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態城市是按生態學原理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理想聚居地。而生態城市的主體體系是指生態城市管理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主要是構成生態城市系統的政府、企業、居民、社區、社區組織等。由于生態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賴于管理主體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強對生態城市建設管理主體的研究,以提高公眾生態意識,積極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創新提出共建全民參與的生態管理主體,對走有中國特色的生態城市建設之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政府
(一)政府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管理的依據
法律是以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也是人們行為必須遵守的準則。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是生態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支柱。因此當前,加快立法進度,強化執法力度,重點宣傳、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是生態城市建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我國目前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包括國家法規和地方法規兩個層次的環境法規體系。另外,在生態城市建設管理中,政府應注重把握好整體性原則、動態優化原則、全過程控制原則,以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的原則等。
(二)政府在生態城市建設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城市政府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首要力量,是生態城市建設政策的制定者、實施者,是生態城市建設管理的系統中樞和調控中心。在現代城市逐漸向追求經濟增長、社會平等與生態保護充分融合的生態城市轉型的過程中,城市政府因其特殊的地位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這種作用貫穿在政府調整戰略、制定規劃和建設管理三個有機聯系的環節中。
1.生態城市政府的戰略調整。戰略是城市政府對城市發展的目標、方向、途徑等所做的宏觀謀劃,是對城市未來形象進行定位的重大抉擇。在分析研究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調整傳統發展戰略,制定符合生態城市內在要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城市政府駕馭生態城市發展全局的重要手段和首要環節。走生態城市的建設道路是現代城市政府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生態城市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模式的發展理念,政府要構筑生態城市理想模式,必須把握其戰略的特性:綜合性、區域性、前瞻性。
2.生態城市政府的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是實現生態城市的前提和基礎。同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要有前瞻性,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現代化,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的供應能力要適當超前,不斷完善城市載體功能,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樹立以城市發展生態化、城市文化特色化、公益設施便捷化為主要目標的城市現代化建設更新理念,以實現“城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城市目標。
3.生態城市政府的管理。在生態城市建設發展中,規劃是“龍頭”,建設是基礎,管理是根本,三則相互依賴,要建設生態城市,政府必須采取行政、法制、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管理。
政策引導。政策是調整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以生態為導向的城市建設中,城市政府應加強與生態管理有關的政策的制定與完善,引導城市建設遵循生態型戰略與規劃的要求。而在生態城市建設中市場機制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必須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市場競爭制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建立健全綠色稅收體系、實施可交易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多元化的市場籌資方式。
制度創新。政府最重要的是積極推進土地制度、產業制度、戶籍制度以及區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在許多領域,政府可以與企業合作。比如,政府可以為開發商低價或免費劃撥一定數量的土地,由開發商進行建設和維護,最終開發商可從房產的增值中獲得環境建設的回報,而政府則可以免除自行投資建設的成本和維護費用。生態城市建設引入市場機制并不是說要完全擺脫政府的調控,其實是重新調整政府調節和市場調節的關系,實現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結合的良性運行。在市場化方式下實施生態城市建設,政府要關心的主要是如何創造、維護和完善市場機制,建立起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城市管理制度。
組織協調。政府是城市規劃實施的直接組織者,在涉及城市規模、功能布局、重大建設項目、重點工程等方面的建設時,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承擔組織者的角色,調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城市建設牽涉的內容龐雜,因此,政府必須要發揮協調作用以理順各種關系,協調好全局與局部、近期與遠期、發展與保護等關系之間的矛盾。建立綜合管理機制、強化日常城市管理,通過宣傳和教育促進“保護生態,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的形成,并取得人們對生態城市建設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等。此外,城市政府還要負責城市之間的協調。從內外兩方面共同著手,以全面有效地推動城市建設。
鼓勵公眾參與。鼓勵公眾參與的政策手段是政府利用社會力量建設生態城市的有效途徑,通過信息公開、社區自助開發和公眾參加的方式來進行。鼓勵公眾參與的基本前提是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鼓勵公眾參與的一種特殊形式。分級評價結果定期通過新聞媒體公布,使社會各界及時了解企業形象。曝光計劃會產生積極效應:使黑色標志銳減,清潔生產工藝增加,企業對生態經濟的投入由被動變為主動,因為企業生命與環保業績息息相關;公眾生態意識大大增強,健康消費成為時尚;政府尋找到了一種投入少、效益好的生態建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