水平。超級秘書網

3.5要加大對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農資市場管理

要增強農產品檢測服務功能,加強檢測設備的配置等硬件設施建設,培養和增加專兼職檢測人員,同時將農殘檢測向種植基地、大戶、企業延伸,提高檢測覆蓋面、代表性和權威性。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主要檢查農藥、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嚴防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坑農害農,確保農業生產逐步向生態健康方向發展。

3.6要努力拓寬生態農業的投融資渠道

要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設施栽培、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政府項目,都要向生態農業建設方面傾斜。要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采取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等手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生態農業,逐步形成政府投資為導向、農民與企業投入為主體、信貸投入為補充的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的生態農業投入新機制。

4結語

生態農業能夠實現農業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功能,代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肥東縣生態農業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強力推進,切實加快發展步伐,這對于實現肥東縣農業、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乌恰县| 松滋市| 青浦区| 武冈市| 马龙县| 龙泉市| 蚌埠市| 兴安县| 台山市| 岑溪市| 平舆县| 廉江市| 浏阳市| 进贤县| 惠安县| 黑龙江省| 伊金霍洛旗| 东安县| 延津县| 舒城县| 洪泽县| 武山县| 白朗县| 洪雅县| 永城市| 沁源县| 工布江达县| 会泽县| 铁力市| 双柏县| 焦作市| 乌兰县| 日照市| 黑河市| 湘阴县| 苗栗县| 阆中市| 东乌珠穆沁旗| 乌海市|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