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雙語教學模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752;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779(2011)05—0051—04關于 雙語 教育 ,大 多數學 者所 接受 的 是世界 著名 的雙語教 育專 家加 拿 大 的 M ·F·麥 凱 和西 班 牙的 M ·西 格 恩 在 《雙 語 教 育 概 論 》一 書 中 為 雙 語教 育 下的定 義 ,廣義 的雙 語教 育就 是泛 指使 用兩 種語 言進行 教學 的教 育體 制 。不 同 民族 和不 同國家之間相互學習和使用對方語言的教育都可稱為雙語教育 。狹義 的雙 語教 育特 指在 一個 多 民族 國家里 以少數 民族學 生 為教 育 對 象 ,使 用 其 本 族 語 和 主 流 語(族 際語 )兩種 語 言 的 教 育 系統 ,我 國學 者 通 常稱這 種 教育 為少數 民族 雙語 教育 。r1一、有關 雙語教學模式 的理論研究(一 )關 于雙 語教 學模 式 的界定美 國學者 喬 伊斯 和韋 爾 于 1972年在 著 名 著 作《教 學模 式 》中指 出 ,教 學 模 式 就 是 “試 圖系 統 的探索 教學 目標 、教 學策 略 、課程 設計 和教 材 ,以及社會 和心理 學理論 三者 之間 的相互關 系 ,已設法考察一 系列 是 教學 活 動模 式 化 的各 種 可 供 選 擇 的類型 。”[2王鑒 在 《民族 教 育學 》一 書 中 指 出教 學 模式是 實施教學 的一 般理論 ,是 教學思想 與教 學規律的反 映 ,它具 體規定 了教學 的進 程 ,實 施教學 程序應 遵循 的原則 等 。l3王鑒 和 李艷 紅 的 《藏漢 雙語 教學模 式研 究 》中認為 雙語教 學 的模 式是 雙語教 學基礎 級與 實踐級 之間 的中間環 節 ,它是教 學論范 疇 中的教學模 式 (ModelofTeaching)在 雙語 教學 中的演化 。l4]游 汝杰 ,鄒 嘉彥認 為所 謂 雙語 教 學模 式 是指實 施雙語 教學 的結構 形 式 ,其 基本 要 素 有 四個 :一是 教學語 言 的選 擇 ,二是引 入第二 語言教 育 的時機 ,三是兩 種語 言過渡銜 接 的形 式 和方法 ,四是對兩種語 言文 字最終 達到 的 目標要 求 。王斌華認 為雙語教 學模式 是一個 國家雙語 教育 的標 準形式 ,或可供 他 國借 鑒 的標準樣 式 。_5]綜上所述觀察角度 的不 同,由于跨 學科 的角度 ,強調的重點不同說法不一對于我國雙語教學模式 含義也 極 為復雜 。
(二 )關 于雙語教 學模式 的類 型的研究我 國著名語 言學 家桂詩 春先生 曾將雙語 教育 歸納 為 四種模 式 :一是雙語 社 區模式 ,二是殖 民地模式 ,三是多民族混居地區或國家模式 ,四是校園模式 ,我 們 通 常 探 討 的 雙 語 教 育 是 指 最 后 一 種 模式 。[6成曉毅 在 《我 國高 校雙語 教 學模 式 初探 》一文 系統全 面地介紹 了沉浸 式 、導人型 、雙軌 式 、過渡 型 、雙聯 型和三 向分 流等 六種 模式 。l7]嚴 學 窘提出不同地區雙語教育的 6種模式 :延邊式、內蒙古式 、新 疆式 、西藏 式 、西南 式 、掃盲 式 ;_l8]( 。’周 慶生從 功 能出發 將雙語 教學計 劃分 為保存 型 、過渡型 、權 宜 型 。2004年 ,王 莉 穎按 照授 課 教 師 在雙語教 育實 驗課堂 教學 中使用 的英語 量及其 各學校開 設 的雙語教 育實 驗的科 目,將 我 國各 地 區現行 的雙語教 育模式 概括 為 以下 三類 :(1)全 英語 式 (全英 語浸入 式 )雙語教 育 。(2)半英 語式 (半英語 浸入 式 )雙語 教 育 。 (3)漢 英 過 渡 式 雙 語 教 育 模式 。[9王斌 華在 《雙語教 育 與雙 語教 學 》 中指 出我國當前雙 語教學 領域 經常使 用 的并 在不 斷的進 行研究 的模式 有如下 三種 :(1) 沉浸型 教學模式 。在 學校 中完 全 使 用 一 種 非 母 語 的第 二 語 言 進 行 教 學 。
(2)保 持 型教學模 式 。學生 剛進人 學校時使 用母語教學 ,然后 漸漸地 使用第 二語 言進行 部分學 科 的教學 ,有的學 科仍使 用母語 教學 。 (3)過渡型 教學模式 。學 生進入 學校 以后部 分或全 部使 用母語 ,以后52逐步轉 變為 只使用 第二語 言 進行 教 學 。_5王鑒 教授在 《民族教 育學 》一書 中也提 出我 國先行 的雙語教學 模式有 三種 :保存 雙語 教學模 式 ;過渡雙 語教學模 式 ;權 宜雙語 教 學模式 。
凡此 種種 ,多是從 宏 觀上進行 規劃 ,國內學者對 雙語教 學類 型的劃 分大 同小異 。有 的按少數 民族居住 的地 域 劃 分 ,有 的按 雙語 教 學 的 計 劃 目的 劃分 ,若 研究 能把 宏觀 的雙語 教學模 式和特 定地域 特定 民族 現存 的模式 結合起 來加 以改進 ,建 立具有地區特色 和 民族 風格 的雙語 教育類 型 與雙語 教學模式那 么劃 分往往 會大 相徑庭 。
(三 )關 于影 響雙語 教學模 式 因素的研 究教 師 、學 習者 和教材 是雙語 教學 模式 的重要構成 要素 ,我 國學 者對 其予 以 了高 度 的重視 ,王斌華(2003年 ),指 出 :教 材 和 師 資 是 影 響 我 國 雙語 教學有 效實施 的兩 大瓶頸 。[5王莉 穎 (2004年 )在研究美 國雙語 教師 必須具 備 的基本 條件 的基礎 上 ,提出了師資問題在雙語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1Ol王鑒教 授在 《民族 教育 學 》 中認 為 由于我 國雙語教學的綜合性 、復雜性 ,因而影響其模式設計的 因素也 比較復 雜 。主要 的因素有 :(1)我 國少數民族居 住分 布的特 點呈 現大 聚居 區 、小 聚居 、散 雜居 的分 布特 點不 同 ,在 民族地 區實 行雙語 教學 的模式 也會 隨之不 同 。(2) 我 國少數 民族 語言 文字多 語性 、多 文性 、語 、文關 系的多樣 性 、分布 區域 的不均衡 性 、使用 人數 的懸殊 性 、發 展趨 向 的兼 語性 和動態性 這六大 特點 ,必然 影響設 計少 數 民族 的雙語教 學模式 。 (3)對 雙 語 教 學 的基 礎 的不 同 認 識 ,持 不 同的基礎 觀點 ,便會 形成不 同的雙語教 學 的指導思 想 ,而這 一點正 是雙 語教學 模式 設計 的首要 因素 ,也是 關鍵 因素 。(4)雙語文 教學 在先行 學校教育 中 的使 用情 況是影 響我 國少數 民族 雙語教 學模 式設重 要 因 素 。_3]( 。宋 敏 在 《雙 語 教 學 模 式 探 析 》一文 中指 出雙語 教學 的各個 環節 中 ,恰 當的教學模式是 其成 功實行 的基礎 ,中英文 授課 的 比例 、教材的選用、教師的要求 等是雙語教學模式 的關鍵 問題 。有 的學 者認 識到雙 語教 學模 式順利 實施 的關鍵是政 策 的保 障 。考察我 國雙語教 學模式 的發 展歷史我們 發現 ,民族 地 區雙 語教 學模式 的變 更歷程 實質是我 國 民族 教育 政策 的發展 史 ,有什么 樣 的民族教育政 策就 有 什 么 樣 的雙 語 教 學 模 式 存 在形 式 。 因此 ,政策導 向對 民族地 區雙語 教學模 式 的設計具 有重 要作用 。
關鍵詞:生態學 雙語教學 模式
雙語教學一般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專業課的教學。其內涵因國家、地區而異。在我國主要是指采用國外原版專業教材,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目前主要是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教學[1]。雙語教學使學生有機會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材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拓展,能夠系統地接觸到學科發展的前沿,能夠將外語學習和專業學習結合起來,提高了外語的應用水平,是一種值得嘗試和推廣的教學模式。但是,雙語教學在我國開展時間不長,采用什么教學模式提高雙語教學效果值得探討。
一、《生態學》雙語教學的意義
生態學是當今世界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也是農、林、牧、生物技術和環境學科等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在人們日益關注環境保護的情況下,生態學的基礎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為滿足生態學雙語教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清華大學等單位從國外引進越來越多的原版教材,對促進我國生態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促進我國生態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提高,從采用單一的母語教學逐漸演變成英語和漢語的雙語教育,對跟蹤國際生態學發展前沿、生態學教學內容與水平與國際接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目前雙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高校和教育部的重視,成為我國本科教育評估的指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基礎英語的知識,強化了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
(一)國外雙語教學模式[3]
1 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
沉浸式雙語教學指的是學校完全采用一種非學生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的方式。該種模式首推加拿大。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依靠教師完全用外語上課來學會這門語言,達到語言教學目的。
2 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
保持型雙語教學,即學生剛進學校時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漸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教學方式。
3 過渡型雙語模式
過渡型雙語教學是指學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語然后逐漸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的模式。
(二)我國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3]
1 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
滲透型雙語教學是指在正常的教學中適當穿插使用英語。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局限于低年級使用,作為雙語教學的過渡,教師在講授中使用一些常規的課堂用語和專業詞匯,并輔以中文解說。
2 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
穿插型雙語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因教材知識點而異,在學生理解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采用英語作為補充解釋;對于比較容易接受的內容,主要以英語講授為主,適當加以漢語解釋和說明。
3 示范型雙語教學模式
示范型雙語教學是在某個學科中,選擇某門課程用純英語進行教學。
4 選修課型雙語教學模式
選修課型雙語教學即開設某個學科的選修課,用純英語教學,或將相關學科整合在一起,設置新的課程,用純英語進行教學,這樣既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發展的前沿,又有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三、不同雙語教學模式在生態學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不同雙語教學模式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作者在2006年和2007年對四個班的生態學課程進行不同模式的雙語教學。對2006年的一個班生態學教學采用選修課型雙語教學模式,2007年的3個班分別采用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示范型雙語教學模式和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四個班學生成績如表1。
不同雙語教學模式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比較分析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前兩種教學模式的平均成績分別是84.56和86.53,后兩者的平均成績分別是78.35和74.36,變異系數也是依次遞增的。滲透型教學模式和穿插型教學模式比示范型教學模式和選修課型教學模式效果好。因此,在我校生態學教學過程中,以滲透型和穿插型雙語教學教學模式為佳,從學生平均成績來看,以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最佳。
(二)不同雙語教學模式效果差異的分析
1 因模式不同,導致課堂上教師教學時使用英語份量有異
從四種教學模式的內涵上看,滲透型、穿插型、示范型和選修課型雙語模式中,教師授課過程中英語份量逐漸增加,在我校《生態學》教學中,英語所占份量分別為50%左右、80%左右和100%。因此,不同的模式對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有較大的差異,后兩種教學模式要遠遠高于前兩種教學模式,因此導致學生接受知識能力也就不同,最終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了解和掌握有差異,造成學生成績的差異。此外,從不及格人數上看,前兩種教學模式沒有不及格的,而后兩種都有一個不及格的學生。由于雙語教學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全面創新,因此,英語授課的比重要因學校實際情況來確定,不能將英語授課的比重作為衡量雙語教學實施效果評價的主要指標。
2 教材選取和教學方法的差異
科學地選取合適的雙語教材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效果。教材的選用必須遵循著“內容第一,語言第二”的原則。目前國內出版的國外《生態學》教材主要有以下幾種(表3)。
為此,在生態學講授過程中,主要選取了Molles M.C.編著的《Ecology:Concept and Application》,然后參考了其他三種教材,對相關內容做了一些刪節,然后編成講義,以解決目前原版教材品種少、在某些規范上差異大、難以組織教學的問題,增強內容的可理解性、背景知識可利用性和系統性。同時,在具體教學中,首先用中文或英語對本章節的內容簡要介紹,然后將涉及到本章節內容的關鍵詞用中英文拼寫、講解,最后進行正文的講解。在講授過程中,不斷利用多媒體,而且更多地使用圖表和圖片。一方面借助于圖表或圖片作為參照,而英語語言表達更加流利;學生在聽課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眼睛、耳朵和嘴的互動;另一方面,生態學內容繁多,涉及面廣,利用圖片和多媒體可以將教師從繁重的板書中解脫出來,使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和學生交流,加速學生對雙語課的適應過程,同時,多媒體把聲音、圖片、文字等形象融為一體,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在每堂課結束前,用中英課堂總結,然后介紹下次課的內容,增加學生預習和準備的針對性。
在不同教學模式中,由于滲透型和穿插型模式英語占的份量相對小一些,因此,有比較多的時間來解釋和闡述重點和難點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
3 創建運用英語的良好環境,營造學生雙語學習氛圍的差異
為了提高學生參與雙語教學的興趣,在每次上課時經常抽出15―20分鐘的時間由學生自己介紹內容或回答問題,營造講英語、說英語的教學環境,消除學生不敢說的膽怯心理。每次上完課用英語給學生布置作業,并用英語完成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增強記憶,又可以為用英文考試奠定基礎。
在四種雙語教學模式中,示范型教學模式和選修課型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完全用英語完成作業,而在滲透型和穿插型模式中,要求相對低一些。從平時學生回答問題表現看,要求的多,學生運用英語水平就高一些,說的也比較流暢。
總之,采用雙語教學使學生有機會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材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拓展,能夠系統地接觸到學科發展的前沿,能夠將外語學習和專業學習結合起來,提高了外語的應用水平,是一種值得嘗試和推廣的教學模式[2]。但是就雙語教學模式而言,一定要根據教師自身條件,學生情況和學校實際而定,采取合適的方式,最終實現雙語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立君.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若干思考.管理,2007,(2):21-22.
1 醫學專業雙語教學
在解釋“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的概念之前,首先解釋一下“雙語教學”的概念。英國著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在《朗文英語詞典》里的解釋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第二語言,也就是通常說的外語作為學科的教學用語,這不僅僅是通過上課學習外語,更重要的是通過第二語言來掌握和運用本學科的專業知識的能力[2]。第二語言是一種媒介,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它將學生的專業學習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由此可以認為醫學專業雙語教學是指在國際化的研究和實踐背景下,教師在課堂
上通過國際化語言英語輸入醫學信息與知識,進行醫學實驗與講解,用以幫助學生在英語的環境下掌握醫學相關知識與操練的能力。使用醫學雙語教學,不僅是我國醫學專業走向國際化、增強人才競爭力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醫學專業學生掌握最新知識的一條重要捷徑。
在我國開展醫學專業雙語教學試點的實踐表明,開展醫學專業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時效性[3]。首先,醫學專業學生用英語來掌握醫學術語也是國際醫學專業教學的通常做法,符合雙語教學的要求;其次,醫學專業學生用英語來進行交流也是提高醫學專業學生的外語水平的有效手段;第三,醫學專業學生用英語來閱讀醫學專業的論文與書籍,積累醫學專業的信息知識是醫學生迎接信息時代與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時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國際醫學專業對雙語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有計劃、有系統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醫學專業學生在運用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醫學知識與文化學習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展。
對于學習者而言,醫學專業雙語教學是通過教學語言、教學資源達到學習課程教學內容,而對于教師而言則是為了實現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4]。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習得英語和交流語言,醫學專業雙語教學強調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強調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語言的交互作用,而不僅僅是教師在醫學雙語課堂上從頭到尾用英語授課。醫學專業“雙語教學”需要特定的語境存在,也就是只有當英語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與漢語同時成為交流用的語言時,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目標才能順利實現,這不僅反映在雙語課教學上,還反映在醫學實驗或其它醫學實踐活動中。
2 醫學專業雙語教學模式發展
2.1 醫學專業雙語教學模式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醫學專業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3種:第1種是浸入型雙語教學(immersion program),即課堂教學使用一種非學生母語語言進行專業教學;第2種是過渡型雙語教學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課堂教學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使用第二語言進行專業教學;第3種是保持型雙語教學(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醫學專業學生先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專業教學。
在中國的醫學院校由于有英語的四六級考試,醫學專業學生對英語普遍較為重視,而且隨著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多醫學專業大學生具備了較好的英語基礎,這也是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大多采用過渡型雙語教學和浸入型雙語教學的原因。二者相比較,浸入型雙語教學是醫學專業學生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理想教學效果。但是在醫學專業實際雙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外語接受水平和對醫學專業知識的了解程度,所以對于條件不成熟和部分學生英語水平不高的情況,可先在醫學院校的一、二年級實施過渡型雙語教學,然后在三、四年級再轉為浸入型雙語教學。在雙語教學中,無論教師選擇和運用何種教學模式都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擴大學生醫學英語詞匯量,提前講解涉及醫學內容的詞匯。(2)醫學內容涉及的語法較難理解時,可先講解語法。(3)教師講解醫學內容所使用的英語句子必須符合學生實際的外語接受和理解水平。(4)授課時要利用各種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如圖片、多媒體、錄像等,盡量把醫學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醫學專業知識。(5)課堂上雙語教師可以用母語回答學生問題,如有必要教師也可以使用母語講解,但母語的使用要控制在20%的限度。
2.2 注重醫學專業雙語教材的開發
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實施離不開原版醫學教材,目前國際醫學界進行雙語教學的普遍做法是引進原語言目的國的醫學教材[5]。如引進英美、澳大利亞或加拿大等國的原版醫學教材用于專業課教學,這樣醫學專業的學生就有機會接觸原汁原味的外語醫學教材,但是不利的因素是如何選擇具有先進性、學術性、易接受性的原版教材,因為醫學專業雙語教材的選取決定了雙語教學效果的好壞。還有一種方式是醫學院校與外語出版機構合作編寫適合于自己的雙語教材,這里可以采用對醫學專業雙語教材進行專家評審和教材立項的方式開展,這樣醫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又能夠保持自身的教學特色。授課教師在雙語課上也可以參照國外的教材、結合國內的教材編出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講義。
2.3 采用病例教學
醫學專業雙語教學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采用病例教學的方式來學習英語或專業課知識,比如教師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提出有關病例(如黃疸、嘔吐、便血等常見病例),通過病例教學引出醫學專業術語和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英語結合專業知識對醫學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實踐。
采用病例教學要結合運用計算機、投影儀和網絡視頻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樣才能使醫學雙語教學授課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增大課堂信息量,同時還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病例照片與模型再加上教師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雙語課上迅速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再有一種病例教學就是模仿國外醫生與患者就診程序,要求學生用英語問診患者,而模擬患者的教師則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問診,然后通過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醫學知識迅速做出診斷,達到臨床知識和醫學英語的雙語教學同步提高。教師采用病例教學需加強與學生交流,及時解答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疑慮,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
2.4 建立醫學雙語教學評價體系
在建立雙語課程評價體系時,既要考慮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目標的定位、又要考慮學生外語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提高。由于大多數醫學專業本科學制是5年,在雙語教學的初始年級(如一、二年級)一般不宜將醫學學科雙語教學目標定得過高,評價體系要顧及醫學學科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評價體系應考慮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這樣評價體系具有循序漸進的導向性,因而是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激勵手段。構建雙語教學評價體系,需要重視學生外語交流能力、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的評價,要改變評價中重知識、重書本的傾向,要將外語聽說能力、外語運用能力列為評價內容。對于醫學專業學生的外語發展評價,筆者認為在明確總體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對原有的醫學生外語發展目標和評價標準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制定分年段雙語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包含醫學學科專業用語和專用句型。而在學科目標評價方面,應對雙語授課的醫學學科進行研究,調整其發展目標和相關評價標準,使之與外語學習相適應。
3 醫學專業雙語教學改革
目前中國醫學院校難以適應全英語教學,因此構建醫學專業英語資源庫勢在必行,可以為醫學“雙語教學”鋪路架橋。以往的醫學英語資源以科普文章為主要素材,在課堂上以語言分析為教學方式,這并不能發揮醫學專業英語資源庫的優勢。構建醫學專業英語資源庫應包括醫學術語、原版經典醫學教科書、核心期刊醫學文獻、網上醫學資料、醫用口語、醫學科普演講等等。這樣在雙語教學中才能進行系統醫學專業知識教育,為醫學專業人才的系統培養服務,也是加強與醫學實踐緊密結合、實施醫學專業雙語改革的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properly.
關鍵詞: 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bilingual teaching;mode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1-0272-02
0 引言
本文作為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承襲了先前的成果,即加強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與完善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關系,[1]以及以佳木斯大學為例討論的國際貿易雙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2]在此成果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選擇適用恰當的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的原則和方法。
1 國際商法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所謂的“雙語教學”即學校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內容教學。國際商法作為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決定適合運用雙語教學。
1.1 內容的涉外性 國際商法涉及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國際產品責任法、知識產權法等諸多領域,并以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貿易慣例為法律的表現形式,涵蓋西方兩大法律體系: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該課程內容的涉外性適合開展雙語教學。
1.2 法律規范原始文本的英語化 國際商法中很多內容來自于國際條約和國際貿易慣例,這些法律規范文本大都源自英語原文。單一中文的教學往往對這些條約慣例的原意表達的不是十分準確,采用以英語為外語的雙語教學可以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外來法律規范的真實含義。
1.3 國際商法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標 國際商法課程是國貿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其目標是與國貿專業的總體培養目標相一致的,是為了培養適應國際化趨勢,具有國際視野的能夠熟練地運用外語、專業知識和法律解決國際商事事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開展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是實現該目標的內在要求。
2 國內外高校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
2.1 國外主要雙語教學模式 國外知名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模式,包括:
①浸潤型雙語教學: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②保持型雙語教學: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③過渡型雙語教學: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3]
以上國際通常使用的雙語教學模式是在不同的政策背景下,不同的辦學條件下形成的,有時候這幾種模式會交替混合使用,以期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國在研究借鑒國外雙語教學模式時也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創造性的發展構建適合中國國情、校情的雙語教學模式。
2.2 國內雙語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的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使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目前,絕大多數是采用英語。中國的雙語教學應屬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雙語教學”[3]。
國內高等院校當前雙語教學模式大致有四種:
①滲透型:英文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或國內學者出版的相關英文教材),漢語講授,穿插使用英語。這是一種相對較為初級的雙語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不高。②翻譯型:英文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或國內學者出版的相關英文教材),英文板書,定理、定律、原理及概念用英文表述,漢語解釋。英譯漢,需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③混合型:英文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或國內學者出版的相關英文教材),英文板書,大部分英語講授,小部分漢語補充解釋。英語使用較多,主要是雙語思維階段。④全外型: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書,純英文講授;這種模式對學生和教師雙方在英語水平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3 我院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選擇的原則和方法
3.1 國際商法雙語教學需要的基本條件 開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需要的基本條件是:
①教師是前提,教師既要具備法學專業知識、國際貿易實務常識,還必須有較高的外語應用水平。②學生是基礎,雙語教學要求學生必須有較高的英語水準,才能適應雙語教學的要求,才能達到雙語教學的預期目的。③教材是橋梁,教材是進行雙語教學的關鍵要素,教師的講授,學生的上課和考試等都要圍繞教材進行。④制度是保障,雙語教學應納入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中,形成制度必須執行。⑤獎勵機制是動力,學院應制定獎勵雙語教師和雙語教學達標學生的措施,增加雙語教師的教學薪酬、加大雙語達標學生的學分權重,調動師生參與的積極性。⑥雙語教學模式是關鍵,根據以上條件的不同,選擇適宜的雙語教學模式是開展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
3.2 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選擇的原則 根據以上基本條件,我們在選擇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圍繞專業教學目標不偏不倚,把實現教學目的作為選擇教學模式的第一原則。②因材施教、靈活選擇的原則。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為實現雙語教學目標服務的。由于各院校國貿專業的條件不同,因此,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要本著因材施教、靈活選擇的原則,不能生搬硬套。③借鑒學習、積極創新發展。學習借鑒知名院校的雙語教育模式是必要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新發展已有模式,使之更加適合本院的實際。④以學生為本,漸進式開展原則。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是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其性質決定雙語教學勢在必行,一切以學生專業技能提高為目的,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方向,漸進式開展雙語教學。
3.3 我院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選擇的方法 我院雙語教學環境是:教師已具備雙語教學要求,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筆者認為,不能因為學生英語水平不能全部達標就擱置雙語教學的開展,單純追求英語使用比例是沒有必要的,而應該本著以人為本,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方向的原則,借鑒國內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創造性地選擇雙語教學模式,按使用英語的比例由低到高分成“滲透型、翻譯型、混合型、全外形”不同級別的雙語班。雙語班學分權重也由低到高,各班的學生不固定,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流動參與不同的雙語教學班學習。為防止學生不顧實際追求高學分而盲目選擇帶來的混亂和資源浪費,需要老師嚴把結業關。老師應該充分調查學生英語水平分布情況,采取分層教學的辦法,把學生一個不落地編入不同的雙語教學班。除此之外,還應選擇英文版教材,這是各種模式下的共同點。但由于現有教材不能完全適應國貿專業雙語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還需采用相關有趣的涉外英文版案例,采用案例式、互動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法,配合完成雙語教學的目標任務。
當然,以上改革勢必增加校院教學設施和教師薪酬的開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的理念積極支持投入,筆者相信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義,范桂平,臧建玲,宋明,王燕,王鳳芝.加強國貿專業雙語教學完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J].科技資訊,2012(13).
【關鍵詞】雙語 教學 漢藏 教學法 創新
雙語教學不僅是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的具體體現,也是從實際出發,發展藏族地區教育,培養民族人才,弘揚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的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已經有所落伍,已經不能夠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審時度勢,轉變陳舊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大力開展漢藏雙語教學的模式上的創新。
一、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少數民族的雙語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必定會受到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果不能夠及時做到方式與方法上的創新,就會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時代要求,這是由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只有做到漢藏雙語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才能夠提高有效提高漢藏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促進民族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使藏區教育擺脫長期以來國家投入大,教師費力多,而教育成效卻不明顯的困境。
而且,有效實施漢藏雙語教學法的創新,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夠有效地加強漢藏民族團結,發展藏族地區的文教事業。
二、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級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在同一個學校甚至是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漢語和藏語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組織漢藏雙語教學時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進行。在漢藏雙語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考慮先對學生進行漢語和藏語進行聽、說、讀、寫、譯等級測試,以測試成績來確定學生的語言能力掌握基礎,然后按基礎的不同進行分班授課。事實上,這種創新性的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已經在西方很多國家都成功的運用在留學生雙語學習中,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具體的實施準則就是,教師科學靈活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織上,采取不同的漢藏雙語教學形式,對不同的班級甚至每一個學生的語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級地進行課堂提問和布置課后作業。例如對于語言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課前進行認真細致的預習,回答問題時允許一定的母語使用量,而在課后教師再給其開小灶;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適當進行書籍閱讀,并參加課堂討論,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二)采用靈活的課堂組織方式增強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雙語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雙語教學的兩個方面特點—語言性和科學性,而漢藏雙語教學也不例外。所以,在漢藏雙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于課堂組織方式上有所創新。具體來講,就是教師應該以增強師生互動環節為原則,廣開思路,創造性地采用綜合性課題討論、即興表演、分角色游戲模擬等,而且,在網絡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師更是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和快捷性,通過課堂播放影像、音樂等,豐富拓展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還有就是教師可以考慮多采用情景教學法,以便提升課堂內容的生動性和實用性。事實證明,情景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內容一般是以經典話題為主線展開,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師所提供的案例進行閱讀、分析和討論,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強語言運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強課堂的互動環節,使得教學的實際效果大大提高。
(三)實施漢藏雙語教學的分階段課程設置方式
這種漢藏雙語教學課程的分階段設置方式是指對漢藏雙語課程的具體開設從初級課程延續到中高級課程的系統性構想和實施過程,應該說,這也是一個教學模式上的一種創新。事實證明,這種高度重視銜接性和連貫性的教學方式,能夠對于雙語教學課程的有效開展和學生的接受程度確實有著積極的影響效果,因為這種分階段的課程設置,可以方便教師客觀上采用團隊教學法,充分發揮每一個漢藏雙語教學教師的個人專長,對漢藏雙語教學的階段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把握,使得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講,則是既可以有漢語的專業知識學習,又在此一項的基礎上進行漢藏雙語學習。所以說,用這種漢藏雙語教學的分階段課程設置方式的靈活多樣的形式,能夠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貫穿于漢藏雙語教學活動實踐的各個環節,切實保障漢藏雙語教學的實際教學質量。
(四)增強漢藏雙語教學教師的能力素質水平
事實證明,任何先進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一線的教師。在漢藏雙語教學的創新模式中,無論是模式方法的探索,還是具體的課堂實施行動,都需要一線教師的全程參與并付諸行動。事實上,任何一個漢藏雙語教學教師都可以獨自探索適合自己以及班級學生的創新式教學模式方法,而對于已經比較成熟的創新式漢藏雙語教學模式方法,在借鑒使用過程當中,也應該根據具體的客觀情況做出修正,這就需要漢藏雙語教學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能力素質水平,而這種能力素質水平,則可以通過定期培訓以及自身努力獲得。具體來說,教育部門應該繼續加大對漢藏雙語教學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對現任教師進行組織培訓,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納引進漢藏雙語教學的專業人才,充實到一線教學崗位上去,為漢藏雙語教學的模式創新做出貢獻。
總之,漢藏雙語教學的模式創新,是一個關系到我國少數民族國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應受到廣大相關教育人士的重視,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趙慧.雙語教學縱橫談[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 劉紅,熊麗萍.雙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