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從看圖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千方百計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興趣,他就會積極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按要求有意識的說話,做到說通順,說具體,說完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在教學中盡量避免抽象說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梯級式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試一試就能摘到蘋果的滋味,讓差生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如一年級上冊看圖說話《我會拼圖》,我們完全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自剪各種圖形,并且把剪成的圖形拼成作品,把優秀的作品用來布置黑板報,調動學生主動簡紹自己制作的作品。小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贊,自然就產生了興趣,就會紛紛舉手發言簡紹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指導學生怎樣把自己的作品簡紹得有條不紊,并讓大家做好充分準備。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補充,共同探討,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不斷激發看圖說話的興趣。
二、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看圖說話的基礎,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理解圖意,才能達到說話的目的。觀察是思維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看圖說話的開端,更是關鍵。我認為指導學生看圖,首先要解決好如何指導學生觀察的問題:
1、引導學生全面地、有序地觀察——發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根據觀察對象的不同,可以引導學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如第一冊看圖說話《有趣的游戲》,先讓學生觀察圖片,指導學生說說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同學們是怎么活動的。
2、引導學生精細的觀察圖畫——發展思維的準確性。如第二冊看圖說話《續講故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小松鼠在追小兔,并分析當時的情景。
3、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失望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發展思維的創造性。低年級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成為認知的起點。
三、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想象是思維的老師,看圖說話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我認為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有關“問”的教學。
1、主題式提問。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問:“圖上主要畫了什么”或“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樣”等等,只要學生能抓住“什么”、“怎么樣”來回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日積月累,學生就會抓住圖畫的重點來說,并符合圖畫的目標性,。
2、細節、背景式提問。這樣的提問能抓住學生對圖畫的加深理解,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是主題式提問必不可少的補充。如《找春天》,學生觀察到“小草發芽了”,可以看出春天到了。此時教師可以再加一些問題“你還可以從什么地方看出春天到了”學生通過觀察就會發現“野花開了”、“柳樹發芽了”。這樣從細節和背景上豐富了說話的內容,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的廣泛性,豐富了想象的內容。
在中國,風景園林行業的快速發展,景觀設計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顯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環境。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依賴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區應用景觀表達特殊文化,已成為景觀設計師探索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在現階段,地域文化景觀設計可以促進景觀設計師的創新設計理念,并且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從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景觀將成為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包括獨特特征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行為。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這些文化至今還發揮巨大的作用。
2.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是一個綜合學科,是科學與藝術相互結合。在國外,這個學科包括規劃布局,分析、保護、管理、復蘇,景觀的設計和轉換。一般來說,景觀設計和規劃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地區內,對區域進行正確使用功能分配。
景觀設計的主要特點如下: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也就是說,景觀必須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地域文化中,不僅提供自然的享受,還需讓使用者覺得有興趣,有魅力和歸屬感等,這就需要其景觀效果通過符合地域文化內涵的景觀元素來表達。
地域文化下的景觀設計原則
在地域文化的角度下的景觀設計就應該遵循三個原則:適應自然環境:尊重當地民俗文化:符合歷史背景。
1.適應自然環境
由于不同地區形式的景觀,地理條件和建筑材料也不同。雖然風景有相似性,但從從深層角度來看,研究重點應放在景觀設計與自然環境的集成,以及是否可以永續性的發展,不對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適應自然環境是一個必須遵循的原則。具體的說:
首先,尊重原有地形。景觀設計必須沿著原始地貌特征和構造對區域進行分析,在保證永續性的前提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此時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自然環境形成完美的風景。
其次,尊重地區氣候差異。不同的氣候條件導致了不同的水文條件、生物條件和不同地區的地形,使不同地區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和不同風格的地域文化。氣候差異對景觀設計有很大的影響。
最后,尊重區域植物品種。植物是景觀設計中重要的景觀元素之一。不同品種的植物在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豐富的本地植物有助于突出典型區域里的植物景觀特征。
2.尊重當地的民俗文化
景觀作為個客觀存在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載體,尊重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尊重民俗文化不僅要“激活”區域傳統文化,使用區域傳統形式作為參考,還需對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關系進行思考。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景觀設計的多樣性也會極大豐富民俗文化的內涵。
3.符合歷史背景
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即符合文化歷史背景的特點。換句話說.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繼承傳統空間盡可能多的特點,結合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形成城市空間與現代景觀環境的完美呼應,強調生態效果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應用策略
景觀設計之前,設計師應該對當地的地域文化有個深刻的理解,在當地實地調查歷史材料和風土人情,了解生活習慣,民俗文化和意識形態,等。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獲得在地域文化精髓。
首先,有關資料和數據應該匯總提取設計元素。將抽象的書面材料轉化為視覺圖片,用顏色、材料、典故和隱含意義等進行景觀設計,以反映區域文化。
其次,設計元素應該轉化為設計符號,實現歷史文化元素和現代元素的結合,展示地域文化基于景觀的文化特征該如何表達。
第三,在景觀設計中使用設計符號。將地域和文化元素融入景觀設計中.比如雕塑的形式.人行道等。
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的繼承和創新
地域文化的存在和發展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不是簡單地反映了一些傳統的文化元素。時代的元素和一些新興元素應該相輔相成的。設計者應該意識到創新地域文化,傳承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時間的地域性與空間的地域性共同構成的獨有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廣義上講,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內的文化現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留、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反映出該地區與眾不同的本土特色。保持和塑造城市特色是當前備受人們關注的焦點,應把對歷史古跡的保護,對傳統文化的詮釋反映到城市景觀上,重視繼承、發揚前人文化,塑造民族特色和創建新的地方特色。在濃郁的地域文化氛圍下,城市就有了靈魂,有了生氣和活力。
2旅游景觀街的概念
所謂的旅游景觀街是以展示、發揚地域文化及特色,合理的優化城市形象為主的旅游街區。其目的在于讓人們身臨其境的領略當地文化與風情,感受地域文化對當地發展的影響。
3景德鎮地域文化的特征
3.1千年陶瓷文化積淀
眾所周知,景德鎮歷史悠久,千年窯火不斷。“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唐以來以盛產陶瓷而著稱于世,宋以后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明清時期發展成為中外聞名的瓷都。景德鎮“集全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包容兼蓄,精益求精,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千百年的陶瓷文化,記載了歷史的滄桑巨變。正因為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擁有了世界最優質的陶瓷原料、最精湛的制瓷技藝、最聰慧的一大批杰出的藝術家和能工巧匠,才使景德鎮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陶瓷代表了景德鎮,也代表了中國,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是景德鎮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
3.2徽派建筑文化熏陶
徽派建筑是中國古代社會后期比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園林等建筑實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數傳統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景德鎮位于贛東北地區,毗鄰徽州,建筑自然受徽派建筑的影響,繼承了徽派建筑的基本形式。平面為天井庭院形布置,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在外觀造型上,也吸取了徽派建筑的馬頭墻等設計形式,將房屋兩端的山墻升高超過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線條狀的山墻檐收頂。為了避免山墻檐距屋面的高差過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漸跌落的形式,既節約了材料,又使山墻高低錯落,富于變化。白墻青瓦馬頭墻,綠水青山蔚藍天,大自然與建筑完全融為一體。
4景德鎮地域文化與當地旅游景觀街的關系
4.1景德鎮地域文化對當地旅游景觀街的指導作用勒內•迪博斯說:“地方精神象征著一種人與特定地方生動的生態關系。人從地方獲取,并給地方添加了許多方面的人文特征。無論宏偉或者貧瘠的景觀,若沒有被賦予人類的愛、勞動和藝術,則不能全部展現其潛在的豐富內涵。”一般城市街道景觀的形成都與其歷史文脈分不開,城市街道中的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的建筑形式、空間尺度、色彩、符號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往往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塑造城市獨特的個性。這恰恰與隱藏在市民心中的,駕馭其行為并產生地域文化認同的社會價值觀相吻合,因此容易引起共鳴,產生文化認同感。景德鎮的地域文化表現以陶瓷文化為主,為彰顯城市特色及歷史文化,景德鎮旅游景觀街必須要突出陶瓷藝術,充分展現千年積淀的陶瓷文化底蘊。要在遵循歷史的同時考慮景德鎮旅游景觀街的發展,還需要對城市的歷史演變、文化傳統、居民心理、市民行為特征及價值取向等做出分析,并融入現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需要,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風貌,打造具有歷史文化氣息和時代特征的旅游景觀街。
4.2當地旅游景觀街的建設對景德鎮地域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本身的更新改造過分強調所謂的現代化,使得許多城市正逐漸失去其原有風土特色,到處充斥著那些“國際式”的現代建筑,城市建設也以西方現代大城市為樣板生搬硬套。我們不該忽視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景德鎮這樣具有較強歷史意義的城市,更應該加強城市景觀的控制,使我們的城市和建筑更富有地方性和民族性,能在世界建筑文化體系中獨樹一幟。在一個宜人的城市中,我們創造自身的文化,感受生活的樂趣。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總是帶給人們高尚的精神享受和歸屬感,不會讓人感到枯燥和冷漠,這正是一個千年古鎮需要的。景德鎮旅游景觀街的建設,是對當地傳統地域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能充分展現瓷都的風采,無疑會對景德鎮地域文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認可與推動作用。
5景德鎮地域文化對當地旅游景觀街的具體影響
5.1影響旅游景觀街的建筑形式
景德鎮的地域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就其建筑形式,還是以徽派建筑為主。白墻、灰磚、黑瓦以及裝飾等,都能體現出其特點。徽派建筑是以柱、枋、梁、檁、椽等構件組成的木結構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棋等大都進行鏤雕加工,裝飾以漂亮的花紋、線腳。在景德鎮的旅游景觀街中,其建筑形式完全可以模仿、借鑒徽派建筑,在結合當地地域文化的同時也可以運用部分現代的手法來建設景觀街。
5.2影響旅游景觀街的建筑材料的選用
景德鎮千年窯火,薪傳不息,用窯磚作為建筑材料是其建筑地域性的最具特色體現。因此,在景德鎮旅游景觀街的建筑材料上,外墻以窯磚為主,加之簡單的線條裝飾,建筑的梁柱等也可考慮用木材和窯磚來完成,在符合旅游景觀街環境的情況下,體現徽派建筑的特點。
5.3影響旅游景觀街的裝飾手法
景德鎮最大的特色就是陶瓷,如何讓陶瓷作為裝飾主體在景觀建筑中表現,是打造景德鎮旅游景觀街必須考慮到的。比如以陶瓷雕塑或者壁畫的形式向游人介紹景德鎮的制瓷工藝及過程等,甚至諸如路燈、公共座椅、垃圾筒之類的環境設施也可以用陶瓷制作。但要注意,陶瓷作為裝飾形式不能生搬硬套,應與周邊景觀環境相聯系,達到旅游景觀街整體性的協調統一。游人置身其中,必會被景德鎮濃厚的陶瓷文化所感染,為瓷都千年的文化底蘊所折服。
6景德鎮地域文化與當地旅游景觀街的關系及影響的研究意義
探討景德鎮地域文化與當地旅游景觀街的關系及影響,既反映了當地人們創造的物質文明,也反映出其城市精神文明。景德鎮旅游景觀街是城市形象的載體和窗口,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外來游客,都能通過旅游景觀街來感知、領悟和熟悉這個城市。旅游景觀街建設同景德鎮地域文化藝術表達協調起來,通過旅游景觀街反映當地人們的經濟價值、精神價值、倫理價值、美學價值等各種觀念,表達人們對環境的認識、感知、信念等文化內涵,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氛圍,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最終達到城市特征感體現、游客認同感加深、市民歸屬感改善、人民自豪感深化、居民舒適感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地鐵換乘站空間;地域文化;結合;原則
現如今,地鐵成為公共出行交通方式中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之一。因為便捷性、快速性比其他傳統的公共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車等優勢更加明顯,地鐵空間的人流量、觀賞性、裝飾性應該被重視起來。地域文化應該用于地鐵換乘站空間裝飾設計,但同時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地域性與時代性的對立統一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管是建筑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還是公共空間的設計,都受到國外新型設計和新時代設計的影響。我們都說設計是不分國界、不分種族的,好的設計理念可以互相影響。但不管什么設計,在一定的地域環境里都會或多或少地顯示出本地域性的特點,這是跟設計者所處的生存環境和文化教育密切相關的。一直以來,“是人影響著設計還是設計影響著人”這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一直在被討論著。其實二者是相互影響、對立統一的,不可單一而言。這也印證了設計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既是對立的關系,同時也是統一的關系。
我們不能把設計的地域性文化和時代性特征孤立而言,而要看到二者共生、互補的過程,在透徹理解地域文化的同時,更要關注當今時展中產生的新東西。地鐵換乘站空間是一個新型的室內空間設計,其本身的空間存在就是一個新技術、新材料的誕生,我們只有把最能代表本土地域文化特點的空間設計手法和一些特殊的形式符號運用進來,使空間具有典型的地域性風格,才能做到地域性文化和新空間時代性的和諧共存。
2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相結合的原則
在室內空間設計中,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是主要的兩個方面的內容,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使用功能簡單的理解就是空間設計中的實用性的體現,而精神功能就是空間設計中形式美的展現。
地鐵換乘站空間是公共室內空間殊的一種形式,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上下乘客、線路換乘、交通導向、客流疏導、公共娛樂休閑等。在滿足其基本公共空間設計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把其軌道交通空間的功能性和特殊性體現出來。因此,在滿足其相對復雜的使用功能的同時,人流量每天都很多的地鐵換乘站空間的公眾的審美性應該被重視起來。如果設計只滿足了使用功能,而沒有照顧到精神功能的追求,這個設計也是索然無味的。應該將兩者有機結合,強調功能的重要性同時,也把帶有地域性的設計運用其中,力求把地域文化、材料、技術在空間中精確地表現,從而使地鐵換乘站空間的使用與精神功能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3去蕪存菁的原則
地域文化在其長期的發展和積累中同時存在正負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在設計中不斷采用新形式,新手法進行著創新;另一方面,也在創新和保留的同時進行積累。地鐵換乘站空間的設計,正如我們上面所說,既要照顧其使用功能,又要兼具精神追求的功能,在設計中融入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作為設計師,不能僅僅把一些帶有地域特點的形式符號片面地運用進來作為目的,刻意牽強地完成設計。例如,當下有些城市的地鐵換乘站空間中浮雕壁畫的運用,可能或多或少地在壁畫中體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典故或者是古代建筑,但有時顯得牽強,并在一定程度上顯得多余。地域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形式,而是深層次的當地人們意識里烙下的印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地域文化并不一定僅僅指的是傳統歷史、古建筑或者典故,而是當地的民俗民風、生活習俗或是影響比較深遠的重大事件都可能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在第一章里提到的英國倫敦的國王十字車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目前我國的地鐵還在一個探索發展并逐步向成熟邁進的階段。地鐵換乘站空間的設計更是一個摸索前進、不斷完善的過程。怎樣更好、更精準地把地域文化這種特殊符號運用到地鐵換乘站空間設計中去,值得我們深思。如何明晰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去蕪存菁,還沒有在設計方法、設計理論和設計思維上被重視起來,更多的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出現了很多不太令人滿意的地鐵換乘站空間設計。
關鍵詞:景區入口;文化;元素
自第1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誕生,到如今各地以標志設計作為宣傳的一種方式,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景區的入口,可以直觀地感受當地文化氣息。無論哪種方式,都是以地域的文化作為源頭,將其獨有的精神與物質財富作為發展旅游的基礎。在景區入口的設計過程中,地域文化中的優秀元素成為設計者的靈感源泉。所以,在景區入口的設計上,地域文化與設計相結合,至關重要。
1 地域文化的詮釋
地域文化是一定區域的人們在特定的環境下,自身創造出,并通過不斷發展,最后得出的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城市中的文化資源不可再生,是一個城市的記憶,而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將這些文化特色與景觀相結合,將地域元素進行演變,使其不失去原有韻味,還更有特色。
2 地域文化與當地的關系
2.1 地域文化助推當地旅游發展
地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體現,文化景觀反映人的生活,人的生活又離不開文化。西安的回民街,既是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的融合體現,更是經濟發展的特色區域,吸引了許多國外游客,其獨特的建筑、風俗飲食都成了城市的一種象征。 地域文化的特色成為吸引游客的核心,從而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
2.2 地域文化反映當地的文化內涵
地域文化是特定區域的獨有特色,體現該區域特有的文化內涵。地理特點、氣候特征、風土民俗、精神文明等構成當地的地域文化,創造出特定的空間。例如延安――“革命老區”、洪洞――“大槐樹”等,這些反映特定區域的歷史人文特色或民俗民風特色,都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也是直接反映文化內涵的有力證據。
3 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表達形式
3.1 挖掘、提煉文化元素
景觀藝術設計要通過研究地域文化來獲得創作靈感,只有深刻理解地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才能在景觀設計的實踐中詮釋和弘揚地域文化 。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在設計蘇州博物館時,分析當地的地貌、人文,設計出具有蘇州古城的建筑風格和園林文化的博物館。
在景觀要素中,最常見的就是將當地特色轉換成人們所熟知的一種形式,能夠感知景觀,體現當地文化內涵,適應時代需求。在這種理念下,常用的是以圖案、符號、地方材料等形式。這就需要元素的提煉,將地域文化元素進行符號化,使其直觀地展現在人們眼前,創造賦有地域文化的景觀。
3.2 抽象的表達
景物作為景觀設計的對象,是一個具有時間屬性的系統,是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更是一種符號,能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在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性的文化符號,不僅能夠豐富景觀層次,更融入了文化內涵的背景,在整體上把握文化性與地域性。
4 實例分析―大唐芙蓉園西門入口
4.1 地域概況
大唐芙蓉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是一座仿照唐朝的皇家禁苑建造的主題公園,是中國第1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以唐文化為內涵,皇家園林格局為載體,服務為主的大型主題公園。將歷史風貌、現狀地形和現代旅游3者有機結合。以主入口為起點,圍繞地域文化與生態水景相結合,把文化與景觀融入設計當中,使其成為寓教為樂的主題公園。
4.2 挖掘、提煉地域文化元素
帝王、宗教文化。大唐芙蓉園是隋代皇家園林的所在,是帝王文化的體現者。西門入口,規模之大,兩側配以皇室標志為標志的龍的圖案并與周邊的建筑結合形成大氣磅礴之勢,并且巧借地形的優勢,營造出更具表現力的山水之景。
唐代時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共融發展,也是儒、佛、道等文化的繁榮時期,因大唐芙蓉園緊鄰大雁塔南、北廣場,定位為唐文化以此凸顯唐代歷史文化的磅礴氣勢和宗教文化的融會貫通。
4.3 地域文化在入口景觀中的表現
旅游區是反映一個城市風土人情的重要景觀空間,而入口更是重中之重,西門入口的建筑采用唐風,色彩多以灰、白、茶等為主,如青瓦頂、白粉墻或茶色木構結構等,反映帝王之氣。入口處的廣場是唐文化的標識性景觀空間,廣場最凸顯的“大唐芙蓉園”5個大字,金光閃閃,反映盛唐文化的內涵與底蘊,彰顯帝王至尊,皇家氣象。在設計中,還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示在場景之中,以其通俗性、趣味性和參與性為特色,富麗壯美,詩意盎然,使游客參與其中,可以處處感受盛唐歷史與富于變化的景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