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平臺經濟研究

平臺經濟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平臺經濟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平臺經濟研究

平臺經濟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網絡平臺經濟;網絡平臺組織;平臺共性文化;共同價值;平臺戰略

一、 背景

當今,網絡平臺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領域最熱門的研究對象。作為全新的現代網絡經濟或新型服務經濟,以需求為核心,依托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整合產業鏈和價值鏈以創造出新價值,成為跨地域、跨領域、跨行業的網絡型、一體化的跨界經濟。依據國內經濟學家周振華的研究結論,平臺經濟是一種屬于空間經濟學范疇的新型經濟類型,分為“交易平臺經濟”和“網絡平臺經濟”兩種模式。其中,前一種模式直接與互聯網、交易市場主體相關,連接供需雙方;而第二種模式將會連接更多的關聯方,不僅需要擁有信息、技術,更要具備統一、規范的市場制度體系和相似的文化環境,比第一種模式具有更顯著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雙重效應。因此,把后一種模式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 網絡平臺組織

伴隨著在共享經濟時代商業邏輯的重大變革,“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的組織形態開始大量出現,網絡平臺組織就是其中之一。

網絡平臺組織是一個復雜的多邊自組織、自適應系統,其真正的主體是由節點形成的網絡,需要有來自節點成員自發的對于該組織協議的認可過程,需要有組織信任、平等文化和創新、創業精神基礎,需要有節點間互動中沖突與矛盾的自我消化與吸收過程,才能形成自治的網絡平臺組織產業定位,從而形成具有優勢的、不可復制的網絡平臺組織的核心能力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各利害相關主體也得到規范、認同與統一,達到自組織和諧發展,實現節點企業與網絡平臺組織成長良性互動?;舆^程中,網絡平臺提供強大的共享能力,賦能企業,并引領新商業生態繁榮,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并利用網絡平臺,最終實現協同發展。可以說,“共享經濟”是實質,“網絡平臺”是基礎。

三、 網絡平臺共性文化

網絡平臺組織中的企業具有異質的企業文化環境,在獲得節點企業的互補資源能力的同時,通過節點企業文化資源的再利用、企業模塊文化資源的深開發以及共性文化資源的強輸出,在多層次的動態網絡結構基礎上形成跨組織的共性文化,從而使原有的文化結構更完善,更適應網絡內外動態環境變化的要求。這種共性文化基于認知的信任,通過業務的互相支持、分工配合,技術知識、信息上的交流共享實現,并為平臺組織提供了創新空間和創新支持系統。

網絡平臺上節點企業的文化資源、企業模塊的文化資源,伴隨著網絡平臺“競爭與覆蓋”、“融合與重組”、“跨越與覆蓋”三個從量到質的變化階段形成共性文化。

(1)競爭與覆蓋:從產業鏈到平臺?;ヂ摼W時代,傳統產業都在謀求轉型升級,平臺塑造的全新產業模式,使得多樣化的供給與多樣化的需求得以匹配,打碎了原本垂直單向的價值鏈條,便于節點企業文化的傳播。

(2)融合與重組:產業鏈模塊的競爭與擴張。平臺是通過產業鏈的融合與重組而來的。在同一條產業鏈中,總有某個模塊的企業是處于優勢地位的,而為了謀取更多利益或轉型,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積極占領產業鏈高價值部分是重要的擴張策略,而在擴展過程中,聰明的企業就可能會進行平臺的搭建??梢姡a業鏈的擴張和競爭是搭建平臺的重要手段,加速了企業間文化融合。

(3)跨越與覆蓋:跨界的侵略與整合?!案采w”正是平臺時代侵略的表現。平臺商業模式瓦解了在垂直價值鏈上爭奪下游客源的單一競爭形勢,而是呈現出網狀特點,每個平臺都可以發展出獨特的生態圈,而每個生態圈都可以從四面八方連接不同的市場,侵入不同的領域。覆蓋者可以名正言順的將該產業市場納入自身的生態圈中,形成生態圈文化。

四、 平臺文化創造共同價值

1. 對“共同價值”的理解。大數據時代,平臺上的互聯網企業,依托于核心業務具有的信息數據規模經濟效應和多邊群體間網絡效應,以平臺文化的共享帶動節點企業間互動,通過優勢資源的集中和分配,實現以信息數據、文化流和貨幣為介質的價值轉移,完成雙向驅動的價值創造活動,最終滿足平臺企業的需求。其主要特點如下:

(1)互動是價值創造的根源。在網絡平臺組織中,文化、信息、資源及能力逐漸代替了產品,促使節點企業間良性互動;

(2)平臺文化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擴散的網絡鎖入正效應,鎖定的是共性文化的內容和共享的過程,使得節點企業在競合中出現趨同現象,從而提高網絡平臺組織的協作創新及價值創造能力;

(3)共同價值的產生是建立在所有節點企業被公平、平等對待基礎上的。

2. 共同價值創造路徑。在網絡平臺組織中,共性文化創造共同價值的路徑共有三條,如圖1所示。

(1)關系活動創造共同價值。關系對話,是網絡平臺中兩方或多方為形成一個共同的文化平臺而一起思考的過程,對話的目的在于不斷加深理解。這樣的文化平臺一旦搭建起來,網絡中各方須能分享信息,因此,溝通過程對于關系對話的形成和維持至關重要。另外,互動過程本身也起著信息溝通的作用。只有當溝通過程中所發送的各種有計劃的信息與互動過程本身傳遞的信息被統一起來和不斷地相互支持時,對話才會出現。有計劃的溝通和互動這兩個過程正是以這種方式合并為一個關系對話。關系對話過程、溝通過程和互動過程三者間關系如圖2所示。

圖2中,居于外圈的兩個圓代表的是兩個溝通過程。兩個外圓之間的雙向箭頭表示,要使關系對話不間斷地進行,有計劃溝通努力的溝通效果與基于產品和服務的互動效果必須相互支持。中間的關系價值過程說明,假若存在溝通信息方面的不一致性,網絡平臺上的節點企業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彼此的信任也會受到損害。

(2)聯合創新創造共同價值。在聯合創新過程中,由認識論和發生論兩個維度構成了平臺文化。關系價值是通過默會文化和明晰文化之間的連續對話創造出的。

第一,平臺上節點企業間的交易關系有利于雙方明晰文化的結合?;诮灰钻P系,雙方企或為了解決一個共同面臨的問題而一起交流討論,或為了一種新產品或新工藝的開發而組建研發團隊。這能夠集聚、整合和共享分散在雙方企業的信息,加速新知識、新文化的產生。

第二,網絡平臺組織中企業間的交易關系有助于雙方企業默會文化的潛移默化。嵌入在組織中的傳統文化的傳播必須借助非語言形式,通過觀察、模仿和實踐去完成,所以難以在組織之間進行轉移。通過節點企業間的交易,企業雙方及雙方響應部門和人員間由于長期合作形成共識,進而共享經驗,各自的組織和個人的默會文化很容易得到理解和分享,從而產生文化倍增效應。

第三,網絡平臺組織中企業間的交易會促使雙方企業的明晰文化和默會文化相互轉化。交易活動為企業間互動界定了具體環境,彼此的溝通為雙方設置了解釋性框架,便于企業將彼此的默會文化外顯和共享,有利于彼此明晰文化的內化和吸收。

網絡平臺組織中企業間的交易關系中所發生的上述三種模式中的每一種都能夠獨立地創造新文化,但最后一種在共性文化創造過程中發揮著樞紐作用。默會文化只有經過外化才能實現其實際價值,明晰文化只有經過內化才能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當這三種過程形成一個持續不斷的循環時,交易關系中的文化創造就會呈現為一個不斷上升的螺旋過程。

(3)核心能力柔性帶來的共同價值。由于受企業以往管理的影響,企業的核心能力日趨強化,表現在一系列載體上,形成路徑依賴。網絡平臺的特性,可以讓企業提高其自身柔性,從而對變化的環境快速做出反應,從剛性逐漸轉化為柔性。

因此,核心能力柔性帶來的共同價值,一方面表現在網絡平臺組織的成本/收益關系上。網絡平臺組織內的節點企業形成了對共性文化的認可,意識到合作是自己發展的理性選擇,“貢獻”自己的信息和資源為“成本”去分享、共享更大范圍的知識、信息、技術,追求網絡經濟性的效益。共性文化使得網絡平臺組織中的節點企業調整了自己的預期,追求長期的合作收益,而不是僅僅基于短期的機會主義行為所得;另一方體現在節點企業的聯合創新行動上。共性文化為網絡平臺組織中每一個企業規范了宏文化,創造了創新環境,提供了創新空間和創新支持系統。從而便于啟動創新的復雜、非線性的涌現機制。

3. 節點企業間關系、平臺文化共享程度、網絡平臺價值創造三者關系。平臺組織若要變得更大,就要在共同價值的基礎上合作共贏,關鍵的黏合劑就是利益,實現共贏是保證網絡平臺長久高效運轉的關鍵,確保創造出的價值能夠公平合理地傳播和轉移到每一位價值貢獻者,而共性文化是實現共享程度最大化的保障。通過圖3可以看出,網絡平臺上節點企業不斷融合,共性文化逐漸形成,并實現了共性文化從共享到共創。隨著共性文化共享程度的加強,其創造的價值不斷增加,網絡平臺競爭優勢也隨之增加。

五、 平臺文化在共享到共創過程中的動態風險因素

1. 企業文化與戰略實施脫節。是“戰略追隨文化”還是“文化追隨戰略”,關鍵在于改變文化的難度和涉及到的風險。要實施的戰略與企業現有文化匹配度較低,但對于戰略的實施卻非常重要,這種情況下,實施新戰略將會與企業現有文化產生沖突和高風險。平臺企業的戰略管理和平臺文化之間的脫節,將會引起震蕩,從而沖擊和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危害企業的經營績效,并有可能導致戰略實施的失敗。

2. 客觀環境的不適應影響平臺文化移植模式。網絡平臺文化是由群體共同創造的,是一種主流文化適應環境的變異、企業文化經過群體的澆灌扎根于企業土壤里,最終結出果實。平臺文化可移植是由平臺企業文化的共性決定的,不可仿制是因為新的土壤和環境不適合移植文化的生存。因此,平臺文化移植只能是精神文化的移植。從物質文化到制度文化移植再到精神文化移植的過程是一種從低到高、從慢到快的過程。只有網絡中群體自覺自愿地沿著同一目標行動,才能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否則,極易發生“橘化為枳”的情況,使果實枯萎。

3. 人為因素。在平臺文化傳播及價值創造的整個過程中,來自兩個主要方面的人為阻力隨時都可能使這個過程面臨夭折:消極的思維方式、陳舊的價值觀念。其中,消極的思維方式導致的最大的風險就是輕視平臺文化的價值,使得很多企業根本看不到表面太平的背后所潛伏的深刻危機。陳舊的價值觀念使得員工會產生反抗和失落的心理,平臺文化的“內化”過程異常漫長。

六、 小結

網絡平臺經濟衍生出的平臺經濟模式,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具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在該平臺模式下形成的平臺組織共性文化,有效地激勵平臺多方節點企業間的互動,加速了共同價值的創造及增值,實現了文化在互聯網生態圈中從共享到共創,形成多邊網絡效應的市場戰略,即平臺戰略。今后,平臺組織應在平臺戰略的指導下,從“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協同發展的大局出發,圍繞平臺文化,鼓勵平臺企業文化創新、優化文化共享能力輸出環境、創造激勵微經濟發展的文化氛圍,持續培育和激發新經濟活力。

參考文獻:

[1] 王千.互聯網企業平臺生態圈及其金融生態圈研究--基于共同價值的視角[J].國際金融研究,2014,(11):76-86.

[2] 郭勁光.解析網絡組織中的網絡文化[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6(12):756-759.

[3] 孟曄.浮現中的新經濟形態――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微經濟三位一體[J].互聯網經濟,2016,(3):12-15.

[4] 鄒樵,吳丁佳寶,姜杰.共性技術擴散的網絡與外溢效應[J].管理世界,2011,(1):35-47.

[5] 魏素寶.從產業鏈整合角度分析企業的行為[J].赤峰學院學報,2011,(7):23-31.

[6] 姚凱,劉明宇,等.網絡狀產業鏈的價值創新協同與平臺領導[J].中國工業經濟,2009,(12):55-59.

[7] 鄒樵.共性技術擴散機理與政府行為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08.

[8] 王冰,顧遠飛.簇群的知識共享機制和信任機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24(5):2-7.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大數據對企業戰略決策和經營活動的影響研究”(項目號:2014M561122)。

平臺經濟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云計算;實驗教學;云桌面

一、引言

2006 年伊始“云計算”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后至今,因其具備良好的動態擴展、終端適應性強等特點,各行業都給予 了高度關注。近年來,在具體領域的用“云計算”來構架應用環境的發展趨勢很迅猛,特別是在教育及醫療等涉及民生方面的應用更是吸睛十足[1]。教育平臺走向云端、教學終端趨向移動、實踐教學項目應用多樣已成為我們當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勢。云技術及4G 移動網絡的大發展讓高校專業教學的實踐應用系統構建更易實現。因而,乘4G之風,漫步“云”端來推動高等教育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創新能夠水到渠成。

二、當前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的現狀

在高校經管類專業實驗項目設計及實驗室建設、實驗平臺構架方面成效性還不突出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的特性。隨著國家教育部及各省教委一系列明確要求“大力加強高校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把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教學工作評估中的核心指標”的指導性文件出臺后,各級高校都紛紛開始重視起以前較少有實驗實訓項目的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中來。各級高校都行動起來開始整合專業實訓室的資源,搭建起專門的經管類專業實訓中心,作為組織和實施經管類專業學生實驗教學的重要平臺。但這些資源和實訓中心是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標準,缺乏全盤統籌,重復性建設頗多能高效合理利用的機會較少。幾年來我國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培養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當前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于功能性單一,資源封閉,使用頻率低效,已不能適應當前移動網絡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要。利用好“云技術”來改造和提升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勢在必行。

三、基于云技術的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設計

(一)經管類實驗教學環境的云框架。經管類實驗教學環境的云框架平臺由互聯網上的服務器集群構成的“公有云”;加上高校內自己的服務器集群組成的“私有云”和學生用戶多種終端構成一個基本的云技術架構的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

(二)基于云技術的經管類實驗教學平臺系統分析和功能。(1)公有協作云向終端用戶提供可獨立運行隨時調取的包含計算和存儲在內的虛擬網絡資源。協作云通過把傳統 PC 的通過個人機硬件存儲的計算資源集中到云計算數據中心在公有協作云端實施統一分發,平臺的終端用戶只需輕松通過PC端顯示器和移動設備的客戶端即可接入到自己的“虛擬計算機”,這既降低了實驗平臺對終端設備的性能要求,也使多個終端接入實訓平臺成為可能,有力支撐了專業實驗教學的多樣性。專業實驗平臺的服務人員能從繁雜重復的機房軟硬件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整個平臺的資源管理工作轉交給了協作云。(2)具備云技術的高校內服務器集群,給經管類專業的實訓平臺提供了更為靈活多變的上機環境,也能夠把現有的或各類廠商不同標準的經管實訓軟件實施統一的部署,從而提供更為便利和完善及適應多種虛擬服務器環境的實驗教學服務,部署企業資源計劃ERP、企業管理、財務會計、企業輿情監控、商業環境分析等各類經管類的實訓軟件。(3)形成校園級統一通信平臺,對

PC端、及Pad和智能手機等多終端接入予以靈活的支持,提供了即時消息、語音、視頻等多媒體的終端業務,以支持遠程會議、便利的遠程培訓、移動環境下的靈活辦公等全方位應用,能夠方便快捷地召開多媒體課堂教學,支撐跨區域的互動交流,從而提升師生間的溝通效率、輔助快速科學決策,同時還降低和節約了可能產生的差旅成本。(4)互動遠程教學平臺。實現不同學校之間、同一學校不同校區之間、學校與家庭間的互聯和互通,輕松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共用,學生可以從遠程云端教室、自己家中或在任意一處地方,通過智能終端加入云端實時互動課堂,與專業老師或同學進行多媒體的互動。同時,實訓平臺具備多媒體共享、多屏幕共享等功能以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對于信息獲取的便利性需求。

(三)新型產業信息化環境下云計算平臺的設計。(1) 整合資源構建虛擬化環境。整合資源的虛擬化環境構建是由網絡資源池和存儲池共同構成的。首先,是由一組刀片的機架式服務器來充當可配置的資源池主要部件,及CPU和內存共同組成網絡資源池;還有就是用于存儲系統部分的存儲池共同來構建虛擬化環境。(2)云計算平臺中資源的調度?;跀盗勘姸嗟姆掌骱痛鎯υO備組成的計算資源池和存儲資源池構架了云計算的資源管理平臺。資源池中生成用戶所需的資源,并在用戶使用完畢后釋放回資源池。云平臺管理員在降低總體能源損耗指定的策略下對資源管理平臺中的資源池信息進行,包含虛擬機遷移、集群彈性伸縮、無負載物理機等轉入低功耗模式的動態調度,來提高整體平臺的資源利用率。(3)構建全方位云桌面。在傳統桌面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其管理和維護的成本占很大一部分,包括操作系統安裝配置的管理成本,操作系統升級,修復的成本,以及終端硬件設備的安裝配置,升級,維修的成本,終端數據恢復,備份的成本,及其各種應用程序安裝配置,升級,維修的各種管理成本都很高。云桌面也被稱之為桌面云,是通過瘦客戶端或者其他與網絡相連的各種設備來實施跨平臺間訪問的應用程序,或指代整個客戶桌面,是提升和替代傳統桌面的不二選擇。

四、基于云環境下的經管類實驗教學框架體系[2]

(一)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以專業課程為設計單元來培養學生實踐技能,達成專業培養目標的核心關鍵環節。實驗教學體系設計結構,是在研究了社會對經管類專業人才實際需求技能的基礎上建立的,應能符合專業學生畢業的實際應用和就業需要。依據增強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原則,高校應該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一是,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實現科學、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二是,不斷改革、創新,形成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模塊化、規范化;三是,構建實驗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此實驗教學體系分成三個模塊:①課程單元及整體設計實驗模塊;②畢業設計(論文)和專項技能③第二課堂模塊,包括社會實踐、各種學科競賽、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各種證書考試等。

(二)校企合作。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來實施校企合作。該環節分為三個模塊:①橫向課題是企業向高校引進智力支援,招標來實施的校企共贏的合作模式。②項目研發是高校教師掛職企業和企業研發人員共同致力于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甚至還可以是高校教師將自己的專利轉售給企業加快轉化速度,項目開發與專業教學實現共通。③現代學徒是利用企業成熟的產品生成線或良好的經營平臺以及成長起來的優秀員工幫助高校培養社會最需要的一線員工。當然,此舉也改善了企業特別是在階段性急需用工的階段找到合適的高素質的學習能力較強的臨時大學生員工,降低了用工的管理成本和工資成本。根據企業生產的技術標準來修訂專業教學內容,校企雙方共同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專業教學知識體系得到了更新。此模式對學生而言通過企業項目實訓,其崗位技能、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得到了培養,學習和創收合一,就業時能更從容自信,由此實現了校企雙方的雙贏和深度合作。

(三)實習平臺。高校學生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走向實習崗

位,特別是高職學生實施的是2+1模式,在專業最后一年都是在實習的。如何實施對走向實習崗位學生的監管和指導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顯得尤為關鍵。該環節分為三個模塊:①實習生管理,該模塊對實習生的基本信息和其所在實習單位的動態表現予以加強監督和管理。②實習生指導,要對學生實習就業過程中的迷惑和不穩定情緒進行心理疏導及專業知識的指導。③推薦就業,對實習成績進行全程科學評判對成績優異者推薦合作企業就業并減少企業實習期限直接正式上崗,給學生帶來實惠給企業減少培養人才的成本。

(四)創新教學。引進先進的專業仿真教學平臺,虛擬仿真專業實驗教學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及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構建專業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開展身臨其境的專業學習,達到專業教學目標?!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是總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全國人民的號召,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生更具創業和創新的能力。為專業學生的創新進行指導和創業方面物資、信息和法律等諸多方面的援助讓學生們創新和創業之路走得更順暢。

(五)云桌面。經管類專業眾多,每個專業都設計一套獨立的實驗系統顯然浪費人力、財力。讓實訓系統中主框架共用,在具體應用界面上有所差異即可。讓實訓系統應用云桌面的形式來降低終端配置要求及適應靈活終端的需要,提高實訓系統的使用效率。

結束語:搭建教育云實驗教學系統進入各專業一線師生的常態教學還任重道遠,而這個過程需要教育云實踐中各個角色的主動參與和良性互動。作者從經管類專業實驗教學平臺研究和設計兩個維度圍繞創新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這一主題,就如何在“云端”架構起專業任課教師、高校學生和企業社會各方資源間的協作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平臺經濟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脛骨平臺骨折; 影像學診斷; 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5-0158-03

【Abstract】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s a kind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derived from high-energy injury with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soft tissue injury.I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s not properly treated,it may cause the dysfunction of the knee joint,or cause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knee joint at later period.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we hope it will have some help and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maging diagnosis; Non-surgical therapy; Surgical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inyang County,Binyang 530405,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5.087

脛骨平臺骨折是關節內骨折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骨折,治療難度較大,臨床處理不當或引發關節功能障礙、創傷性關節炎及膝內外翻畸形等問題。脛骨平臺骨折往往伴有軟組織挫傷、開放損傷、神經血管損傷或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合并癥,均對患者康復產生不良影響[1]。隨著臨床診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脛骨平臺骨折診斷與治療也有了新的進展。筆者從脛骨平臺骨折影像學診斷、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展開如下綜述。

1 脛骨平臺骨折的影像學診斷

臨床用于檢查診斷脛骨平臺骨折的影像學手段較多,其中DR技術手段簡單易行,成像速度較快且操作方便,成為首選方法[2]。DR技術可清晰掃查兩側平臺面骨折,但對于脛骨平臺后部骨折的掃查尚存在一定難度,對于關節塌陷程度及移位方向也無法予以充分顯示,其圖像顯像可能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而存在成像不足的問題,影響臨床診斷。臨床常需通過螺旋CT多平面掃描重組及三維重建來觀察評估平臺劈裂塌陷的準確位置,確定塌陷范圍及程度,獲取具體、全面、逼真、立體的脛骨平臺圖像,并對骨結構空間位置變化、移位方向、骨面骨折線走行予以全面顯示[3]。與DR檢查相比,螺旋CT在診斷骨折分型方面優勢更突出。MRI可基于異常信號將骨折部位準確顯示出來,同時也可查到骨挫傷及軟骨下線樣骨折,并且對韌帶組織及半月板損傷情況予以明確顯示。因此實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開展MRI檢查,以便于更好更全面地診斷及支持治療方案的選擇,并指導術中對膝關節結構的探查處理[4]??偟膩砜矗R床應全面評估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傷情,術前通過X-ray、MRI掃查及CT重建是極為必要的。骨折診斷分型對手術方案的選擇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赬線片的Schatzker分型最常用,但對脛骨后髁冠狀面骨折并未描述。羅從風等基于CT影像首先提出三柱分型,將后側冠狀位骨折歸為后柱骨折,對臨床治療提供進一步指導?,F有國內學者認為應將脛骨平臺后髁骨折分為后內象限骨折和后外象限骨折,理由是二者之間存在明顯不同:(1)二者均可單獨發生,也可同時發生;(2)骨折形態有差異,后內者多為劈裂骨折,后外者多存在塌陷;(3)手術入路不同;(4)內固定機制不同;(5)對預后影響不同,后內側骨折對功能影響更大。目前尚無一種診斷分型能全面描述所有類型的脛骨平臺骨折,臨床實踐發現加用CT檢查可提高Schatzker分型的可信度,能更好了解骨折形態特點,使臨床工作者能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案。

2 脛骨平臺骨折的非手術治療方案

通常情況下低能量損傷者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案成功率較高,但用于救治高能量損傷病例效果不佳,這是由于高能量損傷往往造成骨折粉碎,移位明顯,且關節面骨折塊塌陷、嵌插,在無軟組織覆蓋的情況下難以實現單純手法復位或牽引復位,導致骨折復位不佳,關節面存在永久性階梯錯位,關節穩定性喪失,有較大概率誘發創傷性關節炎[5-6]。一般來說,非手術治療方案分為手法復位、牽引療法、石膏固定、可控膝關節支具的應用等,其治療手段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臨床歸納了非手術方案用于脛骨平臺骨折治療的適應證如下:(1)不完全骨折或無移位骨折;(2)合并嚴重內科疾??;(3)外側平臺骨折輕度移位者;(4)脛骨平臺骨折移位但關節穩定性尚可;(5)部分不穩定骨折合并骨質疏松的高齡患者;(6)伴有脊髓損傷;(7)合并進行性骨質疏松癥;(8)部分槍擊傷;(9)開放性骨折嚴重污染者;(10)骨折部位感染[7-8]。

3 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案

3.1 手術入路

手術入路對患者術后的療效有很大影響,因此需要慎重選擇。傳統的脛骨平臺手術入路主要有:脛骨前外側手術入路,膝內側或前內側手術入路、膝前正中手術入路和聯合入路。選擇膝內外側雙側入路手術切口對于患者的骨折復位及內固定放置具有一定優勢,能對內、外側骨折分別進行復位固定,但這種入路風險較大,切口間的皮瓣易壞死,且容易出現感染。膝前正中入路切口,能夠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患者的脛骨關節面、交叉韌帶及半月板都能夠較好顯露出來,但這種手術入路對皮下軟組織的剝離面積較大,術后出現皮下組織液化壞死的概率較高。脛骨前外側入路是標準的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入路,但其存在手術野暴露不充分的缺點,特別是對平臺后外髁骨折未能進行良好顯露及復位固定。對脛骨后外側平臺骨折的顯露在傳統的手術中主要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1)采用前外側入路切口,由前外側切口對其后外側骨塊進行探查、復位,但該方法并不能直接將后外側骨塊顯露出來,治療效果一般。(2)采用腓骨截骨方法顯露后外側骨折斷端,這種治療方法能夠獲得良好的療效,但創傷過大,可能會對鄰近血管神經造成損害。近年來,不同學者對脛骨后外側骨折提出了很多改良入路,例如:褚旭東等專家采用以腓骨小頭上方為手術入路,對脛骨平臺后外側髁骨骨折進行治療,得到的療效良好;Johnson等專家采用Tscherne-Johnson手術入路,對患者的Gerdy結節進行截骨外翻手術,顯露脛骨后外側平臺,也得到了較好的療效。另外,還有報道指出,運用后路倒L形手術入路,從脛骨后側將脛骨平臺雙髁暴露出來,直接復位骨折并以支撐鋼板固定,這種手術入路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并減小患者的術中失血量。

3.2 切開復位內固定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方案中,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應用較為廣泛,其手術目的在于骨折復位、促使膝關節力線的良好恢復,進而確保膝關節功能恢復,其中膝關節功能恢復最為重要[9]。臨床除牢固固定骨折以促進愈合外還應對脛骨平臺關節面予以解剖復位,允許患者早期開展肢體主動、無痛鍛煉,降低骨折并發癥情況。目前多采用拉力螺釘、普通解剖鋼板、解剖鎖定鋼板等進行固定。單純外側平臺骨折,骨折塊較小,可用拉力螺釘固定。骨折塊較大、較粉碎者使用解剖支撐鋼板固定較為穩固。明顯粉碎骨折、雙髁骨折常需雙鋼板固定或鎖定鋼板固定。常規鋼板內固定方案通常側重于骨折固定效果,強調固定穩定性,但忽視了骨生物學因素,例如手術切口較大、軟組織損傷大、骨折端血供受到嚴重破壞、暴露范圍廣等[10-11]。相比于常規堅強內固定治療原則,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處理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保護骨生物學環境以促進骨折愈合,特別強調對骨折斷端血供情況的保護,其基于內固定支架這一概念,通過間接復位技術和肌腱復位效果實施骨折復位,通過特殊設計鋼板橋接并固定骨折部位,骨折處血供得到有效保留,骨折愈合更快,感染幾率大大降低[12]。早期臨床研究表明,在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采用微創內固定系統鋼板(LISS)效果極佳,術后患者骨折愈合率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關節穩定性與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效果滿意[13]。生物力學實驗發現,鋼板螺釘固定Schatzker Ⅳ型的支撐穩定性明顯優于單純螺釘固定(P

3.3 外固定支架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用于不宜行內固定手術及難以使用內固定物固定的情況,如全身情況較差、軟組織損傷嚴重、伴有N動脈損傷和嚴重粉碎骨折無法固定者,一些常規固定難以獲得穩定的骨折,亦需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多數情況下,外固定支架固定為臨時性使用,待全身情況好轉,局部軟組織條件允許可改為使用內固定對骨折進行最終的復位固定。

3.4 脛骨成形術

作為一種應力性骨折,衰竭骨折(insufficiency fracture)同時也是隱性骨折中較為特殊的一種類型,骨質疏松是其病理基礎?;颊咭蚬琴|疏松癥影響,骨骼強度下降,抵抗力減弱,單純日常運動甚至輕微外力撞擊都有可能引發衰竭骨折,此類患者一般沒有明確外傷史。由于脛骨平臺屬身體承重區,其本質為松質骨,在扭曲力影響下有較大概率發生衰竭骨折[15]。對于發生脛骨平臺衰竭骨折的老年患者而言,其臨床治療方案頗有難度,因為難以實現穩定固定這一早期活動的必備條件。文獻[16]報道應用經皮骨水泥增強術治療脛骨平臺衰竭骨折患者,通過手術透視支持將導針經皮置入,取套管經導針緩緩打入脛骨平臺面下,將骨水泥注入(不滲透至關節)并夯實近端松質骨,患者術后即可負重,且膝關節疼痛明顯緩解,術后未出現并發癥,隨訪觀察無復位丟失,說明經皮骨水泥增強術用于骨質疏松性脛骨平臺衰竭骨折的治療效果滿意。

脛骨平臺單純壓縮性骨折可見于關節面各部位,一般以外側平臺中心區域較為常見。此類骨折多屬塌陷型,臨床處治時首先取支撐鋼板固定,復位塌陷部位后取人工骨、自體骨或者異體骨將下方空腔充填。但是傳統復位方法和工具無法完美復位關節面,復位后下方空腔過于狹窄,無法將足量的骨填充物植入以提供支撐[17]。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的衍生術式中,球囊擴張脛骨成形術(balloon tibioplasty)是以脛骨成形術為基礎的再創造。臨床報道了采用可膨脹球囊脛骨成形術復位夯實脛骨平臺壓縮性骨折,成功復位骨折后取羥基磷灰石材料(可注射型)充填空腔,并視具體情況給予鋼板支撐,收到了滿意效果[18]。就目前治療現狀來看,球囊擴張脛骨成形術用于脛骨平臺壓縮性骨折的療效滿意,優勢獨特,但由于報道病例總數不多,術后隨訪時間相對較短,尚有待于進一步觀察,以評估遠期療效。

3.5 關節鏡的應用

由于脛骨平臺骨折大多合并半月板、軟骨及交叉韌帶損傷,復位骨折時還應對此類軟組織損傷進行修復。常規開放性手術嚴重破壞了軟組織,創傷較為嚴重,術后有較大概率發生關節僵硬及感染等并發癥。相比于常規開放手術,關節鏡支持下脛骨平臺骨折復位的軟組織損傷修復效果更為確切,其安全性較高,效果滿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術者通過關節鏡能夠對關節脛骨平臺骨折類型和解剖特點有直觀、清晰的了解,同時還可對半月板、關節軟骨及交叉韌帶損傷情況做出評估,并將關節內碎屑和創傷血腫徹底清除。此外關節鏡還可有效支持半月板修補和切除術、交叉韌帶重建或修復術,并可評估骨折固定及復位情況。Jouni等報道了脛骨平臺骨折合并髁間棘撕脫骨折病例的治療效果,術中先用經皮骨撬撥復位塌陷脛骨平臺,并楔入松質骨螺釘加以固定,利用關節鏡直視支持行交叉韌帶下止點撕脫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2~10年隨訪證實該方案療效滿意[19]。此外亦有國外文獻[20]報道應用關節鏡輔助支持修補脛骨平臺骨折合并半月板撕裂病例,術后半月板愈合率超過90%。

脛骨平臺骨折影響主要負重關節,臨床應重視保護患者關節功能,降低肢體功能障礙發生率及致殘率。隨著現代骨科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脛骨平臺骨折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其臨床治療理念持續更新。相信隨著診療技術的改進和完善,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方案也將不斷優化,獲得滿意療效。

參考文獻

[1]水小龍,翁益民,應曉洲,等.累及后方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影像學研究及治療策略[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11):1137-1140.

[2]朱月華.SchatzkerⅡ型脛骨平臺骨折影像學評價與關節功能相關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16):2486-2487.

[3]王健,唐曉波,董佩龍,等.脛骨平臺骨折關節鏡監視下復位內固定與切開復位內固定的療效比較[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7(4):469-472.

[4]王軍,趙春鵬,李庭,等.骨折脫位型脛骨平臺骨折發生率及內側和后內側骨塊影像學特點[J].中華創傷雜志,2015,31(5):427-430.

[5]丘均友.手法整復閉合穿釘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9):30-31.

[6]楊媛媛,謝艷蘭,蘇榮錦,等.中藥燙療結合推拿手法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治療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2,9(8):64-65.

[7]王樹彬,李微.脛骨平臺骨折45例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2):231.

[8]劉菊香.間斷牽引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術后的療效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12):2376-2377.

[9]蔡靖宇,郭濤,吳富章,等.雙鋼板結合外固定支架間接復位技術治療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22):1921-1922.

[10]張子林,汪大武.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維重建在脛骨平臺骨折的應用[J].安徽醫學,2011,32(5):657-658.

[11]龍力,姚本勇.膝關節脛骨平臺骨折使用MRI成像技術診斷的臨床價值研究[J].影像技術,2015,27(4):31-32.

[12]黃華軍,張國棟,歐陽漢斌,等.基于3D打印技術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手術數字化設計[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5,35(2):218-222.

[13]汪文章,劉劍,張猛,等.CT掃描重建技術在脛骨平臺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26(7):843-844.

[14]馮剛,潘志軍,李杭,等.雙鎖定鋼板交叉支撐固定治療累及后外側的C3型脛骨平臺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7):695-702.

[15]杜玉喜,劉年喜,牛智慧,等.LISS鎖定鋼板和普通解剖鋼板修復脛骨近端關節內骨折:最佳植入物選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41(35):5669-5673.

[16]劉世平,楊振邦,王濤,等.關節鏡下內固定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低能量脛骨平臺骨折的對比研究[J].醫學綜述,2015,21(6):1119-1121.

[17]劉永剛,左立新,裴國獻,等.脛骨平臺骨折Schatzker分類數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虛擬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1):2478-2482.

[18]陳文軍.鹿瓜多肽聯合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886-4887.

[19] Heikkila J T,Kukkonen J,Aho A J,et al.Bioactive glass granules:a suitable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 in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ed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1 year follow-up study[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2011,22(4):1073-1080.

平臺經濟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二手車;靜態檢查;評估;鑒定方法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汽車保有量以每年2500萬輛的速度增長,預計至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5 億輛水平。公安部交管局汽車保有量的相關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6億人,而汽車駕駛人超過3.1億人。

巨大的汽車保有量也給二手車業務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我國二車市場還十分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線下黑市交易猖獗,影響二手車市場正常交易秩序;(2)二手車行業誠信度不高,二手車的車輛的基本信息不準確,以次充好的現象較為普遍;(3)二手車行業標準缺失,評價體系單一。

1 靜態檢查方法

汽車技術狀況的靜態檢查包括對汽車的真偽度檢查和外觀檢查。外觀檢查的方法有目測檢查和使用專用工具檢查等[1]。

1.1 真偽度檢查

(1)觀察車輛的外觀狀況:車身油漆是否為原廠油漆,是否進行過補漆,特別注意車輛頂部下沿處的線條是否結合流暢,鈑金面是否存在坑坑洼洼的現象。車門和發動機蓋同車身的接合部隊口縫是否一致、整齊,間隙是否過大等。(2)觀察車輛的裝飾狀況:內裝飾材料是否有異味,表面是否整潔干凈。尤其是壓條邊沿部分要特別仔細檢查,經過改裝的車輛,有明顯的手印或其他工具碾壓過后留下的痕跡印。(3)觀察車輛發動機的狀況:檢查發動機零件和線路是否有更換和改動痕跡,檢查發動機的啟動性,主要檢查發動機是否能順利打火,正常的發動機應該在3次內啟動;正常的發動機怠速應該很平穩,發動機的震動很小,發動機的轟鳴聲應當平穩且有節奏,不會隨著轉速升高而產生不和諧的響聲;檢查發動機排氣顏色,冒白煙,冒黑,冒藍煙都是不正常的[2]。

1.2 外觀檢查

1.2.1 車輛資料核查。核對車輛的基本信息(如車架號,發動機型號等)是否與行駛證一致;車輛是否有嚴重違章或者犯罪記錄。

1.2.2 事故車輛排查。(1)懸掛檢查。汽車出廠前,車身及各個裝配件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車輛各部分對稱、周正。而人工維修過的車輛,難以到達車輛出廠的裝配精度。在轎車前方6m處觀察,如果其保險杠與地面不平行,要特別注意懸掛緊固件和附件,則該車有可能進行維修過[3]。(2)車身檢查。事故車輛經修復后重新油漆,與原廠油漆存在一定的色差,經重新噴漆后的車輛在近處難以發現,但在6m處看就明顯些。距車一定距離繞車走走,注意落在車身上的光線,找出凸起、凹陷或波紋,這些都表明維修過。檢查時,在近處細看涂漆件上是否有鼓泡,如果有,表明其下面的鐵皮已生銹。(3)車門檢查。檢查車門是否能在沒有聲音和摩擦的情況下方便地開關。把車門打開150mm,試著抬起,如果能上下抖動,表明鉸鏈或鉸鏈軸有毛病,應當更換。關上門,看是否與車身匹配嚴密。如果突出或低于車身殼,說明原調整已經變化,其原因可能是密封條已失效,為了抵御風的噪聲對車門進行過調整。(4)漬水車輛檢查。將車輛皮墊、地毯等裝飾物移除,檢查汽車底板上是否有潮濕斑點、霉菌和水跡。還要檢查行李廂,對旅行車和倉門式后背車身轎車,要把后座椅折起來看地板上是否有銹蝕和水斑。

2 二手車估值方法

2.1 重置成本法

以資產評估的方法為基礎,結合汽車實際使用情況,二手車行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評估方法。目前,二手車主要采用以下四種評估方法[4]:(1)市價法:將待評估車輛與市面上同品牌、同類型的車輛進行類比,來確定待評估車輛的價格。(2)現值法:將被評估的車輛在剩余壽命期內預期收益用適用的折現率折現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并以此確定評估價格的一種方法。(3)清算法:以清算價格為標準,對二手車輛進行的價格評估。(4)重置成本法:重新購置類似新車與待評估車輛折舊后差額。目前,二手車市場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來評估車輛的價格,本節著重介紹成本重置法,其計算公式如下[5]:

Qb=Qc-Qd-Qe-Qf

式中:Qb表示評估價格;Qc表示重置價格;Qd表示實體性折價;Qe表示功能性折價;Qf表示經濟性折價。

a.實體性折價。實體性折價通俗的稱為有形損耗,是指機動車在日常使用中發生的損耗,比如汽車輪胎的磨損、發動機使用損耗、底盤和電器元件的老化等等,新車的實體性折價為百分之零[6]。b.功能性折價。功能性折價通俗的稱為無形損耗,是指由于科學技術進步,導致原有車輛技術落后于現有技術,而導致車輛的折價。比如原來車輛需要2.0排量才能到達200馬力,而技術進步后只需要1.6排量便可以到達200馬力,發動機技術的進步導致整車價格下降,便產生了功能性折價。c.機動車輛的經濟性貶值。經濟性折價,是指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所造成的車輛貶值。比如:國家的宏觀政策的變化(1.6排量以下增值稅減半)、央行基準利率的變化(影響車貸還款金額)、市場需求(供需關系變化導致車價的正常波動),外界因素對車輛價值的影響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對車輛價值影響還相當大。

2.2 計算實例

某人2010年7月共花費18.5萬元購買東風日產天籟一輛,用于家庭自備,并于當月進行登記注冊,2016年7月在武漢交易。目前,該車型已停產,替代品為2016款新天籟,車價17.5萬,2016款天籟與2010款天籟主要區別在于:增加車身穩定系統ESP,電動座椅,一鍵無鑰匙啟動功能,導致車價上升0.5萬元,該車技術等級評定為二級車,沒有發現重大事故的痕跡,車表面有多處輕微事故痕跡,需要進行修理和補漆,花費0.1萬元。維護保養一般,路試情況較好,行駛里程60000公里。

3 結束語

本文初步介紹了二手車鑒別和估值方法,為普通消費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但二手車的鑒定僅僅依靠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鑒別者熟悉機動車的基本運行原理、機動車的基本結構、機動車的使用條件等,才能把二手車的鑒別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楊凱.國內二手車市場現狀與展望[J].汽車與配件,2014(48):68-72.

[2]羅富娟.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及解決方法探析[J].2014(9):78-79.

[3]肖冬玲.二手車鑒定評估方法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7.

[4]朱長豐.二手車市場價格評估模型分析[J].職教與成教,2006(3):281-282.

平臺經濟研究范文第5篇

關鍵詞:礦井自動化;自動化平臺;監控系統

中圖分類號:TD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1-0104-02

1 我國礦井自動化建設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改革和創新,應用于煤礦企業的自動化系統有很多,如計算機應用系統、礦井監測系統、數據監控系統、數據維護系統等。但是大多數系統仍存在維護不便和開發性能差等缺陷,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礦產資源的浪費。由于煤礦自動化建設的各系統都存在信息化差異,所以各系統之間的運行信息無法得到及時交流,導致自動化系統運行時出現信息孤島現象。

自動化平臺的信息輔助決策和集中管理無法實現,其自動化礦井就無法完成安全運行,如何解決軟件的缺陷使其系統數據相聯系是現今技術科研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問題?,F階段的自動化平臺主要通過光纖進行網絡數據收集,利用煤礦企業內部的系統網絡平臺(服務器、瀏覽器、客戶機)等多種模式相結合,進行實時數據訪問,供工程管理人員繪制、監測、描述各系統設備的工作狀態,以滿足煤礦安全生產和宏觀調控所需的實際要求。

2 礦井自動化平臺系統結構

煤礦企業的礦井自動化平臺主要應用的技術有: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過局域網和光纖傳輸系統,將井下開采工程進展和施工信息傳輸至地面的控制中心,由工程管理人員對施工設備進行遠程操作。挖掘數據、施工設備信息、工程信息、監測信息等各類信息,都在控制中心的監測瀏覽器中實時顯示,網絡終端對不同信息進行不同程度運輸,當顯示數據出現“潛在故障”和工程事故時,控制中心的報警系統會隨機發出預警、報警指令,并為管理人員提供合理的決策建議,使施工更加合理、穩定、可靠地運行。礦井自動化平臺建設涉及到的工程理論有采礦理論、自動化理論、計算機網絡信息工程

學等。

礦井自動化平臺系統結構,由地表控制系統和井下生產監控系統組成。監控系統的組成硬件有:監控主機、PLC、工程人員工作站等;軟件有:監控系統各職能軟件、組態軟件、監控軟件、數據顯示軟件、數據分析應用軟件等??刂葡到y的組成硬件有:數據中心(又稱實時數據庫)、OPC服務器、管理系統、網絡信息服務系統等;軟件有:OPC設計軟件、數據顯示軟件、組態軟件、數據分析應用軟件等。

OPC服務器是控制中心的核心數據中心,其主要功能有兩個:(1)借助OPC技術實現服務器的子系統連接,并對各子系統的工作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完成控制中心對信息數據的管理工作,實時保護工程數據的安全性、穩定性、時效性;(2)各系統網絡信息的融合,通過ⅡS來響應外部數據和請求。

3 礦井自動化平臺的數據庫技術

實時數據庫是礦井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核心軟件,是實時數據管理與共享的主要部件。需要具備以下功能:(1)集成現場總線和各控制系統的設備,使數據庫提供具有統一性、時效性,為數據管理系統提供一個可靠的數據管理平臺;(2)完成施工數據的采集、壓縮、存儲和管理;(3)信息數據的訂閱和查詢等功能。

3.1 數據庫模型

OPC服務器有三層軟件結構:管理層、應用層、接口層,它建立在Windows的應用程序和現場過程控制中心之間的橋梁。工程設備的實時數據信息,通過不同軟件編寫專用接口函數。OPC服務器是一個嵌入式設備驅動程序,使自動化系統平臺具有時效性、開放性、連接性、穩定性。

3.2 RTDB的核心結構設計

實時數據庫的核心功能是實現子系統和控制中心的數據連接,為控制中心提供實時決策數據,并對其進行數據分析。RTDB數據結構具有極強的可擴展性和可伸縮性,負責礦井自動化平臺控制中心的多個處理系統,如:事故處理系統、設備維修處理系統、工程任務發配系統、故障搶修系統、故障維修系統等,可通過安全、靈活的管道連接模式,將點編輯中心、控制臺、官道連接服務臺、組態工具管理中心等子系統和擴展應用與健壯的運行核心分離。使系統的運行更具可靠性和靈活性。

3.3 OPC數據服務器

OPC服務器是信息自動化平臺系統中典型的現場數據源程序,它可以通過OPC端口對各個系統設備的實施數據進行收集,OPC服務端口是由數據儲存區、瀏覽器界面、硬件驅動程序、服務器接口等部分組成的,使系統各部分功能互相協作且有相對獨立。

4 礦井自動化管理平臺

礦井自動化管理平臺應用OPC軟件對其系統接口進行規范性設計,使管理平臺具有Web瀏覽功能,通過瀏覽器顯示信息的實時數據、動態圖形、啟停故障統計、趨勢曲線等,實現管理平臺對工程信息數據的分級管理。管理人員通過數據報表、故障記錄、安全登記等措施保證礦井自動化管理平臺的正常運行。礦井自動化管理平臺針對煤礦施工特點環境還具備增值管理,礦井自動化系統管理平臺結構的具體功能如下:

4.1 施工環境安全性評價

管理平臺的區域評價可以通過不同施工環境,建立環境安全評估模型,根據施工環境參數,對其施工危險性進行測評,得出的測評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4.2 位置定位功能

為防止施工人員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出現危險,管理平臺對每個入井工人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和定位,隨時掌握工人的井下活動和位置,一旦發生事故,管理人員可以立刻從監視器中顯示位置,確定事故現場的詳細情況,并根據具體工人數量(被困人數、遇難人數)和遇難環境制定合理的搶修方案。

4.3 在線設備管理功能

礦井自動化平臺的設備一般采用在線管理模式,結合設備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監測管理系統等反映出的數據信息,宏觀調控各施工裝置,也可單獨使用。

4.4 應急預案管理管理

通常情況下,礦井自動化平臺系統都會建立一個針對各種故障的預案庫,并定期對其進行完善和修改。施工過程中出現故障或自動化控制系統出現問題時會發出各種提示、預警、報警信號,應急預案管理平臺會自動生成故障處理預案,為現場調度指揮人員提供可靠的、安全的、合理的搶修建議。

5 結語

我國礦井信息化和自動化建設發展迅速,目前大多數煤礦企業都相繼成立了獨立的自動化信息平臺。本文通過研究礦井自動化平臺的設計發現,監控中心要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就建立實時數據庫,為控制中心提供信息數據支持,以實現礦井的自動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長森.礦井自動化平臺的設計與研究[J].煤炭工

程,2009,34(13):124-135.

[2] 李升金.基于工作流的高職院校辦公自動化平臺的設

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4):124-126.

[3] 錢彬.全礦井綜合自動化平臺設計[A].2011年全國電

子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22

(23):134-157.

[4] 丁國明,徐敏.全礦井綜合自動化軟件平臺的實現

[J].礦業安全與環保,2005,24(45):113-124.

[5] 孫國輝,郭武愛,曹愛玲.基于GEPON的全礦井自

動化系統設計分析[J].煤炭機電自動化實用技術,

2012,(3):154-157.

[6] 丁國明,徐敏.全礦井綜合自動化軟件平臺的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泊头市| 紫阳县| 白河县| 岗巴县| 夏津县| 灵石县| 清徐县| 江阴市| 广安市| 伊金霍洛旗| 含山县| 寻乌县| 永康市| 望奎县| 曲沃县| 满洲里市| 化德县| 玉龙| 托克托县| 同仁县| 永仁县| 洞口县| 安化县| 深圳市| 庆云县| 军事| 盐源县| 尉氏县| 浙江省| 宁城县| 类乌齐县| 清镇市| 广灵县| 张家界市| 台东县| 博兴县| 大同市| 五河县| 清水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