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下的網絡環境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理論基礎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人本主義認為,人的學習是以自主學習潛能的發揮為基礎的,學習的目的是走向自主和自我實現,因此,主張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個性化和自主化的學習,讓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要求學生“自立”、“自律”和“自為”。HenriHole(c1981)將“學習者自主”這個教育哲學范疇的概念引入外語教學,認為“學習者自主”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包括五個方面:確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而這種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自然途徑或者專門系統的正式學習才能獲得。
(2)元認知及元認知策略自主和有意義的學習是隨著元認知而進步的。元認知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認知發展心理學的創立者Flavel(l1960)提出。他提出:“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體對自身活動的認知,包括對自我的認知能力和對當前正在發生的認知過程的認知,以及對二者相互作用的認知”(Flavell,1979)元認知是對認知過程的認知,對人類所有以認知為基礎或者有認知參與的活動的認知過程進行計劃、監督和調節,從而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元認知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能夠使學習者重新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通過與元認知配套的行為訓練可以為對具體科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發展能力的光明前景。Hosenfeld(1977)提出元認知策略這一概念,即學習者利用認知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來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及評估學習結果的方法與手段,包括有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及評估策略(Hosenfeld,1977)元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種,用來檢查目標是否已經實現。O’Malley和Chamo(t1990)將元認知策略與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列為學習策略三大類,其中元認知策略用于評價、管理、監控認知策略的使用,地位略高于其他兩類策略。它是一種高級的執行性技巧,學習者利用認知處理的知識,通過對語言學習的規劃、監控和評估等手段來調節語言學習,是成功學習的必要手段。
(3)元認知與網絡自主學習網絡技術的普及為學生自主學習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學習者可以不拘于課堂教學的限制,自主地選擇學習時間和空間,控制學習的節奏,安排時間;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材料;可以在自主學習中心(self-accesscenter)里進行專項語言練習。肖武云(2011)指出,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主動地有主見地探索性地學習,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肖武云.元認知與外語學習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6).]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學生是學習計劃的制定者和學習過程的執行者。與課堂環境不同,網絡環境下教師沒有直接參與組織教學,沒有相對應的教學活動,因此,需要學生來思考如何開展、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過程。只有學生具備了元認知能力,掌握了元認知策略,才能監控自己的學習,根據不同的學習材料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確定學習的路徑,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向學生講解元認知策略,促使他們使用元認知策略,通過策略的使用使學生逐漸形成元認知意識,使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轉化成自覺主動的行為。
二、研究實踐背景
該研究從筆者所在學校大學英語教學實際出發,在一年級新生進校學習一個月后在學生中隨機抽取4個不同專業(文、管、理、工各一個)班級進行元認知策略使用和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方式進行,問卷的制定依據了O’Malley和Chamot的學習策略分類中對元認知策略的描述,從學習目標與計劃、英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習過程監控和學習效果評價等五個方面制定相應的問題,采用5級變量評價。總計發出問卷137份,收回有效問卷126份。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在本校大一新生中有過半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大部分目標是通過英語四級考試),但是學習動機不強。學習內容大部分局限于課本,能夠按照教師的教學安排完成教材上的自主學習內容,課外閱讀量和寫作量非常小。觀看電影和聽英文歌占了一定比例,但在后面的訪談中發現學生很少注意英文臺詞或歌詞,只是純粹看電影(字幕)或聽音樂。學生只有記單詞時會用到少量技巧,聽力、口語、寫作、閱讀等學習技巧掌握程度很低。很少學生能有意識地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很少。總之,大一新生在入學一個月學習后表現出元認知意識較差,元認知策略掌握不足,學習自主性差等現象。他們能夠基本完成教師規定的考核范圍內的自主學習任務,更多地依賴于教師課堂授課。
三、英語自主學習培養模式建構
要提高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習效率,不能僅僅依賴教師,而需要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采取策略培養模式。針對本校大學英語的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們建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這一培養模式參照CALLA培訓模式,將策略學習的過程分為宏觀培養和具體策略培養兩大模塊,每模塊具體分為傳授、示范、訓練、評價和運用五個階段。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學習策略培養大體涉及詞匯、聽、說、讀、寫五個方面。我們參照MichaelPaige等的“英語學習策略表”、AndrewD.Cohen&JulieC.Chi的“學習策略應用調查表”,文秋芳的“英語學習情況調查問卷”,顧永琦的“中國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問卷”[以上問卷\調查表\策略表均來自《走向自主:英語學習策略研究》,施曉偉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和劉向紅(2010:56-59)的詞匯學習策略表、聽力學習策略表、口語學習策略表、閱讀學習策略表、寫作學習策略表,制定了詳細的培訓的學習策略五表,結合網絡自主學習環境和課堂教學與上面提到的自主學習能力宏觀培養構成一個全面立體的培養模式。下面以詞匯學習策略為例來說明。
四、總結
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自然而生的疏離感和被動學習的消極感,加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成熟運用,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自主能力尤為重要。具備元認知意識、有效運用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是實現英語學習者自主性的關鍵。基于元認知和自主學習理論,結合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在學生接觸大學英語學習伊始,實施英語自主學習培養模式。這個培養模式中課堂教學和網絡手段并重,將元認知策略培養和認知策略培養相結合;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元認知和認知水平,優化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等方面將會產生積極作用。
作者:黃晶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