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1.《一個故事一堂課――孫云曉妙評真實家教50案》

家庭雜志社 編孫云曉 點評定價:28.00元

50個真實的家教個案,幾乎涵蓋中國父母可能遇到的所有家教難題。這些個案按照不同的家教類型,編輯整合為八個群落:貧寒家庭,富裕家庭,出色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犯錯孩子的培養,理財教育,情商培養,家教悲劇。每個群落都有典型故事,都有不同的解決之道。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云曉稱本書為“家教個案,堪稱經典”,并逐篇給出嵌入式批注、點評和群落小結。

2.《富裕時代家庭教育

王曉春 著定價:15.00元

生活富裕是好事,但如果不能同時看到它給家庭教育帶來的新危機,好事就容易演變成壞事。該書借助大量的真實個案、冷幽默的寫作風格,透視四種中國父母經常犯的錯誤,闡釋三樣金錢永遠買不來的東西和八種要不得的心態,提供九件富裕時代不可為、七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策略和五個不妨一試的做法……不愧是給予富裕時代家長的教育忠告。

3.《老師和家長需要知道的100個幼兒園法律問題》

周天樞嚴鳳英 主編定價:20.00元

該書是國內第一本有關幼兒園的法律指導實用工具書,精選了100個涉及幼兒園的法律問題,涵蓋幼兒的權利保護、幼兒園日常管理、幼兒園常見事故及應對等,篇篇“以案說法”――以典型案例為主線,對案例中的法律問題用大眾化的語言加以闡釋,還附上資深律師的分析、點評和建議,提供切實的法律指導與幫助,堪稱可靠的法律顧問。

《情愛不老》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人體的健康也需要平衡。

總能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這樣的報道:某某家長,聽說要讓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孩子才會健康。孩子蠻聽話,喝了很多水。結果,感到不舒服,家長忙送他到醫院,檢查后的結論是水中毒。家長的理念是對的,但也需要一個度,飲水才會健康。繼續說健康。孩子缺少維生素,是不是吃多元維生素片就好?有些家長認為是這樣的,一片就可以解決問題,簡單、方便。只要一個問題就能讓這些家長的心懸起來:孩子體內的這些維生素,都缺少得恰如維生素片所提供的那樣嗎?如果孩子不缺少某種維生素,卻又成倍地補充,孩子的身體會怎樣?也許是維生素C中毒、維生素B中毒,卻絕對不會是健康。該怎么辦?有經驗且有醫德的醫生會在檢查后說,食療吧,慢慢就平衡過來了。

又是平衡。

家庭教育是否需要平衡?賞識孩子,給孩子進步的動力,但對待那些很優秀的孩子,卻要適可而止,不可僅是表揚,如他不知挫折為何物,那么雖然有著向上的斗志,卻無法忍受失敗,就失卻了平衡;挫折教育,是對待那些家庭富裕,事事順意的孩子而生的教育方式,但如果只給孩子挫折,無法讓他嘗試成功,失衡的教育,就會讓孩子一挫再挫,失去向上的勇氣。

說到這里,讓我們回顧一下家庭教育的發展。

以前的家庭教育,父與母各有各的角色,所謂嚴父慈母。隨著時間流逝,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棍棒底下無孝子,慈母懷中多敗兒?!倍?,孩子也早已學會嚴父棍棒抬起,躲到慈母懷中,不了了之,打破了平衡,所以,家庭教育專家建議,家長對孩子教育需要統一,只有如此,才會讓孩子無空子可鉆,四處都是一致的教育的鐵壁銅墻??墒?,我們卻發現,古代時的家長們,教出了有著臥冰求魚等感人故事的二十四孝孩子,現在的家長們,教出來的卻是趕父母出門,無法讓家長們感受到反哺之愛的兒女。

細一想,古代時資訊不發達,可能有惡子的故事,沒有流傳下來。還有,那時的孩子不像現在的孩子,比較好教育。這樣說著,就又回到了主題:在這個時尚文化遍地流淌的時代,我們該如何養育、教育孩子呢?其實,前邊的那些文字,已經回答了這個疑問。

最后,只要用孔子的一句話來解釋對稱、平衡也就夠了。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家庭 教育 差異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474-01

本文并不是要全盤肯定美國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要全盤否定中國的家庭教育。筆者試圖通過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分析,深入了解這些差異的利弊,找出自己教育方法中的不足,努力采取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一、提出問題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知道,人才培養的起點是家庭。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才的競爭是家庭教育能力的競爭。世界各國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都很重視家庭教育這一環節。借鑒其他國家在家庭教育中有價值的實踐,對我們的家庭教育將有很好的啟發。

二、中美家庭教育比較

(一)理論上的比較

1.教育目的的比較

美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這種期望是切合實際而又能實現的,不是虛無縹緲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讓子女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追求物質方面的收獲如高學歷、好職業。在這個目的的支配下,給孩子寬容的環境, 讓孩子輕松自由的成長。相比之下,中國家庭更趨向于把孩子培養成材,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家長望子成龍,特別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專心讀書。

2.教育內容的比較

美國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它注重孩子們在體力,認知,語言,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在體力上,開展戶外活動、體育鍛煉。在認知上,重視訓練孩子的各種感官,開拓孩子的文化、審美視野,孩子的學習興趣。如父母到圖書館借閱圖書或學習時,喜歡帶上孩子,讓其受周圍環境的熏陶,萌發學習的愿望。在情感上,指導孩子欣賞音樂、美術、舞蹈、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如帶孩子到美術館、博物館觀看各種展品,鼓勵孩子參加藝術創作活動。在社會性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學會具有與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為。

3.教育方式的比較

美國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為主,孩子在家可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家庭事務。父母如朋友,可以平等的交流。父母尊重孩子的隱私。主張開放式教育。重視實際鍛煉,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孩子,認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提高認識、積累經驗、掌握技術、增強能力、培養興趣特長,增強自信心和責任心。在中國,孩子們幾乎沒有發言權。孩子們應該做的就是守規矩,順從于父母的意愿。家長似乎是家庭中的權威,因此與孩子的距離較遠,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很多交流障礙。孩子們的自由總受到家長的侵犯。例如,他們的書包、日記總是被父母搜查。多是封閉式教育。以說教為主,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讀書,連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都由父母包辦,導致許多孩子學習上是強者,生活上是弱者。

4.家庭教育的結果比較

美國孩子很小就參與家庭事務,18歲開始不依靠家庭,多數打工補貼自身的消費需用,學會一些推銷、與顧客溝通等“經營之道”,實踐使他們深知錢來之不易,從而養成了精打細算、勤儉度日的習慣。這樣成熟早,能力強,能較為順利地適應社會。在中國,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正如中國的一句常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雖然在考試分數方面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做得好一些,但是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這與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有關。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學校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讀,不讓孩子在風云變幻的社會里摸爬滾打。社會發展的動因是人的能動性、創造性,要求人性的充分解放。

(二)實踐上的比較

1.看看各個階段的美國孩子:從小就讓嬰幼兒在小房間單獨睡覺。父母一般都自己帶孩子,不要老人或保姆帶。為人父母者覺得教育子女是自己的責任。而老人一般也不愿給子女帶孩子。事實上,父母帶孩子比起上一輩帶孩子有很多好處,代溝小,更易做到嚴愛結合、更貼近新時代要求。

2.美國大多數大學生都自己掙錢讀書,勤工儉學,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很節儉,同學無論是一起進公園或舞廳,還是在餐館用餐,一切費用大都是“AA制”。父輩一般不給孩子財產繼承權。他們認為,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這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歷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比爾.蓋茨是最生動的例子。在中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費用大都是父母提供的,多數家庭最大的投資便是教育。在校期間,學生上網吧,“富二代”開高檔轎車上學的也屢見不鮮。

3.美國父母遇事更多的是讓孩子自己思考、 決定怎么做。而中國父母的普遍做法則是自己告訴孩子該怎么做。例如,父母和孩子遇到了一位叔叔。美國人往往是大人問孩子:“你應該怎樣稱呼這位先生?”然后讓孩子自己思考 自己稱呼,而中國父母則直接對孩子說:“叫叔叔!”

三、產生家庭教育差異的原因

中美兩國由于歷史背景,經濟體制,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導致兩國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差異。

1.歷史背景

美國是一個歷史比較短的移民國家,舊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由于這種多樣文化觀念的影響,人們能很容易地接受新想法和新文化,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因此,他們更多的具有冒險和創新精神。相反地,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同時被許多傳統和習慣所限制。特別是封建觀念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國人的腦海中,以至于保守的、自閉的想法在文化觀念中占大多數。

2.經濟體制

美國擁生產力先進,商品經濟發達,機會多,生存壓力小,勞動力流動自由,擇業觀開放。父母認為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他們的工作都是平等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生存壓力大,選擇面窄。家長認為學習上的成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追求一生穩定的好方法,也是理想生活的必需。

3.文化傳統

美國父母多是把撫養教育孩子的義務,與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一樣看待,而不是完全從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的利益來看待家庭教育。既然他們認為撫育子女是義務,也就不圖養兒防老,自己老了進養老院是一個人應有的歸宿。我國的家庭教育以人倫為基礎,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從個人養老或個人榮譽面子角度考慮子女教育,在無微不至的父母愛憐中隱含著較為濃厚的“投桃報李”的私情。

參考文獻:

[1]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較概論[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3.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是一門源源流長的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新課標的改革,音樂藝術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音樂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價值觀,而其中不可忽視的一條必要途徑就是家庭教育。

1 音樂家庭教育的價值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萬面有著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家庭在音樂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無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很多家長把音樂教育視為“小三門”的現象還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世界著名鋼琴大師拉扎爾?貝爾曼曾經說過“一個家庭不論是貧窮還是富裕都應該讓孩子受音樂教育,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成為音樂家,但它可以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

讓孩子們男∠不兌衾鄭并且能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中來,成為有一定水平的欣賞者和自娛自樂者;讓他們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智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

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后的競爭中不會落后于人。而音樂教育正能夠培養完整的人,在發展個體直覺、推理、想象以及表達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音樂藝術是人類文化的濃縮與人類文明的結晶,音樂藝術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注入激情,沒有音樂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經濟力量,本來社會有賴于對生機勃勃的藝術社會的建設。不過可喜的是,現在己有很多家長認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開始重視課外的家庭音樂教育。

2 培養小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性

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專業學科,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快、更全面、更深入的學習音樂課,音樂素養是音樂學習的基石,是個人音樂素質的體現,小學生正處于教育的啟蒙初期,這一年齡階段加強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標實現的保障,音樂欣賞是學生音樂審美的過程,學生只有學會了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才能分辨出這首音樂作品里所蘊含的情感和審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實現音樂對學生的教化作用,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和審美效果,只能經過音樂欣賞來實現。因此,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愛好、擴大學生視野、陶冶情操、提高音樂鑒賞力的重要途徑與手段。

3 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3.1加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但從目前來看,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在學習中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通過教學方法的轉變,來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并給予更多的鼓勵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也會就更加積極主動,有利于音樂素養的提高。

3.2加強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的升華由于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因此,音樂是創新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它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它能激發起學生創造音樂的情趣和無限的想象。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是不相同的,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會不同,對音樂產生的想象也不同,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應鼓勵學生敢于想象,通過想象激發學生的創新火花。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途徑,它可以通過生動、直觀的聲音形象和風韻去感染人,影響人,并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精神力量去激勵學生,逐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3堅持學習與欣賞健康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

首先,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完美組合,感染欣賞者。人們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與欣賞是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來完成的,而音樂的社會功能也主要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通過欣賞者的心理活動得以發揮。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音樂欣賞的過程也就是感情體驗和升華的過程;其次,對音樂的欣賞,還可以起到喚起人們的想象、聯想、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的作用;第三,美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個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會面貌也往往通過音樂鮮明地反映出來。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丑、善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盡量讓他們接觸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樂,使學生在接觸音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個人修養也得到了提高例如。

4 結束語

在家庭教育中,對于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還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質作支撐。音樂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所以,要想具備和提高音樂素養,首先要學會怎樣做人。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范疇,音樂是構建人的感性與理性協調發展的文化心理結構。因此,音樂教育不但要學習音樂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健康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和人格品德的教育與培養。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塑造孩子健康美好的心靈,讓音樂伴隨著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教育支出;教育負擔;代際傳遞;影響因素

一、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影響因素的研究回顧

代際傳遞研究對于打破階層固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改變代際傳遞的措施,但如果教育支出負擔過重,必然會影響教育對代際傳遞的調整效應。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可以減少貧困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減少因負擔過重而造成的階層差距,最終實現貧困家庭向上層社會流動的目標。Goldthorpe(2005)指出子代與父代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的同時,更多地表現出在思想觀念、文化習俗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繼承性,這種繼承性就是“代際傳遞”。Huston(1995)假定教育支出是教育價值的衡量指標,則年齡、家庭生命周期、收入、種族和家庭規模等因素之于教育代際傳遞具有顯著影響。Sandra&Paul(2005)研究了教育代際傳遞中“蘋果為什么落不遠”的問題,認為家庭特征和遺傳智力是影響教育代際傳遞的兩個主要因素。Bjorklund(2006)發現遺傳基因和后天培育都會對代際流動產生影響,但遺傳基因在親生父母與子女之間更為重要,而教育等后天培育在養父母與子女之間更為關鍵。國內學者丁小浩和薛海平(2005)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支出負擔與家庭收入之間存在反向關系,即便同為城鎮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負擔遠高于富裕家庭的教育負擔。孟曉丹(2014)指出,社會排斥的經濟緯度、社會福利政策、父代擁有的社會資源以及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對于代際傳遞所占權重較大。劉定波(2014)認為,子代數量的增加會提高父代獲得子代幫助的可能性,父代獲得的貨幣性轉移支付總量會有顯著提高,子代的教育水平對父代獲得的經濟幫助存在影響。綜上所述,教育使收入中源于知識、技能等因素的比例上升,源于財產等其他因素的比例下降,能夠為處于社會低階層的個人提供公平競爭從而改變命運的機會。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既是父代通過運用人力資本、文化資本所實現的文化再生產過程,也是父代將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轉變為子代升學、接受更高等級教育機會的過程。

二、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的影響因素分析

1.社會階層固化。

1978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歷經了四十年的蓬勃、健康發展,經濟總量持續攀升。《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統計局2017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而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72,基尼系數為0.465,高于國際公認的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有利于政府追加對教育領域的投入,但較高的基尼系數卻反映出我國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較大的現實。因此,改革開放以來不同的社會階層在呈現較強異質性的同時,階層固化現象也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階層內成員身份地位與所得利益的固化,尤其是處于收入鏈低端與高端的階層固化,這種固化對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存在重要影響。

2.教育產品屬性。

高等教育歸屬于“準公共產品”的范疇,其收益既包括社會收益也包括個人收益。它不同于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收益全部為社會收益,歸屬于純公共產品,因此需要公共資源的支持,由政府免費提供。因此根據成本分擔的原則,接受高等教育的個人及家庭理應承擔一定的成本?,F階段高校被允許收取一定的學費,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和辦學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給低收入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教育支出負擔。例如,在國家補貼的前提下,2016年北京大學學費在4900~5300元/年之間,住宿費在750~1020元/年之間;復旦大學學費在5000~6500元/年之間,住宿費在600~1600元/年之間;東南大學學費在4600~6800元/年之間,住宿費為1200元/年。以上均不含學生的日常生活費用,如餐飲、購置衣物和交通通訊等費用。

3.家庭所屬區域。

從截面數據看,2016年我國居民家庭人均文教支出為1915元,處于東部地區的廣東省人均文教支出為5030元,位于中部地區的河南省人均文教支出為2078元,居于西部地區的云南省人均文教支出為1275元,廣東是云南的3.9倍;同樣是2016年,浙江省城鎮人均文教支出為3452元,而農村人均文教支出為1611元,前者為后者的2.1倍。從時間序列數據看,劉云杉(2011)的統計表明:1978-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京大學學生比例約為30%,2000-2010年進入北京大學的農村學生只占10%左右。2016年北京大學在加大執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和“筑夢計劃”的力度背景下,錄取農村學生的比例也僅為16.3%。類似情況在其他重點高校也大量出現,意味著四十年間重點高校農村生源在大幅下降。我國不同地區、城鄉之間發展存在不平衡,處于不發達地區的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負擔承受能力弱,一旦面臨物價上漲、金融危機等社會風險,就可能會采取讓子代輟學參加工作的方式分擔家庭生存的壓力。從長遠看,這種應對方式是以犧牲子代的人力資本發展為代價,會導致子代成年后社會競爭力不足,失去改變自身及家庭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機會,最終形成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

4.家庭收入水平。

居民對教育的支付能力主要取決于其家庭收入水平。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成為國家迅速發展的核心要素。父代關注子代受教育的水平,愿意安排子代進入各種類型的興趣班和學科補習班學習,造成家庭教育支出的大幅增長。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調查顯示:2016-2017學年,全國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為19042.6億元,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為8143元,占家庭消費的13.2%。許多研究表明教育水平與收入水平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所以對于家庭而言,如果想增加其子代的收入水平,就必須提高子代的教育水平,而提高子代的教育水平的關鍵在于子代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這意味著父代要承擔更多的教育支出,進而造成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

三、阻斷貧困家庭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的策略

1.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經濟是教育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政府對教育投入的水平;教育則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左右經濟發展的未來。我國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根源在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協調,例如,出現在“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的大學,其所在城市的2016年人均GDP大多突破了1萬美元;即使深圳是個特例(2016年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以上,沒有一所高校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但不妨礙眾多名校通過圈地運動開設分校。因此,為實現經濟和教育的均衡發展,政府應當在原有政策基礎上,通過轉移支付等措施,加大對經濟不發達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著力縮小其與經濟發達地區教育水平的差距,通過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經濟與教育共同發展機制,為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切實減輕貧困家庭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目前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比例衰減的速度遠高于農村人口城鎮化速度,這與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和分布失衡密切相關。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通過學校之間的兼并、重組、互助等形式,進一步科學布局教育資源,縮小學校之間培養質量的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2.優化體系,完善助學貸款制度。

為滿足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體現教育公平,我國于1999年開始實施高校助學貸款政策。國家助學貸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它既不像國家勵志獎學金有學業成績方面的要求,也不像國家助學金注重衡量學生的家庭困難程度,因此成為一項覆蓋面較廣的資助措施。政府具備教育受益者和推動者的雙重身份,應當構建與個人信用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規范債權人與債務人的經濟行為,維護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政府應當以學生畢業后從事職業的薪資水平為依據確定償還貸款的金額與年限,減輕學生因初入職場或薪資水平較低而產生的還款壓力,有效緩解貧困家庭教育支出負擔代際傳遞。

3.多方聯動,樹立正確消費理念。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父代對子代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子代接受更高層次、更優條件的教育有著強烈的意愿,在子代的擇校費、興趣班費和家教費用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并認為教育需求屬于剛性需求因此不可進行削減,導致家庭教育支出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部分家庭的教育支出已經超出其經濟承受能力。高收入家庭對于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尚且可以承受,但低收入家庭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支付能力有限,教育支出的增加會減少家庭其他日常生活方面的正常支出,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降低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社會和學校應當共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支出理念,在重視教育經濟投入的同時增加時間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不在子代教育方面進行盲目消費和超前消費;父代應根據家庭的具體經濟情況和子代的實際教育需求,制訂理性的家庭教育支出決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兴国县| 阿克苏市| 临泽县| 城固县| 荥阳市| 巧家县| 积石山| 察哈| 确山县| 巴中市| 昭觉县| 库车县| 哈密市| 天气| 五大连池市| 博兴县| 安阳市| 松江区| 宝坻区| 东乡县| 徐州市| 乌兰浩特市| 长治县| 马边| 萨嘎县| 揭阳市| 上饶县| 灵寿县| 获嘉县| 大港区| 叶城县| 修文县| 余姚市| 三都| 龙南县| 阜南县| 寻甸| 万安县| 马公市| 梓潼县|