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一、棚室番茄主要病害

浸染性病害。病毒病:一般有花葉、蕨葉和條斑型三種癥狀,全株各部分均能受害。病害發生程度因管理強度不同而異。灰霉病:幼苗期染病在葉片和葉柄上產生水漬狀腐爛病斑,后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層;成株期主要危害果實和葉片,葉片病斑呈淺褐色水漬狀,并有深淺相同的輪紋,表面長有少量灰霉,由邊緣向里呈“V”形發展,直至葉片枯死。果實多從果蒂萼片部發病,病部呈灰白色,水漬狀軟腐,病部密生灰褐色霉狀物。早疫病:葉片發病初期,出現深褐色或黑色圓形至橢圓形小斑點,擴大時,邊緣有黃色暈圈,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輪紋,潮濕時病斑上生出黑霉。莖上病斑多發生在分枝處,灰褐色,橢圓形,稍凹陷,也有輪紋。果實病斑多發生在果蒂附近或裂縫處,病部稍凹陷,褐色或黑色,具有同心輪紋,其上密生黑毛,病果常提早脫落。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也能侵害莖部。葉片多從葉尖或葉緣處先發病,初為暗綠色不規則水漬狀大病斑,邊緣模糊,濕度大時,葉背病斑邊緣產生白色霉層,病部干枯后,呈青白色,脆而易破。莖上病斑暗綠色或黑褐色,水漬狀,稍凹陷,病斑邊緣有明顯的霉狀物,逐漸擴大,可環繞全莖,造成植株死亡。果實病斑初期呈不規則綠色水漬狀,后變褐色至黑褐色,呈云紋狀,邊緣明顯,病部不變軟,潮濕病斑長有少量白霉,使果實迅速腐爛。葉霉病:最初在葉背產生界限不明顯的淡黃色退綠斑,潮濕時病斑長出灰色霉層,后逐漸變為灰紫色至黑褐色。病葉正面呈淡黃色,病斑后期也長出霉層,擴大后葉片卷曲干枯,嫩莖和果柄也可產生相似的病斑,引起花瓣凋萎或幼果脫落。

生理性病害。裂果:主要有3種。放射狀裂果,一般從果實綠熟期開始到轉色前2-3天發生,裂痕明顯,裂果以果蒂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狀深裂;環狀裂果,多在果實成熟期出現,以果蒂為圓心,呈同心圓狀淺裂;混合型裂果,既有放射狀裂痕,也有環狀裂痕。空洞果:果皮薄而不勻,果皮與果心分離嚴重,果內空腔,漿汁和水分少,質量輕、品質差。筋腐病:從外觀看可見表皮下病部呈暗褐色,從果蒂向果臍逐漸看到條狀灰色污斑,后期病部顏色加深,病健部界限明顯,橫切可見到維管束變褐,細胞壞死,嚴重時果肉褐色,木栓化,縱切可見白果柄向果臍有一道道黑筋。臍腐病:先是果臍部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以后逐漸擴大變黑褐色,凹陷,不腐爛,病果提早變紅,遇高溫易生黑色霉狀物,不能食用。

二、綜合防治方法

防治病蟲害仍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方針。在生產上,首選抗病品種,其次是采取農業措施進行滅菌殺蟲、再次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或生物制劑防病治病,最后才是采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藥劑進行化學防治。

農業措施。堅持輪作倒茬,及時清除番茄的殘根落葉,通過深翻土壤,促其腐爛,使病害鈍化。每畝施生石灰50-100千克,既可加速殘根的腐爛,又可消毒殺菌并改良土壤。在 7、8月時高溫悶棚以滅菌殺蟲;在防風口設40目防蟲網并懸掛銀灰色薄膜,防止害蟲人棚;定植后,在棚室內高出番茄 10厘米左右懸掛黃板誘殺害蟲。采用無土育苗技術培育無病壯苗,提高番茄抗病能力。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可以避免生理性病害的發生。

生物防治。有條件的可以通過釋放寄生蜂來防治蚜蟲和白粉虱,切斷病毒病的傳播途徑;用白僵菌、青蟲菌、Bt乳劑等防治青蟲等。在番茄生長期內及時通風除濕,降低病害發生機率。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綠色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3-0118-1

1 農業防治技術

1.1 品種選擇

根據不同地區、種植季節、蔬菜種類的不同選擇適宜的、優質、豐產、抗病蟲及抗逆性強的蔬菜品種。同時要兼顧本地的消費習慣即市場前景。例如:土壤肥沃的土地應該選擇耐肥、喜肥的品種;低洼地塊則應選擇耐澇性強的品種。

1.2 培育壯秧壯苗

首先,育苗床土要徹底消毒滅菌,育苗土要保證應無病菌、無蟲、無雜草籽。其次,育苗土要富含有機質及各種營養元素,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強。

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嚴格處理,包括篩選、消毒、浸種和催芽等。其中,對種子消毒最好采用物理方法,如溫湯浸種。

播種后,要嚴格控制苗床的溫濕度及環境條件,同時要加強苗期病蟲害的防冶,以培育壯秧壯苗。

1.3 施肥技術

盡量采用有機肥進行施肥,重施基肥,如果需要追肥盡量在前期追肥,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少用葉面噴肥,并大力推廣配方施肥。

2 生物防治

2.1 利用昆蟲防治蟲害

2.1.1 廣赤眼蜂防治棉鈴蟲、煙青蟲、菜青蟲 在棉鈴蟲、煙青蟲、菜青蟲等害蟲產卵盛期進行放蜂,每次每畝大約放蜂1萬頭,每次間隔5-7d,連續進行3-4次。

2.1.2 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 麗蚜小蜂通過寄生,致白粉虱死亡。當白粉虱的密度達到每株植株有0.5-1頭時開始釋放麗蚜小蜂,密度為5頭/株,每次間隔10d,連續進行3次。

2.2 利用菌類防治蟲害

2.2.1 利用Bt防治菜青等鱗翅目害蟲 在菜青蟲的卵孵盛期噴灑,每畝用Bt乳劑100-150ml或Bt可濕性粉劑25-30g,間隔7d后再使用一次,防治效果95%以上;在小菜蛾幼蟲3齡前進行防治,每畝用乳劑200-250ml或可濕性粉劑40-50g,每次間隔5-7d,連續進行2-3次,防治效果90%以上。

2.2.2 用Bt與病毒復配的復合生物農藥防治菜青蟲、小菜蛾 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在苗期進行一次防治,定植后間隔3-4d施藥一次,連續使用3次,而后間隔7d噴一次,整個蔬菜生長發育期需要進行約8次的防治。用量:每畝用50g。

2.3 利用抗生素防治蟲害

2.3.1 瀏陽霉素乳油 10%瀏陽霉素乳油對螨類觸殺作用較強,經檢測殘留期大約為7d,同時對天敵沒有傷害作用。用法:在葉螨發生初期利用10%瀏陽霉素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施,每次噴藥的間隔期為7d,連續進行2-3次,防治效果能夠達到85-90%。

2.3.2 武夷菌素 武夷菌素可以防治瓜類白粉病、番茄葉霉病、黃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用法:在發生病害初期用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進行噴施,每隔5-7d噴施一次,連續進行2-3次,會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4 病毒制劑防治茄果類蔬菜病毒病

弱毒疫苗n14是由中國科學院研制的,能夠防治由煙草花葉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同時還具有刺激作物生長、促進果實早熟、增產的作用。用法:在番茄、甜椒分苗移植的時候浸根使用,即當番茄、甜椒1-2片真葉進行分苗時,先將幼苗根部的土洗去,然后將幼苗的根部浸泡在弱毒疫苗14100倍液中,浸泡30min,而后移植;也可以利用金鋼砂揉搓在幼苗葉表面造成細微的傷口,從而利于接種疫苗。

2.5 一些生物制劑防治病毒病

2.5.1 混合脂肪酸水乳劑 10%混合脂肪酸水乳劑也稱為83增抗劑,此生物制劑是由菜籽油中提煉出來的。用法:在甜(辣)椒、番茄定植后,用10%混合脂肪酸水乳劑100倍液進行噴施,可防治病毒病。

2.5.2 抗毒劑1號 抗毒劑1號是由菇類下腳料中提煉出來的,用法:在作物定植后,用抗毒劑1號150倍液進行噴施,可以防治茄果類蔬菜病毒病。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種較好的防治方法。例如:利用太陽高溫及紫外線的作用對土壤進行消毒,殺死越冬蟲卵及土傳病菌等;利用溫湯浸種對種子進行消毒;利用害蟲自身的趨避性對害蟲進行誘殺或驅趕;利用黑光燈誘殺甘蘭夜蛾、地老虎等害蟲;利用糖醋及性誘劑等誘殺小菜蛾、煙青蟲等有害昆蟲。

4 化學防治

盡量避免選擇化學防治,當沒有達到化學防治病蟲害的指標時,堅決不能使用化學農藥,當達到的時候要及時用藥,以提高藥效。一定要慎重選擇化學農藥種類,嚴格用量,并適時噴藥。

在蔬菜上使用農藥,一定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同時要確保施藥時間的準確,保證合適的間隔期及適合期。做好蔬菜病蟲害防治的預測預報工作,做到有針對性的施藥蔬菜上使用的化學農藥要選擇品種,以確保蔬菜的安全性,同時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藥時間及次數。了解蔬菜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合理確定用藥時間;根據蔬菜田病蟲害的分布情況,選擇適宜的用藥劑量、方式和次數,堅決禁止隨意加大農藥的濃度和用量。

參考文獻

[1] 佟淑杰,劉興遠,安福濤.綠色蔬菜生產的重要性與植物保護對策[A].2004年遼寧農業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

[2] 石鴻文,張勇.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J].河南科技,1999(03).

[3] 閆愫,樸永范.蔬菜病蟲害發生及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J].世界農業,2001(11).

[4] 胡輝.綠色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J].農家科技,2006(04).

[5] 孟兆明,張艷.無公害蔬菜病蟲害控制技術[J].廣西植保,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蔬菜;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 A

1蔬菜病蟲害防治的原則

1.1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蔬菜在培育的過程中不能總是致力于病蟲害的“治”,要適當的進行“防”,秉著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蔬菜病蟲害發生之前可以用一些物理辦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1]

1.2對癥用藥,適時用藥

病蟲害發生的時候需要做好病蟲害的診斷工作,找到能殺死害蟲的關鍵期,以便讓效果最佳,可以先找到害蟲的發病中心也就是常說的病原體,找到病原體后立即拔除,拔除之后應該帶到菜田外燒毀,還要及時的對病原體周圍噴灑藥劑,封鎖發病的源頭,防止病蟲害的范圍擴大。

1.3適量用藥、交替用藥

很多菜農在使用農藥的時候為了減少農藥對蔬菜的影響都會自動的縮小農藥的濃度,擴大稀釋比例,還有一些菜農為了加大農藥的防治效果會自動的加大農藥濃度、增加噴施次數,前者容易使病蟲害泛濫,后者則容易造成病蟲產生抗藥性,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在用藥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單一的使用同一種農藥,因為這樣病蟲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在用藥的時候應該交替使用不同的農藥,已到達防治效果的最佳。

1.4安全用藥,合理用藥

菜農在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農藥的副作用,既要考慮到人畜的安全,又要防止作物產生藥害,更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感受、環境的安全。菜農在配藥、噴藥的時候應該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農藥接觸到皮膚并進入體內。農藥的使用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嚴防蔬菜殘留農藥超標的情況,以保證蔬菜的質量。在使用農藥的時候還必須要防止農藥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2.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2.1優選品種

種植蔬菜前,要精心選擇挑選優良品種,以國內外經過實際栽培試驗的優良品種為藍本,選擇抗病性強、產量有保證的品種,以保證蔬菜種植的高效豐產。減少施藥次數,降低成本,減少污染。如胡蘿卜以皇家六寸參等品種為主;番茄以慧中等品種為主;茄子以黑旋風茄子等品種為主;辣椒以高峰羊角椒等品種為主大白菜以勝利者、春光等品種為主。

2.2適時播種

根據本地具體情況,掌握適當的播種期,以避開害蟲為害的高峰期,以大白菜為例在2~4片真葉期與蛾高峰錯開,從而減輕危害。

2.3合理輪作倒茬

根據多年的觀測,相同種類和科屬的蔬菜品種病蟲害的發生程度和種類也類似,所以在種植蔬菜時最好進行輪作倒茬,采用植物親緣關系較遠的蔬菜實行輪換種植,有機肥對于提高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具有很強的作用,可適當增加有機肥的實施。

2.4及時清潔田園

在蔬菜種植之前,要結合土地整理,及時清除病蟲害的寄生的空間,清除殘枝枯葉,雜草雜物。蔬菜種植過程中,要定期在晴天中午對蔬菜植株上的殘葉、殘花進行清理,減少病蟲害發生的依托。

2.5精細耕作

進行深耕、加厚耕作層,深溝高畦,利于灌排水,灌水最好采用噴灌或滴灌,雨天要防積水。

2.6土地深翻晾曬

在種植之前一定要認真整理土地,深翻土地,這樣可以將寄宿于地表之下的害蟲和蟲卵置于地表,通過陽光直射和凍融交替,將其殺滅。

2.7科學配方施肥

根據不同蔬菜品種的特點和施種土地土壤特點,科學有序的進行肥料的實施,合理有效的選擇如何追肥和施加葉面肥,這樣對提高蔬菜的長勢和抗病蟲害能力大有好處。

2.8通過農藝措施來提高蔬菜作物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提高栽培管理。

a草木灰液治蟲:以草木灰20公斤兌水100公斤浸24小時的混合液,取混合液的過濾液對蔬菜噴灑,可較好的減少黃守蟲、蚜蟲對蔬菜的危害。當韭菜、蔥和蒜上有蠅蛆時,噴灑草木灰液40公斤,可起到殺蛆和增產的效果。另外在草木灰液中加入適量敵百蟲,可增強藥液對病蟲害殺滅的作用。

b尿洗合劑治菜蚜:用洗衣粉、尿素、水按1:5:500的比例制成液體溶劑,可防治萊蚜,殺蟲率達93%以上。

c紅糖液防治病害:以紅糖400克、清水600毫升制成混合溶液中,加入酵母15克,以室溫發酵20天左右,每天攪拌一次,混合液出現白膜層后,再在發酵液中加入米醋、燒酒各120克,清水120公斤。紅糖混合液10天一次,連噴4次后,對可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和灰霉病有非常好的殺滅效果。

d抗枯寧防治病害:白菜、番茄、芹菜、辣椒和瓜類的枯萎病、葉斑病、立枯病等可用抗枯寧來進行防治。防效達96%以上。可采用噴灑、灌澆的方式。噴灑時,每30毫升兌水30公斤,全生育期噴3次。灌澆時,每30毫升加清水30公斤

e菜豐寧防治病害:大白菜、蘿卜、馬鈴薯等蔬菜的軟腐病采用菜豐寧噴灑后防效可達93%以上。

f8010菌粉防治病害:菜青蟲、小菜蛾可采用高效無毒的8010菌粉噴灑防治,防效達96%以上。使用時每600克兌水450公斤。

g青蟲菌6號液防治病害:菜青蟲、小菜蛾、蚜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可采用青蟲菌6號液防治。使用時每30毫升,稀釋500倍噴灑。

2.9增加棚溫和光照

蔬菜大棚的廣泛應用對于提高反季節蔬菜的產量效果明顯。在大棚中,通過諸如改善日照、應用無滴膜技術等措施,對于減輕大棚蔬菜病蟲害的發生非常有效。常見的溫室蔬菜蟲害防治技術有:

a茶黃螨

茶黃螨蟲具有體型小,肉眼不宜發現,繁殖速度快等特點。在18~20℃時,8~10天繁殖1代,在26~33℃時,4~5天繁殖1代,1年內可繁殖28代左右。主要危害在溫室大棚內,其危害部位為植株頂部嫩葉,當嫩葉變老時,茶黃螨蟲會由老葉轉向新的嫩葉,因此又稱為“嫩葉螨”。葉片背面呈褐色同時表面帶油光,葉片形態扭曲畸形,嚴重的頂部干枯。遭受蟲害的花果會出現不開花,不結果,果皮黃褐色,木栓化,龜裂。對茶黃螨蟲的防治方法可用用13%的螨死凈稀釋3000倍,或用27%的滅螨錳可濕性粉劑稀釋1200倍左右,或70%的克螨特稀釋1000倍,每6天噴1次,連噴2~3次,全棚噴藥,殺死殘蟲。另外要及時清除溫室大棚內的殘枝落葉。

b紅蜘蛛

冬春溫室蔬菜大棚的紅蜘蛛危害主要以朱砂葉螨和二斑葉螨為主。在18~24℃的條件下1年繁重20代左右,危害較嚴重;當溫度超過30℃、濕度大于70%時,紅蜘蛛發生的危害會大大降低。紅蜘蛛對蔬菜的危害刺吸式口器吸食葉片背面的汁液,受害葉片會出現白色斑點,葉片褪綠干枯,并結成絲網。對紅蜘蛛的防治方法:藥劑防治可用2%的農克螨乳油稀釋2000倍,或22%螨克乳油稀釋2000倍,或43%水胺硫磷乳油稀釋2000倍,加等量新高脂膜增效,每隔8天噴1次,連噴2~3次。在施藥的同時,要為大棚蔬菜的生長創造高溫高濕的環境,這就要改善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及時澆水,以抑制其蔓延。對大棚內蔬菜受害的老葉應及時清理,并帶出棚外燒毀。

結束語

盡管我國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中存在上述問題,但隨著新產品的研發和新技術的應用、服務管理部門服務意識和服務管理的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設施蔬菜病蟲害治理必將逐漸走向健康、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 蔬菜病蟲種類繁多,發生規律復雜,危害猖獗,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質量。蔬菜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科學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防治。 

    蔬菜種類多,栽培制度復雜,作物營養條件好,病蟲種類繁多,發生規律復雜,危害猖獗,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質量。據調查,黃山區10種主栽蔬菜中有40余種主要病蟲害,絕大多數病蟲害為害造成蔬菜減產5%以上,一般年份損失10%~30%,流行年份減產50%~70%。 

    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科學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把化學農藥使用量壓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使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無公害蔬菜的目的。 

    1農業防治 

    1.1選用抗病、專用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辦法。不同的品種對病蟲害的抗性差異很大,根據不同的氣候重點防治對象,有針對性地引進良種。由于抗性品種的表現因地而異,應用時需對其抗性和豐產性能綜合評價,因地制宜選用品種;同時掌握新品種的栽培特性,充分發揮其抗性和豐產的綜合性能。并注意品種的抗性變化,一旦抗性喪失,要及時更新品種。 

    1.2應用“三新”技術培育無病蟲壯苗 

    一是苗棚內應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蟲侵染幼苗。二是更新傳統育苗方法。應用育苗盤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發生,提高秧苗素質。三是做好種子消毒。應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季節采用不同的種子消毒方式。溫湯浸種有消毒、增加種皮透性和加速種子吸脹的作用,早春茄果類和瓜類育苗采用此方法較好。化學消毒:用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種15 min,撈出洗凈,有鈍化和殺滅病毒的效果,在反季節辣椒、茄子、番茄和遲熟辣椒上使用,能明顯抑制病毒病發生;白菜類育苗常用多菌靈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敵克松或苗菌敵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發生。五是加強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溫和通風降濕,及時間苗定位,保證幼苗齊、勻、壯。六是發現病蟲,及時拔除病苗并進行處理。 

    1.3針對栽培特點,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鏟除田邊雜草,在蔬菜生長季節要結合整枝及時拔除病株,摘掉病葉;蔬菜收獲后,清理田間殘株、敗葉和雜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不給病蟲生活的寄主,這些都是防止病蟲害傳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蟲在土壤中的殘留與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連作條件下的病蟲害發生更加嚴重。因此,可根據不同病原菌和昆蟲對寄主作物種類的選擇性,通過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蟲害,如在不同科、屬作物之間進行輪作。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不僅有利于蔬菜生長,而且可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惡化害蟲的食料條件,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一項基本措施,或實行水旱輪作效果更佳。同時利用作物之間的化學他感作用原理,進行間作和套作,對于蔬菜的病蟲害防治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態條件,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1.4強根固本,增強蔬菜機體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長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營養,使植株生長強壯,整個蔬菜機體抗性增強。要想根生長健康,必須創造適合蔬菜根系生長發育的環境。一是消滅土壤病原菌和蟲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會因病原菌和蟲卵的殘留而成為病蟲害潛伏的場所,特別是對于土壤傳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對土壤進行處理,殺死部分病原菌和蟲卵是積極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為深翻與曬土,可促進病殘株、蟲原物如菌核、卵蛹、落葉在土下腐爛,并能使潛伏在病殘體或土中的病蟲原物加速死亡,減少田間病源和蟲口基數。二是清溝瀝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對水分要求較嚴,特別是大棚蔬菜生產,高的地下水位,不僅土壤濕度大,而且影響大棚濕度的控制,冬天還影響大棚內的溫度,極易引發各種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土壤耕作層不能少于30cm,否則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要增施有機肥,如馬來大壯有機無機肥、農豐田有機肥,這2種肥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還有多種微生物菌,對調節土壤中的微生物環境非常有利,最終使植株生長快、長勢強、病蟲害少、產量高、不易早衰。但農家肥和有機肥必須腐熟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病菌帶入農田。 

    1.5加強田間管理 

    科學的田間管理能創造一種適合于作物生長發育且有效抑制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條件,是控制病蟲害發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內小氣候,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如控制溫度、濕度條件,合理安排播種期、改善田間小氣候和設施內的環境調節措施,創造一種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長發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蟲害繁衍的環境。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的前提下,調整播種期可以使作物的發病盛期與病蟲原物侵染的高發期錯開,達到避開病蟲為害的目的。如為控制病毒病的發生,秋延茄果類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軟腐病的危害程度與播種期有顯著關系,適當遲播可減輕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適當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風透光,減輕病蟲害,還能提高品質。田間管理得當不僅可改善作物的生長狀況,而且還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補償能力。推廣深溝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間積水,可減輕病害發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溫季節到來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曬,利于根系發育,病毒病明顯減輕。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提早定植適齡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減輕病毒病、青枯病為害。通過以上農業措施的應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2物理機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機械作用對病蟲的生長發育等進行干擾,減輕或避免其對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防治:一是高溫悶棚。夏季高溫,利用7~8月的高溫對土壤深翻悶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殺滅病原菌和蟲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廣春菜結束后,進行高溫悶棚。二是利用銀灰膜防治蚜蟲和病毒病。三是機械阻隔。大棚覆蓋不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產,還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產,可減少雨水的沖刷,減輕機械損傷和病蟲害的發生,有效解決伏缺問題。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間的相克性進行防治或應用天然動、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學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蟲的活動,如苦參堿防治菜青蟲、豆野螟等,菜豐寧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等。 

番茄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番茄喜溫,適宜的生長溫度為白天25~28℃,夜間16~18℃。低于15℃番茄種子發芽、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實轉紅都會受到影響;低于10℃生長緩慢,生殖發育受到抑制,5℃莖葉停止生長,2℃受到冷害,0℃即被凍死。高于35℃生殖發育受到影響,高于40℃生理紊亂而熱死。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溫差有利于積累和轉輸養分,促進植株健康發展,防止徒長增強番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產量。番茄對濕度要求的基本原則是除發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緩苗期要求較高濕度外,其他時期都不需要較高濕度;對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開花期以及轉熟期適當控水外,其他各期都應保證充分的水分供應。番茄營養供應的原則是,番茄需肥量較大,各時期都應保證充足的營養,但各個時期對肥量的需求有一定差異,前期應側重氮肥,后期應側重鉀肥,磷肥的需求貫徹生育期始終。番茄通過鍛煉可提高自身的抗熱耐寒能力。北方地區應采用適當的栽培管理措施,降低取暖保溫費用,保證番茄生長發育的正常進行,以獲得高產高效。在不影響番茄正常生長發育條件下對番茄進行低溫鍛煉,成為保護地番茄管理的主要措施,一般情況下在番茄的轉折點和關鍵時期需要最適溫度,如番茄發芽、出苗、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轉熟期以及分苗定植之后保證適宜溫度,可以促進番茄的正常生長和受傷后盡快愈合恢復生長;而在分苗及定植前則要通過充足的鍛煉,以保證安全度過受傷后的艱難時期;在正常生長階段,溫度可適當降低。

一、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1.發芽期(催芽)。催芽前溫湯浸種10min或10%磷酸三鈉浸種20min可殺死種子內外病菌。將番茄種子置于28~30℃下持續12h,之后于10℃持續6~8h至出芽。無需光照,需較高空氣濕度和足量水分。床土按1∶1∶1比例配制營養土,1m2床面施磷酸二銨50g。

2.出苗期(播種至出苗)白天25~28℃,夜間18℃,最低13℃,無需光照,需較高空氣濕度和足量水分。注意防治地下蟲害和苗期病害,可于床面撒毒谷或百菌清防治。

3.幼苗期(出苗至見心)。白天溫度23~25℃,夜間15~18℃,最低13℃。保持較低濕度,但需要充足的光照,并適當控水,猝倒病是此期主要病害,可使用草木灰與百菌清混合施用防治。

4.分苗前期(見心至1葉)。白天溫度20~25℃,夜間13℃,最低8℃。盡量控水,保持較低濕度和充足光照,猝倒病也是此期主要病害。

5.分苗后緩苗期(分苗至正常生長)。白天溫度25~28℃,夜間18℃,保持較高濕度和足量水分,光照充足,草炭、馬糞、土按1∶1∶1的比例配制營養土,1m2施磷酸二銨3~4kg,防治地下蟲和苗期病,可撒毒谷,施百菌清或鏈霉素。

6.成苗期(緩苗后至3葉前)。白天溫度20~25℃,夜間13℃,最低8℃。保持較低濕度和足量水分,光照充足。噴施葉面肥,可選用磷酸二氫鉀800倍液或愛多收。病蟲害防治同分苗后緩苗期。

7.花芽分化期(3~4葉)。白天溫度23~25℃,夜間13~15℃,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同成苗期。

8.壯苗期(5葉至定植)。白天溫度23~25℃,夜間8~12℃,最低2~5℃。適當控水,保持較低濕度,光照充足。病蟲害防治同分苗后緩苗期。

9.定植后緩苗期(定植至正常生長)。白天溫度25~28℃,夜間15~18℃,保持足量水分和濕度,光照充足。底施農家肥112.5t/hm2、磷酸二銨450kg/hm2、尿素450kg/hm2、硫酸鉀225 kg/hm2。防治地下害蟲和枯萎病,可選用撒毒谷或施百菌清+鏈霉素。

10.開花期(緩苗后至明果期)。白天溫度25~28℃,夜間12~13℃,短期最低8℃。適當控水,保持較低濕度和充足光照。噴施葉面肥可選用磷酸二氫鉀800倍液或愛多收。防治灰霉病、早疫病和落花落果,可用番茄豐產劑一號加灰霉寧或速克靈200倍液葉面噴施或選用速克靈600倍液,或甲霜靈百菌清500倍液噴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收藏| 望都县| 汤阴县| 玛沁县| 武川县| 新乡县| 饶河县| 聊城市| 长乐市| 乐清市| 安徽省| 大城县| 伊宁县| 兴业县| 汨罗市| 饶河县| 黄龙县| 昌都县| 平乐县| 太和县| 宁河县| 盐津县| 峡江县| 阿勒泰市| 治多县| 常州市| 关岭| 崇州市| 乐清市| 德阳市| 突泉县| 个旧市| 凤台县| 盐边县| 湾仔区| 延津县| 六盘水市| 河曲县| 湘潭市|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