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行為是改善心理教育環境的前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兒,有寬容友愛的態度,有適當的感情表現。要不斷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千萬不要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帶進幼兒園。對幼兒來說,教師的身教往往比言傳更為重要,教師對幼兒的每一次微笑、點頭、親呢的撫摸,教師組織的每一個教育環節,對班級中發生的每一個事件的處理過程,教師無意識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是心理環境的構成因素,都會對幼兒產生極大的影響。其次,教師必須有一顆熱愛幼兒的心,它是幼兒心理發展的精神支柱。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有了一顆愛的心,就愿意與幼兒進行情感接觸和交流,愿意為他們的成長與發展更多地投入和付出,就會千方百計地在促使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創設上下功夫。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則,要以鼓勵誘導為主,教師對兒童要有積極的期望,為幼兒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與引導,用積極的眼光、正面的姿態、接納與寬容的心理去面對幼兒,公平公正、適宜地評價幼兒。即使幼兒犯了錯,也不能采取指責、諷刺挖苦甚至當眾揭短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尊嚴和價值。

二、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是改善心理教育環境的基礎

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伙伴之間友好相處,這些都是幼兒渴求的心理環境。⑴師生關系。它是幼兒在幼兒園中的最主要的關系,其中教師是關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作為獨立個體所擁有的獨立性,把幼兒當作平等的個體來看待。在工作中,教師要時刻站在幼兒的立場和角度去看待并處理問題,體諒和容忍幼兒的所作所為甚至過失行為,給幼兒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幼兒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關注、尊重,就會對教師產生喜愛和信任,就會主動和教師接觸,有心里話也愿意跟教師講,樂意聽從并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只有與幼兒建立起這種積極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才能使幼兒體會到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情感的樂趣。⑵同伴關系。促進幼兒同伴間交往,培養健康的與同伴交往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是教師改善心理教育環境的著力點。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關鍵在教師引導。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幫助他們克服不良行為,培養他們具有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教育他們關心同伴,學會與同伴交往,學會調節與同伴的關系。還要努力創設有利于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合作氛圍,促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與同伴交往,引導幼兒學會互相容忍謙讓,建立起一種積極、良好的互動關系。利用好游戲和集體活動這樣的幼兒學習交往的好機會,通過積極輔導參與幼兒游戲和集體活動,啟發幼兒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教育他們尊重、接受別人的意見,遵守游戲規則,不搶游戲材料等。當活動中同伴間起糾紛時,教師要站在公平的立場上去處理問題。

三、良性互動的家園合作是改善心理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2篇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育我國眾多教師的基地,是培養出更多優秀教師人才的搖籃。高師院校的學生是我國未來的人民教師,合格的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對于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重視起來。為了促進高師學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加強對高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極有必要的。因此,在構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積極轉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創新對高師學生心理引導的有效方法。

一、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現的特殊性

在高等師范院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專業院校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就體現在“師范性”,注重學為人師,行為示范,保證師范性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對面向高師學生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要緊緊圍繞這一特性來展開活動,不僅要考慮到高師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狀態變化,也要對心理問題的預防、解決和心理素質的強化加以重點培養。高師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務高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的適應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使高師學生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加關注、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未來教師生涯中發揮以身傳教的意義。

二、構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體現在了兩方面,一個是教育主體,一個是受教育主體。首先,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群,高師學生要極大的發揮主體性作用,體現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動性,能自主提升內心思想覺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視自身主體性的發揮,注重自身教育的主導型、創造性以及能動性,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精神。

(二)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也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高師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實施在整體教育教學規劃中,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和心理健康輔導,把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整體效益。另一方面是從高師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說,在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對內在也要提升,要使高師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觀念,這樣才能成為全面的、綜合的現代教師人才。

三、關于構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措施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在落實建設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時,需要有系統的、完備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這樣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因此,在構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時,首先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規定和章程,規劃對高師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同時,在設立學校內部心理健康咨詢室后,提出相應的心理咨詢室管理規定,相關教師以及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學生的案例分析,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狀態的建議及方法進行研討和交流。

(二)組成高素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教育主體其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高師院校在針對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一支具有高專業水平和高專業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是重要前提。高師院校要定期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并積極參加全國召開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交流會,從而不斷提升高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綜合教學水平,也能通過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出自身靈感,從而打造屬于自身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之路。

(三)建立健全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構建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發展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其不僅關注了高師在校生的心理狀態,也對高師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對學生全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培養為主要目標,對我國優秀教師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杰出貢獻,因此在今后的高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中,著力發展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論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健身氣功;八段錦;心理健康;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298-03

近年來,在校大學生,由于生活枯燥、學習負擔重、就業問題嚴峻、人際關系緊張、心情急躁、情感容易沖動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他們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心理健康狀況更加令人擔憂。有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因此加強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較多,其中,體育鍛煉正日益成為一種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調節人的心理狀態的手段,而健身氣功八段錦是比較合適的體育項目。

八段錦是從北宋起便開始流傳的一項健身運動,卻歷經千年仍經久不衰,其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受中國傳統哲學影響很深。它除健身等目的外,并吸納了中國古典哲學理論、傳統中醫經絡學原理和養生理論創編而成,是一種作為一種集養生、保健、強身健體于一體的體育運動。它在流傳過程中主要受道家思想影響,彰顯“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1]。其影響心理健康的原理主要是通過軀體柔緩運動、意守、氣息的控制,可以使人排除雜念,將思維活動連續集中于一個個細節動作。八個動作充滿對稱與和諧,剛柔相濟,虛實相生,將精氣神合為一體,從而逐漸影響日常行為活動,達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可見,將八段錦引入大學體育課程有助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八段錦的學習展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分析探討健身氣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身體觀念,提高自身的身體滿意度。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中國藥科大學2011級本科大學生110名,其中男生78名,女生32名,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5人,在實驗前后分別進行POMS水平測試,以研究八段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確定本文研究指標。研究指標: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表(UPI)即大學生人格問卷、身體自尊量表(PSPP)、簡式心境狀態量表(POMS)、心理癥狀自評量表 (SCL-90) 。

2.實驗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均需測量在安靜狀態下的心境狀態水平指標,并進行同質性檢驗,在無顯著性差異、符合統計學要求的情況下才可做實驗。實驗者連續練習八段錦6個月,開始有一節課時的氣功文化理論授課,然后實驗者在相同的時間、地點并有固定的指導教師教授八段錦技術動作,每次鍛煉時間為 1.5小時。實驗者組和對照組受試對象在開始實驗前、實驗 6個月后采用身體自尊、心境狀態及心理健康水平3項指標 分別進行了心理量表的測評,然后用專業測量軟件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統計,比較分析。

3.測定心境

采用簡式心境狀態量表(POMS)[3],其信度在0.6~0.82之間,平均為0.71。它共有40個項目,包括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和自尊感等7個分量表,這7個分量表均采用5級量表法,記分為0~4分。每個分量表的最高原始得分分別為24、28、20、24、24、20、20;最低得分均為0分。心境狀態總分(POMS指數)的計算方法是:五種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得分的總分減去兩種積極情緒(精力、自尊感)得分,最后再加100作進一步的修正。

4.數理統計

對實驗所得數據和結果利用SPSSl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在實驗中,需要對實驗前測得的原始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在實驗后,需用統計軟件對實驗的數據進行檢驗,驗證試驗前后是否有差異。這樣可使研究結果直觀、量化,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POMS水平同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POMS水平沒有明顯差異(P>0.05),因此可以繼續實驗(見表1)。

實驗后,實驗組在五種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和總分上與實驗前的數據相比,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并且緊張、慌亂、總分量表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抑郁分量表達到了非常顯著水平(P≤0.01);在精力和自尊維度得分上有所提高(見表2)。

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相比,在消極情緒方面:緊張得分有所提高,憤怒、慌亂得分有所下降,但都沒有達到顯著水平;疲勞和抑郁得分幾乎沒有變化。在積極情緒方面:精力和自尊得分都有所提高,但是也未達到顯著水平。總得分有所增長,也未達顯著水平(見下頁表3)。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八段錦調節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是鍛煉八段錦可以降低大學生對內部情緒和外部刺激的干擾,使精神緊張、焦慮不安、情緒低落、煩躁等心理障礙逐漸得到調整和改善。此外,八段錦對各種不健康情緒(情緒欠佳、易激動、心煩急躁、抑郁、焦慮)的康復作用都較為顯著。因此,八段錦鍛煉能夠調攝精神,使練習者通過自我調理而保持或恢復健康的理,處于恬淡舒適、神態清明的狀態。另一方面,八段錦鍛煉要求心靜體松、精神內斂、調整身形、以意導動、心平氣和、排除雜念、坦蕩安穩,最后達到自我調整,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樣可以使練習者既無大量的體力消耗,也無精神上的高度緊張。本研究表明參加八段錦鍛煉的實驗組比對照組的心理健康水平高,實驗者在練習八段錦六個月后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等不良的心理情緒,可以起到明顯的下降作用,其中緊張、慌亂、總分量表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抑郁分量表達到了非常顯著水平(P≤0.01),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八段錦作為一種從古代傳承下來的保健氣功對于改善現代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八段錦訓練后使人精神飽滿,思維清晰,心情舒暢。健身氣功的一個重要心理效應就是改善和提高人的情緒穩定性,緩解人的緊張情緒和提高情緒的愉快度,有助于緩解精神緊張,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狀態。而八段錦有效地調整個人的生活節律。在運動中,火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可有效地抵制不良思想意識的侵入,為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奠定基礎。同時健身氣功又充實了業余生活,抑制了不健康心理活動的產生。參加八段錦鍛煉能夠調節心情、緩解壓力、化解不良情緒;同時給人帶來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樂趣。本研究結果表明,健身氣功八段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和很好的調節作用。

(二)建議

現代大學生缺少運動,身體健康已經不能保證,我們國家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大力開展各種體育運動,但是我們同時也不能忽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一樣可以影響物質行為。所以通過本次實驗,建議國家重視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這方面的工作,同時對于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大學生給予積極的治療,同時八段錦作為一種古老的保健氣功,我們也不能忽視其重要的治療意義,在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改善大學生心理狀況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建議相關衛生部門重視其重要性,并考慮將八段錦列入可行的大學生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切實為推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程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八段錦[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 劉洪福,安海燕,孟凡友,胡秉嬌,魏躍臣,孟繁江.健身氣功——八段錦對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醫學與社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4篇

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由于經濟、文化、價值觀念等因素處于劇烈變動階段,人們承受著來自于生活、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壓力。當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就會影響人們心理狀態的平衡。對于大學生來說,一方面,面臨著這種由時代變革而導致的觀念沖突,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正在逐步向著成熟的階段發展,這也意味著其心理狀態相對的不穩定。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從高中到大學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進入大學后,和以往生活相比較,飲食、住宿、人際關系、學習狀態等方面都呈現出較大改變,由于無法適應這種改變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學習由以前的被動變成自主,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督,再加上自理性普遍較差,這都會使一部分學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極容易導致他們找不到自我價值,產生焦慮、茫然、失落感等不良情緒,進而形成心理障礙。

二、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康的心理

身體方面各項指標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條件,然而健康的心理又是判定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必要條件。在各種各樣的生活中實踐,學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必要的生活實踐是人們心理活動產生的動力和源泉,實踐使人們的能力和智慧得以全面展示,并且豐富與發展自己的心靈。體育活動是運用人的身體去滿足各種需要的一種實踐活動,大量實踐表明,合理的體育活動除了可以提高人體的機能,避免亞健康之外,對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積極的影響。體育活動的雙重效應已經被許多科學研究加以證實。

2.緩解、消除大學生的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

體育運動有利于緩解生活壓力,促使大學生樂觀、積極向上,因而可以有效化解負面思想情緒,成為不可替代的精神的需要,能促進大學生身體與心理全面發展。研究表明:適當的體育活動對憂郁、焦慮、自閉等不良情緒都具有有效的作用。經常進行有氧體育運動的學生,能較大的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是練習前就有著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其心理狀況的改善程度更為顯著。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將體育鍛煉作為治療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

3.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體育鍛煉是人與人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一種良好的形式,能夠使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明顯的加大。參與體育活動,可以使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交往需要充分得到滿足,豐富個人的生活方式,這有利于減輕生活各方面所帶來的種種煩惱,有利于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

4.在運動中可以建立自信,驅趕自卑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健美操運動;大學生;運動處方;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3)03-0076-04

目前,國內對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成果非常多,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這些研究多集中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而對于如何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方面的研究的卻很少,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干預的研究較少,并且大部分的干預研究重點集中在對個別心理干預效果研究上,缺少有效治療和干預措施。在國內,對體育運動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比較多,但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干預來考察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還相對較少,有關心理障礙的運動處方就更少了。本課題的研究價值所在是結合心理學,研究健美操運動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什么影響。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本課題組教師所在學校哈爾濱理工大學為定點單位,從中選取該課題組教師所執教的2011級健美操選項課319人,使用SCL-90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量,篩選出有心理不健康傾向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哈爾濱理工大學電子圖書館查閱2005~2011年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書籍13部,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cn)、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期刊、學術論文46篇,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哈爾濱體育學院宋文麗老師、哈爾濱醫科大學石建慧老師、黑龍江科技學院劉宏輝老師等專家進行實地訪談,聽取專家想法建議,并對運動處方設計和調查問卷進行修改和完善。

1.2.3 心理測量法 本課題組使用國際通用Derogatis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進行被試篩選。問卷的每個題目以5個等級評分計算(0-4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發放問卷319份,收獲問卷319份,有效問卷312份,有效率97.8%。經前測發現強迫傾向有12人,軀體化24人,抑郁傾向20人,人際關系不良傾向32人,焦慮傾向13人,偏執傾向6人,敵對傾向7人,恐怖傾向14人,精神病性傾向7人。先將312人進行測試,進而再將這些具有傾向性學生作為研究被試,經過5周的實驗處理后,再對參加實驗的被試進行測量,考察其心理健康傾向是否發生變化。

1.2.4 實驗法 本研究采用單因素前后測實驗設計,通過健美操運動處方模式對被試進行教學實驗(教學時間為5周),測量被試在實驗前后的心理健康狀況,并記錄統計,問卷的每個題目以5個等級評分計算(O-4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表1為運動處方設計詳情。

1.2.5 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統計記錄的調查數據進行樣本分析,使用SPSS 11.5對兩組被試實驗后的SCL-90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實驗的效應。

表2顯示了通過5周的健美操運動處方鍛煉,被試在SCL-90上表現的t檢驗分析。SCL-90的后測分數表明,經過健美操處方鍛煉,具有實驗組被試的不健康心理傾向得到緩解。針對各項目上實驗組前后測分數的t檢驗分析表明,健美操運動處方鍛煉對強迫、軀體化、抑郁、人際關系、焦慮、偏執因子影響在統計意義上均具有顯著效果,而對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影響在統計意義上均效果不明顯。這說明健美操運動處方鍛煉對強迫、軀體化、抑郁、人際關系、焦慮、偏執幾項不良心理傾向有較明顯的改善效果,但對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則改善不明顯。

2.2 健美操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

現今大學生時間與書本為友,而對于同學之間的溝通嚴重缺少,甚至還有很多學生連自己班的同班同學名字都不知道,容易心情低落,看到別人穿著華麗或是成績優秀,再或是在某些活動或比賽中表現突出,就會產生羨慕、嫉妒、恨等心理,總是妄想自己能夠巨人、美麗、受關注,在別人面前撒謊或夸大自己,而在各科考試前夕又精神緊張,神情低落,甚至胃痛或是其它身體疾病產生,容易產生恐懼,對自己的情緒難以控制,害怕自己會發瘋,做出不道德行為,看到女生穿著性感和對女生寢室總是做出偷窺行為,甚至去偷女生晾曬的內褲和襪子,容易受到情傷,產生自殺的傾向。針對于這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5周的教學實驗,我們發現本課題的健美操運動處方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針對人際關系、抑郁、偏執、焦慮因子特征,注重個體需要,發揮教學情感功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懂得學生,并通過健美操運動作為一項平臺,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搭建心靈的橋梁,鼓勵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改善心理狀況,例如在分組練習部分中,5人一組合作練習這個項目可以使得學生建立一個小的社交群體,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配合,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的培養;小組內互教互學這個項目可以提供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進而提高學生溝通和表達能力,改善抑郁癥狀;創編隊形項目可以提供一個思考和發揮想象力的空間,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回憶腦中各種舞蹈片段,從中截取和搭配,并進行改善,這些都可以培養學生模仿能力和創編能力,改善偏執癥狀;“華山論劍”提供一個競爭的舞臺,讓學生感覺自己想武俠小說中的大俠一樣,勇于打擂、保擂、敗擂,堅持不懈,敢于拼搏的奮斗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堅強的意志和勇于接受受挫的精神,改善焦慮癥狀。

第二,針對強迫、軀體化因子特征,注重音樂的功能,選擇富有時代感的旋律。健美操音樂具有較強的節奏性,一般情況它都會選擇曲調歡快、節奏感強的音樂進行伴奏,它是為了讓訓練者在音樂節奏氣氛的烘托下,將訓練者逐漸地帶人運動狀態中,然后隨著音樂節律,激發訓練者的情緒,使之始終保持飽滿精神、情緒激昂的狀態,將幾個或幾十個動作一氣呵成完成。學生在音樂的引導下,培養起良好的韻律感,改善身體機能,提高對動作的掌控力和協調性,極大的改善心理狀態環境,健美操是其他體育項目不可相比的特殊的鍛煉身體的方式。可以在集體練習中選取例如“中國好聲音”里面吉克雋逸的Halo、張瑋的High歌、丁丁的愛要坦蕩蕩、黃鶴的Rolling In The Deep等現今最受大學生所關注和喜愛的歌曲。

第三,注重健美操的美育作用。健美操運動過程就是一種感知美、體驗美的過程,它要求訓練者在準確、舒展、協調、優美并且富有韻律和節奏感下,由固定或自由創編的成套動作組成來展現藝術的“健、力、美”,它的表現效果是塑造出具有激情、剛健、優柔、敏捷、粗狂、細膩、富有青春活力的動作展示,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美的鑒賞和評價能力,還能啟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創造,健美操這項運動有一特點就是可以利用各種感覺器官去感官動作技術,并提供空間去培養大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意志力,使學生充分感覺到自己是這項活動的主人。

第四,本健美操運動處方對于敵對、恐怖、精神病因子的改善效果一般,針對此問題,本課題組還需要進一步的研討。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健美操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但是,由于心理健康狀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且實驗歷時5周,時間較長,而學生在非實驗時間的活動并不受到限制,因此不能做出健美操教學就是被試心理健康狀況改變的原因的結論。而健美操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改善作用的機制及影響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首先,健美操運動具備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功能;其次,本課題組制作的運動處方加入到體育教學課程中進行實驗后,受實驗對象在抑郁、強迫、軀體化、人際關系、焦慮、偏執等六個因子中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提高,適合加入到體育教學課改項目中;第三,科學的認知健美操運動教學中的情感功能、音樂功能、美育功能所發揮的作用,合理搭配運用,將健美操運動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發揮到極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桑日县| 全州县| 沂源县| 抚松县| 昭苏县| 神木县| 汽车| 木里| 靖远县| 化隆| 麻栗坡县| 花莲县| 石台县| 四平市| 城步| 江口县| 中方县| 铜鼓县| 农安县| 合水县| 重庆市| 莱芜市| 漠河县| 亚东县| 巩义市| 文安县| 周口市| 平乡县| 宣汉县| 金湖县| 皋兰县| 龙口市| 叙永县| 保定市| 铅山县| 绵竹市| 类乌齐县| 安国市| 额尔古纳市|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