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融媒體時代紙媒轉型與融合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融媒體時代,傳統紙媒不斷尋求轉型的方式,但其以紙為載體的形式并沒有完全改變,在創建自媒體、APP以及網站的過程中,紙媒發行仍是其主要工作。隨著融媒體的發展,傳統紙媒逐漸變得“大而全”,在渠道增加的同時,紙媒轉型壓力也在增加。本文以紙媒轉型過程的問題為基礎,對新媒體的優缺點及紙媒轉型主要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轉型;傳統紙媒;融媒體
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新媒體應用越來越普遍,為了適應時代要求,部分紙媒開始創辦網站,以達到信息數字化的目的。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紙媒和新媒體一直是相互獨立,媒體融合效果受到影響。與此同時,部分報社不同編輯部的核算和采編也相對獨立,影響紙媒和新媒體的融合。
一、傳媒融合理念與紙媒轉型
1.傳媒融合理念
新媒體與報紙融合,不僅是指報紙借助新媒體渠道進行傳播,還包含運營模式、傳播形式以及內容等方面的融合。在紙媒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完全脫離網絡,與此同時,新媒體也不能完全脫離報紙編輯部。媒體融合并不是單純的部門之間的合作,而是以同一核算體系為基礎,對運營主體進行融合,形成新聞采編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使新媒體和紙媒真正融合。
2.紙媒轉型的必要性
(1)紙媒具有較大的存在價值。在傳統媒體中,紙媒具有重要地位,其擁有大量的長期讀者,雖然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讀者閱讀報紙的頻率會相應降低,但其仍然對報紙信息有較大的依賴性。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導致虛假信息泛濫,而紙媒信息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紙媒既包含黨報,也包含部分生活類媒體。(2)紙媒的生存空間仍需拓展。雖然紙媒信息具有真實性,但其廣告萎縮、發行量下降也是紙媒發展面臨的問題。在媒體競爭中,為了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紙媒應該采取必要的轉型措施,保障自身發展,使報紙發揮維護網絡環境秩序、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二、在傳媒融合過程中紙媒面臨的問題
1.“大而全”但兼容性較低
對比新媒體部門和紙媒部門的發展情況,當前紙媒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通常一家地方報業集團包括黨報、雜志、生活類報紙、自媒體平臺、新聞APP、新聞網站等,除獨立音視頻,幾乎涵蓋所有傳播形式,部分集團的新聞APP上會有專人從事音頻和視頻的上傳工作。這種媒體結構具有“大而全”的特點,可以促進融媒體發展,但在實際應用中各部門獨立性較強、兼容性較低。一方面,新聞采編工作重合度較高。由于傳播形式較多,各媒體的采編人員相對獨立,因此對新聞事件往往是多名記者同時播報,內容重合度較高,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新聞轉載具有單一性,采編人員并沒有從多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剖析,只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工作缺乏創造性。
2.紙媒人才管理存在漏洞
紙媒人力資源管理屬于粗放型管理模式。記者工作主要在一線,極少參加營銷、管理、法律以及新聞業務等方面的培訓,其采編過程缺乏重點培養和專業指導,主要靠自身領悟,綜合素質無法滿足當前融媒體發展的需要。同時,傳統紙媒人才流失嚴重,人才隊伍穩定性較差。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紙媒影響力下降、版面縮減,導致從業人員收入受到影響,一些經驗豐富的記者會選擇其他就業方向。
3.內容生產空間被渠道擠壓
紙媒與新媒體融合面臨“渠道為王”和“內容為王”的選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渠道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社交、娛樂以及信息獲取等方面,大眾更偏向于渠道的選擇。在此過程中,新聞從業者應有足夠敏感性,明確內容是渠道的前提,如果只有渠道而沒有內容,受眾群體就無法獲取有用信息,渠道也就失去了價值。
三、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
1.新媒體的優勢
(1)時效性強。紙媒出刊前需要經過編輯、排版、審查、印刷等一系列流程,當天的信息往往要到第二天才能發布,時效性較差。而新媒體以高科技電子產品和現代先進技術為基礎,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傳播,具有較高的時效性。(2)信息量大。新媒體借助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運用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等渠道,可以發布大量信息。當新聞事件發生時,新媒體工作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在短期內獲取相關信息,使讀者能夠完整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3)互動性強。新媒體傳播者可以及時與受眾進行交流,拉近兩者的距離,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會由被動變為主動,通過反饋主動獲取信息,效率進一步提高。
2.新媒體的劣勢
(1)信息的真實性較低。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數量增多,虛假信息也隨之增加。相較于紙媒的傳播方式,網絡信息傳播限制條件少、范圍廣,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在此過程中,信息的真實性受到影響,部分人會利用網絡制造虛假信息,使新媒體的可信度受到影響。(2)信息碎片化。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傳播途徑逐漸由博客、BBS變為SNS、微信、微博等。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前提下,信息的傳播也逐漸向著碎片化方向發展,受眾通常會用零碎的時間獲取信息。信息碎片化不但會使網絡信息權威性降低,還會使信息的完整性受到影響。
四、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主要措施
1.實現資源和人才集約管理
地方報業集團通常會設立多個編輯部,獨立實施采編和報紙發行,新媒體部門也獨立于其他部門,導致傳播渠道重合、采編內容相同。因此,傳統紙媒應該對媒體機構進行整合。比如,有些報社創建了“中央廚房”,從各媒體部門抽調專業人才,以產業、行業以及地域為基礎對部門進行劃分。各部門對各自負責的領域進行采編,并以不同媒體傳播形式為基礎對內容進行編輯,在采訪和策劃過程中,部門人員確定采編目標是以視頻新聞、深度新聞、消息還是簡訊的形式進行傳播,并根據傳播形式對設備和人員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前提下,使傳播效果進一步提高。通過對人才進行集約管理,讓采訪資源更加集中,為開展深度報道、策劃大型活動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平臺化的前提下,多個新媒體平臺和編輯部可以共同策劃大型活動,提高活動傳播力。
2.增強讀者和媒體之間的互動
加強與讀者群體的互動是媒體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媒體融合過程中,應增強讀者與媒體之間的互動,讓媒體從業者能夠了解讀者的需求,使信息的接收和傳遞更加高效。(1)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為讀者提供交流渠道。為了進一步提高互動性,可以采取粉絲福利、線上抽獎、留言回復等方式,增加讀者參與互動的興趣。在交流過程中,要增強內容的引導性,讓讀者對內容進行評論,提高互動頻率,通過采納讀者的建議,使新聞質量進一步提高。(2)提高受眾群體新聞參與度。傳媒融合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使傳播效率進一步提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是社會活動的旁觀者和參與者。在新聞采編過程中,不管是社會新聞、時政新聞還是民生新聞,采編工作者都應鼓勵受眾參與其中,使媒體信息更具貼近性。
3.媒體融合要以大數據為基礎
大數據在新聞傳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媒體機構可以用戶評論、轉發、點擊量以及報紙發行量等為基礎,運用大數據對讀者閱讀偏好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推送新聞。在大數據運用過程中,媒體采訪模式也會發生改變,可以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及時調整,挖掘有價值的信息,確保信息內容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宋振濤.新媒體背景下做好教育深度報道的探索[J].新聞文化建設,2020(04).
[2]陳珂.當前企業新媒體的發展探索——以對“工匠精神”的宣傳為例[J].青年記者,2018(14).
作者:張園 單位:靖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